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孩子图片 从小管死孩子 他才不至于太叛逆 乖孩子长大后可能更令人操心
文字/霓裳
01
几天前,在回家的路上,我和一个朋友聊了聊孩子的教育问题。这位朋友叹了口气,“现在的孩子太难管教了。它们太轻太重了。”轻狂任性,目中无人;专注一点,容易自杀...
是的,今天的孩子教育是一个考验家长的难题。
这位朋友说的“纪律”是:
他认为,孩子从小就要守纪律,要听话,这样孩子长大了才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有一段时间,我也认同,从小听话的孩子,总会在人生的正确轨道上顺利奔跑。
后来,我看到了很多可爱的孩子,当他们长大后,他们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
活得很不开心,价值低,对生活没有期待,经常感到压抑,有些人患上了抑郁症,有时会有自杀的念头。
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别人眼里都是优秀和有能力的。他们年纪轻轻就做着一份体面而高薪的工作。他们各方面都很优秀,但缺乏自信。他们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对生活迷茫,经常陷入自我怀疑,总是对现状和工作不满意。有人默默忍受,有人频繁跳槽。
小满大学毕业四年,换了六次工作。前不久她又辞职了,还在找工作。她很困惑,担心找不到理想的工作。
她跟我说她的困惑和苦恼,不知道该怎么办。因为从小就被教育要听话懂事,所以她听父母的话,从来不自己做决定。每当她做出选择的时候,她都很纠结,最后她经常觉得自己最后的选择是错的,所以她更加迷茫。
我对她说:仔细想想,你有什么独特的优势或者你喜欢做什么,三五年后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然后按照这个思路,把你现在想做的事情往后推,主要是对你未来的方向和规划有帮助和积累。
她说:我对未来没有规划,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
说着说着,她流下了眼泪。
她告诉我她活得不开心。虽然她目前什么都没做,但她整天都觉得累,看起来总是睡不着觉。
父母很担心她,却不知道如何帮助她,心中充满了无力感。
02
武志红曾经说过,“好孩子”容易产生两个不好的后果:延迟叛逆期和缺乏活力。
首先,听话的孩子往往很难感受到生活的激情
如果父母总是从小要求孩子听话,孩子会觉得自己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父母。他们学习和生活的动力也是来自父母的压力和需求。
那些听话的孩子会想尽办法做父母想做的事,却压抑自己的真实需求。
这样的孩子从小就容易操心,似乎一切都很好。但是当他们长大后,他们经常生活得很不开心。因为他们不是按照自己的意志和选择生活,而是按照父母和周围人的期望生活。因此,他们往往不知道活着的意义,因为他们总是被外力逼着走,他们经常感到内心无聊、虚弱、疲惫和痛苦。
如果孩子只能做父母决定的事情。那么,这些决定越是正确,窒息感可能就越强,因为这只会让他们更加做不到自己的空。
虽然这些孩子获得的资源越来越多,能力越来越强,但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却越来越少。
虽然孩子自己也能感觉到,想对父母说不,但是因为从小就被教育要听话,不能说,只能用被动的方式在潜意识里羞辱父母。
这样往往会达到目的。
他们的父母总是发现他们的孩子很听话,很努力,但似乎总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他们经常感到无能为力。
就像小满一样,虽然努力,但总是对现状不满。最终她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频繁换工作。父母只能看着,担心着,她心里充满了无奈和挫败。
第二,那些太听话的孩子可能因为叛逆要走更多的弯路
正常情况下,每个青春期的孩子都会出现叛逆的表现,这是完成自己人生任务所必须完成的:
实现自我认同,摆脱对父母和重要他人的依赖,走向独立的自我。
如果孩子以正常的速度完成这个叛逆期,那么他们将在18岁左右形成一个完整的“自我”。他们开始基本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有了这样的“自我”,他们会有内在的动力,积极追求一些人生目标。
如果父母总是要求孩子服从,不给孩子空在自我独立和选择之间作出选择,甚至强行压制孩子的“叛逆”,他们的自我认同在青春期是不会成功实现的,有些孩子会出现拖延叛逆期的现象。
比如有的孩子上了大学,挣脱了父母的控制,开始表现出强烈的叛逆:停止努力学习,逃课,谈恋爱,沉迷网络游戏,甚至辍学。
有些人甚至在中年开始叛逆。
1936年有一个男人震惊了父母:他不仅离婚了,还辞去了稳定的工作,这在外人看来是非常好的,因为婚姻和工作都是父母安排的。他对父母说:“我前半生都为你而活,什么都听你的。后半生,我要为自己而活。请停止控制我!”
这种叛国行为代价太大了。
03
自我认同对一个人的人生发展非常重要。
自我认同是一个人发展过程中对自我稳定人格的确认。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清晰认识:
我是谁?
我的价值是什么?
我未来的方向在哪里?
这会促使他做出自己的选择,包括事业、人际关系、社会参与、道德判断等等。
弄清楚我是谁,我想要什么,这样我以后的人生就可以少走弯路。
小满面临的困惑,也是她未能实现自我认同而造成的自我失落。
自我认同的四种状态:
身份的早期封闭、身份的扩散、身份的延迟和身份的达成。
首先,身份得以实现:
我能在现实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有明确的价值观,知道自己的目标。并能付诸行动,努力实现目标。例如,当被问及如果我满足更好的条件是否会改变我已经做出的决定时,我会说:“我不应该,因为这个选择是我仔细考虑的结果,我认为它非常适合我。”
那些获得自我认同的人有更高的自尊,更好的生活控制感和忠诚度。他们热爱生活,也热爱学习和工作,因为学习和工作是实现他们愿望的途径。
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都很高。
二、身份延迟:
他们还在探索自己的认知和生活目标。虽然他们在面对挑战时会感到困惑和焦虑,但他们会积极寻求相关信息,进行认真的评估和反思,能够纠正自己的观点。比如被问到是否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他说:“这个问题我一直在想,希望能尽快找到答案。”
在他们实现自我认同之前,他们会绕道而行。一旦他们形成了稳定明确的自我目标,就会激发内心的潜能,事业和生活也会一路提升。
第三,提前关闭身份:
没有充分探索,就开始付诸行动。比如很多人从小就被要求听话,思想和愿望被压抑。父母、长辈和其他权威人士为他们做出选择和决定。例如,当被问及是否会重新考虑职业选择时,他说:“不,我的家人已经为我做了决定。”
他们没有经过仔细的评估就内化了别人的价值观和信仰,这往往表现为一种教条和僵化的认知模式。
四、身份扩散:
身份扩散是这四种状态中最不成熟的,认知模式是迷惑和回避,不愿谈论个人决定和问题,对一切都漠不关心和迷茫。例如,当被问及他对某一现象的看法时,他说:“我不知道,我不关心这个。”
他们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不行动,不探索。他们与他人的关系是表面的,很难有深层次的关系,所以很难与他人建立良好持久的亲密关系。
与此同时,他们总是发现自己的时间和学习很难安排,对未来没有安全感,经常感到无助和恐慌。
04
研究表明,达成认同和延迟认同是青少年儿童自我决定变得更加成熟的途径,而认同的长期提前封闭和扩散会导致他们对现实的不适应。
那么,影响自我认同的因素有哪些呢?
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家庭教育:
1.有安全感和言论自由的家庭教育环境中的孩子容易进入认同成就和认同延迟的状态;
2.如果父母和他们的关系太亲密,他们对孩子有太多的控制和干涉,他们不给孩子言论和选择的自由。这些缺乏独立自主性的孩子,长大后空容易形成认同感,过早封闭;
3.如果孩子从小就被父母忽视,得不到及时的回应,不去关注他们的感受和需求,这些获得温暖和自由交流机会最少的孩子,在以后的发展中往往会走向身份扩散的状态。
二、同伴互动:
在青春期,同龄人对孩子的影响比父母更大。
1.青少年儿童对同伴群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需求,使得同伴的言行影响其价值取向和行为走向;
2.通过同行之间的相互揭示和互动,他们会呈现并接触到更广泛的思想和价值观;
3.同龄人之间的亲密友谊可以让孩子获得情感上的关怀和支持,同时体验到自己的价值感和与他人交往的社会需求
4.在与同伴良好联系的过程中,同伴的言行为孩子提供了身份发展的示范。
总之,在孩子自我认同的发展中,家庭教育和周围环境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继续讨论如何帮助孩子实现自我认同。欢迎大家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