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书 台北淘书略记:主要目标是二手书店
十月初去台北呆了半个月,自然要抓住这难得的机会,去逛逛书店。侯季然先生曾拍摄过一部名为《书店里的影像诗》的纪录片,以每集四分钟左右的长度介绍台湾各地的四十家独立书店。每家书店风格各异,拍摄的切入点也很独特,令人印象深刻。行前正好看完此片,记下了台北附近几家感兴趣的书店,作为参考。学习和快乐书店到台北第二天就去逛乐学书局。这是一家学术书店,新书比较全,来台前就有不少朋友推荐,于是将之作为此次淘书的第一站。朋友W小姐驾车送我前来,让我避免了因迷路在台北流浪的困境。在居民楼里学习快乐,在烦恼中取宁静是独一无二的。书店由公寓改造而来,其中一间是储藏室,客厅等房间是店面,收银台在客厅大门附近。音乐研究主要卖文学、历史和哲学方面的新书。但是,说到新书,其实很多年前出版社就存了不少书。这些旧版的“新书”成了我此行的主要收获。
在音乐学校逛了两个多小时,买了20多本书,根据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出土文献领域的学者散文集。学者的单篇论文往往散落各处,查找起来相当不方便;尤其是对大陆读者来说,港台学者的论文更是如此。而且,论文集往往是一个学者某一阶段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有助于了解学者的学术历程和研究范围。因此,学者散文集一直是我购书的重点。手里拿着一份,可以省去很多搜索和收集的辛苦。此次购买的图书有的《学斋学术论文集》、《学斋学术论文集二》、黄锡泉的《古文字论文集》、王晖的《艺俗集》、荣新江的《名沙集》等。
薛宅正在谈论这件事
其二是古文字学领域的台版着作,如江淑君《齐国彝铭汇考》,季旭昇《甲骨文字根研究》,李旼姈《甲骨文例研究》,王辉、程学华《秦文字集证》等。王先生是秦文字研究的大家,着述甚丰。《秦文字集证》由1999年同名着作增订而成,是相关研究的必备着作。今年,王先生还出版了煌煌四册《秦文字编》,可与此书配合使用。秦文字志集
其三是有关汉代历史的台港着作,如马先醒《汉简与汉代城市》、林富士《汉代的巫者》、祝平一《汉代的相人术》、廖伯源《历史与制度:汉代政治制度试释》、韩复智《汉史论集》、黎明钊《辐辏与秩序:汉帝国地方社会研究》、黎明钊编《汉帝国的制度与社会秩序》等。或为专着,或为论文集,皆足资参考。论汉代历史
作为《世说新语》的爱好者,遇到相关着作向来是抱着“宁可错买一百,也不放过一册”的原则,杨勇编着《世说新语校笺论文集》和詹秀惠《世说新语语法探究》两册就自然而然地放到收银台上了。等店员算书价的时候,发现了两卷青铜目录,印得很精美,舍不得放下:和合周宗:蔡美芬、蔡梁青主编的《西周文化特展》,游国庆主编的《纪金耀才:历代青铜器集锦》。还好这次买了。后来去台北故宫博物院参观,纪念品部找不到书。原来医院的刊物真的在医院卖,而纪念品部在博物馆的出口外面,回去还要买票。初来乍到,来日方长,再加上台版新书定价相对来说并不便宜,因此,在乐学其实并没有放开手脚。我的主要目标还是二手书店,在那里才有淘书的乐趣,才可能有意外的收获。薛乐书店是我在台北唯一参观的新书店。“黄山归来,不看岳。”我接下来逛的书店基本都是二手书店。不过,先逛逛新书店的坏处是,在你买过的书当中,难免有一部分会在后来的老书店里便宜一些。这是我以前从未预料到的。茉莉二手书店、胡思二手书店台北至少有两条书店集中的街道:一条在台湾省大学和台湾省师范大学之间,主要位于罗斯福路第三段两侧。在这里,新书店和二手书店混在一起,短距离内就能遇见一家。这是一个找书的好地方。所以,我很羡慕这两所学校的老师和学生。第二个是重庆南路书店街,据说主要是新书店。3日中午与同在台北的大陆学友L君一起,直奔名闻遐迩的罗斯福路三段。先去了茉莉二手书店台大店,我感兴趣的图书不多,但好书还是买到了一些:于镇洲等《河南省运台古物图录 甲骨文专集》是少见的着录书。孙作云的《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一书无版权页,字迹也较为模糊,应当是影印版。董莲池《金文编校补》是作者早年着作,只印了500册,如今已难以买到。茉莉二手书店泰达分店
出来之后想去此前列入计划的南天书局和唐山书局,却不好找。那里地址比较琐细,巷、弄、号,好几级,小巷子很多。茉莉台大店就在一个小巷中,巷口是几个衣服摊,我们一不小心还走过头了。寻找过程中看到胡思二手书店的招牌,于是临时改变计划,先去看看。胡俟的招牌很小,店铺在二楼,但是店铺比较宽,书的质量也不错。定价公道就更不用说了,正好赶上了观众六九折的倒数第二天,简直物美价廉,自然买了一些:刘的《从《汉书·五行志》看春秋对汉代政治宗教的影响》、王明的《道家道教思想研究》、山的《左传研究》、黄永年的《书院与》、此外还有《楚辞补》和《景介先生集》的影印件。从《汉书·五行志》看春秋时期对汉代政治和宗教的影响
从胡思书店的店员口中得知,南天和唐山都是新书店,于是再次改变计划,转去茉莉二手书店台师大店。这家书店面积比较大,而且图书品种丰富。茉莉把二手书店当成新书店来经营,而且特别照顾读者的感受。店内宽敞干净,布置以暖色调为主。在纪录片中,店主曾自豪地说起他们2002年刚开业时,曾专门聘请设计师设计店面,并在店内设置洗手间,这在当时的二手书店中是个创举。这一点亦可在台师大店中得到体现,如收银台旁边有一个自助的消毒柜,就是给爱书人的一个惊喜,有洁癖的读者看到大概是要惊叫的吧。仅此一例,可见其经营理念之一斑。在自己感兴趣的展台前看了好几遍,挑了很多书。瞿万里的《尚书解》、赵的《说苑疏证》、《宋刻新派胡文选》、简伯贤的《三国两晋经学遗风考辨》都与古籍有关。其中《文选》为影印本,易读明了。顾颉刚《士林杂识》第一版为大陆影印版。书中没有版权页,甚至将作者姓名保存为“顾氏”,反映了当年台湾省出版业的一些历史。《邢义田秦汉史稿》是作者从1979年到1986年的文集。虽然大部分文章后来被收录在中华书局出版的作者的四卷本秦汉史丛书中,但也有少数文章是这本集子所独有的。《选章集林索具》三卷都只有65元人民币,而mainland China一个旧书网的价格已经超过了1000元。这本旧书的价格自然虚高,但我的购买价格也被认为是缺失的。"选择一个大厅来聚集一片森林,史林"
这几家书店的图书品质一家比一家好,L君也所获颇丰。不过,一个下午才逛了三家书店,效率不可谓不低。之所以如此,无非是觉得难得来一趟,总得仔细观瞧,以免有所遗漏。因此,我们除了整体浏览一过,总是在几个感兴趣的书架前来回“巡视”好几遍。其实,我们逛每家书店的平均时间也不过一个多小时,除去路上和排队结账花掉的时间,真正淘书的时间并不多。老乡居雅舍二手书店古今图书廊连景自习室第一次逛罗斯福路三段附近的书店,自然是意犹未尽,主要是还有好多书店还没有去,不免有些心不甘情不愿。可是接下来几天都比较忙,直到8日下午才得空闲,于是临时起意,准备再去一趟。询问L君,他已另有安排,于是决定做“独行客”,带好书包和布袋,坐下午三点的班车到台湾大学校内。稍微逛了一会儿校园,就出门去逛书店。这一次,我们比上次准备得更充分。前一天,常年在台北找书的Y老师借给我一张书店地图,是茉莉书店很多年前画的,现在很难找。也正是因为如此,Y老师才明确表示是“借”而不是“送”:我要还!台大校门对面,就有一家联经书房。虽然是新书店,但不经意遇到,不免要进去看一看。此店小而精致,可以借机了解台湾的学术前沿。不过,新书价高,不敢多买,只是奉行“不走空”的原则,买了三本:赵世超《周代国野关系研究》、杜正胜《从眉寿到长生》、汪桂海《秦汉简牍探研》。一路上,我遇到了诚品书店和高笑的商店。诚品是新书店的“巨无霸”。逛一圈要花很多时间,你要的书太偏找不到,所以你看了十秒钟的招牌也不进门。高笑的商店是一家二手书店,但是店主不在那里。根据隔壁商店的说法,你需要在参观这家商店之前联系店主。别无选择,只能愤怒地退出。
继续按图索骥,找到了古今书廊。这是前两天友人特别推荐的。此店有两个门面,紧挨着:左边主售文史书,右边主售艺术类和外文图书。先进的右边,集中在艺术类书架寻找,不久就看到了庄新兴、茅子良主编《中国玺印篆刻全集·玺印》。此书大陆版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全套四册,其他两册为“篆刻”卷,已是价高难得;而“玺印”卷则更为罕见,而我更想要的正是这两册。1600元新台币的定价可以说是白给,当即拿下。至此已是不虚此行,这就是网上常说的“小确幸”吧。在此店又挑了两本书:马衡《凡将斋金石论丛》、中村不折《禹域出土墨宝书法源流考》,便转到隔壁。中国印章篆刻全集
另一家图书更为丰富。楼下有整整一面墙都是典籍,可惜感兴趣的大都买了大陆版,就没有下手。登上店内右侧一段窄而长的楼梯,就到了二楼。这一楼主要是历史类图书,包括不少史籍。这里有关唐代以后历史的着作比较多,近现代史的更为丰富,尤其是各类资料,还有整整一个书柜全是关于台湾历史和社会的图书。后来一位研究明清史的朋友去台北,我还特地推荐了这家书店,不知这位朋友是否有收获。不过,店中先秦秦汉的书较少,我只挑了三本:彭浩《张家山汉简〈算数书〉注释》、程喜霖《汉唐烽堠制度研究》、张继海《汉代城市社会》。下楼前还看到一册《出土文献研究续集》,定价偏高,约合人民币100元,可是这套集刊我就缺这一册,还是买下了。古今图书室出来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幸运的是,肚子里没有抗议的迹象。想到于勇,我决定继续寻找。晚上逛书店没意思。
先去两家雅舍二手书店,分在马路两侧,门面都很小,也都要爬上一段狭窄的楼梯才到。二楼书店或地下书店是台大台师大书店街的常态,马路边主要是一个招牌和一个指示牌,夹杂在装修时尚豪华的各类服装店便利店连锁店之间,不仔细还真不容易找到。第一家只买到一册曾宪通《古文字与出土文献丛考》。此书我已有,耐不住价廉,还是买了复本。准备有机会送给朋友。这大概是不少读书人都有的怪癖吧。后来此书送给了W小姐,聊表谢意;就地消化,得其所哉。第二家则买到我寻找已久的邹衡《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这套书新版出来时买得太晚,只买到了《续集》和《再续集》,而这本《论文集》却一直难买,此次算是遂了心愿。夏商周考古文选
夜色苍茫,不认识路,就坐了计程车去旧香居。《书店里的影像诗》介绍过这家书店,当时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店主自称“恋物”。她说话语速快,思路清晰,说起来很洒脱,其实对书却有很深的感情。进门不久看到一个面孔,就觉得仿佛在哪里见过,过了十几分钟才想起:这就是店主。老香居的史书极其丰富,台版和陆版都不缺好书。但是对我来说,价格太高了,所以只买了几本:林的《篆刻》、陈公柔的《先秦两汉考古随笔》、刘路的《古诗十九首集解》。看到张继浩的《从拓跋到北魏》一书的复印件后,他立即上网问一位研究魏晋历史的朋友:“50元左右。”“是的!”就这样。
篆刻
在这里还看到一册刘文淇《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标价3000元新台币,合人民币600元左右。书在顶层,需要借助凳子才能拿到。我两次请店员帮我取下来翻看,犹豫再三,又两次请店员帮忙放回去。最后实在不好意思再麻烦他,自己登高第三次取下,最终还是放回去了。价格是一方面,品相也不是很好。如果说“天秤座,不利索”,我算一个。这一整天都是阴雨天气,雨时大时小,逛书店反而算是避雨。店外不远处就是台师大夜市,人倒不多。于是背上书包,勒好装书的两个布袋,挂在两肩,撑伞前行。在夜市买了一些特色小吃,打包带回住处享用。其时已是晚上九点半。边吃着晚餐,边翻看一天的收获,脸上波澜不惊。吃完才想起,饭前还没洗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