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新闻网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当下需要有创新精神的建设者
“希望大家不要以旁观者的态度简单或热情地讨论和抱怨发现的问题,而是尝试将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和解决方案付诸实践,从批评者到脚踏实地的建设者。”
郑晓静
□对话
记者:五年来,大学校长的“最后一课”不仅引起了媒体的关注,也成为舆论观察一所大学精神的风向标。你觉得每年的“最后一课”怎么样?郑晓静:过去两年,大学校长的毕业演讲备受关注。一方面,这表明他们的毕业演讲在风格和内容上都有足够的基础。原来,作为学生离校前的“最后一课”,校长的讲话不仅代表了学校对学生的期望,更体现了校长作为一所大学的领导者对社会的个体思考和精神引领。大学校长的毕业演讲能得到各方认可,一定程度上说明大学校长对学生和社会的责任感更强。我觉得这可以算是一种社会进步。另一方面,这种关注目前是否有点过度或者可持续也值得深入思考。希望大家多关注总统演讲的精神内涵和思想导向,而不仅仅是演讲赢得学生多少次掌声,或者网络点击率多少。在我看来,毕业演讲对学生的影响应该是长期而深刻的,应该引导学生乃至社会进行反思或深思,应该是严肃而不是娱乐。
记者:你今年演讲的主题是如何选择的——不抱怨,从一个有建设性的批评家变成一个脚踏实地的建设者?有没有被什么事件或者场景触动过?
郑晓静:从2013年开始,我要求自己在三年的毕业演讲中说一些发自内心的话,能够真正启发和影响学生。今年聊到这个主题,我发现中国很多实际问题都可以用批判性思维来看待,但我们不仅要静下心来抱怨,还要想办法解决。我认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该提升到创新过程的层面,将解决问题的方法付诸实践,就会形成商业模式。感觉在转型和中国梦实现的过程中,国家需要更多的建设者以主人翁的身份加入,尤其是有批判性思维、脚踏实地、有解决问题能力的建设者。国家是我们每个人的国家,中国梦是我们每个人的梦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一名合格的建设者。
记者:为了展现演讲主题,您用了大量篇幅,用三个人的案例来阐述您的观点。如何看待这个表达?你是否有意识地思考如何让你演讲的内容更贴近学生?
郑晓静:当然。讲故事的方式绝对比泛泛而谈更容易让人听到。同时,我也认为我想谈的话题是比较严肃的。如果我说得不好,学生可能不会完全理解。在一个炎热的夏天,也许有些学生不吃早饭就来听我讲课。我希望我的演讲或多或少能打动一些学生。我演讲中选取的三个人物的故事都是我精心挑选的。第一个和第三个人物是我们的校友,第二个人物与我们学校的学科特点和优势有关。这三个角色的故事不好笑也不幽默,但学生和外界听了都能理解。以后我会尝试这种讲故事的方式,让大家记住主题。
□林晓静说
在你离开之前,我想和你分享或交流这样一个话题:“成长为一个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贡献的合格建设者”。在这里,我需要解释一下“创业”和“合格建设者”这两个词。我这里所说的“创业”是指自己创业,而不仅仅是开公司的那种创业;而“合格建设者”是党的教育方针对高校德育的明确要求之一。关于这个话题,我给大家讲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我们优秀的校友之一,他的名字叫柳传志。他于1966年从我们学校毕业。当时学校的名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简称西方军事强国;1970年至1983年,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84年,国家提出建立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在这样的转折点上,柳传志创立了联想集团的前身北京计算机新技术开发公司。由于新开发的联想汉卡受到物价局定价的约束,企业当年亏损了100多万元,远远超过了公司当时的利润。他想去主任家投诉,但被拒绝了。他的一位年轻同事建议召开新闻发布会,宣传这件事的不公平,但柳传志没有这样做。他认为,企业一定不能先倒闭,所以必须承受屈辱的负担,适应环境。此事发生后的第二年,柳传志创办的公司承担了为中科院采购的500台IBM电脑的验收、维护、培训等业务,带来了70万元的服务费。正是通过这项业务,柳传志与新成立的IBM中国代表处建立了业务关系,成为IBM在中国的主要合作伙伴。这种合作一直持续到2005年,当时联想以23亿美元成功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部门。
第二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北京的一位牙医。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去医院看牙,但我深深地体会到,看牙并不容易。首先,病人很多。去年下半年去了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我发现看牙病的人源源不断;第二,你经常看不到一次,不得不治疗几次。那么北京的牙医是做什么的呢?他发明了牙刷。刷牙时,可以收集牙齿上的相关信息,如龋齿、牙垢及其厚度、牙缝等,通过蓝牙上传到医疗APP。在这个信息平台上,聚集了来自北京的140多名牙医。这款牙刷连接了牙医和牙刷使用者,让每个牙刷使用者都有自己的牙齿健康档案,每个牙科患者都能找到最近的私人牙医,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这是一个“互联网+”的案例,与西电的优势和特点密切相关。
第三个故事发生在我们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校园里,被称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生自主研发的“皮影机器人”。皮影戏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陕西的土特产,但随着传统工艺的流失,现在能操作的人越来越少。为了拯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通信工程学院的学生在傅的指导下,结合自主设计的数控机械系统,在英特尔Smart Processor平台上实现了皮影的录制和皮影机器人的自动表演。该项目获得“2010英特尔大学嵌入式设计大赛”最高奖;随后,金杰等电子工程学院学生设计了“中国图片-皮影戏自组织学习设备”,并获得2013年第13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后来,电子工程学院的孙启功等同学完成了机器人皮影戏项目,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2015年5月花开”全国大学生艺术表演专场节目中播出,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这三个故事的主人公有一些共性。
首先,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具有独立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这使他们对现状感到不安,在人们习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事实上,这种独立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在座各位都具备的。经过四年的学习、讨论、实验和研究,你必须学会如何独立思考、客观判断和系统推理。
其次,他们不会简单或慷慨激昂地讨论和抱怨他们发现的问题。事实上,他们可以抱怨计划经济体制的缺点,为什么中国人不像西方人那样重视自己的牙齿,或者为什么国家不投入更多的钱来培养医生,建造更多更大的医院。他们也可以抱怨为什么国家不花更多的精力去保存文化遗产等等。,但他们没有这样做。相反,我们寻求以积极和建设性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解决方案。事实上,提出这种方式和解决方案的过程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第三,更有价值的是,他们都尽力把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案付诸实践,这使他们从建设性的批评家变成了脚踏实地的建设者。
我想用这三个故事强调的是,创新既不是少数人的专利,也不是高不可攀的;创新,无论成绩如何,都可以是体制机制上的突破,也可以是过程改进上的创新,重在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创业没有特定的行业,没有特殊的群体;创业,不分年龄,可以是有经验的大师,也可以是刚出生的新手小牛,重在勇于实践和积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