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臣传 《贰臣传》中为何没有吴三桂?原来乾隆为他又编了一本更极致的
上一篇文章中,我们提到了《贰臣传》,这是乾隆时期编撰的一部官方史书传记,其中收录了明末清初在明清两朝为官的人物120余人。分甲乙两编,甲编为那些明朝旧臣,但是投降后对清朝赤胆忠心,且做过许多贡献的人,乙编则收录那些投降清朝后碌碌无为,甚至依然有不臣之心的人。
有几位朋友看完上一篇关于贰臣传的介绍后冒出一个问题,就是,贰臣传中为什么没有吴三桂?吴三桂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汉奸,作为一个世受国恩的武官家族之人,在明朝危难之际,吴三桂手握重兵关宁军却不积极救驾,导致崇祯失去了最后一线生机。明朝覆亡后,吴三桂先是准备投降李自成,后来从流亡家丁的耳中听说了家眷的遭遇后,毅然剃发归降满清,打开山海关,放清军入关。随后几年,吴三桂充当清军先锋,一路挥师南下,攻城伐地,将故国领土大片大片地送给清朝,凭着军功,吴三桂加封平西王,为了证明自己的忠心亲手处死了南明最后一位皇帝,永历帝朱由榔。
如果说吴三桂老老实实当个平西王,即使康熙帝撤藩,吴三桂也会得到妥善安置,但是吴三桂却心生谋逆之心。1673年春,康熙皇帝作出撤藩的决定。吴三桂首先于这年11月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提出"兴明讨虏",将矛头指向朝廷。作为一个明朝的大叛臣,这个时候打出复兴明朝的旗号,着实可笑,无非是早有二心。
三藩之乱的结局我们都知道是清军获胜,吴三桂病死,其孙吴世璠自杀,从此,清朝解决了国内最大的忧患,皇权得到集中。
乾隆四十一年底,乾隆帝下诏令国史馆修编《明季贰臣传》,当时负责编撰的官员们列出了准备编入“贰臣”的名单,其中,吴三桂,洪承畴,郑芝龙,李成栋等人均在其中。
乾隆看了看国史馆拟定的名单,当看到吴三桂时,乾隆皱起了眉头,虽说贰臣传是为了鞭挞那些明朝降臣,但是这些贰臣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对清朝是立过大功的,比如洪承畴,李永芳等人。而这吴三桂,先是背叛了对他吴家恩重如山的明朝,而后又叛清朝,这种人,如果与那些对清朝赤胆忠心的明朝降臣放在一起,未免不妥。
乾隆最反感的人莫过于吴三桂这种“三姓家奴”,思来想去,甚至觉得把他放在《贰臣传》里都便宜了他,贰臣已经不能形容吴三桂这种人了。
乾隆四十八年十月二十五日,乾隆帝谕示国史馆,用《贰臣传》例,编纂《逆臣传》。
如果说贰臣传甲编还算承认了那些降臣的功绩,那么这个逆臣传可就是单纯地骂人了,逆臣,这是一个比贰臣更加难听的称谓,乾隆觉得,只有逆臣才能符合吴三桂这种人,当然还有郑芝龙,李成栋等人。
郑芝龙
对于逆臣传,乾隆的诏令中特别指出,这是扶植纲常,为世道人心之计,自应另立专门,以存直道。至于叛逆诸臣,如吴三桂等,也应明正罪状,另立一门,以昭斧钺之严。于是,乾隆帝命国史馆官员,利用实录以及军机处档案,将乾隆四十年以前的满汉臣工、宗室王公、蒙古王公中的叛逆者,编为《逆臣传》,陆续进呈,钦定成书颁行,并写入四库全书,垂为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