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学到老是谁说的 活到老、学到老的乐趣
原创 齐子林 上海老底子活到老学到老的乐趣
文/齐子林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非常有道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新的东西日日翻新,层出不穷。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就必须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不然,我们就会落伍,就会逐渐被淘汰。很多中老年人往往缺乏学习的动力。他们认为我太老了,我的事业和家庭都是这样。我学不学都没关系。还是有一些人有学习的欲望,但对自己是否能学习缺乏信心,总是怀疑“我还能学吗?”或者“我还能记得吗?”也有一些人害怕别人的笑话和尴尬。等等,都是自己设置的障碍。我以自己的切身经历,体会到“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自己下决心去做一件事,没有做不成的。关键是你自己想去做,肯去做,不要去顾忌别人会不会笑话,也不要怀疑自己能不能做得好,你一定能成功。不仅如此,你还能从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许多许多乐趣,而这种乐趣是你花再多的钱也买不来的。让我先谈谈我的计算机学习。1994年之前,我对电脑也是一个陌生人。同时,我对它有一种神秘的感觉,不敢碰它。那时,儿子上了高中,主动提出要买一台电脑。我和妻子商量了一下,觉得儿子的要求很合理。虽然当时价格很贵,但是我们狠心的时候还是咬紧牙关买了下来。成为儿子的专用品,平时还是不敢碰。恐怕我会毁了它。直到1995年,我调到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工作,情况才发生了变化。一开始,我被分配到国际市场部。当时,很少有人懂电脑。合资方芬兰总部制作的样品背面附有一张计算机软盘。它包含了很多信息,但我们大多数人都不能使用它。办公室里有一台老式电脑,但没人能用。我目瞪口呆地看着它。超过50人学习计算机
后来公司又分进来两位大学毕业生,同时也购置了一批电脑,推进联网信息管理。我开始接触电脑。先拿一篇文章来练中文输入,小时侯学的是注音符号,没有学过汉语拼音。没关系,硬来,不懂就问XZ,或者查字典。我采用的是毛主席的“从战争学习战争”的方法,重视实践。边实践,边学习。这样容易学,也容易记。电脑方面的书我也买了,光看书不行,很枯燥,也记不住。就这样,我很快就掌握中文输入了,接着又学会了编辑,排版,储存,打印。我对电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断地找文章来打。当时我负责出口部的统计工作,结合自己的工作,我又开始学习Excel。仍然采用边实践边学习的办法,不懂就问身边的老师XZ,而XZ也确实给了我最大的帮助,不厌其烦地一遍遍教我,非常耐心,亲切。我很快就掌握了Excel的操作方法。并且把它用到我的业务工作中去。例如,日常的出口订单的统计,出口产品的分类统计以及每个月的报表,凡是能用上的,我全部都改用电脑统计了。这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做出的报表美观大方,博得同事和上司的一致赞扬。当时总公司下属几十个有出口任务的企业,绝大多数是采用人工手写做报表,只有我是用电脑打印的,我感到非常自豪。当时学的其实只是电脑最最起码的知识,即办公自动化方面的知识。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我后来又学会了上网,发电子邮件等等,电脑给我带来的方便和乐趣越来越多,已经离不开它了。我开始学电脑时,还是英文版,很多单词还看不懂,都是边查字典边操作;现在不仅有中文版,而且越来越方便。试想如果电脑不方便,怎麽能那麽普及?因此我总是劝说周围的同事朋友,叫他们去学电脑,不难的,肯定能学会的,学会了,就受益无穷。不知道这样说,能不能说服别人。让我们更多地谈谈我们学习英语的经验。我在中学和大学学的是俄语,当时学习认真刻苦,但除了评职称,很少用它来应对外语考试。粉碎“四人帮”后,他曾参加过县科委组织的英语培训班,但工作繁忙,坚持不了。直到1995年,我被调到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工作,在国际营销部工作,每天都要和外国人见面,但是我就是开不了口,很尴尬。而那时候,我每天都接触英语。虽然别人没有给我任何压力,但我觉得自己坐不住了。这种外部环境迫使你去学习一门外语。至少你必须摆脱文盲。为了加快速度,除了工作时间学习,我决定牺牲业余时间,报名参加英语夜校。易于工作和学习英语
我选择了一所离家较近的学校去报名,接待我的老师很有礼貌地问我:“老伯伯,你是为你孙子报名,还是为…..”,我连忙打断她的话,说“是替我自己报名。”她无比惊讶地说:“啊?!老伯伯,你多大岁数啦?”我有点不好意思地回答她说“我今年五十几岁,怎麽样,还可以学吧?”“老伯伯,你不知道,来我们这里学英文的,全是小朋友哎!”我说:“有多小?”她说:“预备班吧,有的还小。只有小学四、五年级。”我问了问有没有为成人举办的学习班,她说前些年倒是有,现在读书的高潮过去了,没有了。她以为我肯定会打退堂鼓,试探地问我,还报不报名?没想到我会说“还是报个名吧,反正读书,求知识,没关系的。”这是我自己为自己鼓气。于是我一本正经地填了表,报了名,付了钱,成了这所业余英语夜校有史以来年龄最大的学员。开学前几天,老婆因为急性妇科病住院了。我犹豫着要不要去。妻子鼓励我:“你最好按计划去。这里没关系。你放心吧。”于是,开学那天,我吃完饭手里拿着书包,赶到四川北路一小学。当我走到教室门口时,我看到了它。哦,很热闹。我看到了所有和父母或祖父母一起来学习的孩子。大部分是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最多只有初中预科班。教室也是为孩子设计的,所以我很快找了一个座位坐在旁边,这很棒,吸引了很多惊讶的目光和猜测。有家长问我:“老头,你是来报名英语的吗?”得到我肯定的回答后,我赶紧即兴教育自己的孩子,“侬看了一下,老人这么大年纪了,还想学英语,所以你……”这让我脸红,好尴尬。幸运的是,不久之后,上课开始了。这些父母有的回去了,有的在外面等着,等着孩子读完几千本书再护送他们回家。老师姓朱,中年人,黑黑的,在411医院工作,参过军。他一上来,先点名。叫到小朋友的名字,他们都很响亮地答“到!”并举手示意。等叫到我的名字时,我也学小朋友的样,只不过声音轻了些。老师又拿我做活教材,对孩子们教育了一番。正式下课后,他每节课都问我几次,我像小学生一样站起来回答问题。有时候,我经常和孩子一起站在黑板前,在大家面前练习英语会话。最有意思的是,在课间休息时,这些孩子们,一个比一个活跃,有的打玻璃弹珠,有的玩斧头剪刀,有的玩捉人游戏…….…我站在那里看呆了,也不知自己该干些什麽才好。我忽然觉得自己是不是在做梦?这种体验太有趣了,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回到了小时候。又不完全是。过了一段时间,我慢慢适应了这种环境,开始有意识地和小朋友交朋友,与他们拉呱,有不懂的问题就问他们,他们有不懂的也问我。我还不时送一些小礼品给他们。我与他们相处得越来越融洽,有时候双休日,在路上遇到,居然还打招呼。那时候,他们往往和自己的父母在一起,而他们的父母比我显然要小。我觉得这种经历太难得太有趣了。想想看吧,我有小学同学,初中同学,高中同学,大学同学,这些同学都是和我同一个年龄段的,而现在我又有了二十几个可以当我孙子孙女的小同学,我感到非常的开心和自豪。能有几个人会有我这样的经历和体验?!大多数来夜校学习外语的孩子都是被父母“逼迫”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难度越来越高,有些孩子坚持不下去,教室里来上课的人数逐渐减少。我坚持学习第二本书,但是第三本书因为报名人数太少而被关闭了。这两年时间,我不能说,我学得多麽好,但至少,我初步扫盲了。能对付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简单的英语了。受益非浅。我是很想继续学下去的,但到了1998年底,我又一次迎接命运对我的挑战,到一个新开张的石化工程公司去当副总经理。工作担子明显加重,出差占去一大半时间,学英语,只好暂停了。回顾学习英语的过程,我觉得方法上还是有些问题的。最重要的是,练习太少。重点背单词,熟悉语法;缺乏外语环境,很少说话。我记得外国人经常来内利斯。有一两次,办公室只剩下两个人,我觉得挺尴尬的,和老外聊了几句。事后我觉得很开心。如果一直用英语和别人说话,说“洋路”结巴总比不说好。人们在老年学中弹钢琴
我于2001年11月27日,整整60足岁,正式退休。儿子挺孝顺,我刚退休,他就给我买了一台电脑和一架钢琴。我一直喜欢音乐。但从来不敢奢望自己拥有一架钢琴,即使有了,也没有地方摆放;除此之外,还需要有时间和心情。现在一切条件都具备了,那就下决心学吧。我从2002年3月18日开始,正式拜我的初中老同学杜汉兴为师,从零开始,认认真真地,“象萨有介事”地学起弹钢琴来。应了一句老话——六十岁学吹打。我坚持每天练琴两小时,每周上课一次,这样过了七、八个月,居然能够弹一些简单的乐曲,那真是其乐无穷!乐在其中!我庆幸自己找到了一种非常适合自己的退休后的生活方式。我要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鸣谢:齐子林先生把稿子给大家分享了!齐子林先生热文上海老底子每天为侬送上精彩文章一组打开尘封的记忆,寻找过去的岁月叙上海老底子事回忆上海的老人诉上海老底子情用石启迪未来原标题:《活到老、学到老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