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娱乐军事情感奇闻搞笑社会体育游戏百科

白膏泥 徐州博物馆文保中心主任:千年玉棺是如何修复还原的

2021-12-26 16:34
最近您要是有空去南京,到南京博物院参观,那您可以看到该院的一个特展:“法老·王——古埃及文明和汉代文明的故事”。这个特展精选出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的近百件古埃及文物,同时挑出院藏汉代诸侯王陵精美艺术品,合计共展出文物250件,堪称江苏史上规格最高、文物最珍贵的展览。该展于2016年8月9日开幕,持续到2017年1月9日。

作为两大文明古国的对比展,埃及的木乃伊、法老的石棺、汉代的金缕玉衣、皇后的玉棺无疑是最受关注的文物。其中,木乃伊状的盖板和西汉皇后的玉棺并排摆放在展厅入口的显眼处。游客可能不知道的是,玉棺在特别开幕式前一周从徐州运抵南博,刚刚修复。这口彩绘玉棺来自江苏盱眙大云山江都皇后墓。2010年出土时已经损坏。经过专家们几年的努力,才恢复到原来的样子,让世人看到了它的精致奢华。两千多年过去了,再加上盗墓贼的破坏和骚扰,如何才能让破损的玉棺“修旧如旧”?该网站采访了徐州博物馆文物保护中心主任赵小维,他是玉棺清理和修复工作的主要完成者,并听取了他关于这一罕见文物再现的故事。

采访期间,赵晓伟表示,自己的团队克服重重困难,花费数年时间从事这项工作,到了最后阶段完全是奋战的状态,“夜以继日”,为的就是“最大程度上把两千多年前这件空前绝后的葬具的面貌还原出来”。赵晓伟说这番话时,兴奋和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他也非常期望到展览现场看看,站在自己主持复原的玉棺旁,静静聆听社会各界的观感和意见。

南京博物馆“法老——古埃及文明和汉代文明的故事”展览现场

本站:介绍一下玉棺复原的缘起吧。

赵小维:其实2011年年中,我们受南京博物院委托,只负责清理修复研究,不负责还原修复。当时这个项目是李寅德主任负责的。年底“玉棺”打包运到徐州的时候,徐波正在进行改扩建,到处都是工地,包括我们现在的地方,2013年以后才有这样的地方。当然,那个阶段真的很忙。2012年春节后,吕健参与了前期工作,包括画图、前期清理等等。一年很快就过去了。到了2013年,清理过程中发现了很多与文物保护相关的问题,后来考虑到实际工作需要,由吕健交给了我。

接手之后,我也有一个熟悉的阶段,现在看起来很清楚的事情,当时因为玉棺坍塌、叠压在一起,加上盗墓者的破坏、盗扰,虽然相对位置还在,但依然对我们的认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原始信息,除了拍照、绘图的记录方式外,我们还做了3D扫描,用数字化手段保存了不完整、破损的现状。扫描后,我们与陕西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单位合作,对漆、金属、青铜、玉石等相关工艺和成分进行检测研究,2013年就这样过去了。

出土玉棺全图

本站:清理工作是从哪个部位开始的呢?

赵小维:我们在实地考察的时候,发现玉棺的西侧盘是残存情况最清晰的部分,保存状态也比较完整,于是开始从西侧盘开始清理。首先,揭开玉片。玉片揭开后,可以看到嵌有玉片的漆灰层。漆灰层揭开后,可以看到残存的梓棺板。棺材板的木胎在地下放置了2000多年后,可以说已经腐烂了。墓中腐朽的空缝隙都填满了白泥。

从白膏泥破裂的间隙,我们发现有从底部伸进来的白色玉片,这和棺内发现的玉片整体呈青绿色的截然不同,当时我们觉得很奇怪,是掉落在棺外的玉片腐蚀白花了,还是是玉棺外面也镶玉啊?玉棺内部满贴玉,是现有考古成果充分证明了的。玉棺外面是不是也贴玉,我们不是特别确定。

棺材的西侧镶嵌着玉

棺外东侧部分漆皮

西嵌板外漆皮本地野兽

这具玉棺总体是朝外侧倒塌的,那么西侧板外面的漆皮一定是相对完整的——事实上那个时候我们只是预测相对完整的,因为朽烂的木胎、淤积的白膏泥完全覆盖在漆皮上,具体保存状况是未知的。为了不破坏其整体性,以及为了保障更多信息的原始性,我们采用了脆弱遗迹的提取技术,也就是薄荷醇加固法,先把薄荷醇熔融以后涂上去,再铺上纱布,就像揭壁画一样,作为一个整体提取下来。因为加固面积较大,长2米、宽0.4米,5个人通力协作,成功将其提取并翻转过来。看到的情形是相当令人欣喜的,玉棺西侧板外侧残存的漆皮大体是保存完好的,棺外的装饰一目了然,有小铺首,有玉璧,有玉璜,有玉龙——现在看来应该是犀形的玉饰。看到这个结果,我们非常震撼,除了装饰性构件,漆皮上能辨识出的彩绘纹饰,也异常精美。

薄荷醇整体加固法拆除西侧板

清洁用薄荷醇提取的西侧面板的外部漆皮

我们知道马王堆汉墓保存得相当完好,彩绘纹饰也很精美,我们看到这具玉棺,跟马王堆那个看上去有点相似,但风格不同,比如云纹、神兽,有人觉得像《山海经》里描述的神兽,但我查了《山海经》,对应不上,棺外彩绘的这种神兽也算是西汉题材的第一次发现。这种规格的墓葬,能保留下棺椁,是不多的。包括满城汉墓、南越王汉墓、徐州本地的狮子山楚王墓、北洞山楚王墓、龟山楚王墓等等,棺外漆皮能残存一些有效信息都是比较罕见的。可能是损毁掉了,也可能因为理念上的局限,当时发掘者更重视玉、玉衣等,甚至有些时候考古清理的目标就是玉器等具形的遗物,跟玉关系不大的残迹就剥离掉了。不管怎么说,至少这具棺,经过打包整取,室内清理,棺外彩画前所未有地保存下来了,算是实验室考古一次意义卓越的实践。

现场:清洗其他部位是否有更多困难?

赵晓伟:怎么说呢,玉棺西侧清理完毕之后,我们也有一点信心了。从2014年开始,逐步要对其他部位进行清理。我们当时做了一个初步的假设:棺的坍塌一定是自上而下,再向外侧坍塌下去的,比如西侧板就应该是受棺盖挤压、向西倾斜倒塌,保存的面貌比较理想;而同时可能因为棺盖和棺身之间比较牢固,或坍塌过程中的某些复杂应力影响,东侧板就没有西侧那么理想,应该是发生折裂后倾塌,加上棺底椁木糟朽以后变得沟沟壑壑的,东侧板坍塌后比较破碎。坍塌过程也使北挡板向北产生位移,棺盖下落,层层叠叠,加上盗墓者盗取玉衣时的破坏和扰动,残存下来的状况除了西侧板外,真是雾里看花。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都残存了哪些部位,哪一层属于哪个部位。

然后,我们将从我们判断应该是棺材的部分开始下一步的清理工作。这次清理解决了一个困扰我们很久的问题。棺盖压在北挡板上。北挡板中间有一个大店头,下面一块漆皮上还剩下两个小店头。我们一直认为这两个小店负责人应该属于北挡板,但是与北挡板的关系,也就是说北挡板位于哪里,一直没有搞清楚。将残留的盖板揭开清洗后,在大店头上端周围出现了两个上下颠倒放置的小店头,它们共存于一个残留的漆皮表面。看到这种情况,我们都很兴奋。之前压在北挡板上的两个小店头圈,属于盖板。

北挡板的清理跟西侧板类似,只是北挡板倒塌时是向棺内倾倒再向北移位,所以与西侧板的情形恰恰相反,是内侧镶贴玉片被压在了下面。我们就先揭取漆皮层,然后清理棺板。北挡板漆皮上虽然也有彩绘,但没有西侧板保留得那么好。漆皮层很容易就揭取好了,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状况和西侧板一样,残存的梓木棺板、淤积的白膏泥。虽然李则斌副所长推测其内侧一定会有一个大玉璧,其他应该和西侧板差不多。即便如此,为了不破坏原始信息,保证玉片相对位置有一个比较准确的呈现,我们仍然采用了薄荷醇固定法,像揭壁画那样整体带出——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有个别玉片没有带起来,但这不影响整体的结果。个别玉片也可以根据痕迹,放回原始位置。而以前传统的作法是先绘图,然后一片片提取,但在这个很短的过程中,也很容易发生差错。用我们现在这个作法,则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玉片的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

用薄荷醇法去除北挡板内侧的玉石层

在拆下的北挡板内侧镶嵌有玉石层

盖板和北挡板拿开以后,可以看到棺底部分残存的玉片和东侧板的玉片。很麻烦的一点是,东侧板底部和底板的东侧边之间的界线不是很清楚,漆灰层也损毁无存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先拍照,再把玉片一片片拿出来,保证它们的相对位置。东侧板的漆皮完全是碎片,变形也很严重,当时就感觉能从这个部位得到的有效消息不会太多。更多的信息得依靠西侧板的状况来印证,但同时,东侧板残存的玉片及装饰也印证了西侧板缺失部分,毕竟古代棺木的形制是对称或对应的。总之,东侧板的清理工作没有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清洁并揭开东侧板

这项工作是很琐碎的,有时会因为其他工作而有所停顿,有时需对清理的东西做进一步的整理,四年来并不是连续作业。但是,如果没有这次这么长时间的清理,有比较充分的时间思考或者反思,有针对性地研究某些现象的话,有些问题肯定是不会被发现的。比如在清理北挡板底部和棺底连接处时,我们发现有一段呈直角状的银制的装饰,大约有3.8厘米宽,两边分别1.8厘米的样子,就像装饰房子的墙角线那样的银片遗迹。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该棺内部除了贴玉,还有大量金和银的交错装饰,金片部分残留了下来,银片因为氧化大都糟朽掉了,这些装饰用的金、银片宽度都不超过1厘米,并且有散落移位的现象,而我们意外发现的这段要宽得多,如果没有这么仔细的清理,可能会误以为是哪块银片掉下来的结果,或者会像泥土一样草率地处理掉了。这是我们最庆幸、也最意外的一个收获。简单地说,它揭示了棺内相邻的两个侧板,玉片和玉片之间是紧密相接还是有间隔、间隔多少的问题。我们据此针对性地考察了所有侧板内部残存边缘,发现棺的内侧所有玉的装饰是不靠边的,每个侧板都有将近2厘米的边缘,因为银片容易氧化脱落,大部分边缘处仅残留了一些碎片状的东西,这点之前是完全认识不到的。

底板完全损坏,但仍然为恢复提供了一些基础。在靠近东侧板块的底板边缘,分别有一条谷纹和一条涡纹玉屑。根据它们在棺材中的位置和对称的装饰,我们大致勾勒出了玉片在棺材底部的分布。但是为什么地板会回复到柿子形状的装饰风格呢?我们注意到地板南端有一个盗墓者偷玉片留下的嵌玉痕迹。经计算,应该是一面用直径23.1厘米的柿子形玉片装饰的大型玉墙的残留物,而这种残留物,如果在考古现场清理,很可能是用袋子或容器包装的。时间长了,可能会被忽略。毕竟棺材里残留的漆灰碎片太多,但这恰恰提供了嵌玉地板特征的直接证据。这样,最终确定了底板的装饰风格,这也与整个棺材的其他部分相协调。

揭开棺材里油漆灰的残留物

棺底的式样出来了,因为上下对应的关系,棺盖内部镶玉情况自然也清楚了。这样,清理工作就基本完成了,这时已经是2015年10月份了。可以说,正式清理大约花了将近两年。

根据每个部位的清洗结果,我们研究了棺材内外装饰的修复。2015年12月中旬,南京博物院组织专家召开清理修复研究论证会,是对前期工作的总结。应该说,专家们对我们经过四年的清理和修复研究后的认识、揭示的现象和修复后的玉棺整体面貌没有异议。事实上,我们所有恢复的结果都有直接或相对间接的考古证据,它们是基于清理工作本身获得的证据。这样,到2015年底,2011年的协议就等于成交了。

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李泽斌指导清理工作

本站:复原性修复工作是怎样启动的呢?

赵小维:清理工作基本完成后,开了两次会,一次是以考古专家为主,一次是以文化保护专家为主。在第二次专家会议上,就文物修复的概念进行了辩论。一般来说,一种观点是将剩余部分整理出来呈现在显示板上,同时复制一个新的;另一种意见认为,利用残部进行修复,利用出土文物,就像修复珍贵的玉器一样。会上,我认可了一位文化保护专家的发言。他说:“基于残存物品修复的文物,无论是历史价值还是文物,都远远大于复制品。”比如把剩下的玉片放在一边,旁边有复制品,可以想象观众看到展品时的表情;比如出土的青铜器和陶器,大部分都不是你在博物馆里看到的,而是破损、残留、变形的。恢复性修复就是对旧的原样进行修复,其本质是恢复原貌,让普通人能够感受到文物的真实性。

不管怎样,理念层面的辩论恐怕永远都不可能有一个所有人都认同的结论。但工作还得照做。南京博物院大约在2015年底计划做一个“法老·王”文明对比展,一边是古埃及法老的木乃伊,一边是汉代的金缕玉衣、玉棺。后来我们跟博物院方面立了一个军令状,要把两汉时期独有的、空前绝后的葬具呈现给世人,让文物“活”起来,最大化地发挥其社会效应。

我们做还原修复,不仅仅是因为展览的需要,其实修复也是一种保存和保护的方式。毕竟玉棺太特殊了。只有将残存的碎片进行三维呈现,才能更好地展示文物的价值。否则,成堆的作品会被放在角落或展示。换几次手,几十年后可能不知道具体情况。

本站:8月要开展,那修复工作就非常紧张了。

赵小维:是的。修复工作从2016年1月开始,真的是如火如荼。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典型的复合材料文物。

首先是订制木棺。扬州是江苏省内漆器制作最着名、最发达的地区,我们请扬州市考古所相关同志帮助联系推介,联系到曾在扬州漆器厂工作过的刘延林大师,初步接触是1月份的事,真正开始实施是春节之后了。漆棺的制作,不像盖一间房子那样赶赶工期就可以赶出来的,它对气候、温湿度都有要求,材料要自然干燥。等到漆棺做出来,已经是5月下旬了。

与此同时,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在推理还原的研究中,只能谈形状、结构、装饰风格,但落实到具体的生产层面,就必须追求精准。我在定棺材的长度和尺寸时,非常紧张,因为它涉及到三个问题:第一,玉片、棺盖和镶嵌玉片的棺材共涉及10张脸,这些材料形成了图案。大小可以全部对应棺材;二是棺胎的厚度和棺板之间的结合;第三,新做的木胎需要对应剩余铜扣边的尺寸。古人为棺盖和棺身设计了铜扣。铜扣边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加固,二是装饰。最后,玉棺长2.12米,宽0.64米。棺材板有多厚?

起初我们是测算残存的木胎,但由于木质素流失,木材老化收缩,其反映的尺寸偏小,通过铜扣边所框定的总厚度减去棺内外漆灰层厚度得出的木胎尺寸,毕竟也还是推测。一次对残存漆皮进行清洗时,偶然发现漆皮背面有木质纹理,我们就从该纹理入手:古代棺板是靠榫卯结合起来的,两块板子相互拼接,木头虽然烂了,但纹理还存在,刚好能找到部分纵向的纹理和横向的纹理,还保留了个别榫卯的遗迹。经过测量,边缘处所呈现的纵向纹理约3厘米左右,也就证明棺的木胎是3厘米。木胎厚度确定后,接下来就是要把棺盖、棺体木胎共10个板面的以及榫卯的位置、尺寸确定下来。这个过程是非常纠结的,甚至“抠”到了两三毫米,尽管如此,实际制作的漆棺做出来还是有误差的,但不影响大的局面。

以上工作相当于传统复原的“重生”。先给玉棺做个胎骨,再把内外装饰品放回原位。

北挡板内侧修复后,

在油漆和装饰了北挡板之后,

本站:玉片是怎样制作的呢?

赵小维:这是我们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如前所述,玉棺的西部板块比较完整,主要在它的南半部,大约还剩下2/5块玉。通过计算漆灰层指示的玉片形状,可以确定约3/5块玉片。东半边盘虽破,北半边玉片犹存。经对比,侧板上的玉片由北向南对称装饰,对应东西,简单复制。

我们以为事情很简单了,只要综合东西两个侧板的构图,然后按照各自残存玉片的图案制作玉片互补就可以了。但在操作上却发现很有问题,大约到4月份了,我们还没有找到古人设计装饰的原理,只是机械地复制,用雪弗板制作模型片,互为补充,放在缺失的地方,但看上去总是不协调,一度陷入僵局。其实,古人在制作玉棺时也要进行设计,除了玉璧和柿蒂形玉片之外,几乎每个玉片都有编号,也就是说,古人在设计和制作玉片的时候,也担心弄混了,所以要编号。西侧板玉片背面都标有数字,没有前缀,东侧板则在编号前加了一个“方”字,底板是“下”字,盖板是“上”字。我们在机械复制的结果看起来是差不多的,但总归没有完全对应上,不是这里大了就是那里有偏差,反复折腾,最后所有人都搞得不胜其烦了。

折腾久了,灵感自然就来了。有一天,我们发现一块玉的两边有两个数字相同的小三角形。比如一个小三角形的数量是53,另一个小三角形的数量也是53,但是出土的时候是在玉石的两边,而且是间隔开的。起初,我们想知道古人是否把它做得很重。不知怎么的,灵感突然出现了,我在想他们是不是应该属于某个单位,但是被余璧打断了,所以还是保持了两个数字的原状。在这个思路的指导下,我们尝试在西侧板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剩下的玉器中,除了玉石和柿子形的玉器,整体风格是三角形和菱形,还有所谓的异形件,经常出现在玉石旁边。后来,我们拿走了玉和玉片,没有它们的干扰,看画的线是什么。结果表明,在矩形框架中,宽边被分成四个相等的部分,长边被分成九个相等的部分。最后将线条连接起来,出现了由钻石和三角形组成的格子图案。在这张底图中,柿子形的玉片和大小不一的玉墙按照一定的规则摆放,然后将暴露出来的几何形状按照“几”字形编号,从1到最后一个数字是85。好在西盘北端留下的玉片,最后一块玉片数量最多的也是85块。这样,问题就解决了,古人就是这样做的!

在棺材里修复后,

然后推测盖板和底板,很有意思的,都是残存了最大编号的玉片。底板和盖板的长方形内,长边还是九等分,宽边是五等分,然后连线,构成图案。根据残存遗迹推测出的装饰风格,划好尺寸,划好等分线,然后把残留的玉片和玉璧放上去,从上边开始编号,编到最后一片是1——古人肯定是从1开始编的,这样我确认没有任何问题了。我认为我找到了古人制作玉棺的设计原理。

还有一集,也是我们工作中的一个失误。毕竟清理出来的残迹太多了。我们把所有需要补充的玉器摆件摆好之后,又做了一次清理工作,从东盘的遗存中发现了一块玉片——我之前没看到,确实有点不对劲——拿来和对应编号上的玉片模型进行复制,基本上分的很完美。这是工作过程中不应该发生的事情,但也从一个方面验证了设计原理的可靠性。这样就确定了缺失玉片的形状。5月12日,我们联系了徐州汉胜源,一家专业的制玉企业,给了他们切片形状、序列号等信息。6月20号左右,我们收到了玉片和玉瓦,然后我们摆好了玉片。我们也加班,时间很紧。

本站:然后是制作彩绘了?

赵小维:嗯,下一步是腾出时间来处理棺材外面的画。东侧板清理整理,按1:1比例进行电脑绘图。比如剩下的彩绘兽头也是动物,剩下的爪子也是动物,总共有40只左右的个体,其中西侧板和北侧板的彩绘加起来有15只兽。相反,我们原本不希望看到的东侧板,却提供了非常丰富生动的兽类纹饰。虽然是一堆碎片,但根据云纹线和几何线的走向,我们还原了东侧板的构图,和西侧板一样精彩,尤其是拼接后,东侧板有一个完整的玉坠。

很有意思的是,东西侧板的犀形玉饰看似形状一样,其实大小略有区别,也不属于一个个体——就是说,这具玉棺所有装饰用玉很大程度上利用了生活中已有的玉器。古代也是讲究节省的,毕竟玉是很珍稀的,得充分利用,所以很多玉片都是对剖过的——把旧有的玉片平分,甚至有一个三角形的玉片,长只有8厘米,没剖成功,可是又舍不得扔,就粘合在一起,然后贴到棺里。我们清理的时候还觉得很奇怪,怎么其他玉片都是单层的,这片却是双层的,后来才意识到这种情形。这不仅说明玉在当时极其珍贵,也反映了汉代玉工极高的治玉技术。

就这样,棺材外的彩画被安排好了。彩绘最初打算由一位擅长古建筑壁画的老大师来画。这位大师是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所推荐的。他有丰富的绘画古代泥塑和建筑的经验,但他做不到。为什么呢?这是有原因的。第一,他的水平还没有达到两千年前玉棺制造者的水平;二是棺外画的线条极其细,有的地方甚至可以说细如发丝。即使是能画出这么细线条的画笔,现在也买不到——画笔需要极细极有弹性,否则稍加用力线条就会变粗。

后来,我们从丝网印刷上找突破。丝网印刷作为一种印花工艺,唐宋时期就很普遍使用了。丝网印刷的程序,大体上是先出一个胶片,然后制作丝网板,把图案的空隙留下来,也就是留白,非图案的地方用感光胶封住了,然后上色。用刮板一刮,图案就留在棺体上了。我们是跟苏州茂合合作,把棺外彩绘复原这个问题完满解决了。

棺外彩画丝网印刷

本站:这样算是完成整个修复工作了?

赵小维:还没有。还有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我们说玉棺,或者说,首先是一个彩绘的棺材,上面装饰着玉饰,外面画着。棺材里除了玉,还有金银片,剩下的资料都要还原。我们要加工各种各样的金银饰品,要么是长的、绕玉弯曲的、柿子形状的,要么是整块金银放在玉的中央...这项看似简单的工作并不容易。我们找到了徐州最大的珠宝加工店翠祖安坊。一开始人们不想处理它。如果考虑制作黄金首饰,加工这些装饰件,会赚一点手工费,收入完全不一样。后来经过多次沟通,认为是支持文物工作,最后答应处理。

我们用游标卡尺测量,残存的饰片厚0.05毫米左右,古代是通过退火锻打,手工做出来的。那时候有一批工匠长年加工,而我们时间紧、任务重。就是0.05毫米的厚度,原来以为通过现代专用的压片机压出来就可以了,但面积加工过大,金片就不完整,很容易发皱。这项工作翠钻坊费了很大的心思,才做出我们要求的规格。

玉片贴好后,要刮腻子,反复五六次。如果处理不好,贴的时候金银片很容易波动。经过木匠、油漆工、玉器工、金银工、铸造工、油漆工以及博物馆同仁的通力合作,当然还有博物馆领导和我们博物馆以及扬州同仁的关心和支持,终于在8月1日实现了预定的目标,汉代玉棺的原貌终于呈现出来了。8月2日抵达南京博物馆。

玉棺修复效果图

相关阅读
非诚勿扰新来女嘉宾高铨近况以及高铨和谁牵手成功
高铨是非诚勿扰中的一号女嘉宾,自从出现在舞台上么高铨的人气就很高,变成了舞台上面的女神人物,而高铨本人也十分的时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非诚勿扰新来女嘉宾高铨近况以及高铨和谁牵手成功高铨是新来的女嘉宾,但是上台之后十分的大方,高铨被称为是非诚勿扰上面的五朵金花之一,高铨的气质十分的高贵很多人都叫高铨为长腿美女,因为高铨的个子十分的高,尤其是高铨的腿特别的直所以看起来十分的漂亮呢高铨和谁牵手成功了呢20在看 07-07
李政颖韩瑜新戏 内举不避亲!李政颖想再找韩瑜…
李政颖下午和平面媒体进行餐叙,宣告挑大樑主演的自家公司新戏《幸福的脚步》即将在9月开拍,该剧将于福建漳州“海峡两岸影视制作(漳州)基地”进行拍摄;李政颖才和前女友韩瑜合作大爱《竹南往事》,他大方表示“这部戏我有推荐她(当女主角),《竹南》的合作只有几集,时间不长、集数不多,但合作蛮愉快的!”他不讳言“双方在专业上有很好的火花,所以才跟老板推荐;只不过碍于政策上的因素,只好作罢。”李政颖韩瑜新戏 内18在看 07-07
导演郝杰简历和执导的作品有哪些
各行各业的发展,总是有一些优秀的人们慢慢的涌现。在人才济济的演艺圈中,很多兼具外形和演技的明星、实力派的导演都慢慢的进入了我们的视线,以下分享一下导演郝杰简历和执导的作品有哪些。郝杰1981年出生于河北张家口,是中国新生代的电影导演,2010年开始导演电影作品,便获得了很多的奖项。郝杰在2010年导演了作品《光棍儿》,获得的奖项有很多,例如韩国全州国际电影节 亚洲电影促进奖、中国FIRST青年影展9在看 07-07
曾恺玹吻戏有哪些 罗志祥与其拍吻戏拍出感情
曾恺玹以模特身份出道,演过不少电视剧,吻戏更是她的重头戏。据悉,。曾恺玹与罗志祥曾近拍吻戏时拍出了感情。曾恺玹吻戏有:《幸福蒲公英》、《不能说的秘密》、《原来我不帅》、《我的最爱》、《爱盛开》和《爱到底》等等。曾恺玹吻戏有哪些 罗志祥与其拍吻戏拍出感情罗志祥曾被目击和曾恺玹当街争执、拥吻,目击路人惊呼:“太扯了吧!”原来是罗志祥拍摄新专辑《潮男正传》中的第二波主打歌《搞笑》的MV,凌晨在街头和曾恺11在看 07-07
《母娘乱馆》动画片全集及高清大图
《母娘乱馆》画面邪恶,露骨,因此在很多网上都是被限制播出的。《母娘乱馆》是AliceSoft公司开发的一款游戏,2012年9月28日正式发行。该游戏设定了在远离山村的深山处静静地居住的神代家,主人公即将要成为这里的佣人,照顾在这个宅邸里居住的美丽的居民们。而他很幸运,来到神代家,遇到宛如亲生母亲般疼爱自己的夫人,作为姐姐而疼爱自己的长女,如同妹妹般仰慕自己的次女。而他必须得一边和她们加深羁绊,一边180在看 07-07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