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能集团 外籍高管给阿里巴巴写传记:马云希望阿里能活102年
【编者按】双11又一次有了更多关于淘宝、马云、阿里巴巴的消息。关于阿里,我们看到过很多马云在中国创业的故事。近日,中信出版社出版的《阿里传》由一位外国高管撰写,讲述了阿里巴巴在国际商战中的遭遇。作者波特·埃里斯曼是首批加入阿里巴巴的美国员工之一。曾任阿里巴巴国际、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负责国际网络运营、国际营销、公司合作。这个网站被授权从书中摘录一章,看看这位外国高管在阿里巴巴学到的40条经验。
关于追逐梦想
1.梦想要远大,非常远大只要马云要求管理者为公司设定目标,我们就会拿出最乐观的估计。马云倾向于将最终目标提高到预期目标的3-4倍。一开始,经理们自然不愿意。马云告诉他们要有梦想。他对大家说:“如果不想象,就不会发生。”到了年底,我们几乎总能达到甚至超过看似不可能的目标。2.永远不要低估自己当我加入阿里巴巴的时候,马云告诉所有人他将在四年内辞职。“我是英语老师,不是CEO的材料。”他经常这样说,强调自己会在适当的时候退位,让职业经理人管理公司。与此同时,他还告诉阿里巴巴的联合创始人不要考虑当经理,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商业经验。然而,通过努力工作、自我教育和不断接受新思想,马云和这些联合创始人成长为首席执行官和高管,甚至让他们感到惊讶。这让我意识到,在互联网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行业,没有人是专家,最优秀的人才往往是镜子里的自己和现有体系中的成员。3.永远不要高估对手在马云的公寓开始做淘宝的时候,我们很容易被强大的对手易贝吓倒。当时,易贝是行业领袖和媒体宠儿,拥有比我们多得多的资源。然而,虽然大公司把自己描绘成外表强大,但他们很可能从外部变得强大。正如我们永远不能低估自己一样,我们也永远不能高估对手。4.一定要有好点子马云是一个极其鼓舞人心的领导者,阿里巴巴业务的核心仍然是一个好主意——通过互联网连接买家和卖家。很多时候,创业者空有激情,有价值观,有梦想,但是没有足够好的想法。不管你的心有多大,没有好的想法是不可能成功的,这应该成为常识。5.要做能活至少102年的企业我加入阿里巴巴的时候,马云说他希望把阿里巴巴打造成一个能持续80年的企业,“只要人活着”。很快,他觉得80年不够长,他把时间延长到102年,“这样阿里巴巴就能跨越三个世纪”。设定这样的长期目标,会改变大家的心态。人们将努力实现长期目标,而不是按季度工作。6.问题越大,机会越大与中国相比,在西方,电子商务起飞要快得多,因为西方已经有了一个高效的市场。因此,在美国和欧洲,电子商务遇到的问题要少得多。但是阿里巴巴在中国创业的时候,电商遇到的障碍几乎是不可逾越的,很多人质疑中国问题太多,电商根本发展不起来。然而,阿里巴巴多年来终于从零开始构建了中国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因此与西方电子商务公司相比,阿里巴巴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可以说,阿里巴巴从0开始创造了这个市场。因此,它也能获得更多的胜利果实。7.今天很难,但是后天会很美好马云特别喜欢说一句话:“今天难,明天更难,后天美。但大多数人都死于明晚,无法看到后天的日出。”实践证明,这种说法是非常正确的。如果要让人更关注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让他们认识到创业的过程中不仅有喜悦也有痛苦。要想做成伟大的事业就必须经历一系列磨难。关于策略8.把重心放在客户身上,其他的都不是问题阿里巴巴的信条一直是“客户第一,员工第二,投资者第三”。这与那些认为公司应该首先对股东负责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这两个目标并不矛盾。B2B互联网泡沫时期,我们的竞争对手按照投资者和分析师的预期行事,导致公司跌入深渊。当我们与易贝竞争时,我们也意识到华尔街投资者带来的压力使他们无法专注于自己的长期利益。相比之下,为客户提供更多他们需要的产品和服务要比迎合投资者最新的炒作需求重要得多。如果你能同时满足客户和员工,投资者最终会得到回报。9.向竞争对手学习但不要照搬马云经常拒绝看关于竞争对手的书,这让我觉得很有意思。不过,在某种程度上,他这样做是合理的。简单地将一种商业模式从一个市场复制到另一个市场并不是创新。我们可以向竞争对手学习,但更重要的是为客户服务,为他们提供新颖的产品和服务,而不是简单地照搬。一旦你对别人的做法有了详细的了解,就很难避免先入为主。只是马立克云说:“向竞争对手学习,但不要照搬。复制他们,你会死。”10.盯住一只兔子不放马云也喜欢说一句话:“如果你是一只追兔子的狼,那就盯紧一只兔子。你可以为了抓兔子而改变自己,但不能改变目标。”公司一旦忘记了核心使命,很快就会迷失方向。尽管阿里巴巴改变了商业模式,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但它从未忘记自己的核心使命——让业务变得更容易。11.像兔子一样迅速,像乌龟一样沉着企业家需要同时在两条不同的跑道上奔跑。一方面,企业家需要着眼于长远目标,比如马云,他立志做一家102年的公司;另一方面,企业家在日常经营中必须快速果断。这两条不同的跑道可以让公司在长期目标和短期决策之间找到平衡。12.与其做第一,不如做最好创业者想出一个好主意,却发现“已经有人做了”。这个时候,创业者往往会选择退让。其实首先要做的事情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重要。做最好的总比做第一的好。在中国,易贝是最早做电商的,易贝的管理层也认为先发优势会让他们赢得最后的胜利。然而,淘宝以其更好的产品笑到了最后。13.免费,有时候也是一种商业模式当初淘宝宣布服务免费,立刻被易贝嘲讽,声称“免费不是商业模式”。然而,有时你的服务必须首先是免费的,尤其是在互联网世界。只有这样才能积累足够的用户,公司管理层才能了解用户的需求,并据此调整业务模式。仔细想想,如今几乎所有最伟大的互联网公司都是从免费提供服务开始的。谷歌搜索是免费的,脸书也是。看到山下的金块,两家公司不为所动,没有绊倒。最后,他们成功爬上了顶峰,收获更多。14.未雨绸缪马云认为下雨前是买伞的最好时机。这就是为什么在2000年,马云决定进行软银的另一轮融资。事实上,当时他并不需要这笔钱。融资结束几个月后,市场崩盘,当时几乎没有人愿意投资初创企业。有时候,在风暴预警前做好准备是非常重要的。15.在危机中寻找机遇从中国回来的人喜欢在演讲中说一句话。汉语中的“危机”一词是“危机”和“机器”两个汉字的组合。因为太多人这么说了,他们甚至觉得有点俗套。然而,阿里巴巴的成功故事证明了这一说法的真实性。2003年,SARS袭击中国,也把阿里巴巴推到了生死一线。当时,阿里巴巴的一位员工确诊为SARS患者,总部有500名员工被隔离,只能在家中远程办公。然而,这场危机也带来了机遇。阿里巴巴不是唯一一家员工不能面对面工作的公司。我们的客户都是一样的。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保持业务持续运行的唯一途径。虽然之前我们也尽力宣传过电商的好处,但非典危机中的商机大大加速了电商在中国的普及,我们网站的流量也达到了新高。不止一次,我们从危机中找到了机遇。所以在危机面前,我们不能被吓倒,要沉着冷静,寻找机遇。16.利用自己的优势攻击别人的身体当初,为了和淘宝网竞争,eBay宣布在中国市场投入1亿美元,听到这个消息,公司里的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感到有些害怕。所幸,马云能够沉着应对。深谙武术精神的马云明白,我们能够以彼之长攻彼之身。我们和eBay大打口水仗,通过公关吸引公众的关注,这样一来,eBay在中国市场每花一分钱宣传自己,都能够让中国消费者和企业更了解淘宝网。17.跨越式发展中国消费者直接跨越了固定电话,发展到移动互联时代,节省了建设固定电话基础设施的昂贵成本。阿里巴巴的经验也证明,整个经济体系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美国和西欧发展零售基础设施用了几百年,而中国的商业基础设施可以直接跨越电子商务时代,也将零售商从大规模建设线下零售基础设施的过程中拯救出来。18.春天就为过冬做好准备短暂的快乐过后,阿里巴巴的发展总是会立即陷入危机。无论是在互联网泡沫破裂前获得2500万美元,还是与雅虎进行1亿美元的交易,抑或是在香港上市,阿里巴巴每次取得里程碑式的成功都会遭遇危机。阿里巴巴并不是唯一一家有这样经历的公司,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谷歌、Facebook、苹果和微软身上。大卫在变成歌利亚之前,始终都是英雄。身在春暖花开之时,内心就应该为冬天的到来做好准备。19.等你足够强大了,再去上市。在此之前,你必须抵制诱惑公司上市是里程碑,但永远不应该是主要目标。在1999年成立阿里巴巴的那一天,马云就跟他的团队说:“我们的目标就是2002年上市,如果那时候我们还没上市,那我们就应该忘了这回事儿。”在当时,三年的时间可以算是个长期的目标。但是每当上市的机会触手可及的时候,马云都会抵住诱惑,他告诉员工:“我们现在可以上市,但是我们一定要在自己足够强大的时候上市,否则我们的公司就会垮掉。”就像马云说的,“上市就像去加油站,加油是为了以后走得更远”。20.让好运找到你我时不时会听人说马云的成功不过是因为运气好。但是,马云与很多同时代人的不同点在于,他把自己放在了运气可以找上门的地方。马云预先看到了互联网可以给中国未来带来的影响,在中国还没有接入互联网之前,他就已经决定把电子商务作为工作的重点。马云的先见之明让他能够找到合适的位置。马云的第一次创业是中国黄页,虽然这一次他没能把球打进球门,但是4年之后,互联网在中国起飞的时候他依然站在球门前合适的位置。当阿里巴巴这个球传到他脚下的时候,他一脚射门得分。关于领导力21.创业者遇到问题不应抱怨,而应该努力解决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抱怨问题的人,一种是解决问题的人。当然,每个人都会时不时地抱怨和发泄情绪。然而,在建立团队时,喜欢抱怨的人必须被团队除名。抱怨者不明白他们实际上可以解决他们抱怨的问题。即使你有幸通过面试,抱怨的人也不会在阿里巴巴待太久。解决问题是创业的核心。创业公司应该做的是解决问题。22.不要纠结于错误马云经常开玩笑说,如果他以后想写一本关于阿里巴巴经历的书,书名应该是《阿里巴巴和一千零一个错误》。在马云身边工作,我发现了每个企业家都应该具备的两个重要品质——坚韧和健忘。面对困难,马云总是很强硬。我经常后悔犯错,而马云总是向前看,他经常完全忘记犯错。如果你想成功,你必须犯错误。错误是为了学习,不是为了纠缠。23.遇到艰难的决定要积极面对,不要退缩作为CEO,你不可能取悦所有人。即使是最受欢迎的CEO,也有人不喜欢。但是,在市场上做大事的领导者,肯定会遇到一些艰难的决策,他必须坚定而直接地面对一切。马云一路走来从英语老师变成了CEO,所以他必须学会这些东西。2000年,公司发展失控,马云不愿做出裁员挽救公司的决定,于是选择慢慢来。结果,情况变得更糟,公司几乎破产。如果公司真的破产了,所有的员工都会失业。虽然我们推迟了裁员的决定,但我们最终还是选择了裁员,因为我们不得不这么做。后来公司的情况稳定下来,我们又招聘了这些员工。后来马云告诉我:“我终于意识到,有时候我需要说‘不’。”24.团队应该为目标工作,而不是为老板工作许多传统管理者,尤其是亚洲的管理者,喜欢自上而下的管理风格。老板负责发号施令,员工专注于取悦老板。往往老板还是喜欢这种状态。然而,在阿里巴巴,马云选择了设定一个很高的目标,并鼓励团队朝着这个目标努力。这样做,大家可以专心做生意,同时也可以大大减少公司内斗。在员工大部分时间都在讨好老板的公司里,这种内斗并不少见。25.不要小看“技术盲”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一个没有任何技术背景的英语老师,居然能创建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尤其是考虑到互联网公司的创始人很多都是工程师。2008年我离开阿里巴巴的时候,马云只用电脑发邮件、浏览网页。马云常说:“阿里巴巴能成功,是因为我不懂技术。”马云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自称“技术盲”的领导者对以客户为中心的公司来说可以是个宝藏。每当阿里巴巴的技术团队准备发布一个新产品的时候,马云都会对产品进行“技术盲测试”。如果马云不能轻松地使用这个产品,他会认为顾客可能也用不好。这个办法的效果很好。我们一直致力于把网站做得简单,这样更贴近用户,尤其当我们的很多用户是第一次使用互联网时。26.不要把你的工作提升为个人恩怨当初,梅格·惠特曼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她把eBay和阿里巴巴竞争上升为了个人恩怨。后来,我们激怒了她,导致eBay把太多的精力放在竞争上,她和eBay团队都忘记了真正的目标,那就是为中国消费者做好用的网站。在和雅虎中国前总裁周鸿祎的斗争中,马云也犯了同样的错误,导致雅虎中国的战略偏离了正确方向。关于建立成功的团队27.组建一个团队,而不是把全明星选手放在一个队里早在2000年,为了最终实现阿里巴巴国际化上市的目标,阿里巴巴就成立了一个名为“梦之队”的经理人团队,他们有的来自常春藤名校,有的曾就职于顶级跨国公司和咨询公司。他们的简历在公司招股书上会很好看,但是他们之间的合作并不顺利。每个人都很以自我为中心,导致公司很快偏离正轨,濒临破产。后来,阿里巴巴的创始团队接替了他们,再次成为公司的管理层。虽然这支球队没有全明星球员,但他们配合得很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只看他们的简历是不可想象的。28.每年召开一次全员年会阿里巴巴每年年初都会组织一次全体会员参加的年会,在国内非常有名。这一传统始于2000年,当时所有员工都参加了一个小型聚会。从那以后,阿里巴巴每年都会召集所有员工召开年会。公司发展后,只有体育场的年会才能容纳所有员工。阿里巴巴已经从100人发展到1万人。每年,我们都把来自世界各地的员工聚集到杭州。年会期间会有讲座、团队建设等各种活动。把所有员工都聚到杭州对公司来说是笔不小的开销。不过,实践证明,对于阿里巴巴这个快速发展的公司来说,让所有人都清楚地了解公司的年度目标非常关键。演讲和视频提醒着所有人,过去的一年我们怎样走过,接下来的一年我们的目标何在。团队建设活动可以让员工们和老朋友们叙叙旧,同时还能和公司里其他人建立好关系。29.分享财富阿里巴巴和我所知道的其他创业公司有一点显着的不同,那就是马云让员工能够通过股票和期权分享公司的所有权,而且不是只有管理层才有资格。一般来说,投资者和公司创始人只会把股权激励留给公司高管。然而,马云从最开始就和17位创始人一起共享股份,在公司的发展中,马云做到了让各层级的员工都能够得到股份,即便没能得到股份,员工至少可以通过绩效获得期权。实际上,2007年阿里巴巴国际上市的时候,公司不得不租下一个室内运动场才能容纳下全部拥有公司期权的员工,为他们讲解行使期权的步骤。我坚信,阿里巴巴团队的动力来自于他们的梦想,那就是为中小企业和创业者打造一个平台,提供机会。不过,毫无疑问,这种作为公司股东的感觉也有助于员工团结起来,共同渡过难关。我们都知道,如果我们服务好客户,我们也可以分享经济利益。员工的这种主人翁意识可以让团队更加团结。30.把公司的价值观注入公司的人力系统当中把公司的价值观挂在墙上很容易,但是把价值观作为绩效考核规则的一部分就不容易了。在阿里巴巴,50%的员工奖金和晋升与公司价值观挂钩,另外50%由业绩决定。因此,阿里巴巴始终保持着“湖滨文化”,从创业之初的“湖滨公寓”十几个人,到如今的2.5万员工,这个价值从未改变。31.记住:事实胜于雄辩作为一个在中国创业公司工作的MBA毕业生,我不得不忘记很多适合大公司的方法。比如MBA项目告诉我不要马上行动,我更喜欢先分析一下。有时候,我可能会陷入战略研究,无法自拔。马云会推动我采取行动。他会训斥说:“我不会批评你的错误,但我会批评你什么都不做。”与其过度分析和冷漠,不如直接尝试一些东西。32.对于发展中的公司,不能管中窥豹,要看整体方向初创企业管理者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是如何更好地整合来自更大、更成熟公司的新员工。这些新员工以前从未在创业公司工作过,他自然会注意到所有大公司都没有的缺点。如果只有新员工有这样的态度,对公司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因为这个员工很可能会后悔自己的选择,质疑自己当初的决定。但是,如果一群同时加入公司的新员工这样抱怨,就会有一种不健康的氛围。新员工们需要知道如果有一天给公司照一张快照,他们会发现很多问题。但是如果把很多天的快照放在一起翻阅,他们就会看到不断改善的趋势。过了一段时间,阿里巴巴意识到必须为新员工组织一至两周的培训。让他们看视频,听公司高管的话,了解公司的历史。这样,新员工就可以避免被人抓住眼球,让他们更了解公司的过去。33.允许休假创业公司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过度工作。员工经常加班,把个人兴趣放在一边,因为他们专注于自己的事业,甚至是几年。但公司也应该明白,员工也需要充电。快速发展的公司也需要老员工时不时地给自己充电,以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状态重返工作岗位。我很幸运遇到了一个灵活的老板云,他允许我休假一年来实现我环游世界的梦想。当我回到工作岗位时,我感到精神焕发,决心克服一切困难。34.一定要在正确的时间招到正确的人几乎每一家创业公司都需要面对一个文化困境,“职业经理人什么时候应该被录取?”公司里有两种人,一种是创始员工,喜欢冒险,行动敏捷,另一种是在大型跨国企业工作过的职业经理人,经验丰富,经验丰富。如果你想做102年的生意,这两种人是必须的,但一旦这两种风格碰撞,结果往往是冲突,双方都会记仇。2000年,阿里巴巴招聘了很多高级国际专家组成团队来管理公司,这个结构调整简直是个灾难,导致公司内部出现了巨大的嫌隙。这就好像把一台劳斯莱斯引擎装到一个小型悬挂式滑翔机上一样。当时,我们并不知道创业公司里面需要有人充当文化桥梁。这座桥是一群能把阿里巴巴从初创公司变成成熟公司的人。这群人很灵活,能在公寓工作,而且水平不错,能管理成长中的公司。阿里巴巴也需要另外一座桥梁,帮助公司“走出去”并弥合中西文化之间的鸿沟。开始的时候,最适合阿里巴巴的不是那些行业技术精湛但对中国一无所知的人,而是会讲中文并了解中国文化的人。35.尊重前人的工作成果2003年,我受命负责阿里巴巴国际的英文网站。以前这个网站几任负责人的母语都不是英文,所以我很容易就能发现一些错误和西方人不太喜欢的网页设计。作为负责人,我首先改变了网站的观感。我在一次会议上展示了新网站,并与旧网站进行了比较,以显示我做了多少工作。我还展示了以前的网站有多简陋。虽然我的老板非常喜欢这个展览,但我后来意识到,我应该更加尊重同事们为网站所做的努力。创业公司就像接力赛跑:每个人都拿着接力棒跑一段路,然后把接力棒交给后面的人,让他们继续提高。我们没理由贬低前人的工作成果,没有他们也不会走到那么远。当你回头看时,发现你已经走了很远,并意识到你曾经拿着接力棒跑过一段,也是很有趣的。关于在中国做生意36.中国的创新非常活跃至于中国的科技企业家,俗话说:中国人善于模仿,但不善于创新。我甚至听到有人说阿里巴巴抄袭了易贝。然而,这就像说史蒂夫·乔布斯的iPhone是从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那里抄袭来的。从很多角度来看,阿里巴巴的生态系统不同于易贝或亚马逊。虽然中国经济的一些行业被模仿者主导,但我发现我的中国同事和同行在很多方面都比硅谷的同行更有创新精神。中国市场瞬息万变,充满活力,造就了一批机智的企业家。中国人渴望知识、教育和自我完善,这是太多人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结果。37.遵循内心的道家思想我在阿里巴巴工作了8年,才充分认识到中西方企业家在管理方法上的差异。我在商学院学到,要制定长期计划,首先要收集所有相关数据,然后进行细致的框架分析。但是,在阿里巴巴,我发现这和同事的做法完全不一样。为了适应环境,我不得不调整自己。一段时间后,我逐渐有了预测能力,能够根据公司不断变化的战略快速调整自己,学会顺其自然。我刚加入阿里巴巴的时候,有人批评马云,因为他公开说:“在阿里巴巴,我们不做计划。”时间久了,我发现马云做出的多数重要决定都是依据他的直觉而不是深入的分析。这种以直觉为基础的管理方式会让任何一个MBA毕业生疯掉。从公司早期西方同事的高离职率来看,事实也确实如此。离开阿里巴巴后,我意识到这种管理方式有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或者说道家思想影响了我的同事和阿里巴巴。按照道家思想,要顺应事物的自然趋势,不计较,即无为而治。例如,水的流动有其自然趋势。当它遇到坚硬的岩石时,它会绕过而不改变它原来的行进方向。和西方的管理方式相比,中国的管理风格像水,而西方的管理风格更像岩石。阿里巴巴的发展受到两股强大力量的影响——中国和互联网。因此,我们必须快速行动并适应互联网行业以及中国的变化。在这样一个创新的市场当中,学会像水一样顺其自然,要好过像岩石那样在水中一动不动。38.先演戏后演戏中国市场变化很快,市场规则也在时刻演进。领先的公司不会坐在一边等着政府态度完全明确之后再入场。这需要仔细地拿捏,但是在一些情况之下,企业家必须要先斩后奏。阿里巴巴推出支付宝的时候,易贝还在观望,所以在在线支付领域落后了一步。如果当时易贝能找到像阿里巴巴这样独特的商业结构,或许易贝也能进入这个市场。当然,进入监管灰色区域,还需要考虑到道德、法律和伦理的问题。但是,法律法规都是人制定的,而制定时间往往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因此,有时候公司需要触碰监管的边界,提供有利于大众的服务。39.爱上政府,但不要“嫁”给他们处理政府关系有时会很棘手,有人认为要想让政府官员合作,只能通过不正当的方式。实际上,政府官员还看重很多东西,其中一条就是想他们的选民或上级证明自己为所在的城市、省份乃至国家做出积极贡献。阿里巴巴意识到了这一点。从一开始,我们的目标就是让杭州这座城市成为中国电子商务的创新中心。为此,我们在杭州举办了多次高层论坛,邀请世界各地著名政商人士参与,把杭州打造成“天堂里的硅谷”。媒体越关注杭州,杭州越出名,越受关注,形成良性循环。没多久,阿里巴巴就成了杭州的榜样。这可以说是一举两得。一方面,它让政府官员满意,另一方面,它保护我们免受腐败官员的威胁。和政府恋爱不代表喜欢政府所有的政策。以现在的环境来说,很难想象西方的企业会喜欢并拥护中国的所有政策。更重要的是不要嫁给政府,和政府走得太近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是有风险的。处理和政府关系的最好方式就是正确对待顾客、员工和社区,并让他们知道你所做的好事。40.记住:最重要的关系是与客户的关系1990年代,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外国企业员工经常探讨怎样和当地政府官员沟通。但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变得更像精英体制。最早进入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外国公司经常吹嘘自己和政府高层的良好关系。易趣将中国业务移交给香港大亨李嘉诚旗下的公司是一个错误。他们认为这种关系可以解决所有问题。能够打开门走进去很重要,但走进去不一定成功。和其他地方一样,中国市场竞争相当激烈,对于企业未来而言,最重要的关系是和顾客之间的关系。《阿里传》,【美】波特·埃里斯曼/着 张光磊、吕靖纬、崔玉开/译,中信出版社 2015年9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