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边境雷区 中越边境居民屡遭地雷伤害 亲历者称步步惊心
据中国之声新闻报道,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中越边境地区埋设了大量地雷。中国组织了三次扫雷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残留地雷造成的地雷伤亡事故仍时有发生。
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中国启动新一轮中越边境扫雷工作,覆盖广西、云南13个边境县。旨在彻底永久消除中越边境地雷爆炸隐患,这项工作将于2016年底全面完成。记者近日走访了广西凭祥市著名的“地雷村”,目睹了惊心动魄的排雷过程。
广西凭祥市隘口村靠近中越边境,山不多。1998年10月的一天中午,吃完饭的村民李加华,顶着烈日,拿着砍刀来到边境的老界碑13号,要求开垦土地。这是一个已清除的雷区,李加华放松了警惕。砰的一声,一股浓烟冒了出来,李加华当场惊呆了。朦胧中,李加华抬起头,右腿不见了,鲜血涌出,很快周围的泥土都被染红了。幸运的是,一辆来自林场的卡车碰巧经过,把他送到了医院。但是李加华的右腿仍然没有保住。32岁的我,年轻力壮的时候就失去了大部分的工作能力。曾经的家庭支柱,突然崩塌了。别人家盖了新房,李加华家却盖不了;受伤前,他开摩托车招揽顾客要钱,受伤后,他不能从事劳动,也没钱给孩子上学。
一年后,同村的梁勇在李加华出事地点附近被当场击毙。地点是一样的,只是村民马先图受伤比较早。1987年,他上山砍柴时,左脚被炸断,随后被截肢。如今,在这个靠边贸发展起来的村子里,马先图家的低矮平房已经不多见了。因为不能工作,马先图只能靠邻居和亲戚帮忙。1979年,曾经是民兵的村民余桂东在排雷中失去了左腿。说起附近的歧口和卡峰两个矿村,他开了个玩笑:“坐在一起,三个人有三条腿。”
遭受地雷之害的不仅仅是这两个村庄的村民。随着广西与越南边境贸易的频繁,部分雷场已由“隐患”变为“暴露危险”,人畜仍不时遭遇地雷事故。这也对中越港口设施建设构成了威胁。2006年,友谊关港广场施工时,一台挖掘机差点撞上了地雷。友谊关边防检查站执勤业务四部门指导员罗宝友对此事件表示关注,钩机司机师傅不敢动手。"点燃一支香烟时,手在颤抖。"。
虽然进行了两次边界排雷和一次标界排雷,但现有雷场仍有许多硬骨头。11月20日,中越边境广西段排雷工作正式启动,重点清理宁明、萍乡、大新、靖西等8县57个雷场,总面积约200万平方米。
第一排是位于萍乡市友谊关港货场东侧的01号雷场,面积约1万平方米。12月5日,01号雷场宣布排雷,移交当地建设边境货运走廊。记者跟随广西军区某部排雷队,踏上雷区,体验如履薄冰中的紧张场面。
一大早,友谊关的宁静就被打破了。中国和越南的卡车排着长队等待进入货场。货场旁边是广西段01号雷场。这是一片三面环山的低洼地。周围山坡的斜坡是今天要搜索的地方。近80度的陡坡,人走路都磕磕绊绊,不可能用机器人。广西军区某部排雷队负责这项任务。军人杜占龙从事这项工作15年,是队里最有经验的猎排员之一。全套防护服30-40斤,如果穿上老式的防护靴,根本走不动路。为了方便,他不得不放弃一些防护设备。
虽然前几天已经炸开了,但还是杂草丛生,只能用电锯继续开路。作为老大哥,搜索者杜占龙在任务开始前就忍不住告诉新手,让他们做好logo。
在几十平方米的区域内,四名搜救人员在他们身后放了一面小黄旗,以示安全。没有人说话,整个山坡上只有探雷器的嗡嗡声。
杜占龙说,经过长时间的操作,他对这个声音已经很熟悉了,听到这个声音他立刻有了精神反应。如果声音略有变化,他应该注意这个地方是否有金属物体或疑似地雷。这全靠经验的积累。
20分钟后,杜占龙的探雷器开始尖叫。他立即叫身后的战友拿起铁锹,蹑手蹑脚地穿过土层。经过一番挖掘,这是一场虚惊。因为以前是前沿阵地,这里留下了很多金属弹片,对扫雷造成了很大的干扰。从杜占龙探雷器的尖叫声中,站在10米外的指挥官于颖一直盯着他的一举一动,小军医的脚步让于颖异常警惕。他告诉在场的人,搜索排要尽量减少步伐,不要小步前进,要脚踏实地地加快步伐,安全后再走下一步,这样才能减少移动的步伐和频率、频率。
杜占龙继续向坡顶移动了几米,熟悉的声音再次响起。经过调查,2号搜索员发现了一枚58式反士兵地雷。在获得指挥官的“标记”密码后,杜占龙报告说,里面的TNT量为200克,可以击碎4毫米的钢筋。
01号雷区最后一块硬骨头,一个小时后终于被清理干净,当天又发现了两枚地雷。杜占龙走下山坡,大汗淋漓。砰的一声巨响后,地雷被就地引爆。未来,中越边境将开辟一条新的货运通道。但是,杜占龙同志的任务还远没有结束,还有24个雷区等着他们。在最困难的地方,没有路。负重行军需要4个小时。
01号雷场结束排雷之后,扫雷部队将暂时进行休整、总结,下个月,也就是明年1月继续开赴其他雷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