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经典名句 习近平引用的古典名句:关注民生 从史记到孟子
人只是民族,但民族就是民族。
——习近平“走在前列”
代号:《尚书五子之歌》
原文:皇帝祖上有戒,民不聊生,民以邦为本,国以民为本。解读:祖上传戒已久,百姓习惯亲近,不能轻视、看不起;人民是国家的基础,基础牢固了国家才能稳定。
大禹之子孙泰康无德,长期打猎,引起了人们的怨恨,被后羿入侵。他的母亲和五个弟弟被赶到洛河,写了《五子之歌》来表达不满和遗憾。
古代“失国”之叹,道出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通过细数中国的朝代变迁,我们可以看到,政治腐败、敲诈勒索和百姓贫困往往是朝代变迁的主要原因。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这是无可辩驳的历史真理。政治家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害怕人民和人民赋予的权力。
政治的繁荣在于顺应人心,政治的浪费在于反对人心。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代码:“关子牧民”
原文:政治的繁荣在于追随人心。浪费政治是违背人心的。我喜欢人民的邪恶和痛苦。人是邪恶的,贫穷的,我是富有的,人是危险的,我是安全的。人的恶被消灭了,是我生的。
解读:政权之所以能兴盛,在于顺应人心;废除政权的原因是因为它违背了人民的意愿。
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世界从来不是一家一姓永久拥有的,而是“贤者居之”。判断政权是否“有德”的标准是人民是否安居乐业。先秦时期,管仲就意识到,政权要想长久稳定,就要实行符合人心的政策。今天,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明白“人心”在想什么。人有什么困难和需求,这是要深入基层调研、走访了解的,而不是坐在办公室里拍着脑袋想出来的。
与民同乐的人,与民同乐;
担心人民的人,也担心人民的忧虑。
——习近平《之江新语·为民办实事·求真务实》
法典:《孟子·惠亮·王霞》
原文:享受的人也快乐;担心人民的人,也担心人民的忧虑。享受这个世界,担心这个世界,但如果你不是国王,你就不会拥有它。
解读:如果统治者愿意做人民热爱的事情,人民就会和统治者一起玩得开心;统治者担心人们担心的事情,人们为统治者分担他们的担忧。
中国古代政治可以分为“王道”和“霸道”。霸道的人,武力征服,争权夺利,以“霸道”让人“害怕”。那些为王的人,顺从人心,使百姓有好的办法,以“道”使百姓“顺从”。要做国王,必须知道人民喜欢什么,服从人民的心,要“享受世界”;知道人们在担心什么,和他们有同样的担心,然后努力创造条件让他们消除这些担心。
孟子指出,人民的幸福是统治者享受的前提。如果百姓生活困苦,妻子分居两地,而统治者却住在酒池里,花了很多钱,那么这不是“幸福”的标志,而是一种毁灭的标志。目前,人们很难买房、看病和上学。解决这些困难就是为人民创造幸福。好的干部是脚踏实地办实事,为人民解决问题,不给人民增加困难。
那些为国家做好事的人爱他们的人民就像爱他们父母的儿子和兄弟的兄弟一样。当他们闻到饥饿和寒冷时会悲伤,当他们看到自己的辛劳时会悲伤。
——习近平《脱贫攻坚,向宁德市直机关领导干部告别》
佳能:向《谈》
原文:所以,对国家好的人遇到人民,比如父母的儿子,兄弟的兄弟,他们为自己的饥寒而痛心,为自己的辛劳而痛心。
解读:善于治国的人对待人民,就像父母对待子女,兄弟爱兄弟一样,听到自己饥寒交迫的时候会感到难过;看到他们的辛劳状态,为此感到难过。
这段话是姜太公对周武王“治国之道”问题的回答。他的回答是:“爱人民”。怎么做?他举了反例:让农民错过农时,交太多的税,频繁的徭役,劳动者打扰人民。农耕时代,是否按农时耕种是农民一年生计的决定性因素;赋税和徭役的程度也决定了人民的负担。今天这段话的启示是,要为市场创造宽松的环境,让人民的创造力流动起来,取消各种规则和限制,不与人民争利。
知道房子漏水的人在天底下,知道政治损失的人在草地上。
——在河北考察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的讲话
佳能:汪涵·崇的《论平衡》
原文:知道房子漏水的在天底下,知道政治损失的在草地,知道错误的在学校。
解读:知屋漏偏逢连夜雨,知政错在民间,知经错在文人。
王充的话透露出,政治家应该走出庙堂,到草地、河湖中去观察和听取意见。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的第一步,是收集群众的意见和问题。有的干部到基层后,遇到农民就谈不上了;遇到学生,不能说话;遇到老干部,给退了。这既反映了沟通方式的问题,也反映了更深层次的工作作风,可以反映干部是否真正了解基层情况,是否按照群众的思维去思考、去行动。
雅斋卧听簌簌竹声,疑是民间疾苦之声。
曹州县的一些小收藏家,一枝一叶总是互相照应。
——习近平视察河北省阜平县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
佳能:郑晴板桥,《画竹于潍县郡署,显年,保保,大成国》
原文:同一句话
解读:听着县衙屋里的竹子在风雨中来回摆动,似乎听到了民间百姓在这种天气里受苦的声音。对于我们小县城的官员来说,老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影响着我们的感情。
在中国绘画史上,郑板桥以画竹子而闻名。然而,与画竹咏竹不同,竹子是这首诗中的另一个意象:听着风吹雨打竹叶的声音,就联想到了人们的生活状态。一生仕途不成功的郑板桥,继承了生活贫困的诗人杜甫的精神,但他想到的是“有千栋楼住,享天下人”。
天气炎热,你能想到户外工作者的凉爽吗?天气冷,你能想到居民的取暖问题吗?上下班的时候,你能想到堵车吗?每个干部都应该以这首诗为鉴。
老了,老了,人老了;
我的年轻人,年轻人。
——习近平“走在前列”
法典:《孟子·惠亮·王上》
原文:老与老,老与人;我们还年轻,我们还年轻:世界在我们手中。
解读:爱自己家里的老人,爱其他老人;照顾好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世界可以在你的手掌上运行。
孟子论述的核心在于统治者要延伸“人性”,造福于民。这样,“待大国如烹小鲜”的核心就在于“与民同在”。其实这是一种“推己及人”的思维方式,也隐含着群众的观点:干部做事要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从群众需要什么、怎么想的角度看问题。
圣贤善变,以人心为心。
——习近平《之江新语·主仆关系不可逆转》
代码出来了:《老子第四十九章》
原文:同一句话
解读:圣贤以人心为己心,不以师心为己用。
从《孟子》、《管子》到《老子》,我们可以看到,儒家、积极入世的法家、主张无为而治的道家,在先秦时期有很多尖锐的观点和矛盾,但他们在一个政治命题上达成了共识:人心是基础。在本文中,老子描写中境界最高的“圣人”不是为己所用,而是为己所心。如今,许多引起政府和人民之间冲突的措施,如发动环境污染项目、非法征地拆迁、出售国有资产等。,在他们的背后,要么是官员“拍脑袋”做决策,要么是从自己的私利和政绩出发,这就意味着用“自己的心”取代“人民的心”。
德莫高于爱民,行莫不如害民。
——习近平《之江新语·主仆关系不可逆转》
编码出来:“晏子春秋,内忧”
原文:叔叔问晏子:“哪个高?很厚吗?”他回答说:“意义高于爱人民,行动厚于人民。”然后他问:“下一个是哪个?什么线?”他回答说:“刻薄不如雕琢人,做事不如伤害身体。”
解读:最高尚的意志是爱人民;最大方的行为是让人开心。最卑鄙的意志是对人民卑鄙;最低级的行为就是害人。
“爱民”既是立场,也是要求。说是职位,就是打破官本位和“官老爷”的思想,认识到权力来自人民,不为私利或利益集团服务;是一个要求,就是在考虑和解决问题时,始终从人民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一味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甚至为了“政绩”去做损害群众利益的事情。
人们在水中看到东西,但人们知道如何对待它们。
——习近平在第一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上的讲话
代码:《史记·殷本纪》
原文:唐曰:“赐言:人见形照水,人知是否治之。”伊尹道:“亮!言语可闻,方式先进。君臣良民皆在王官。嘿,嘿!”
解读:人可以在水中看到自己,人可以看到政治治理的状态。
镜子不会说谎,它们总是忠实地反映美和丑。不能说谎的是群众的眼睛和言语。政策实事求是,人民安居乐业,人民不会违心批评;相反,人们不会粉饰太平。即使我们能用某种手段“捍卫人民的嘴”,人民还是会以“用路见眼”的方式表达抗议。同样,人们最清楚政策是好是坏。对于干部来说,这是一个警醒,更是一种鞭策——说自己说的不好真好,但人民群众说的真好。
治理的方式不是安全;
安顿人民的方法在于观察他们的苦难。
——习近平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典:张明·居正《答福建巡抚耿楚东》
原文:同一句话
解读:治国的关键是让人民安定;让人们稳定的关键在于观察他们的痛苦。
农耕时代,“流民”不仅会影响经济民生,还会带来政治动荡。因此,“为人民服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人怎么会安全?张对说,要观察他们的疾苦。下半句隐语是解决让人痛苦的问题。但是,这种“观其疾苦”不能流于“来看看、慰问一下、送点什么”的形式。相反,它真正调查使人痛苦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吃人民的饭,穿人民的衣服,人民就会上当受骗。
我也是人民;得到一个没有荣誉的官员,
如果你失去了一个官员,不要说一个官员没有用。
所有的地方都依赖于一个官员。
——习近平在菏泽市及县区主要负责人座谈会上的讲话
代码:河南南阳内乡县雅联
原文:同一句话
解读:这是封建官员写的对联,生动地描述了地方官员的地位和责任。对于官员来说,虽然被称为“父母”,但百姓才是真正的“衣食父母”。同时“县治天下安”,地方官负责中国最基本的治理。在总书记心目中,像焦一样,只有“为官一方,利一方”,才能算是恪尽职守,“办事顺利”。真正为人民做实事,造福一方执政,是每一个基层干部应该追求的目标。
为了人民的利益,丝绸将会繁荣;
李玟的事业将走到他生命的尽头。
——习近平在第一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上的讲话
典:清万斯达《周官辨是非》
原文:圣人治天下,利民之事,丝必旺;李玟的事业将走到他生命的尽头。
解读:先贤治理天下的方式,但一切有利于人民的事情必须同时实施;一切对人民有害的东西都必须消除。
人们的生活中没有小事。水价提高一分,公交车价格提高一分,或者需要来回办理许可证,又缺少一个审批程序,都对老百姓影响很大。习近平引用这句话,也是为了警告党员干部不要放过任何与群众有关的细节。每一个错误都将被群众加倍负担;每一次改进也会有乘数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