城市幸福感 青年调查显示90后更有幸福感 一线城市幸福感最低
“改革开放40年”大型青年调查显示-
80后,我在90后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城镇或县城的受访者幸福感最高,一线城市的受访者幸福感最低
对我们当代中国人来说,过去的40年是一个值得特别纪念和告诉别人的时刻。随着祖国的快速发展,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个时代出生长大的中国青年,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见证者、创造者。值此之际,《中国青年报》联合“志愿中国”、共青团中央开展了“改革开放40年”大型青年调查,旨在记录全国青年对这一历史进程的丰富感受。
为了从青年的角度更具体、更真实地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成就,本次调查重点关注青年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结果显示,受访青年的“三感”得分超过7.5分。他们确认自己是改革开放的完全受益者。
通过分析不同年龄段的“三感”得分,可以看出90后是“更幸福的一代”,而80后是“后天养成的一代”。
地图学:周易
年轻人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得分超过7.5分
90后女孩黄艺天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大三学生,父亲被视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我父亲小时候住在农村,我奶奶去世的早。冬天,她连一件棉大衣都没有,所以她经常不得不从学校“蹭”柴火回家取暖。考上大学后,因为国家的补贴,父亲终于有了走出农村的机会。1992年市场经济启动时,他大学毕业,分配到一家纺织厂,开始为公司做外贸,一步步积累。现在他家已经在省会城市定居了。
“虽然我的家庭没有非常传奇的‘白手起家’的故事,但普通人通过个人的努力已经实现了美好的生活。”黄一天证实,他的家人都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
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城市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胡小武认为自己是“改革开放的典型同行”。1976年出生于江西农村的他,感受到了改革开放最大的个人印记。“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才能够一步步把握或顺应改革开放的大趋势,从江西农村的一个孩子,到今天成为一名大学教师。”。
他觉得个人情况的变化其实很有代表性。这一代中国人绝大多数都有类似的人生道路,那就是改革开放的道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齐头并进,深化了我们对改革目的和发展归宿的认识。
调查中,所有受访青年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分别为7.59、7.89和7.82。
这样的结果可以揭示,这一代在改革开放后出生长大的中国青年,确实是改革开放的充分受益者,他们有着清晰的感知,愿意表达改革开放带来的美好生活,这也将成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动力。
90后是“更幸福的一代”,80后显然是“后天的一代”。
研究发现,不同年龄段的人在“三感”上存在差异。比较80后和90后群体的受访者:80后获得感较高;80后安全感也更高;90后幸福感更高。由此可见,90后是“幸福的一代”,而80后是“后天的一代”。
90后的获得感和安全感较低,幸福感较高。这可能是因为获得感和安全感与个人经历有关,年龄较大的群体通过纵向比较会有更明显的获得感和安全感。但是因为他们的生活经历,90后的比较情怀没有那么明显,而是活在当下,觉得这个时代很幸福。
胡小武表达了他对这一发现的理解。90后的幸福感更强,因为他们是改革开放后典型的独生子女。他们的父母通常都是70后出生,这为他们创造了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所以他们属于消费一代。90后的安全感稍弱,是因为他们还处于人生成长和奋斗的起点或早期阶段,还没有获得足够的社会资本、安全要素和配套条件,因为他们在真正拥有自己的世界之前,安全感会相对较弱。
通过对不同性别群体的分析,调查显示,男女在“三感”上存在差异。男性受访者比女性受访者有更高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男性安全感达到8.06,明显高于女性。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主任孙分析,女性对生活的要求高于男性。这是由他们的感知水平、审美情感和对外部环境的敏感度决定的。与男人相比,女人更容易理想化和浪漫化。获得感通常由两个指标决定。第一个指标是提供服务的实际质量,这是一个客观因素。另一个指标是预期。期望值高,获得感就会低。
县镇受访者幸福感最高,一线城市最低
从居住地分析,二线城市受访者得分最高,农村受访者得分最低,城镇或县城、一线城市、三四线城市居中;幸福度方面,城镇或县城受访者得分最高,达到8.01的高分,一线城市受访者得分最低,排名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安全感在城镇和县城的受访者中也最高,一线城市最低,其次是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和农村。
农村受访者获得感较低,孙认为这与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有关。养老、基本社会保障等农村公共服务仍然不到位,需要很多政策程序和不完整的制度。至于大城市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低,“我们都有体会。通勤时间这么长,大家都这么快,谁能有很多幸福?”
二线城市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相对较高。胡小武说,这基本符合他的判断和研究发现。在北上广深这样的超一线城市,生活节奏带来的焦虑,人口规模和密度带来的挤压,肯定会影响人们的幸福感。另一方面,二线城市整体发展因素充足,没有一线城市那么繁忙和焦虑,所以舒适度和便利性更好。因此,他们对生活的感觉可能是最好的。
“中小城市的人际交往比较密切,人们经常可以面对面见面。”孙说,社会学讲究“因缘”、“血缘”和“地理”。在中小城市,“地理”上的人际交往密度相对较高,血亲之间往往存在“血缘”互动。因为工作压力小,“因缘”依然存在。这“三个边际”在中小城市都能得到满足,可以大大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
调查说明
本次调查是《中国青年报》联合“志愿中国”、共青团中央开展的改革开放40年大型青年调查。调查于2018年11月20日20时开始,2018年11月28日16时28分结束。样本来源为中国青年报全媒体平台、共青团中央官网、“志愿者中国”网站、App。最后,回收的总有效样本量为6081。样本覆盖六个区域: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
特定样品成分:
性别:男性52.4%,女性47.6%。
年龄:18-28岁占73.4%,29-35岁占8.7%,17岁。9%年龄在35岁以上。
学历:本科占57.1%,专科/高职占20.7%,高中/职高/中专占12.1%,初中及以下占4.6%,硕士占4.5%,博士占1.1%。
居住地:一线城市14.0%,二线城市23.1%,三四线城市29.6%,镇县20.9%,农村12.4%。
行政区:华东占33.5%,华北占20.9%,中南占19.6%,西北占10.5%,西南占10.0%,东北占5.5%。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黄冲杜袁春实习生李丹妮周宁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