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日报 《闽东日报》头版:走进寿宁 看特色产业如何“抱团”发展……
这就是今天的寿宁。感谢您的关注
×
编者按:10月23日,《冀东日报》头版报道称,寿宁通过整合资源、完善管理机制、强化质量管控、品种结构调整,全方位推进“乡村课堂”走进田间地头,为产业振兴打开“新大门”
冀东日报截图
“未来,人人都会使用有机肥,减少或淘汰低毒农药,让所有农产品都达到无公害、绿色标准。”10月21日,寿宁县坑底乡家庭农场负责人郑召集合作社社员共同起草合作社章程,为集团下一步发展规划新蓝图。
从“单干”到“组团发展”,郑理念的转变源于一次专题会议——10月18日,寿宁县成立葡萄产业协会,并召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场推介会,为农民谋划特色产业发展思路,为产业振兴打开“新大门”。
农业技术人员去葡萄园指导
“为什么不增产增收?”"为什么同样的葡萄卖不同的价格?"“山地农业的优势在哪里?”......郑深刻记得,当天的会议上,县领导以寿宁县祥瑞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例,与县内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家庭农场负责人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与他们分享了先进经验和做法,并带他们实地参观了新的商业模式。
“过去,虽然我们成立了合作社,但我们不知道如何经营,如何举办一个团体。现场推广会让我们学习新的模式和理念。我们更有信心盘活寿宁的好资源,创造新效益。”郑对说道。
寿宁属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和富含硒、锌的土壤资源非常适合发展高山生态农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全县晚熟葡萄1.1万亩,柑橘产业1.8万亩,猕猴桃6000多亩。农业已经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拥有良好的资源禀赋和基础,寿宁县主要领导为什么要“推陈出新”,进一步推动特色产业发展?
原来,寿宁特色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没有及时转变观念,面临着一些问题。一些农民一味追求数量,只求眼前利益,不顾产品质量,生产过程各行其是,造成了亩产水果高、缺乏控制技术等问题。比如今年的葡萄销售过程中,有的果农每公斤葡萄卖20多元,有的果农每公斤葡萄卖不到8元。
召集新的农业经营主体现场
针对这一情况,寿宁县委、县政府狠抓农业产业健康发展,组织相关农业部门深入乡镇农业企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整合资源,完善管理机制,加强质量管控和品种结构调整,全方位把“乡村课堂”推向田间地头,推动特色农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企业化方向发展。
以寿宁县祥瑞葡萄种植合作社为例。近年来,合作社始终按照统一供苗、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五统一”要求,加强质量控制和品种结构调整,推动葡萄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企业化方向发展。
同时,合作社以科技实力推动葡萄产业发展,采取果实套袋、减少化肥农药、控制生产提质等栽培技术措施;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建立生产记录和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与万科集团合作建设万科中央作物厨房项目,将有机水肥应用纳入合作社规范化管理流程。
参观万科中央作物厨房项目
“五个统一”的目标驱动祥瑞合作社在品质和技术上“攀高峰”,每公斤葡萄价格可达20元以上。如今,合作社有167个成员,拥有3500多亩高标准大棚晚熟葡萄种植基地。辐射带动凤阳镇发展葡萄万亩以上,年产值过亿元。2018年还被评为全国模范社会,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
而且,今年6月,寿宁县祥瑞葡萄种植合作社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合作,研究葡萄的“两季果”,在原有果实采收的基础上进行二次栽培,使葡萄一年可采收两次。“‘两季果’因时间较晚,价格较高,比一季果每斤高2-3元。”寿宁县祥瑞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苗秦文说,通过“两季果”技术,葡萄每亩可增产500-1000公斤,他们试种了50亩“两季果”,今年将增产20万元。下一步,他们还计划全面推广这项技术,让更多的会员和周边农民一起增收。
只有特色产业“抱团”,品牌才能建立和壮大。面对乡村振兴的新机遇,寿宁县干部和农民齐心协力,凝聚起产业振兴的力量。“下一步,我们将全面推行‘协会+合作社+农户’模式,以组织促产业化,推动全县特色产业发展,实现品牌打造和渠道共享。”寿宁县委书记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