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膝关节手术 国内首台骨科关节手术机器人落户上海 可辅助完成膝关节置换
医生正在操作矫形机器人MAKOplasty。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地图
它没有庞大的躯干,却有着一对可多维度转动的灵活机器臂;它没装GPS,却能凭借影像导航,在患者体内精准植入假体帮助恢复关节功能,为骨伤患者带来希望。8月31日,我站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获悉,该院引进了国内首台全进口骨科手术机器人MAKOplasty,可辅助膝关节单髁置换,更精准地实现截骨和假体安装。目前,该手术机器人已经安装调试完毕。预计最快9月6日进行第一次临床手术,整个手术需要1-2个小时。院方同时透露,从全球范围来看,外科机器人的临床运用较为广泛,但骨科机器人还处于起步阶段,机器人技术本身有很多关键点还需要时间去突破,一些过于复杂和危险的手术暂时还不能做,其收费标准也未明确。三步手术精确植入假体在惯性思维里,做手术要找经验丰富的医生手术效果才有保障,不过,有时经验丰富的医生也比不上机器人的精准。就好比在术前准备阶段,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应用计算机,把患者的影像资料如X光片、CT、核磁等进行叠加的分析处理,然后根据分析结果,从而生成一份“完美”的手术计划。此外,在实际手术中,医生的手工操作很难做到零误差,手术效果就会打折扣,而机器人辅助就可以真正实现“精准”操作。这个骨科机器人是怎么工作的?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骨科专家张长青教授表示,可以将计算机导航手术技术与机器人技术相结合,提高骨科手术的准确性。“简单来说,机器人关节置换手术包括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术前计划,在术前采集患者下肢的CT扫描数据,根据三维重建影像,在计算机上进行术前计划,根据患者的个体解剖学特点,进行虚拟的假体大小和位置计算,供医生参考;第二部分是截骨之前的微调,对术前计划的假体位置进行精确的微调,确定手术计划;第三部分是手术实施阶段,医生操纵机械臂,在术前计划的引导和机械臂的帮助下,医生进行精确的截骨操作和假体安装,实现最佳的假体安装角度和软组织平衡。”据专家介绍,国内多家医院推出的达芬奇机器人与MAKOplasty机器人不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是一种被动手术系统,需要医生对机器人进行精准操作,对医生的技术要求很高。原则上,这个骨科手术机器人是一个半主动系统。医生依靠患者术前的CT扫描数据,在做切口前已经做出了虚拟的最终手术结果,在手术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这样的调整是在手术正式开始前完成的,不会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复杂和危险手术暂不可操作张长青表示,从国外经验来看,与传统技术相比,机器人辅助手术术后疼痛较轻,膝关节功能评分较高,假体失败率和翻修率较低,患者整体满意度较高。“通过控制机器臂,可以完成一些医生不能完成或完成得不好的动作和步骤,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手术遇到的难题。就截骨这个环节而言,手术机器人应用3D视图技术,精确计划假体的大小并限定截骨范围,在最大限度上保留了患者自身的骨头,使其在术后获得更自然的恢复体验。”张长青教授表示,5-8厘米的创口达达减少了患者的创伤和出血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而灵活的机械手臂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的精准性。目前通过这种骨科机器人辅助手术,患者术后一天就可以到地面进行康复训练。然而院方同时表示,在全球范围内,外科机器人的临床运用较为广泛,但骨科机器人还处于起步阶段,机器人技术本身有很多关键点还需要时间去突破,一些过于复杂和危险的手术暂时还不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