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律平 读画|一位悲催的王子如何审视画中的自己
五代李赞华《东丹王行旅图》收藏于波士顿美术馆
《东丹王出行图》,五代时期的绢本设色画,作者李赞华。绢本,就是丝织物上的字画;设色,对应水墨,就是着色。唐以降,宣纸画越来越多。宣纸比之绢,实用又廉价,是技术进步。宣纸渐成气候,还画绢本,好比是在CASIO时代坚持戴块机械表的人,不是大款,就是伙夫。此画作者李赞华,不是伙夫。他笔下的人也不是伙夫,称之为天潢贵胄,没哪个大款敢反对。东丹王叫耶律倍,契丹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长子。公元十世纪初,耶律倍曾是葱岭以东最有权势的人之一。契丹皇太子为什么会成为东丹王?这是他的天性。画作所传达的信息,是耶律柏日渐没落的注脚。画中有六人骑七马,非中原之貌,题材十分浓厚。一群人不是环顾四周,就是交头接耳,但落在队伍最后的那个形容有尊严,但看起来有尊严;抬头远眺,但眼神暗淡。 在骑行游乐的氛围里,他是个若有所思的局外人——他就是耶律倍。《宣和画谱》评曰“马尚丰肥,笔乏壮气”,说的大抵是耶律倍。若为他配一曲画外音,调子应该是《三套车》:小伙子你为什么忧愁?卷末有无名氏题“世传东丹王是也”,据传,“无名氏”是画作最初的收藏者、宋代皇室成员。《东丹王出行图》局部补充信息有两个:一是这幅画的原名“凡其图”,因《无名氏》题字而获得现在的名字;第二,这幅画的主角耶律柏,也有一个中文名字叫李赞华。所以《东单王旅行图》其实是耶律柏的自画像。 布罗茨基说,悼文具有自画像的性质。反之亦然。这幅自画像可以视作耶律倍为自己提前拟定的悼文。对于自恋狂耶律倍,人们有理由相信,他或许希望别人在他活着的时候就为他举行一场葬礼,有人用低沉的声音念诵他的悼文,叹息,垂泪。或许,躲在帷幕背后他早就被自己多舛的命运感动得流泪了。《东丹王行旅图》创作时,东丹王已不在东丹国,耶律大石流亡在沙陀人建立的中原王朝的后唐。耶律大石在这里被当作君主对待,历史上被称为“宽人”的文盲皇帝李思远给他起了个“李赞化”的名字。当然,礼貌大多意味着没有实权。他的统治地在江西的黔州,这是南唐的疆域,所以他只能“远道而来”。 政治上务虚,文化上务实。在后唐,“不预政事”的李赞华迎来书画创作的高峰期,其传世名作包括《东丹王出行图》,大都出自这个时期。此时的作品,技法精良,但格调灰暗,与他弃契丹投后唐的心情吻合。负面情绪由何而来?普遍看法是,因为契丹皇位继承权之争的失败。如前所述,耶律柏是耶律宝的长子。而且,他聪明好学,文武双全,深得父亲宠爱。916年,他被立为王子。如果没有变数,耶律柏要做的就是等待接班的好日子。但复杂的是,耶律柏还有一个更像狼的二哥耶律德光,还有一个信仰狼图腾的母亲。 关于皇位继承人,阿保机夫妇的选择有分歧:阿保机摁了一号键,述律平摁了二号键。不凑巧的是,阿保机走在了述律平前头。926年,阿保机病逝。述律平以壮士断腕之决心,确立了“二号键”耶律德光。“一号键”耶律倍去了刚被征服的渤海国。于是,原本应是契丹皇帝的人成了东丹王,顶着“让国皇帝”的美名。不过,让国之后,耶律倍也不得安生,他觉得耶律德光对自己的猜忌、监视并未放松。930年,东丹王投奔后唐。在登船南下时,他写了首水平不高的打油诗: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按照中原人的思维,叶鲁北在血泊中参与了一场宫廷格斗戏。不幸的是,他遇到了一个心理变态的母亲。平心而论,事情没那么俗。卢野家族所面临的实际上是每一个有抱负的少数民族政权都会遇到的选择——它是否应该是中国人,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中国人?蜀国陆平恪守“契丹为体,国学为用”,而耶律大石则高度尊重儒家文化,通晓音乐医术,擅长诗画,建立了东北最大的私人图书馆望海堂。对于“完全汉化”的长子来说,舒鲁平的对策符合绝大多数契丹人的利益——换个人不换头。叶鲁贝的命运是固定的,他在他的国家之后离开了国家。到了后唐,他以李赞化的名义,用画笔抚摸自己悲惨的一生。 然而,即便处境如此,耶律倍的迂腐未改。933年,他的庇护者李嗣源驾崩,后唐陷入了真实的宫斗。耶律倍给弟弟耶律德光拍了个“电报”,让他率军南下。而待契丹兵进抵洛阳,后唐末帝李从珂自焚,临死把耶律倍拉来当垫背的。叶鲁贝去世,享年38岁。最终为他朗诵悼词的是背负汉奸骂名1000多年的沙陀军阀石敬堂,为他收殓尸骨的是和尚。 《东丹王出行图》上,压角印是一个“佛”字。这是对一位契丹儒生的盖棺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