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娱乐军事情感奇闻搞笑社会体育游戏百科

刘师培全集 王泛森:重访钱穆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2021-11-21 00:21
王泛森 学人Scholar

文|王凡森中央研究院院士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一个非常光辉的学术领域,梁启超、胡适、钱穆都曾围绕这个主题,做了各式各样引人入胜的研究。这使我想起班雅明在《历史哲学论纲》一文中,借用了保罗·克利的一幅画“新天使”阐释他对历史的看法:“历史天使的脸望向过去,身体前进到未来。” 历史的研究即带有这个特色,故每一代人“身体前进到未来”时,他们对所讲的过去选材叙述并不一定相同。如清代嘉庆年间形成的《儒林传稿》,其中所选的人物与近百年学者所关注的就有许多不同,在当时的标准中被认为最精彩、最有代表性的人物:高愈、谢文洊、应撝谦、严衍、潘天成、曹本荣、薛凤祚、陈厚耀、沈彤、朱鹤龄、刘源渌、范镐鼎、徐文靖、李光波、孔兴爕。 但这些学者大多不再出现在后来的学术史中,或是不再被当成那么重要的学术人物。

晚清的思潮非常动荡,外来思想资源的涌入,国内社会政治环境的巨大变化等。,都使这位“新天使”所看到的思想在近300年发生了变化。尤其是经过晚清变法和革命思潮的洗礼,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和人物总是与之前有所不同,而这一波又一波的冲击与“近三百年学术史”学术场域的形成息息相关。以《国粹杂志》和《国粹丛书》为例,当时至少有几个现实问题深刻影响了近300年来国粹运动参与者对思想学术研究的选择。他们重视以下几点:一是与“君学”相对立的“民本学”,重视“为民小心”、“为下等”的思想。第二,批判专制制度,及其与“财运之学”的密切关系。第三,强调接近现代科学精神的“客观实在”理论。第四,注意任何能与现代西方民主思想合拍的传统思想品质,其中有些是创新的、异端的、解放的。5.西方近代具有功利主义意义的思想家。6.那些注重实际应用的话题。

在这些新标准之下,被突出的人物是李贽、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颜元、李塨、戴震、章学诚、汪中、包世臣等人物。即使在刊刻书籍时,背后也每每有上面提到的关怀。譬如邓实在戴震《孟子字义疏证》、《原善》合刻本的跋语中说:“其解理字也,以为理出于欲,情得其平,是为循理,与西国民主之制,公好恶于民,而倡人类平等之说相合。” 刘师培跋包世臣《说储》云:“其说多出于崑山顾氏,行之于今,颇与泰西宪政之制相合。” 邓实也认为《湖隐外史》一书实可称为“民史”,“世每谓中国无民史,此非其一邪。” 又认为宋代邓牧的《伯牙琴》:“黄梨洲着《明夷待访录》,其《原君》、《原臣》二篇,斥君权,排专制,为千古之创议,然其说原出于先生〈君道〉、〈吏道〉二篇”, 都是这方面的例子。

可以说,晚清以来的时局和思潮对“近三百年学术史”谱系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人们进行了大量的选本,极大地改变了清代儒生的性格和地位。

一、“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领域的形成

对“近三百年学术史”领域有影响的人很多,如章太炎、刘,但就钱穆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而言,梁启超的《论中国学术思想的变化趋势》和《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发挥的影响更为直接。梁启超的《论中国学术思想变革的趋势》曾发表在《新民丛报》上,他认为清代儒学充满了科学精神。在这一阶段,胡适显然受到了梁启超的启发,所以他主张清儒体现科学精神。然而,即使在这个阶段,梁启超对清代学术的看法也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梁启超说清代儒学“充满科学精神”,同时又说“本朝考据支离破碎,毁于一旦,我们排斥了十年,不遗余力。”

这与梁氏的学术倾向有关。梁启超早年对于学术的态度比较倾向其师康有为,强调今文经学和宋明理学,尤其是王阳明这一脉。所以,他一方面肯定清儒的治学方法,但同时也痛骂清代二百年来之学问“皆牛鬼蛇神”。 可是在新文化运动后,因胡适提倡以科学精神“整理国故”,并得到四方景从,梁氏也随即跟上。胡适在 1921 年 5 月的日记评论《清代学术概论》说:“此次付印,另加惠栋一章,戴氏后学一章,章炳麟一章,此原稿所无。此外,如毛西河一节,略有褒辞,袁枚一节全删,姚际恒与崔适的加入,皆是我的意见。” 1922 年 12 月,胡适在日记中又认为梁启超在1920年出版《清代学术概论》是受其影响,他说:

“事实上,清代任公的学术观点并不固定。他在《论私德》中对汉学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有句话说:“宋明之学,无过错。“只许顾武一个人,不许他的嘴被乱七八糟的汉学家允许。所谓国学之学是什么?.....我看到夫家王朝这200年来学者们所学的都是鬼神洗耳恭听!”.....任公在编纂时,并没有删除这篇文章,只是删除了《中国学术思想的变化趋势》第八章。最近因为我们开展国学,他还引用自己删的文章来夸。"

也就是说胡适先受到梁启超的启发,后来梁启超这一个本来视清代考证学为“牛鬼蛇神”的人,反过来受胡适的影响,写成《清代学术概论》,并开课讲授《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五四运动后,“科学整理国故”之风盛行,“历史的使者”到达五四,但他面对过去的脸却看到了不同的景象。这时,一批不同的学术人物走上了舞台,这从胡适和梁启超的著作中就可以看出来。梁启超强调实事求是,所以颜元和李耀出现在他的视野中。他强调类似西方民主自由的价值,所以黄宗羲等人也包括在内。由于对科学精神的重视,王希禅和梅文鼎,以及更注重客观精神考据文献的胡炜和颜若渠,在《近三百年中国学术史》中特别花了四章的篇幅论述清代学术和旧学整理的总成就。

二、梁启超与钱穆

民国20年,钱穆先生在北京大学历史系任教,这是他在大学教授历史课程的开始。据钱老师回忆,他教的课程是中国古代史和秦汉史,都是学校指定的必修课。另一门选修课由他决定,他决定开设“近300年学术史”。他说:“这门课是清华研究院梁仁功教授的,他的讲稿在杂志上看过。被任命为公务员后,一本书印刷了这本书。梁嘉认为,这本书还没有任公定稿,版权归属。这是不允许由书发行的。”后来他终于在北京东安市场的非正式渠道买了一个。“因为和任红有不同意见,所以开了这门课,自己编讲义。”钱穆不同意梁启超书中反复强调的两个关键点:一是薛琴是宋明理学的反动;第二,薛琴是一个客观的、实践的研究,接近科学。钱穆说:“于本擅长宋明理学,但不喜欢向清代儒学学习。任教于大学,专攻学术,很少涉及人事,几乎没有宋明书院精神。如果人们怀疑余Xi是在做好事,那还有一件无可奈何的事。”所以,钱穆的书虽然继承了梁启超“近三百年中国学术史”的书名,但目的其实是不同的。借用余英时先生的话来说,钱穆在开始撰写《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时,就确立了“体例”或“框架”。“文体”确定后,钱穆的性格和思想倾向与梁启超不同。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的第一部分是对明末清初大儒的阐发:黄宗羲、顾炎武、阎若璩、王船山、朱舜水。接下来是史学:万斯同、全祖望;程朱学派:张履祥、陆世仪、陆陇其、王懋竑;实践主义:颜元、李塨;科学之曙光:王锡阐、梅文鼎。这些安排有两个重点,即清学是“厌倦主观的冥想而倾向于客观的考察”,“排斥理论提倡实践”。梁任公书的第二个主体是“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这个部分应该是受到“整理国故运动”的影响,故以科学的客观精神为主体,一方面说清代学术为科学的,一方面突出清代学者整理旧学的成绩。从目前梁书的样子看,钱穆云:“梁家以此书乃任公未定稿”,恐怕是事实。 方诸于《清代学术概论》,后者主旨明确,线索贯串、一气呵成,则《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显然并未完全定稿。

与梁书相比,钱树有一些不同的安排。虽然书中的安排、材料和人物与梁启超有所重叠,但侧重点不同。他的整个主要脉络是,理学在清代和宋明时期的发展是不可割断的。它是对宋明理学的修正和反作用,但有着不可磨灭的背景。比如钱穆自己说:“于本擅长宋明理学,但不喜欢向清代儒学学习。”。因此,钱穆在近300年的学术史之初,就反对梁任公的“反动先锋”称号。用余英时先生在《清代思想史新解》中的话来说,“反动论”似乎认为“颠倒”可以“颠倒”一部清代学术史。此外,钱穆并不完全同意梁关于清儒“厌倦主观沉思,倾向于客观观察”的说法。这里的“主观沉思”显然指的是宋明理学,但他认为说宋明理学的“厌学”是开清的主要动力显然不符合历史事实。梁启超认为清代与宋代关系不大,钱穆注意到清代理学即使在考据高峰仍有生命力,应积极呈现。尤其是晚清时期,宋明理学的传播和复兴,起到了很大的现实作用。

钱穆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的“引言”是这样的:

“治近代学术者当何自始?曰:必始于宋。何以当始于宋?曰:近世揭櫫汉学之名以与宋学敌,不知宋学,则无以平汉宋之是非。且言汉学渊源者,必溯诸晚明诸遗老,然其时如夏峯、梨洲、二曲、船山、桴亭、亭林、蒿庵、习斋,一世魁儒耆硕,靡不寝馈于宋学。继此而降,如恕谷、望溪、穆堂、谢山乃至慎修诸人,皆于宋学有甚深契诣。而时已及乾隆。汉学之名,始稍稍起。”

然后他从唐宋一直往下讲,讲解三大儒家——黄宗羲、顾、王夫之等。后来在谈及清代中后期的思想时,他也指出,当时的理学就像是泡在水里的咖啡。虽然看不到咖啡粉,但总能看到它的颜色。此外,钱穆在处理清代朴学时,认为他们不仅是在“整理”旧学,而且是在面对思想。

可能因为上述的倾向,所以钱穆撰写《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时,在有意无意之间也产生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他的书虽以“学术史”为名,但多讲思想,且对若干清代考据学大家像王念孙之流竟而完全未加着墨。

第三,看起来像寻宝之旅

我个人在阅读《师友杂忆》中与《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的撰写过程有关的段落时,常常有一种兴奋感,即这是一个观点不断翻新与史料不断扩充的过程,每每受其牵引,仿佛参与寻宝的过程。钱穆回忆说,当时的北平一如书海,在以科学整理国故的运动之后,于新学术观点的烛照之下,若干历史人物受到人们前所未有的重视,搜罗罕见文本的风气很盛。《师友杂忆》中所提到的,举凡陈确的《大学辨》、潘平格的《求仁录》,章实斋遗书之家传本及戴震的《孟子私淑录》,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的嘉庆刊本、雷学淇《竹书纪年义证》、《三朝北盟会编》的半部钞本等, 其得书经过莫不动人心弦,后人读来宛如阅读侦探小说。所以钱穆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虽不特别提倡新得史料,但史料的扩充却是此书的一个重要特质。以潘平格的《求仁录》一书为例,梁启超只能从唐鉴《清学案小识》的引文中转引,而钱穆已能读到原书,两者之间便有莫大的差异。正因为材料获得的难易程度不同,故梁启超书中对《求仁录》只是一笔带过,而钱穆就认为《求仁录》跟理学、心学的发展以及清初的思想界有很重要的关系。

钱穆在布局内容时,似乎较少使用外部判断的视角,而是冷静地包容原文,并把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作为引文,让读者读完之后能抓住一个家族思想的要义。同时,他还把可以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整理成了双线笔记。看了很多遍,感觉书中涉及了很多曲折的学术问题。对于这些问题,钱穆已经仔细思考过文字,所以语言很简单,但借鉴意义相当深远。因此,我认为所有读过这本书的读者都应该采取一种“循环”的态度,即先通读一遍→从事某一课题的研究→回去仔细琢磨《中国近300年学术史》中的相关章节或段落。

在这里随举一例:《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第十二章“曾涤生”中有一段话说:“清儒考证之学,盛起于吴、皖,而流衍于全国,独湖、湘之间被其风最稀。” 大多数人在读《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这一章时,对这几句话很可能会一阅而过,可是如果比较集中地研究清代湖湘地区的思想、学术之后,便会发现在清代考证学势力如日中天之时,各大区域之间有一个“重心转移”的进程。如果将当时考证学的圈子分成三级,则第一级地区以江苏、浙江、安徽为主,第二级以山东、河南、河北、山西为主,第三级则是后来的福建、广西等地。而湖南、湖北在考证学盛时,几乎没有什么代表性人物。如果翻查《皇清经解》与参考《皇清经解提要》等书,可以发现清代经学名人中,就很少或几乎找不到湖南、湖北的学者。 再看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第六章《清代经学之建设》中所列的几张表:“附亭林学友表”、“附初期经学家表”,亦无一湖北人,且几乎没有湖南人。经此一番探究,则知:“清儒考证之学,盛起于吴、皖,而流衍于全国,独湖、湘之间被其风最稀”一段所指为何了。但道咸之后,学风大变,湖、湘成为新思想的发源地,湖南唐鉴等人在北京所形成的理学团体,对后来历史的发展占有关键性的地位。

此外,我认为钱穆对重要思想家言论的把握,以及这些言论对人的影响和他们与反对者的观点差异,也是书中讨论的核心。这是受传统学习计划的影响,所以他的书也是用学习计划和大纲的风格写的。钱穆对传统古籍的把握很深,对它们很用心,所以在以上几个方面写得很好。但作为一个未来的读者,我更关注的是,受他人影响的人,其实是对自己的一种拓展和创造。所以我觉得钱穆在讲影响力的时候,忽略了受影响的人其实是在积极地扩大和创造自己。

四、清代学术史的“史料革命”

如前所述,在阅读《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时,读者总是对“出土”史料感到兴奋和兴趣。但近年来,随着清代文献,特别是《四店丛书》、《四店禁毁丛书》、《四店未收书》、《清代诗文集》、《清代四大珍本》等几部大型资料图书的出现,甚至各种电子文献数据库,都使得许多珍本和大量手稿只能在图书馆复制变得容易,从而引发了明清时期另一种形式的“史料革命”。

以潘平格《求仁录》为例,前面提到,当梁启超写《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时,尚未能见到《求仁录》原书,故只能从唐鉴的《清学案小识》中转引,而钱穆写《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时,则因偶然机缘得以直接读到《求仁录》。但是在《四库存目丛书》中,则有卷帙更富的本子。《四库存目丛书》中的《求仁录辑要》共有十卷,而钱书中摘述的只有第一、二卷。钱先生可能因为只见《求仁录》第一、二卷,故书中的阐发仍然有限,在辨清学脉方面,所重视的多在“破”的一面,忽略其“立”的一面,故对于潘氏如何建立一套积极救世哲学,使得原来有关个人修养的材料,多变成治国平天下的概念,突然具有新的意义,显然未多加注意。

关于史料的局限性,这里我们以清初的猫王和江永为例。王和江是同一时代、同一地域研究的代表人物。《近三百年中国学术史》提到清代惠、毕讲学的起源。王志摩、陈尔典、王佑、吴、石黄在紫阳书院教朱子学,又因王学胜在问高士太,徽州的是正风,其余为江永、王厝。“因此,江浙之间的文人大多来自姚江,而皖南地区的文人则沿袭旧制度,以朱为右。但王尚义明白,此后子孙少,姜尚受评,其学甚大。”。钱穆在这一段的双线注释中说:“王双池的编年史与申江的修书和符江的两本书有三个联系,可以证明两个学者的不同。”钱先生很敏感。王和江意见不一致。这两封信,他们两个来回争论,收集在《山语堂选集》里。我凭直觉认为钱先生对蒋、王的公案有非常真实的把握,但钱先生似乎没有读过浩如烟海的王双池的《遗书》,所以关于王家的部分比较简略。收藏这封遗书的地方不多,但历史语言研究所傅斯年图书馆有一本28种的书可以进一步研究。

以上两个例子是为了说明,在这个“史料革命”之下,对于重估钱穆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可以产生莫大的作用。我曾与学生一起将《清代诗文集汇编》等丛书中的稀见之书标出,其数目达到一个难以想像的比例,这一情形几乎出现在前述的每一部大型丛刊中,值得我们注意。

第五,结论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一部八十多年的书了,在这么长的时间内,思想史的写法已有相当大的变化。

到目前为止,思想史上有两种明显的写作风格,一种是个人学派,另一种是意识形态学派。前者着眼于个体和施与受的本源,认为个体思想家可以有很大的思想或实践影响,而后者更注重整体思潮的变化。钱穆似乎属于前者,这也是来自两个“学案”或“儒家”的传统。后来的学术史或思想史往往写下一个又一个的思想场景,思潮一次又一次的变化,个别人物在其中有了位置,但不仅仅是单独站在舞台上,这也使得思想史或学术史的解读更加复杂。

此外,我个人认为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的解释是复调的,是两个以上色彩的学术史发展,而梁启超受到科学整理国故运动之风潮的影响,比较从单一方向去综理清代学术。最近一、二十年来,人们比较不那么坚持认为晚清以来思想殿堂只有一个基调,而那个基调是科学的、客观的、革命的,所以学术界回过头去重看近三百年学术思想时,可以有一些新的方向与解释。在这个时候重新阅读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相信读者们可能产生不同的领会。

钱穆在不断思考和发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的课题。抗日战争时期,他受委托重新编辑《清代儒学案》。此书虽已失传,但《序》犹存,这或许能让钱窥见清代儒学的发展。此外,何霖在《当代中国哲学》中批评了钱穆近300年的《中国学术史》。那时章太炎还活着,但他的学问是可以解决的。后来,《中国学术思想史》第八卷收录了许多关于清代学术思想的论述,其中就有章太炎的研究。

最后,我要再度以“新天使”来说明,读者与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的关系。不同时期的学者从各种不同角度阅读钱书时,仿佛是新天使移动的脚步。譬如杨树达日记里说:“阅钱宾四《近三百年学术史》。“注重实践”,“严夷夏之防”,所见甚正。文亦足达其所见。佳书也。” 钱书在抗战前夕写成,日本入侵之势已在眼前。杨树达读此书时在 1943 年,此时“历史天使”的身体前进到了对日战争,但他的脸望向过去、望向钱穆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时,所看到的重点是“注重实践”、“严夷夏之防”,与之前之后的读者有所不同。我个人相信未来不同时代的读者,也都将在这本书中看出不同的重点与意义来。

本文是台湾省商务印书馆为钱穆《近三百年来的中国学术史》撰写的导言。

注释:

沃尔特·本杰明,汉娜·阿伦特编。,照明,第257页。中译本指的是班雅明的《历史哲学大纲》,由汉娜·伊兰特、张旭东等翻译。《启蒙运动:本雅明选集》,第270页。

阮元,《儒林传稿》,收入《续修四库全书》,第537册,页620-621。

登势《孟子字义解》与《原善》同引,引自王波编《登势集》。

刘师培,〈《说储》跋〉,收入《小倦游阁集说储》,页199。

《湖藏史后记》,转引自叶原编,编校,《吴记》,页1080。

邓实,〈邓牧心《伯牙琴集》跋〉,载《国粹学报》第 3 年第 11 号,1907年12月24日,页6。

胡适反复强调,早年受梁启超影响很大。参见胡适《四十读本》,第50-54页。

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页87。

梁启超,《新民说》,第126页。

曹伯言整理,《胡适日记全集》,第三册,页 18。

曹,《胡适日记全集》第三卷,第433-434页。

吴稚晖便观察到梁启超反过来受到胡适影响,他在《箴洋八股化之理学》中讲梁启超:“受了胡适之《中国哲学史大纲》的影响,忽发整理国故的兴会。先做什么《清代学术概论》,什麽《中国历史研究法》,都还要得。”见吴敬恒,《吴敬恒选集》,页 133。

钱穆,《八十回父母师友与杂忆》,页141。根据,钱先生在这里的回忆是不同的。梁仁恭于1923年9月在清华学校讲授《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课程,当时清华还没有建立大学系和研究所;1926年7月,上海智敏书店出版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这本书还在他的仕途之前。参见赵灿鹏,《梁启超对近300年中国学术史完成情况的分析》,《社会科学研究》2015年第4期,第188-191页。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揭“反动说”:““清代思潮”果为何物耶,简单言之,则对于宋明理学之一大反动,而以“复古”为其职志者也。其动机及其内容,皆与“文艺复兴”绝相类。”又说:“一言以蔽之,曰用科学的研究法而已,试细读王氏父子之着述,最表现此等精神。”

钱穆:《师友杂记》,页137。

余英时先生为《国史大纲》写的导论,见〈《国史大纲》发微──从内在结构到外在影响〉,《古今论衡》第29期,页4-16。

钱穆:《师友杂记》,页141。杨树达的日记中还提到,1930年,他接受林志军的委托,对这本书进行校对,这似乎表明这是一份未定稿。参见杨树达《维基翁回忆录》,第53-54页。

钱穆,《师友杂忆》,页 137。钱穆在《宋明理学概述》〈序〉中有一段话扼要讲述其对宋学、清学态度之发展:“宋明之语录、清代之考据,为姚、曾古文者率加鄙薄,余初亦鄙薄之,久乃深好之。所读书益多,遂知治史学”,“其得力最深者莫如宋明儒”,钱穆,《宋明理学概述》,页2。

余英时:《清代思想史新解》,《历史与思想史》,第125-126页。

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页1。

钱穆:《师友杂记》,第142、160-165页。

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页575。

沈玉娟、赵灿鹏校注《黄晴经解题要领》。

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页204。

钱穆:《近三百年中国学术史》,第309-310页。

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页300。

林校勘,钟主编,《山语堂文集》。

另有浙刻《双池遗书》八种,光绪21-22年刊,较多见收藏。

杨树达,《维基翁回忆录》,第82页。余英时先生引用了这篇文章,并评论说:“特别指出“文过饰非”,这是有远见的,因为钱先生写的每一本书,都会想方设法揣摩它的风格和格调,加以模仿,所以引语和写法往往一气呵成,没有剪辑的痕迹,但读者如果不注意或者对文字不敏感,往往很难看出来。”《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之所以以“防酷暑”为特色,正是因为它写于抗日战争前夕。此时,中国正面临另一场“亡国”危机参见余英时《有生之年唤起故国的灵魂》,《记住吹在水上的风》,第26页。此外,也有学者认为钱穆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远不如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参见汪荣祖:《钱穆清代学术史述评》,《台大历史学刊》第26期,第99-119页。

原标题:“王繁森:重温钱穆《中国学术史三百年》

相关阅读
张玮丁丁结婚照片 丁丁和张玮的结婚照
丁丁和张玮两人都是第一季中国好声音的人气学员,从初赛到决赛都绯闻不断,丁丁被传与导师杨坤恋爱的消息在娱乐圈不是一件新闻,但是当事人都以否认回应。今年丁丁是恋情一公布,杨坤送上祝福,两人师生关系不言而喻,丁丁与张玮,一个是好声音的美女加才女,一个是帅气的音乐疯子,丁丁和张玮的结婚照一曝光,两人的恋情终于浮出水面。张玮丁丁结婚照片 丁丁和张玮的结婚照一个帅气,一个漂亮。如果两人的恋情是真的,那么这也是20在看 07-07
徐老师一分钟瘦身操 一分钟教你如何轻松瘦身
徐老师一分钟瘦身操小S曾在健身节目《徐老师健身操》中自唱自跳扮演健身狂人“徐老师”,在台湾引发全民健身热潮,被媒体誉为“轻体大王”。现在这本《徐老师一分钟瘦身操》正是这个健身节目的平面图文版。小S的朋友萱萱说:“熙娣的身材真的很棒,她真的是下过苦心的,每次只要发现身材有点走样,就会很有毅力地把曲线练到她最想要的。她不是做做只求心安,而是会来狠的,会做到屁股大腿爆炸为止,要做就做到极限……”这样的曝14在看 07-07
宁丹琳的老公是谁 深陷整容门事件不可拔
宁丹琳的老公是谁?宁丹琳有老公吗?宁丹琳还是单身,并没有结婚。据媒体报道,近日,宁丹琳被打事件已经连续升级,鼻子受创大量流血的照片也在网络盛传,宁丹琳说她那时候正在四川拍戏,有几个朋友看见消息关心致电她才知道此事,剧组的条件也确实太有限了,她本人还没有时间看新闻,宁丹琳说在春节前夕,有陌生男子对她动手动脚,她不从,所以就引发矛盾。宁丹琳的老公是谁 深陷整容门事件不可拔宁丹琳有知情人士爆料,凭借《家17在看 07-07
【欧美男模互吃大鸟】欧美男模高清大图
核心内容:欧美男模互吃大鸟,欧美男模高清大图,DAN,越南裔美国人,身材虽不高大,但肌肉线条优美,比例匀称,从事模特工作已经5年多,不同角度,不同表情,呈现出多样性的变化。此本写真【取景】于美国夏威夷群岛的国家公园。JAA,泰裔美国人,古铜色的肌肤,精实健壮的体型,带点拉丁的外型。父亲是美国空军,从小跟着父亲移防至到世界各地,现居住于美国洛杉机。从事模特儿工作已经6年,刚开始是被一位女摄影师发掘的84在看 07-07
李智雅和徐太志 徐太志李智雅隐婚曝光 天价离婚门令人咋舌
结婚时无人知晓,如今离婚却是尽人皆知。这起罕见的婚变事件主人公就是有着"韩国文化总统"之称的歌手徐太志(39岁,本名郑铉哲)和凭借热门电视剧《太王四神记》和《雅典娜:战争女神》受欢迎的演员李智雅(30岁,本名金智雅)。李智雅1月19日以徐太志为对象,向首尔家庭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徐太志赔偿5亿韩元的精神损失费,并以财产分配的名义再支付50亿韩元。该消息21日传出后,引起了轩然大波。李智雅所属的Key29在看 07-07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