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娱乐军事情感奇闻搞笑社会体育游戏百科

明朝灭亡的原因 讲座︱李伯重:天气寒冷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2021-12-13 18:32
9月20日,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李伯重在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作了题为《中国与十七世纪危机:全球史视野中的明清易代》的讲座。

讲座现场

明清易代:不可能发生的事发生了

1644年,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是朝代的变化,中国人的外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过去到辫子。明清时期,中国最后一个汉朝灭亡,一个新的少数民族王朝开始统治中国270年,使中国的领土扩大了一倍。如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疆域主要继承了大清帝国的疆域,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事件之一。

史景迁在其The Search for Modern China一书中第一章就介绍:“1600年的中华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所有统一国家中疆域最为广袤,统治经验最为丰富的国家……十六世纪晚期,明朝似乎进入了辉煌的顶峰。其文化艺术成就引人注目,城市与商业的繁荣别开生面,中国的印刷技术、制瓷和丝织业发展水平更使得同时期的欧洲难以望其项背。”

当时,在欧洲人眼里,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所以哥伦布和麦哲伦不辞辛苦,在半个世界的地方找到了去中国的路。然而,史景迁说:“没人想到明朝的统治者会在不到50年的时间里用暴力摧毁他们的王朝,让这个混乱的国家回到有序的轨道上。不是造反的农民,也不是脱离朝廷的士大夫,而是越过明朝边境自称“满洲”的女真人。”

当时的女真作为一个很落后的部族,为什么能够统一中国?旗人入关之初共有兵丁约16.5万人,能把一亿二千万人、疆域辽阔、经济文化非常发达的明朝征服,看上去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经济文化繁荣的明朝为什么会被当时所谓的半野蛮人接管?甚至在明朝最终灭亡之前,大家都在反思。崇祯皇帝在遗诏中写道:“我凉而骄,天下事我有罪,但众臣皆误我。”认为是部长的错误。李自成包围了北京城,并发出劝降信息:“曹军不是很黑暗,而是孤立和庇护的大臣们尽最大努力保持私密,他们比党更不忠诚。“也是归咎于部长。

接着大家又反思清朝为什么可以取代明朝。清代所修《明史》代表了清朝官方的态度,认为崇祯皇帝并不是一个亡国之君,而是当亡国之运。明朝的气运已经不行了,天命转移到大清,所以被取代是必然的。

二十世纪下半叶,尤其是后半期,简伯赞等中国历史学家认为,一方面,统治者腐败不道德;一方面,人们饥寒交迫,流离失所和死亡。从阶级斗争的角度来看,明朝的灭亡是必然的。更有影响的是郭沫若的《沈嘉三百年祭》。从阶级斗争史的角度来看,明朝的腐朽统治必须通过农民起义来推翻,但他没有提到农民起义立即被清朝一扫而空的事实。

李文治先生的《晚民民变》则讲到李自成起义军进入北京城烧杀抢掠,说明农民起义军本身问题也很多,所以灭亡有更多的原因。复旦大学的樊树志在《明史十讲》一书中表示:明清易代是必然与偶然并存的,代表了国内主流的看法,即明朝灭亡是一个必然的现象,根本在于阶级斗争的问题。

北京大学的赵世瑜先生总结了海外学者关于明清之变的讨论。有五种解读模式:王朝更迭、民族革命、阶级革命、现代化和生态灾难史。此外,网络上还有一些新奇的观点,如明代的缺粮论、晚明的瘟疫论等。

十七世纪全球危机

“十七世纪的全球危机”一词来自美国的杰弗里·帕克教授所著的《全球危机:十七世纪的战争、气候变化和灾难》一书。这本书出版后,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以至于作者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来回应。

他在文章里讲到,十七世纪特别是前半期,世界很多国家都发生了严重的政治变更,而且全球性比过去或者随后任何时代都多。明代中国人口最多,国家崩溃了;东欧的波兰立陶宛联邦,是当时欧洲最大的国家,也崩溃了;英国的斯图亚特王朝、法国波旁王朝都走向了崩溃。特别是到了1648年,俄国出现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城市叛乱。在伊斯坦布尔,苏丹被绞死;在伦敦,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

君士坦丁堡

伦敦韦尔科姆图书馆17世纪医生治疗瘟疫的服装绘画

从中国一直到北非到欧洲甚至到南美和北美,全球都出现这么一个大动荡的局面,人类历史上直到二战为止发生的社会动荡没有比得上十七世纪中期的。这是巧合还是必然?如果我们只看中国,就不会了解到在明清易代差不多同时发生的动荡其实是遍及全世界的。

西方学术界早就认识到17世纪危机的各种现象,但17世纪危机作为一个历史命题,是在霍布斯鲍姆1954年出版的《17世纪危机》中正式提出的。相关文章发表于1965年,书名为《1560-1660年的欧洲危机》。当时,关于危机的讨论只集中在欧洲。从那以后,人们逐渐意识到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存在类似的危机。

1973年,阿谢德率先将“十七世纪危机”的研究引入中国研究,发表了《十七世纪中国的普遍性危机》一文。魏斐德的研究更进一步,探讨了中国十七世纪危机表现及走出危机。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的《清史译丛》第十一辑《中国与十七世纪危机》再次把这个理论引入中国。中国的危机是十七世纪危机的一部分,从这一点来说,中国的历史就是全球史的一部分。

全球气候变化:十七世纪危机的主要原因

北半球的气候自十四世纪开始转寒冷,十七世纪达到极点。十五世纪初以后,出现两个温暖时期和3个寒冷时期。总的来说,明代气候寒冷干旱,进入中国历史上的第四个冷期。另外,气温变化与降水变化有密切关系,十七世纪是近500年来3次持续干旱中最长的一次。明代初期全国水旱灾害发生频率差不多,两种灾害交替发生,全国性的旱或涝灾的趋向不明显。但是成化以后情况有所不同,明代后期全国进入一个异常干旱的时期。

明末大旱引发大蝗灾,始于崇祯九年,位于陕西东部、山西南部和河南开封。崇祯十年的蝗灾,西至关中平原,东至以徐州为中心的山东、苏北,再由南至淮河,北至河北,蔓延至广大地区。崇祯十一年,形成了东西数千公里、南北400-500公里的灾区,并开始向长江流域蔓延。崇祯十二年,向北延伸至山西、陕西两省北部,向南延伸至江汉平原。崇祯十三年,黄河、长江中下游及整个华北平原成为重灾区。崇祯十四年,华北地区的蝗灾开始下降,但长江流域的蝗灾却持续发展。崇祯十五年,由于气候的巨大变化,灾难性的蝗灾连续四年结束。

在天气剧变、食物匮缺的过程中,人的身体素质下降,再加上大量的流民,就会引起瘟疫的爆发。据《明史》记载,从1408—1643年共发生大瘟疫19次,其中1641年流行的一次瘟疫遍及河北、山东、浙江等。明末大瘟疫开始于崇祯六年,地点是山西。崇祯十四年传到河北,并随着李自成和清朝的军队传到更多的地区。崇祯十四年,北京爆发鼠疫,造成人口大量死亡。史载崇祯十六年二月“京师瘟疫大作,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户丁尽绝,无人收敛者”。

寒冷、干旱、蝗虫和疾病是华北地区最严重的地方。在崇祯被河南官员郑炼的《河南变迁简史》记载后,连年发生旱灾和蝗灾。可以看出气候非常不正常,人民生活不好。更为严重的是,在陕北,马茂才的《备陈大饥》记载了延安政府的大饥荒,造成了民不聊生。一时间,流民开始聚集,李自成、张等人得到广泛支持。于是,如火如荼的农民起义首先从陕北爆发。

早期经济全球化:导致东亚政治军事局势剧变的主要推手

我们生活的现代世界始于1492年,对于研究全球历史特定时代的历史学家来说,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选择,但事实是,这一年被异常忽视了。说到1492年,最常见的联想就是哥伦布在这一年发现了通往美洲的航线,可以说是改变世界的一件大事。

从此以后,旧世界得以跟新世界接触,把过去分立的文明结合在一起,使名副其实的全球历史和“世界体系”成为可能,各地发生的事件都在一个互相连结的世界里共振共鸣,思想和贸易引发的效应越过重洋,就像蝴蝶拍动翅膀扰动了空气。欧洲的帝国主义就此展开,进一步重新打造全世界。

美国加入了西方世界的版图,大大增加了西方文明的资源,也使得长期由亚洲主导的帝国和经济体系走向衰落。16、17世纪,东亚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其中中国占据了最重要的地位。

经济全球化把全世界联系得很紧密,人员交流、商贸往来频繁造成的一个必然后果就是知识、技术的传播变得很快,恰在此时,爆发了火药革命。火器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最早是中国发明的火门枪,传到欧洲改进为火绳枪,又发展成燧发枪,火炮则从青铜炮变为铁炮,其传播路径是由中国经伊斯兰教世界传到西欧又反过来传回东亚。

自秦始皇以来,中国的传统威胁来自北方,包括匈奴、鲜卑、突厥和回鹘,后来还有蒙古。直到明朝,蒙古仍然是最大的威胁。然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知识和技术的传播导致了东亚新兴大国的出现。安南、缅甸、日本、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西方殖民者,以及后金王朝,都对中国的安全构成了威胁。

十六、十七世纪,安南以从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的沉船中打捞起来枪炮作为样式,并雇佣欧洲枪炮铸造工匠,使安南能够获得欧洲火器的新技术,并用于火器制造。

17世纪初,缅甸人从葡萄牙人手中俘虏沙莲后,剩下的欧洲俘虏及其后裔成为缅军火器部队的骨干。除了外国火器,缅甸人民还建立了自己的火器单位。巴音农在这里的时候,火枪和大炮成功地融入了缅甸的步兵和战象部队。

日本学习了葡萄牙人的火枪技术,不断仿造和改进,十六世纪末时路上火器之精良和应用之普遍,已经超过英、法等西欧先进国家。织田信长在着名的长筱之役中能够彻底击溃武田胜赖,即是主要得力于埋伏在河边的上万名火枪手。

明朝还积极引进各种火器,学习模仿荷兰红夷大炮。万历时期,明军与最早来到广东沿海的荷兰武装船只发生冲突,他们看到了红夷大炮的威力。

火器的传播影响巨大,恩格斯强调,从装刺刀的枪起到后装枪止的现代作战方法,在这种方法中,决定事态的不是执马刀的人,而是武器。而军事史学家富勒认为,火药的使用,使所有人变得一样高,战争平等化了。

崇祯十六年台湾省中央图书馆的“火攻”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周边的政权纷纷挑衅中国,烽烟四起的晚明东亚世界发生了四起大的战事:西南中缅边境战争、东方中日朝鲜战争、东北明清辽东战争和东南中荷台海战争。

明朝不得不应对周边的战争,国防开支不断增加。嘉靖十年至万历三十年间,13个边关镇的官兵人数由37.1万人增加到61.9万人,再增加到68.6万人。每年上市的银币数量从336万枚急剧增加到827万枚,是万历六年太仓银行年收入的2.25倍,这一年积累了明朝从张时代开始积累的全部货币

另外,经济全球化使得明朝与世界经济,特别是世界货币体系一体化日益加深。李伯重指出,白银输入的起落变化以及对于明代中国经济、社会、政治的影响是直接导致了明朝的覆亡还是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目前学界还存在争论。
相关阅读
日本av女优大沢萌个人资料 大沢萌死了吗/快播/作品/种子/qvod/吉川萌
大沢萌基本资料信息:姓名 大沢萌外文名 Moe Osawa(Moe Yoshikawa)别名 大沢萌(吉川萌)国籍 日本出生地 大阪出生日期 1985/9/18职业 女优大沢萌简介:日本av女优,1985年出生。大沢萌:大泽萌,又名吉川萌,日本AV女优,很水的妹妹,表演非常敬业,封面照看起来非常的漂亮,特别是在流仪系列里,但是看过她的片的人会知道她其实有一点封面杀手。因为拍AV在一次意外中身亡。这29在看 07-07
信乐团为什么解散 信乐团解散原因揭秘
信乐团出道之后有很多好听的歌曲,甚至现在KTV里面依然有很多信乐团的歌曲是热门歌曲呢,但是最近却传出信乐团已经解散了,目前主唱阿信已经单飞,自己发展,下面我们就看看信乐团为什么解散吧信乐团一共有五个人组成,这五个人有的是吉他手,有的是键盘手,但是主唱只有阿信,因此内地人只认识阿信不过最近信乐团却传出解散了,有认识因为阿信出名之后,想要自己单飞,还有人说是因为公司么有钱包装信乐团,只好签约阿信一个人23在看 07-07
马龙张继科丁宁三角恋 张继科为什么不和马龙握手 马龙张继科丁宁三角恋
张继科为什么不和马龙握手,马龙张继科丁宁三角恋,唯独没说自身情况,我估计没这回事,这就是爱贪小便宜的惩罚。大人的错不应该要孩子来承受。只怪人们你懂的珍惜大自然。祝你们以后的路上越来越幸福。地震我没有享受谁一块钱,因为是空户。马龙张继科丁宁三角恋 张继科为什么不和马龙握手 马龙张继科丁宁三角恋直接发个艳照,关注你的人更多。想怎么开怎么开,我看某些喷子不用上路了。不至于死了还不放过别人。张继科表示比赛16在看 07-07
赵本山女儿结婚车队曝光 林肯加悍马陪嫁300万
[导读]:赵本山女儿结婚车队曝光,林肯加悍马陪嫁300万。赵本山的女儿赵玉芳出嫁的时候,赵本山除了派出了林肯加悍马的豪华车队,还送了三百万的陪嫁金和车房,豪气十足。明星的孩子结婚自然不可能像普通家庭那样图个热闹喜庆就算了,明星的孩子结婚讲究的是排场,是气场。如果老爸是赵本山,那这场婚礼想不放光都难了,赵本山的女儿赵玉芳在铁岭出嫁的时候,作为父亲的赵本山更是出手阔绰,除了车队里面林肯、悍马一大堆之外20在看 07-07
李丹宁照片 张伟欣老公李丹军照片曝光 张伟欣离婚原因 张伟欣年轻的时候照
李小璐的妈妈张伟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时期最著名的女演员之一;主演过《飞来的仙鹤》、《乡音》等多部优秀影片,张伟欣的丈夫李丹宁曾是八一厂的导演、演员,参演过《高山下的花环》、《我的九月》。 出生在哈尔滨的张伟欣从小就喜爱跳舞,1970年年仅14岁的张伟欣如愿考入铁道兵文工团,成为一名专业舞蹈演员,1979年凭借着扎实精湛的专业功底,张伟欣考进了中央歌舞团 张伟欣年轻的时候照【图】1985年,张伟欣12在看 07-07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