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龙湖 80余载 我见证的蟠龙湖
原创 唐利 中国环境数百只鸟在水中歌唱,画廊藏在绿树中。这是80多岁的王同运先生眼中的比柳湖。蟠龙湖畔,一步一景。老先生便在这湖光山色中,将“我与蟠龙湖的故事”娓娓道来……
一方哺育另一方
四川资阳市乐至县位于沱涪两江的分水岭,常年干旱缺水。但是蟠龙这湖水,养育了这方人。比留湖是盘龙河经诗佛段流入盘龙水库时形成的宽阔水面的别称。我生在斯里兰卡,长在斯里兰卡,对这片广袤的土地,对这片湖水的清澈,有着说不出的深情。春天,万物复苏,草青青,天蓝蓝。沟壑中,田野间,到处是追逐打闹的身影。河边的蝌蚪黑压压一片,像是在这青绿色的画卷上,绘了一幅水墨画。夏天,森林里的小溪里满是鱼虾,肥蟹藏在岩石下。即使在最艰难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它也从未挨饿。只要在流动的水中收集一会儿,晚餐就会有美味的鱼汤。秋天,等到湖水退下去一些,最爱的事就是躺在河滩裸露的巨石上读《西游记》。每每读到大闹龙宫那段,总想寻颗避水龙珠,扎下湖去,看看湖中有没有住着神仙。冬天,大地蛰伏,但孩子们依然充满热情,哪怕是一片泥巴,捧在手里,学着捏糖人的样子,做出一些奇怪的样子,也足够打发半天了。那时,我们以为,蟠龙河会永远这样。它在哭
可不知从何时起,蟠龙湖变了,日渐苍老消瘦。在盘龙河流域,一个又一个养殖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越来越多未经处理的水产养殖废弃物排入河中,进口到比留湖。湖边的渔人也不再满足于垂钓、撒网这些传统捕捞方式。他们承包水域,架起网箱,以肥水养鱼。大量的有机质倾倒入湖,湖水不再透明,湖中浮游生物大量死亡,野生鱼虾几乎绝迹,垃圾随处可见,湖中散发恶臭,湖堤越发坑洼难行。滨河镇的生活污水也是直接排入河中,水面被污水硬生生分割成段。沿河的菜园、稻田、玉米地越来越多,比留湖的水域面积也越来越小。那些没被淹的地方,渐渐被比人高的杂草覆盖。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我久病未愈,心里空落落的,便想回去看看湖。走在被太阳晒得发烫的堤坝上,偶尔驶过的小货车扬起尘土,呛得人睁不开眼,路旁本应该种稻的地方杂草丛生,由于长时间的干旱缺水,地里已经张开了巴掌大的裂缝,就连杂草也耷拉着,仿佛要冒出烟来。我拨开一棵比自己高的野草,爬到曾经爱躺着看书的巨石上,眼泪不自觉地流了下来,与比留湖默默哽咽。盘龙湖上,碧波荡漾
自那个午后,我再没回去看过湖,甚至有关它的一切,我都不愿意去触碰。我一度以为,它将就这样慢慢衰老、凋亡,就像我一样。又一次,是一个电影摄制组来找我,要我当向导,带大家去比留湖拍一个节目。我立刻摇了摇头。今天的比留湖不是人道主义的。来到这里的学生说:“王先生,你不知道,几年前,比留湖的生态遭到破坏,但经过多年的治理,已经大不相同了。你必须经常看到它。”一路上,同行的水务局同志给大家说这几年蟠龙河的治理努力:自河长制推行以来,各责任单位开展了“清河、护岸、净水、保水”、河湖“清四乱”整治等专项行动;建设了治污设施,乡镇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修复了生态环境,划定了岸线保护范围;抓好了畜禽污染防治,加强了规模化养殖场的监管,持续推进流域内散养户畜禽养殖污染整治。现在的蟠龙湖,山清水秀,活力再现。果然,它恢复了往日的魅力。秋天的比留湖很美,宁静柔和,像一个睡得香甜的少女,水中弥漫着层层白雾,如梦如幻,轻如仙袍。湖边绿树成荫,湖水碧波荡漾,白鹤野鸭苍鹭成群。我庆幸自己见证了它的成长、衰老到再次焕发生机,终于又可以带着孩子们去体会“母亲河”的美好,去感受那种唇齿相依的温暖了。我希望孩子们将这种温暖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来源:中国环境报编辑:周亚楠更多精彩,请关注中国环保APP长按识别二维码下载↓↓↓版权声明中国环境报社旗下媒体包括中国环境报、《环境经济》杂志、中国环境APP、中国环境网、中国环境微信、中国环境微博等。为维护自身版权利益,制止非法转载行为,特此郑重声明如下:1.任何媒体机构或营利性组织在互联网、移动客户端、微信、微博等公共传播平台上使用中国环境通讯社享有著作权的新闻作品,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和转载前,必须取得中国环境通讯社的书面授权,并须签署作者姓名和注明出处,并按照相关国际公约和中国法律的相关规定向中国环境通讯社支付著作权费。2、任何媒体机构及营利性组织,未经书面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中国环境报社所属版权的新闻作品。对于侵权行为,中国环境报社将予以警告。3.对于警告无效的,中国环境通讯社将采取多种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管理部门举报、向人民法院提起侵权诉讼等。,维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一切后果将由侵权人承担。4、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举报。原标题:“80多年,我见证的比留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