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级破烂王 “破烂王”王富
原标题:《破王》王符
编者按:原文发表于2008年10月第1期,经与作者王金长协商后编辑。在王先生的介绍下,我们今天见到了王福。他的生意造就了一批知名的收藏家,他也学会了通过生意的互动来成长和盈利。他现在把更多的旧材料生意交给了家人和朋友,这个庞大的家族得益于王福的努力。他们都在潘家园的摊位上谋生,留在了北京。王符自己开创了名人书画的事业。虽然王福的车已经升级了几次,但他和他的朋友和学徒们仍然怀念20多年前在电瓶车上收货的时光。当时他每天晚上的休闲活动都是数钱,很多都是10元纸币。如今,除了日常的流水,“转账的交易模式也让人失去了以前数钱的快感”。
潘家园,王福在车前通过电话与收藏家交流。
收藏家最大的乐趣就是填补历史的空白。
如今,没有人去潘家园收集书籍和资料,也没有人相信名人,但他们不知道王福这个名字。
我第一次见到王福
我知道王福是90年代初的街边小摊。当时的街边摊应该是在现在女子医院所在的潘家园市场南边。门向西开了,说没有门,其实是个缺口。这时,没过多久,王福刚就进了货摊。当时只有古玩摊,却没有这样的书摊。王福拉着一辆没有皮胎只有两个铁环的轮式滑板车。滑板车上有书籍、集邮册、相册、纸质资料,有时还有几幅轴画。他总是站在入口处。后来才知道他身上没有摊位,因为摊位是要收费的。有一次,我在一捆纸里翻出一张八页纸,用中国书法写下了“供状材料”,署名是“罗”。那时,我的兴趣主要是古董和杂项。虽然没有参与资料收集,但对罗的油画还是有所了解的。写于1968年7月19日,内容大致是这幅画从《毛泽东与矿工》变成《刘少奇与安源矿工》的过程。在罗签字落地日期下,注明“罗被查批评,供参考”。落款为“68.7.19,中央美术学院工业革命委员会”。
罗写于1968年的供述材料
我拿起罗的“交待材料”,问王父要多少钱。王父说,随你便。我看得出他不知道。100元怎么样?王福愣愣地盯着我看了半天,才说,再拿两个!我看着王父。他头发蓬乱,衣服也不适合我。好像拿起来穿上了,但他很实际。我在他的排车上又发现了一本相册,是梅兰芳的原图。从9岁的梅兰芳到饰演《霸王别姬》的梅兰芳,一共100多张照片。还有一封信,是一位国民党老兵写给我党一位重要人物的信。我告诉王夫,梅兰芳是京剧大师。你可以和毛主席合影。可以报500元,信件可以报1000元。你还告诉他罗的事。王父再三谢他。
我遇到了王福。从那以后,每当我在潘家园遇到他,我都会先看看他的货,告诉他什么东西值钱。可惜我对知识性的东西不像后来那么感兴趣了。之所以要罗亲笔检查材料,不仅是因为罗是油画家,还因为上面讲到毛主席和要去安源。我对革命文物有着浓厚的感情和兴趣。
我还和王福交了朋友。
拿起宋代绘画的王符
王福说,当我想吃米饭,把饭捡进垃圾桶的时候,我常常想,怎么才能赚点零花钱呢?你不能偷,你不能抢。后来,我看到等车的人扔掉了他们读过的报纸。我捡起来卖给别人看。后来听说有个收废纸的地方,还可以卖钱。我看到了等待的人屁股下的纸。人们离开后,广场上到处都是。在我看来,这不是废纸,到处都是人民币!我只是捡起来,捡起来。因为我们是残疾人,弯腰是很不舒服的。后来一手拿着带钉子的棍子,一手拿着编织袋捡起来,感觉舒服多了。《大众电影》5分钱买,1毛卖;2毛的《算卦书》售价1元。就这样,我赚了20元。我买了一辆旧自行车,但我不会骑它。我的腿一瘸一拐的,举不起来,所以我不得不跳上去。嗯,有了交通工具,我捡了垃圾后,去了附近的佑安门废品收购站,不哄不骗,以合理的价格卖给了大众。后来我设法存了满满一袋10分钱和50分钱,但最大的一袋是1块钱的破钱。
王福说,垃圾收集也有商业模式。现在,北京的废品站遍布,各大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以及美术学院、社科院等能生产“东西”的地方都有我布的门市。
王福继续谈论他可怜的职业生涯。有一次,他捡了一些废弃的书,是别的旅行者买的,比废纸值钱多了,这让我很纳闷。我把捡到的烂纸卖给佑安门废品站的时候,发现了一捆捆的旧书旧刊,就买了回来。这个时候,我已经知道有一个二手市场,旧东西卖的价格比废品站卖的要高。
20世纪90年代,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和主要机构被拆除,数据文件被移动,大量数据被遗弃;第二,在电脑上搜索,扔掉大量管理者认为没有必要归档的信息。这些都为当时从事旧书旧资料生意的人提供了机会。
认识潘家园让我今天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我在废品场捡了点东西,发现了一幅犀牛角画轴的画。我被告知去琉璃厂,可能会卖高价。我去琉璃厂的一家名店,一位老先生看到我衣衫褴褛,就把我赶了出去。在门口,他看到卷轴暴露在卷起的报纸外面。他让我打开图片,看完犹豫了一下,告诉我在潘家园卖。一到潘家园就被老先生20块钱买走了。后来才知道,那是末代皇帝溥仪以赠弟溥杰之名从紫禁城里散落出来的宋代名画。很快就听说这位老人以200万元转卖了这幅画,如果他现在卖掉它,他永远不会停止。从此,我也认识了潘家园。这次活动极大地刺激了我,让我知道了拥有知识和学习文化的重要性。
软文物保护之神王符
20世纪90年代,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和主要机构被拆除,数据文件被移动,大量数据被遗弃;其次,他们在电脑上搜索,扔掉了大量管理者认为没有必要归档的材料。比如,一个年轻的图书管理员扔掉了五四时期创办的《新青年》,保留了今天的《青年文摘》。据说一家国家级出版社因为搬家扔掉了两麻袋资料,其中有五六十年代伟人题词和文化名人来信,被人们以70万元买走,后又以几百万元卖出。90年代的书摊相当于80年代的古董摊。那个时候,书摊能收藏的东西还相当于10年前的古董摊。
曾经有20多年历史的北京国保庙会被有关部门勒令解散。许多在这里谋生的小企业不得不另谋出路。
王福说,他这10年卖的书和资料都可以用卡车拉。我认为王符是纸软文物的守护神。从书籍资料到名人书信,尤其是红色文物,光是王福的作品,我的收藏就有几百件。我想,要不是王福和他的关系网,不知有多少价值不菲的软文物早就进入纸浆厂和烧火炉了。如今,王福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富豪。
●●●●●
收藏家、作家王金长获第四届全国冰心散文奖“最佳单曲”奖。他还出版了以潘家园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如《潘家园的赝品》和《回忆》,并于2016年出版了《潘家园》一书。
《衣衫褴褛的王父》选自《艺术经营》9月刊。这篇文章被删减了。要购买杂志,请点击" "。
《艺术商业》9月刊封面
延伸阅读
拯救历史,创造财富神话
让|艺|艺|赞|美|生活|活
关于我们——这是一份一页的日报
承接权威专业杂志《艺术经营》的优秀基因
基于艺术品质的独特视角的关注
用清新的艺术细节装饰你的生活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内容,请与你的朋友分享
点击左下角订阅杂志
展览推荐|潮流|封面故事|地平线|艺术人物
专家课堂|艺术|行业视角|艺术|艺术机构|市场趋势
��
本微信平台发布的文字所有权归艺商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