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消除贫困日 第25个国际消除贫困日:中国扶贫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七成
中新社北京10月17日电10月17日是中国第四个扶贫日,也是第25个国际消除贫困日。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有7亿多人脱贫,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对全球减贫贡献超过70%。
资料图:贵州省丹寨县排调镇古阿古阿种植项目带动84户贫困户脱贫增收。何俊毅摄
特别是过去五年,中国在扶贫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2012年,中国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为9899万人;到2016年,这一数字已经减少到4335万,平均每年减少贫困人口超过1300万。
“中国过去五年的减贫成就,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世界银行行长金庸近日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年会上表示,世界极端贫困人口已从40%下降到10%,主要贡献来自中国。
围绕“2020年农村脱贫、所有贫困县摘帽、解决区域整体贫困”的目标,中国推出了一套政策“组合拳”。
不同的贫困户有不同的贫困原因。有的缺乏技能,有的因病致贫,有的交通不便。如果资金直接发放给穷人,会很快,但很难维持,甚至更难帮助穷人。
结合自身特点,为每个贫困户找出个性化的脱贫之路,对症下药,精准扶贫,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政策。准确定位贫困人口是第一步。中国政府派出数千名干部到贫困村工作,进行入户调查,详细了解家庭收入和生活费用,为贫困人口建立档案。
中国的扶贫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负责”的管理体制。
中西部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政主要领导向中央政府签署扶贫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建立了扶贫责任、政策、投入、动员、监督、考核六大体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101项重要举措,明确中央国家机关76个相关部门的任务分工。
在此基础上,省、市、县、乡、村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五级书记重视脱贫攻坚。
政府的投资是前所未有的。2013年至2017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累计投入2787亿元,年均增长22.7%;省级扶贫资金累计投入1825亿元,年均增长26.9%。
金融业也参与其中。截至6月底,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3381亿元,安排扶贫搬迁专项贷款3500亿元。
根据当地情况,因人而异。产业扶贫、劳务输出扶贫、易地扶贫搬迁、交通扶贫、水利扶贫、教育扶贫、卫生扶贫、农村危房改造、金融扶贫、土地扶持政策、资产收益扶贫等都各显其能。个性化的中国扶贫方式不断推出,很多“难题”都有针对性的措施。
因为扶贫,贫困村改变了面貌,贫困家庭改变了命运。
“到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是一个非常宏伟的目标,但我坚信中国一定能够如期完成。”世界银行中国、蒙古和韩国局局长郝福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