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反腐 反腐2014:你懂的 真懂了
2014年的中国反腐全年都备受关注。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CPPCC全国委员会发言人说了一句“你知道的”,这意外成为今年反腐的热词。当时的疑虑现在都烟消云散了。“你知道”这句话在今年反腐后变成了“真正理解”。临近年底,回顾今年中国的反腐,我们会发现,在全面推进法治的目标下,无论谁有问题,都逃不过法律的制裁。
看结果:今年是史无前例的
“输不起的斗争”——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结束后几天写了一篇文章,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作出了明确规定。从今年来看,这场斗争的成绩单极其华丽。
最直观的结果,当然是落在后面的贪官大大增加了。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12月,今年共查处省部级官员40人。相比之下,去年有17人被查处。在此之前,每年调查处理6到8个人是很正常的。
越来越多的措施正在成为“新常态”。
比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现了常规巡视全覆盖,同时13个巡察组也全部开展了专项巡视。中央纪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万、、吴昌顺等原高官的落马与此次巡察有直接关系。
比如开门反腐,一切不当行为都要暴露在阳光下。在官网“曝光台”,截至10月底,中央纪委已点名通报近9万名违反八项规定的国家工作人员。
比如,不断出现的反腐热词,无论是“断崖式降级”还是持续的“高压反腐”,已经为舆论领域的人们所熟知。这背后,中央政府的反腐动了真事。
中国的反腐力度和决心有多强?这一年让人们明白了。
重时间:周一拍苍蝇,周五拍老虎
今年5月,本报记者总结发现,中央纪委公布反腐倡廉和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例时,形成了“周一拍苍蝇,周五拍老虎”的规律,率先提出“中央纪委反腐时间意识强”。
这部法律一出台,就因其强大的解释力,成为观察中国国内外反腐败的重要标尺。
抓好节点是今年反腐的一个重要特点。密切关注春节、中秋节等节日,利用“周一见”的强大威慑力,定时曝光具体问题,形成强大震慑。今年5月底,中央纪委在官网推出“廉洁端午——纪检监察机关在行动”,以公款买粽子为代表。
时间感不仅体现在规律性上,也体现在速度上。中央纪委不拘泥于现有的时间规律,在时效性上日益提高。
从最后一次露面到调查,一个省部级高官往往几天之内,甚至只是一天。例如,在原山西省副省长杜被通报的当天,他的活动也被报纸报道;在调查结果公布的前一天,原广州市委书记万仍在进行调研;海南省原副省长纪文林在被宣布调查立案后,仅用了9天就被免职。
中国反腐有多迫切?看完这些,我才真正明白。
下定决心:猎杀老虎、苍蝇和狐狸
有三种动物,今年屡次登上头条。
老虎无疑是亮点之一。无论是“大老虎”还是“军老虎”,中央政府绝不姑息的态度凸显了其无禁区反腐的决心和意志。面对一些地方“以崩治腐”,中央逐一把关,让地方领导班子大换血的做法,也是“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的具体体现。
“苍蝇式”腐败和小官吏的大腐败也得到了有效遏制。今年,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在对北京、广西、天津、西藏、江苏、海南等地的反馈意见中,多次提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指出基层干部腐败问题突出。
除了大家熟悉的“苍蝇老虎一起打”,“猎狐”成了反腐常态。反腐败国际合作,从APEC会议到G20峰会,从国内参与到世界关注,今年都取得了丰硕成果。截至目前,代号为“猎狐2014”的全国公安机关抓捕境外逃跑经济犯罪嫌疑人专项行动仍在继续。今年7月22日开始的这次行动,截至12月4日已抓获428人。
这些事情都在中央纪委官网不断“上头条”,及时公开报道。该网站日访问量超过120万次,正成为政府和人民反腐败的重要阵地。
中国的反腐让世界了解。
寻找未来:一个严密的制度框架
治标当然重要,但只有及时过渡到“治本”,才能真正实现“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理想机制。
在今年前所未有的反腐力度下,“治标”正获得“治本”的必要时间。以巡视制度为例,今年专项巡视制度的突破,以及适时提出“复出”打破常规,都使得这一制度在此前的基础上不断完善。
系统的应用也日趋成熟。比如今年频繁使用“奸淫”一词,就体现了“党纪严于国法”的落实。王岐山直言,十八大以来查处的党员领导干部案件,没有一件不是先违法的。
趁热打铁需要艰苦的工作。纪检体制改革是今年的一大亮点。不到一年时间,中央纪委两次进行机构改革,精简议事协调机构111个,新增纪检监察室4个、纪检监察干部监察室1个。“增官不增员”“聚焦主业”的做法,直接增强了一线反腐办案力量。
还有很多机构改革和创新,比如新设中央纪委办公厅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解放军审计署从总后勤部转到中央军委,通过制度的出台,完成副处级以上“裸官”的清理。每次引入一个新的系统,都必须有目标和回声。
大家都知道未来反腐会走向何方。我们的记者刘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