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副中心 时评: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政治副中心”
近期,河北省保定市将被确立为中国“政治副中心”的论调甚嚣尘上,可鉴可鉴的变革之心明确指向两个亟待解决的困境:一方面,首都北京人口快速膨胀,已接近甚至超过环境资源承载力极限,导致城市运行压力空前功能疏解任务突出;另一方面,河北靠近京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明显低于中心城市。期待已久的京津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进展并不顺利,中心城市的虹吸效应甚至导致“环首都贫困带”现象。那么,以“政治副中心”的建立为连接点,能否促进和完善京津冀地区城市群的布局和形态?我们对此持怀疑态度,因为且不说这种解决方案本身难以解决利益不相容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这种仍然以行政规划为指导、以行政力量为推动、按照行政定位重新分配资源的老调,并没有触及当前问题的根源,因此其可预见的效果也不能排除类似“环保扶贫带”的可能。
京津冀协同发展之所以成为独特挑战,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于其在中国整体经济版图中极其“诡异”的表现。具体来说,虽然中国的区域发展非常不平衡,但这种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不同的地区,而不是不同的省份。比如同为东部三大都市圈的长三角和珠三角,与中西部地区发展水平差异明显,但无论发展水平如何,其内部差异都远小于京津冀地区。
这种区域内发展水平趋近的现象有其自身深刻的内在逻辑,因为空之间的一组相邻分区通常具有相似的经济增长初始条件和结构特征,加之区域内中心城市层层溢出外围区域的市场和技术,自发扩张导致区域内经济一体化的深化和多中心性的出现。
京津冀地区的“怪异”表现其实根源于对上述逻辑的偏离,这主要体现在虽然区域内空之间也存在邻近性,但北京作为国家政治中心所聚集的各种资源不仅使其在初始条件上与周边地区完全不同,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依附于政治中心作用的资源难以溢出或流动,过度的梯度落差使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成为可能。
因此,京津冀地区的两极分化现象归根结底源于权力对资源的不当控制。你看不到这一点,或者你可以看到这一点,但你只是想通过削减权力来重新分配资源。事实上,你只是在玩老套路。实际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已经明确提出了真正的改进途径,即“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只有这样,一大批按市场规律逐步发展起来的“副中心”,才能真正支撑均衡发展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