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馈社会 访国家科技奖励大会获奖代表 成果如何回馈社会
中新社北京1月10日电2014年,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共授予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等318项成果。奖励结果应用了吗?项目未来趋势如何?10日,记者采访了部分获奖代表进行了解。信息时代:更方便、更安全
“透明计算”概念的创始人张尧学凭借《网络计算模型与基础理论研究》获得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他介绍,超级操作系统可以兼容、调动和管理不同的操作系统,实现计算和存储分离,软硬件分离。“移动终端轻巧便携。最重要的是安全。METAOS会有一个特殊的密码,别人无法从你这里得到任何信息。”
目前,湘雅医院已利用该技术在移动终端上采集和传输健康信息,在手机上接收体检报告,并对智能慢病进行随访。
曾获得“高端容错计算机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Inspur集团,在“安全”方面也有发言权。高端容错计算机是指能够支持8个以上处理器的计算机系统,主要用于承接重点行业的核心信息系统,如银行的储蓄业务系统、电信领域的计费系统等。
“使用进口设备成本高昂,数据随时可能被窃取,尤其是在‘斯诺登事件’之后。”Inspur集团首席科学家王恩东表示。他们设计了国内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容错计算机“天梭K1”,目前已经占据了高端市场的12%左右。下一步,将在今年内推出自主研发的64通道主机系统,性能提升10倍。
能源短缺:寻找替代品,寻求环保
本次颁奖大会的另一个特点是在能源化工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实现深海资源开发的“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获得科技进步奖特别奖,实现“以煤代油”的“甲醇制低碳烯烃技术”。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30多年来一直在研究和开发甲醇制烯烃的催化剂和工艺。“最穷的时候只是精神。”研究员刘表示,2010年终于实现了甲醇制烯烃核心技术和工业应用的“零突破”。截至目前,烯烃总产能1126万吨/年,煤制烯烃实现了低成本、少污染、大利润。
在环境保护领域,授予“重型柴油车污染排放控制高效SCR技术R&D及产业化”等4项大气污染防治相关成果。
人类健康:二次发育、细胞再生、公共健康
获奖者从各自的领域追求人类健康和福祉。其中,由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牵头完成的“中成药二次开发核心技术体系的创建与产业化”,由精准临床定位、药效物质系统分析、网络药理学、工艺质量优化、数字化质量控制五大核心技术体系组成,赋予古代中药现代科技内涵。
张伯礼透露,经过8年时间,该技术已在全国19个省市推广,销售过亿元的中药品种从2006年的100多个增加到350多个。“二次开发不仅能让人民群众用上质量更好、效果更明确、副作用更小的中成药,还能节约资源、提高质量、增加效益。”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周琦博士牵头的“哺乳动物多能干细胞的建立及调控机制研究”,丰富了再生医疗干细胞系的来源。该项目首次获得了由诱导多能干细胞发育而成的健康小鼠及其后代,这促进了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重编程和干细胞研究。
“这项技术已经在日本正式批准用于临床。我们团队的希望就是让基础研究尽快回馈社会。”周琦说。
此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27家单位共同攻关,有效防控了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数据显示,这项防控及集成创新性研究成果减少了2.5亿人发病和7万人住院,社会效益2000多亿元人民币,被授予科技进步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