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文理学院校徽 “野鸡大学”网络泛滥 监管不能再用“野路子”
随着高考临近,网上曝光了一份中国虚假大学警示名单,引起了考生和家长的警惕。记者采访发现,不少地区存在没有办学资质的“文凭作坊”,利用网络虚假宣传的伎俩非法招生、敛财。专家表示,对于泛滥的“文凭作坊”,监管工作不能再走“野路子”。虚假院校:学校名称被网站更改
2013年至2014年,上海大学网连续三次公布210所假大学名单,称这些大学“没有民办大学办学资格,不具备招生资格”,甚至“批量复制往年正规大学的简介,盗图盗文等。”。北京成了“文凭作坊”的高发地。
记者发现,网上曝光了假大学的例子。在湖南岳阳,有屈原大学,号称“校园占地32.05万平方米”,教职工近千人,但在岳阳市却很难找到踪迹。据岳阳市教育局一名工作人员介绍,岳阳没有民办高校和高职院校,屈原大学是个神话。
“湖南屈原大学创建于1985年,专注于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在湖南屈原学院的网站上,这样的介绍性文字展示令人印象深刻,校园风景的美图让人感觉“高大”。但记者发现,大学的网站其实是以树代花合成的。校徽和校徽摘要抄袭华北理工大学,网站ICP证书来自湖北,学校公告和新闻内容抄袭兰州文理学院、四川师范大学等高校。
负责大学网的陈江平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网站上发布的假大学名称大多是假的,比如“中国邮电大学”,有空外壳网站,没有物理校园地址,打着知名大学的幌子,容易让人与北京邮电大学混淆。“自我们发布报告以来,北京、辽宁、山东、内蒙古等地已有20多名学生和市民反映被骗,向我们投诉。”
齐江平认为,目前国内假大学出现了两个新趋势:一是国内假大学国际化,比如在美国注册假网上大学,担任校长,利用假签证进行诈骗;第二,假证书、假文凭。一些假大学和正规成人高考混在一起,很难分辨。
骗术:租校舍做整容网络犯罪隐蔽
假“文凭磨坊”如何骗取学生钱财?记者了解到,虽然“文凭作坊”和假大学有很多种,但骗术手段完全一样。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褚赵辉表示,很多“文凭作坊”喜欢打校名,考生家长容易忽视;其次,“文凭磨坊”多存在于北上广等高校密集的一线城市,且倾向于异地招生,这使得外籍家长很难核实和认定。
有受访者指出,一些“文凭作坊”之所以克隆一所大学的官网,是因为双方“达成了默契”或“只做不说”。此外,许多“文凭工厂”学校租用普通高校的校舍或旧校区和教室,甚至办公场所可能位于普通高校或教师和员工的家庭。记者了解到,“文凭磨坊”在欺骗学生后,通常会借用一些临时办学场所,雇佣一些市民上几节课,最后以各种借口让学生辍学,带着钱离开。
根据假大学可以在网上搜索的“国家认证文凭”,陈江平透露,这其实是其假网站中类似“学历查询”的程序中获得的搜索结果。当犯罪分子遇到一些稍有警惕性的人时,他们会将个人信息和毕业信息归档在一些非正式网站上,如所谓的“高等民办教育学生信息网”。但这类网站的真实性存疑,很可能是学校私下建的数据库,隐蔽性很强。
“他们一般都会犯罪,形成一定的利益链,这个利益链遍布全国。当一个域名或网站被国家网监部门关闭,另一个域名在其他地方开通,网站空再次变更。继续作弊。”齐江平说。
“很多学生不得不承认自己运气不好,因为找不到相关人员维权。”褚赵辉说,很多受骗的人放弃了普通学校的录取,因为他们相信自己被录取了,这耽误了他们的青春和学业。
监管“文凭作坊”不能走“野路子”
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展华认为,因为存在,每年都有同名学校的报道,但现在又复活了。这说明,一方面监管者是失职的;另一方面,保持事物安静的传统管理方法允许虚假的学校违规行为。
楚赵辉认为,“文凭作坊”无处不在,“野路子”监管难辞其咎。他建议,假大学并不新鲜,公安网监等部门要根据考生的举报和相关信息采取“清网行动”,及时关闭假大学网站,屏蔽其招生信息,防止利用互联网作弊。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李蕙敏表示,值得注意的是,网络犯罪隐蔽性强、证据掌握难度大,为犯罪分子进行虚假宣传提供了极大便利。“有利于警方取证的新技术手段和新方法,以及预防犯罪问题的有效监管,都是监管部门需要思考的新问题。”
谌江平等业内人士们建议,国家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对具有高招资格的高校进行“年检”并每年公布名单;各级网监部门要严把网站从域名注册到访问运营各关口。对于考生和家长,一些高考落榜生、低分考生、低学历人群应当提高警惕,填报志愿时以当年教育部公布的具有高招资格的高校名单为准,避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