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云龙 杨云龙:用太极拳拓展生命的宽度
◆字符文件
杨云龙
1943年3月生于文西县杨峪乡东都村,运城市太极拳名师,“师洋云龙太极气功养生法”创始人。
▲杨云龙近照
/练太极拳,变健康/
杨云龙出生在农村,1962年入伍。由于从小生活环境和条件艰苦,他经常住院,但身体状况并没有太大改善。在大多数人都吃粗粮的时代,军队为了照顾病人,给了他单独的面粉和大米。为此,他非常内疚,总觉得亏欠了大家。因此,只要他听说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增强他的体质,他就会倾听和尝试。
1972年,他听说气有治病的作用,便跟随一位气功大师,练起了道教养生气功。没想到,三个月后,他的身体状况有所好转。1974年,听说杨氏太极拳创始人杨禄禅的曾孙、师父杨振铎来郓城传授太极拳,便报名参加,开始练习杨氏太极拳。练过《太极传》之后,他才意识到自己以前练过的道家养生气功,是武术内家拳中的一种呼吸锻炼法。从那以后,随着练拳时间的增加,他的体能越来越好。
1977年春,他每天早上带领10多个拳友在砖瓦厂的空地板上练太极拳。到运城制版厂出差的甘肃人穆师傅,经过几天的观察,想和他一较高下。当时,他不知道推手是什么。在穆师傅的指导下,两人开始练习。他从第一次尝试开始就一直被穆师傅克制,但偶尔也会有一招将穆师傅推出去。这种训练极大地激发了他的好奇心。
之后每天和拳友打拳击,然后向穆师傅学习推手。后来穆师傅虽然很快回到甘肃,但杨云龙的推手并没有停下来,这一推就是40多年。
杨云龙通过练拳、练拳摆脱了多年的痛苦,也坚定了练拳、练拳的决心。从那以后,他迷上了太极,收集拳击方面的权威书籍,研究太极拳的理论和太极拳的实践,仔细琢磨太极拳的拳法理论和拳法,并不断将其与实践相结合。经过多年的不断练习和长期学习,他的内功和拳法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随着拳击水平的提高,和他一起打拳的朋友越来越多。他发现参加社会活动和比赛可以快速提高自己的水平和技能,所以他鼓励大家积极参加社会体育活动。特别是“杨云龙太极班”成立后,他的团队每年都参加运城市太极拳协会、运城市武术协会组织的各种比赛,获得了许多奖牌和奖杯。杨云龙还被运城市太极拳协会评为太极拳“优秀传播者”。
/建立“云龙班”,身心双成长/
随着杨云龙影响力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向他学习太极拳。随着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他创办了“杨氏云龙太极班”,其人员也从当初的3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140多人。
有了“杨云龙太极班”和数百名学生,杨云龙感受到了肩上的重担。这对于他本人来说,练习太极拳已经不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更多的是一种责任和使命,不仅要教好学生,更要弘扬和传承太极拳文化。
为此,他结合几十年的锻炼经验,潜心琢磨、深入研究,创制了“1至3套杨云龙养生健身太极气功”,并结合长期的太极拳、太极健身气功的修炼和推手原理,创制了“杨云龙太极拳20式”和“杨云龙太极推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太极拳练习,更加注重基本功训练以改善身体状况,真正做到了练功练拳。他教拳的要求是:直线,身体松垮,丹田鼓鼓,真气充盈,推手底功扎实,脚下功夫深,引灵增技。
他经常说,如果你练得好,就应该以健康来评分。对于身体健康的人来说,精神饱满,身体强壮,功夫加深,打拳是对的,也是好的;对于患者来说,大病变小病,小病恢复健康,练好拳,练对拳。
杨云龙以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教拳。一是根据学生的身体条件、年龄、专业特点等因素进行教学;二是边演示边讲解动作要点,仔细观察学生练习后再上手;三是先教几个基本动作,让学生反复练习,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十天半后再指点提高;第四,他把教拳与做人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理解太极的义、圆、内外统一、冷静含蓄,在生活中运用自如。
比如在推手教学中,杨云龙要求学生不要集中精力战胜别人,要从最基本的“平圈竖圈”学习,做到内外统一、轻盈温柔、虚实分明。经过长时间的修炼,弟子们达到了“熟”的高级阶段,然后实现了“懂行”,再到了“让他用大力打我,影响四两斤”和“人不认识我,我只认识人”的高级阶段。他告诉弟子,通过推手,可以了解《太极传》深厚的阴阳文化,进而了解自己和他人,从而了解事物、宇宙和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杨云龙的拳击教学有其基本功和道德要求的特点。因为他年轻的时候生病了,所以他更了解有身体疾病的人,也更关心这些初学者。除了要求他们认真练习太极拳基本功外,还要求他们加强道德修养。他常说,练武首先要有武艺,艺术要讲德讲艺,做人要以德为先。如果你有良好的品德,你就会有良好的心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然后你就会真正了解拳击的原理和技术,培养健康的身心。
很多有一些身体疾病的人,在练了一段时间拳击之后,身体素质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焊工王国栋多年来一直低头弯腰,因此患上了严重的职业病。自从和杨云龙练拳后,身体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几年功夫也有了很大的提升。现在他谈到太极拳的好处。绛县一女学生才50出头,却是20多年的糖尿病老患者。2019年,她患上了糖尿病引起的眼底视网膜病变。她跟杨云龙学了不到半年的拳击,身体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糖尿病也基本得到控制,这让她很兴奋。现在她总想在运城和大家一起练拳。
/培养好学徒,让更多人受益/
为了更好地传播太极文化,帮助拳友强身健体,提高拳击技术,退休后,杨云龙致力于推广太极拳事业,让所有拳友都强身健体。
随着队伍的不断壮大,向他学习拳击的人越来越多,他觉得自己自学拳击技术有限,应该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练习太极拳的好处。因此,他开始有意识地培养一些顶尖弟子,鼓励他们承担起带领团队的重任。
今天,第一任班长王运良下台,第二任班长张文军上任三年。吴如意、段淑娟、姚杰、、姚、荀、薛春莲、柴、、李等优秀弟子脱颖而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分为“杨云龙太极气功养生法”、“杨云龙太极拳二十式”和“杨云龙太极推法”三个阶段。
在退休后的十几年里,杨云龙和他的弟子们每天早晚都会带领所有的学生锻炼两个多小时,除非天气特别恶劣。杨云龙不仅在北京培养了李泽军、荆建军,在浙江培养了胡玉忠,在四川培养了金树山,在运城培养了姚杰,还鼓励大家积极参加全国武术等级评定和武术裁判考核。目前已有30余人获得国家武术等级证书,15人获得六级证书,7人成为太极拳教师。其中,姚洁还成立了自己的太极拳馆——运城太极缘社,段淑娟成为盐湖区师洋云龙太极拳协会会长。
如今,78岁的杨云龙过着“为所欲为”的生活。协会由段淑娟和其他弟子管理,基本上他不用担心。教练有姚杰、柴等。,而且他不用努力。他每天都陪着徒弟们练拳推手,或者为一些加入协会的新人制定一些特殊的锻炼方案,以便让他们早日知道练太极拳的好处。杨云龙告诉弟子:“现在的协会不是我自己的,而是我们整个团队的。我们以前的班委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可以说,没有他们的努力,就没有今天的成就。”
太极拳爱好者都知道,练太极拳可以强身健体,治病,但也会出错。为此,杨云龙不仅教武术、拳击、推手,还特别注重科学锻炼。2015年,拳友朱在拳架上与他人交换动作,内伤后找到杨云龙。杨云龙给他讲了内家拳的呼吸疗法,帮助他顺利工作。很快,他的疼痛区域从原来的手掌缩小到了杏仁大小,两天后完全恢复。康复后,他主动向杨云龙的《太极传》学习。
几十年来,每当有人来和杨云龙练拳,他都热情高涨,从不表现出偏心。有人问他在想什么,他说:“年轻的时候生病了,深深体会到了疾病带来的痛苦,更懂得了健康的珍贵。古人有‘希望天下没有人生病,宁愿把药放在架子上’的思想我是共产党员,大家这样做是有道理的。"
杨云龙练太极拳近50年。这些年来,只要是有利于挖掘和发扬太极拳的,他都孜孜不倦,不劳而获。
虽然他已经78岁了,但他仍然坚持锻炼自己。他依然每天在南丰广场教拳、练拳,默默为太极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他对每个弟子的健康和技能了如指掌,并且烂熟于心。看着一起练的学员,他知道谁的技术提高了,谁的技术提高了,谁这几天没认真练,谁这几天懒...学员们都说,一切都逃不过师傅的眼睛。
当被问及杨云龙的热情从何而来时,他总是说有很多人在为太极拳文化的推广做贡献,他只是其中之一。中华文明之所以能流传至今,是因为历代很多仁人志士的大力推动,才导致了中华文明在今天的灿烂延伸。他对太极拳文化的传承只贡献了一点点,不值一提。“但这是我愿意为弘扬太极拳文化而做的事情。弘扬太极拳文化,我永远不会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