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前堆 西部边远地区溜索改桥首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全面完成
2015年3月9日,重庆市奉节县法院第三人民法庭的法官在九盘河上乘坐溜索下乡办案,辗转70余公里山路前往海拔1200余米的兴隆镇桃源村调解民事纠纷。在长达1.8万字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全国人大代表、乡村医生邓千堆有16个字,“完成西部偏远地区改缆架桥任务”。 看到溜索改桥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中今年要完成的工作,滑着溜索行医28年的邓前堆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从他的家乡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石月亮乡拉马底村到北京,路程有几千公里,光是到昆明,坐车都要差不多20个小时。邓千堆说,国家要解决的民生问题那么多,国家领导人还能记得西南边陲遥远的用电缆代替桥梁的问题,真的让他感慨万千。这短短的16个字,意味着石月梁乡仅存的一对电缆,可能在今年年底前换成一座稳定的桥梁。 2011年11月23日前,靠着一副滑轮,一根绳子,邓前堆在100米宽的怒江江面上不知道来来回回溜过多少次。当他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他提出的唯一的愿望是,希望国家能给拉马底村建一座桥,改变这里祖祖辈辈只能靠溜索出行的困境。在邓千堆的记忆中,每当有病危的病人,宽阔湍急的怒江常常挡住他们的希望。每年村里的老乡都严重滑倒掉进怒江,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 当地人形容说,山壁就像被刀切开了,修桥的难度可想而知。所以邓前堆对媒体说,希望拉马底村能有一座桥的时候,他自己都认为这也只是个梦想而已。当有一天他收到北京一位官员发来的短信说“邓医生,你的愿望就要实现”的时候,村里和乡里的干部都认为邓前堆被骗了。直到工程车轰隆隆开进拉马迪村,怒江两岸的居民才相信他们真的有桥。而且国家一下子给他们建了两座桥,一座是人和动物的吊桥,一座是汽车可以通过的固定桥。为了配桥,村里还通了路。邓千堆去最远村民家的时间从5小时缩短到40分钟。村里没有人因为滑绳掉进湍急的怒江。 邓前堆听说,这两座桥,花了上千万元。他还听说,2011年之后,怒江州陆陆续续修了23座桥,但还是有些村子由于山高路远,地形陡峭,还没有桥。子谷多村没有桥,比拉马迪村更偏僻。紫谷多村的医生和李梅经常和邓千堆一起去村里取药。每次和李梅在一起,我都会和邓千堆说话。不知道桥什么时候能修到子谷多村。邓千堆总是沉默。他知道建桥的费用对于怒江的财政状况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然而,每当他有机会去县、省或北京开会时,他会建议他是否能迅速将仅存的滑道变成桥梁。 就在这次来北京之前,资古朵村的几位熟人还问,“邓医生,北京开会,会说我们的溜索吗?”邓千堆没有接吵架。由于一个国家如此之大,他不确定是否会讨论电缆运行。甚至他要提交的提案都没有提到这座桥。 可是没敢想的事还真发生了。溜索改桥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而且还是要全面完成。邓前堆相信,资古朵村的桥有希望了。邓千堆说,他原本想给紫谷多村的几个老手表发短信,但他一想,他们肯定不相信跑电缆的事还能在人民大会堂讨论。“把报告拿回来给他们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