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山素季电影观后感 [影评] 昂山素季来了 回顾一下电影The Lady吧
吕克·贝松深刻领会到了昂山素姬身上非暴力主义者共同的天启神性,他说:“这是一个女人手无寸铁的战斗,她只是用自己的善意和智慧来战斗,就像甘地一样。”、“在历史上,你能够找出几位这样的女人?从来没有做过任何违法的事情,但却被拘禁了24年。
”正是把握了这种精神,吕克·贝松还原了昂山素姬从家庭主妇到人民领袖的心路历程。在初次见到军人开枪镇压学生时,她浑身战栗;军人在她面前枪杀为学生说话的医生时,她吓得目瞪口呆;这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母亲的本能。
但当她的生命与使命联系在一起时,她展现了一个“圣徒”的光辉:面对政府刺杀她的传言、她从容向百万群众发表演说;在军警的枪口和随时开枪的威胁声中,她面不改色慷慨赴集会;她以绝食至死为抗议,为狱中战友争权利。
能够这样做的人,一定是自己首先克服了恐惧的人,昂山素姬说:“对一个个人或者一个国家而言,最了不起的天赋是无畏——不是全然的血气之勇,而是打从心中没有恐惧。”“在爱中无恐惧”的伟大精神,正是昂山素姬超越圣女贞德的地方,也是“非暴力主义者”超越“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地方。
昂山素姬的招牌形象是她头上随时插满的鲜花,是她面对所有人(包括监视她的军人)的微笑,是她对“不起眼的草根”的合十,是她对认识和不认识之人的祷告。她柔弱如花,单薄似草,谦卑若泥,然而却内心强大,坚韧无比。更能让人体会到“在爱中无仇恨”的伟大精神,这也是昂山素姬超越圣女贞德的地方,是“非暴力主义者”超越“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地方。
被软禁在家与世隔绝的昂山素姬并不孤独,,她是新世纪全球最著名的“政治偶像”。2005年6月19日,昂山素姬60岁的生日,全球14个国家爆发反缅甸示威,要求释放昂山素姬,Damien Rice还专门为她献歌,创作了《Unplayed piano》一曲。
电影中,诺贝尔和平奖颁典礼上乐队奏响这首曲子,昂山素姬在软禁的家中弹起这首曲子,全世界都引起了共鸣,甚至看守她的军人也对这神奇的“音乐“动容,这是吕克·贝松这位大艺术家的神来之笔。
与昂山素姬的政治经历形成复线,是她与那位英国丈夫迈克·阿里斯之间凄美的爱情,在这个维度,昂山素姬表现了作为人尤其是作为妻子作为母亲的“人性美”。基督徒迈克·阿里斯懂得使命对妻子的呼召,他甚至把一个丈夫对妻子的爱也全部贡献给了妻子的事业:他是民主运动的“印刷工”、是民主运动的宣传员、是妻子无法顾及的家庭支柱、是妻子最大的心理慰籍,他奔走于世界各地,呼吁政要制裁缅甸专制政权,还游说诺贝尔颁奖委员会,将1991年诺贝尔和平奖颁给了昂山素姬。
夫妻最后的相聚是在1995年底,可是此后他便不再获准进入缅甸。1999年3月,阿里斯因癌症在牛津逝世,生前他知道昂山素姬一旦离开祖国,就再也不能回去,因此拒绝了与最爱之人的最后见面,用生命为妻子的事业做出了最后的贡献,信守了“我永远不会站在你和你的祖国之间”的诺言。
昂山素姬得知丈夫去世的消息,悲痛欲绝,她在日记中写道:“我的家庭的分离,是我争取一个自由的缅甸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之一。
”在与丈夫凄美的爱情故事中,昂山素姬在“家庭”环节表现了一个女人最多的柔软,她觉得自己对不住丈夫,对不住孩子,她欠他们太多太多,甚至在丈夫弥留之际也无法去到他的身边。影片中,她的哭、她的思念、她的挂欠、她的孤独都是在“家庭”环节展现出来。
但她有使命大于家庭,家庭需要她而人民更需要她,她只能是在牺牲家庭中拥抱国家。家庭这一复线与政治运动相交织,让我们看到神性光芒与人性光辉交相辉映。
看了这部片子,我想到了与昂山素姬同样经历的我的朋友大刘,我想到了与吕克·贝松同样才艺的张艺谋,想到了仇恨充满了荧屏的中国电影,想到了可耻的《英雄》,中国电影不缺投资,不缺市场,不缺故事,不缺技术,中国电影只有一个缺项——那就是灵魂——尤其是那至天而降的圣灵。
顺便谢谢杨紫琼,这是她演得最好的电影,昂山素姬在她身上灵魂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