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竹院公园 紫竹院公园 在老北京人的心里可不一般
北京国家图书馆旁边是紫竹院公园。外人可能看不出它有皇家公园那么有名,但在老北京人眼里,它不仅是北京唯一的免费皇家公园,而且自1952年建成以来,还经过了几次重建和修缮。到了20世纪80年代,公园里的景观基本定型,几十年来变化不大,依然和当年一样,成为老北京人心中印象最深刻、最难忘的地方。
紫竹院公园以明清时期的“佛影紫竹院”命名。公园内以竹为装饰,包括青竹、紫竹、长寿竹、金镶玉竹、斑竹等数十种竹子,郁郁葱葱,绿意盎然,形成了一片修竹蜿蜒、幽静斑驳的竹山麓“蜀南竹海”,让人进入公园犹如游览江南;南泷河、双紫渠穿园而过,形成三湖两岛一堤。天气好的时候,船在湖上行驶,景色非常宜人。
当然,紫竹院公园作为皇家公园之一,也很有历史感。据记载,它曾经是一个有自己水源的湖泊,是古高粱河的上游源头。南长河是元代修建的通惠河上游,有广元门。明朝时,为了让皇帝驾到后的龙舟直上西郊而不被广元门挡住,在南长河南岸挖了一条河汊。紫竹院花园的旧址是“别港”,御舟绕过了河汊。明朝万历五年,湖北北岸建有寺庙,是满居集的下院。清朝以后,由于西靠广元门,北靠南长河,优越的水系正好可以藏船、搭码头,是换门换船的理想之地。因此,乾隆十六年,这里增设了建行宫,皇室可以泛舟长江直达清漪园。
纪念碑:紫竹寺
刚才提到的曼居吉的下院,就是紫竹寺的前身。清代乾隆年间,有江南水乡风光的鲁花渡口,俗称“小苏州鲁花荡”。芦苇南迁,取名“马尾剑”,北京俗称“江南铁地”。每当深秋初冬的霜降过后,铁甲竹树就呈现紫黑色,宛如一片紫色的竹林。曼居吉的下院改名为“紫竹寺”,前院扩建为宫殿——紫竹院宫。
古迹:紫竹院宫和紫玉湾码头
“紫竹院宫”是慈禧乘船去颐和园途中的驿站码头。相传,甘龙御笔“尹福紫竹院”的牌匾曾挂在宫院中央,是一座双向庭院。主要建筑有感恩楼、前厅、东西妾室、游廊等。,所有这些都是仿照承德避暑山庄“康熙三十六景”中的“烟波感应凉楼”。相传,慈禧太后去满居集拜佛前,必须在这里的感恩楼盛装赴宴,然后从感恩楼西南角的小门出来,然后就可以直接在码头登船了,皇家码头——紫玉湾码头。
纪念碑:双林寺宝塔遗址
在紫竹院南门,还有一处双林寺塔遗址。它原是明朝万历年间,太监鲍锋在紫竹院修建的一座家庙。作为死后的墓地,它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为“双林寺”。鲍锋被定罪降职后,双林寺归皇室所有,万历皇帝赐名“西域双林寺”。清康熙十八年,双林寺塔上部遭大地震破坏,后被八国联军破坏。这座塔于1975年被拆除。在现在的双林寺塔遗址上,仍有明代双林寺塔残存的塔基。
双林寺明塔老照片
双林寺宝塔遗址
特色景区:渡海征东
在紫竹院公园的西面,还有一座基于中国象棋文化的园林雕塑,即“渡海征东”。这组雕塑以地面为棋盘,所有的棋子都被雕刻成实物。以王堂·李世民亲征大海的故事为名,用浩瀚的烟波海描绘了这一局深刻多变的战术,将战局的严峻紧张与“征服东方”的伟大战役相比较。来这里游玩的朋友不仅可以看棋局,还可以走进棋局,试着解开其中的奥秘。据说“渡海征服东方”也是著名的八大棋局之一。
特色景区:斑竹山麓
紫竹院公园北岸的君士园北墙前,有一片茂密的竹林,就是斑竹脚。还有一个关于竹子的美丽爱情传说。根据传说,舜帝有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有一次,舜帝去南方治水,但很长时间没有消息,两姐妹非常关心,于是她们迎着风霜,涉水过了山,去湘江找丈夫。当他们走到洞庭湖时,他们得到了舜帝因疲劳而死的消息。他们非常难过,他们决定和丈夫一起去。他们双双跳入洞庭湖,成为“湘水神”。然而,被泪水打湿的竹竿上却露出了一点点紫色的泪珠。后人将这种竹子命名为“费翔竹”和“竹竹”,以示纪念。
在位于斑竹山前南端的池畔,一尊菲儿石雕矗立在平台上,戴着帽子,相互交谈,远远地形成一个“竹”字,象征着斑竹的灵魂。
当然,还有更特别的
来到紫竹院公园,可以让老北京人知道,在方圆附近1500米范围内有北京舞蹈学院、国家图书馆、理工学院、中国地震局等。因此,能在这里行走的人往往有一定的爱好,从而形成各种文艺团体。比如著名的竹林边广场舞,非常受欢迎的交谊舞,鬼舞等等,很多人都在跳舞,也有非常专业的老师在教学。据说这是舞蹈老师的一般教学。此外,还有美声歌手、民歌歌手、越剧歌手,还有拉二胡的小伴奏乐队等等。特别是公园里有一个快板组,从专业水平来说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流派。
在这里,老北京的艺术生活非常浓厚。园内有玉竹山水,亭台楼阁,各种精彩的群众活动,也使园内十分热闹。
造小码字不容易
如果你喜欢,请点一个
如转载,请注明出处版权,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来源:东方文化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