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源 从400万字到1200万字:《辞源》一百年来的修订
以1949年为界,社会上一般把解放前的《辞源》初版、续编和《辞源》正续编合订本等称为老《辞源》,而称1979年至1983年出齐的四卷本《辞源》修订本为新《辞源》。1979年版称之为《辞源》修订本,是以之区别于1964年曾出版过一册的《辞源》修订稿本。如果以词典修订幅度在25%以上作为修订次数的标准,《辞源》修订了多少次?在旧《辞源》出版后的35年里,又进行了数次修订。新慈源经历了怎样的历程?我们从1979年到1983年对《辞源》修订本进行了新的修订。应该叫什么?是《辞源》第二版、第二版还是第三版、第四版?这几年,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心头。新修订的《辞源》出版时,我们根据手头的资料,梳理了《辞源》的百年历史和版本,讨论了新修订的名称,并征求了方嘉的意见。一、初版。《辞源》编纂于清末,完成于1915年。1906年,商务印书馆成立辞典部,1908年《辞源》开始编纂。主任陆尔奎,主要编校人员有高凤谦、方毅、杜亚泉、孙毓珍、张元济、傅运森、蒋维乔、庄俞、孟森、顾实、殷惟和、刘秉麟、谢观等,前后参加者五十多人。1915年9月一版一次印刷。10月,初版发行。《辞源》1915年版本页是这样记录的:“辞源定价二十元。中华民国四年九月印制。中华民国四年十月初版发行。”根据“纸张的细度和纸张的大小”,有五种格式:A、B、C、D和e。后来称为“次元”正在编辑中。第一版20万,同月第二版10万。这是《辞源》的初版,也叫《辞源》正编。全书字词并重。共收一万多单字,辞目十万余条,按二百一十四部首排列,四百万字,凡三千零九十四页。“计辞源所包赅者,曰古文、曰方言、曰文学、曰哲理、曰宗教、曰教育、曰历史、曰地理、曰政治、曰陆海军、曰天文、曰生理、曰物理、曰化学、曰算学、曰动物学、曰植物学、曰矿物学、曰生物学、曰卫生学、曰医学、曰农学、曰工学、曰商学、曰美术学、曰成语、曰习语、门类之众既若是,而列字之多,则约四百万言。多至三千余页,兼以彩色图画,安得不谓为学识之矿,经济之库也。编列总目,凡分二种。一依部首,一依笔画。依笔画者,以部首间涉晦昧,得此而检查较易也。”《辞源》第一版是我国第一部以词和百科全书为主的综合性新词典。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本大规模的汉语工具书。文字以常见为主,强调实用性。课文按单字排列,复合词附在单字上。这一安排确立了中国近代大型辞书编纂的基本模式。作为一部开创性的著作,对于《辞源》第一版作为《辞源》第一版,应该没有异议。二、第一次修订。1922年,方毅和傅运森担任国文字典委员会主任,主持《辞源》续编工作。主要是增补新名词。1931年12月,《辞源·续编》出版。“已备《辞源》者必不可不备《续编》。因两书合为一书,有相互补充作用。未备《辞源》者,亦不可不备《续编》。因《续编》本身即一崭新之百科辞书”。主任编辑方毅、傅运森,主要编校人员有方宾夏、何元等二十六人。《辞源续编》一册。中华民国二十年十二月初版。中华民国二十一年一月国难后第一一六版。中华民国二十六年三月普及本第一一三版。方毅《续篇中的个案研究》说:“如果我们效仿国外的百科全书和词典,应该每隔几年更新一次。新书出版后,旧书肯定会作废。然而,中国学者在购买书籍方面有困难。自《辞源》出版以来,已售出数十万册,其中大部分掌握在学者手中。因此,重新订购和补充都是人类的责任,也是为了满足当下的需要,尤其是为了补充的紧迫任务。.....比较两个系列的性质,一个关注顾言,一个收集新名字。正书是学习书法的深数。这个系列是整合了新书的晋亮,可以互相拯救。”这期间还有这样的版本记载:词源。1994年10月第一版。2001年1月国难后的123版。民国2月26日,通俗版113。还有记载的“一一三版”“一二三版”应该是印次,和现在我们版本记录页所说的第xx次印刷意思一致。说明到1937年,初版仍在发行。从广告语言和版本记录可以看出,续集不仅是一本独立的书,也是与1915年版的补充书。副刊可以是单独的一本书,也可以和普通版合并。只是在原版本基础上的补充,与常规版本没有完全融合,不是完整的修订版。《增刊》虽然是独立版,但其作为补充和增补的性质,在1937年,仍在民国四年年初出版。不应命名为《辞源》第二版,而应命名为1939年合订本中的一个过程。同时,我们也看到这样的版本和版权页:词源。1994年10月第一版。《增刊》出版于民国二十一年。正编分上下两册,《续编》一册,合在一起,全三册。这种版本的合订本,是三十年代常见的一个版本。1937年初,成立了“辞源更新办公室”,制定了《辞源更新工作方案》,开始全面更新辞源。傅云森主持。整本书增加了新的标点符号。、周云卿、周、冯、杨、等十余人出席。同年,傅云森主持《辞源》的修订和续编工作。其中,主持编纂了《辞源》卷四角号码索引。1939年6月,《辞源》正、续编合订本在香港出版,全四册。全书收单字11204个,复词87790个,合计词目98994条,约700万字。卷首有部首目录、笔画检字。采用了新式标点,卷末有四角号码索引等附件,查检较为方便。修订版的版权页记录如下:《辞源》。中华民国二十八年一版。民国三十六年一十五版。修订卷的描述:《辞源》正续编原分三册。《续编》中所收复词,有为原编遗漏未列入者,有为原编已收,但释义不同,为之补充者;又有与原编名异实同,彼此互见者。兹为阅者检查便利起见,将本书正续编依次合并,并放大版本,订成一册。如果“补编”是定期补编合订本编制工作的一部分,则自1922年补编以来,修订时间长达十七年,修订补充内容超过50%。1939年版应该是《辞源》的第一次大规模修订,可以命名为第二版。1947年8月,筹编《辞源》简编,专供一般读者使用。压缩篇幅为全书的三分之一,单字一万余条全部保留,复词词语也保留一万余条,其中新名词占十分之二,旧名词占十分之八,至于官名、书名、人名、地名删削最严,引例加注篇名。1949年,《辞源》简编出版。后改名《辞源改编本》,1951年2月初版,后也多次重印。这次修订,只是为了销售的需要做了删减,影响不大,应该不算做一个修订版次。据统计,1949年以前,《辞源》初版和合订本共印刷400万册。三、第二次修订。1958年,《辞源》修订工作开始。由于与《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的分工,《辞源》由综合性百科辞书,修订为一部大型的古汉语辞书。商务印书馆设置了“辞源组”,吴泽炎任组长,还有赵守俨、周云青、刘叶秋、吴玉如、张子厚、王庚龄、陈丙炎等。1964年,《辞源》修订本第一卷出版。第一卷《词源校勘序》将校勘、校勘的内容概括为:删除所有生词,在立场和观点上查正问题;单字下加汉语拼音和朱茵符号,注意“释韵”“广韵”的反切,标注音钮。1964年《辞源》修订稿版权页这样记载的:第一版是在1915年10月编纂的。1931年12月第一版补编。1939年6月,该卷第一版继续出版。第一版于1964年7月修订。1964年7月在上海首次印刷。这个版本记录页,仍以1915年正编初版算起,把1931年的《续编》算一版次,把1939年的合订本算作一个版次,实际就是默认的初版后的二次修订,按顺序来说合订本应是《辞源》第三版。但我们分析后认为,续编单独不能算一个版次,1964年修订稿本没有完成,不能算一个版次,只能是1979年修订本的一部分。1965年,修改稿第二卷完成了一半,第三、四卷也初步处理完毕。然而,由于文化大革命,他们没有完成。但这次修订,在体例、宗旨、编纂方针、读者对象等方面的变化,对《辞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虽然没有完成修订,但积累的经验为以后的修订奠定了基础。如果本次修订完成,可算作独立版本。由于四卷尚未出版,我们将其视为1979年修订版的一部分。1975年夏,《辞源》修订工作再次列入了国家辞书出版规划。中央指定由广东、广西、河南、湖南四省分别成立修订机构,和商务印书馆《辞源》编辑部共同修订工作。继承1958年分工,《辞源》仍为阅读古籍用的工具书和古典文史研究工作者的参考书。1977年,《辞源》修订方案确定。广泛收集古代汉语中的常用词。删除《辞源》中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应用技术等字样。收字一直到鸦片战争,每个字都押上汉语拼音和朱茵字母,加上广韵的反切标记音钮。《广韵》未收字采用《集韵》或其他韵书、字书的反切。有四角数字索引和汉语拼音索引。1979年9月,《辞源》修订本修订初稿全部完成。国庆三十周年献礼书——《辞源》第一分册出版,印20万册。1983年,《辞源》修订本第四分册出版,修订本全部完成出版,全书共四册,3620页,共收单字12890个,复词84134条,总计97024条,总字数1200万字。1979年修订版《辞源》的版权页记载如下:1915年10月正编初版。1931年12月续编初版。1339年6月正续编合订本第1版。1979年12月修订第1版。本版记录页与1964年基本相同,但删除了1964年修订的第一版,说明1964年修订的版本不作为一个版本对待。此次修订始于1958年,止于1964年,1975年恢复,1979年出版第一卷,至1983年底共出版《辞源》四卷。历时24年,有400多人参与修订工作。修订周期长达20多年,内容和形式与时俱进。因此,1979年12月第一版的修订,实际上是继《辞源》第一版之后的第二次大规模修订,修订内容超过25%,故有可能命名为《辞源》第三版。以后,1988年,《辞源》修订本合订本出版,1989年重印。授权台湾远流出版公司在台湾印行《辞源》修订本。1990年,《辞源》修订本两卷本出版。1990年,《辞源》出版。这些都是《辞源》修订本的不同版本。据统计,截至2008年,1979年修订版《辞源》共印刷330万册。四、第三次修订。1999年,酝酿《辞源》新一次修订。2006年,商务印书馆“启动《辞源》再修订的报告”,得到中国出版集团的批复。《辞源》修订工作分两步走:第一步,重排《辞源》修订本,对硬伤进行挖改。第二步,展开修订工作。2009年,出版了《辞源》建国六十周年纪念版,但修订内容没有超过25%,这是将铅排改为激光照排,为大规模修订做准备,不能算一个修订版次。2007年2月27日,在中国出版集团的监督和支持下,该业务决定修订《辞源》,并成立了修订《辞源》的领导小组和项目组,拉开了大规模修订的序幕。2010年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750万元。
在研究历次修订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辞源》修订的规模和篇幅。《辞源》的目标是尽可能全面地收集古代文献中使用的词语,单字词条目和复杂条目的添加量控制在每次收集总条目的10%以内。按照“音义和谐、古今贯通”的修订原则,对《辞源》的文字系统和注音系统进行了系统整理,并标注了古音。解读不仅要注重准确性,还要根据辞源的特点做到简洁明了。《辞源》修订的目标是纠正明显的错误,弥补不足,尽量减少知识错误。《辞源》的全面修订,在文字、注音、释义、书证、出处等方面都存在缺陷。前缀1400多个,复合词8000多个,200多万字。如果以修订内容超过整本书25%为标准,本次修订是辞源百年历史上第三次大规模修订。
《辞源》到今天到底印刷了多少次,由于看到的资料有限,我们暂时还不能全部统计。而初版与随后的修订版本问题,脉络比较清晰。1915年《辞源》初版400万字,1939年正续编合订本700万字,1983年修订本1000万字,新的修订本1200万字,如果按修订幅度规模定版次,新的修订可能应该定名《辞源》第四版。《辞海》第一版出版于1936年,1958年修订,1965年第二版,1979年第三版,至今第六版。对比分析《辞源》的出版和修订历史,我们认为《辞源》1931年续编和1964年修订版都是修订过程,将续编与1939年版、1964年修订版与1979年版结合是客观的。2007年开始的《辞源》新的修订,如果称名为《辞源》第三版,可能是将解放前的《辞源》笼统算一版,解放后的《辞源》笼统算一版,新的修订算第三版,似乎也说的过去,但与《辞源》百年历史的版本记载稍有不符。虽然看起来指称第三版、第四版差别不大,但出于对历史的尊重、对先辈工作的敬畏,应该体现在称名上,我们应该慎重对待。材料和知识有限,请各位专家指正。本文发表于《中华读书报》,本站经授权转载。《中华读书报》的微信订阅号是“zh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