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揖 汉家刘氏分派记——刘氏文化
一.汉皇室的概貌和基本布局
自从刘邦于公元前3世纪末建汉称帝,昔日名不见经传的丰沛刘氏,便一跃而为我中华国姓,尊为汉朝皇室。接着,高祖刘邦又确立分封祖制,把这支皇室刘氏子弟分封到全国各地为王为侯,以屏藩汉家刘氏天下。继任的各位汉家皇帝,也都遵循这一古制。而各地亲王,又将他们的子弟封为郡王和诸侯。拥有尊贵政治地位和优越经济特权,这些皇子王孙们往往广娶妃嫔姬妾,繁育出众多的龙子王孙。
近500年的汉家天下,刘邦的龙子龙孙们在最优越的生活条件下成几何级不继繁衍增长。终西汉一代,刘姓就建立有30多个王国,400多个侯国。到西汉末年,可以享受免税特权的刘姓皇族就达10万之多。两汉加起来,刘姓封王者和继者王位者数以千计,而封侯者和世袭为侯者数以万计。到蜀汉三国之世,刘姓已由丰沛刘氏开基始祖刘清一人之身发展为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宗族,拥有上百万之众,分布于全国各地,从此奠定了后世世界刘氏的基础。
今天,世界上绝大多数刘姓宗族成员,都宣称出自汉朝皇族,自称为汉之子孙、汉室之后。刘氏家族中甚至流行有"汉后无二刘"的说法。
因此,汉家刘氏的分布基本上也就成为后世天下刘氏的基本布局。
汉代刘姓总的说可以分为两个大类:一是汉家刘氏,即由丰沛刘氏衍生出来的刘氏皇族,也是祁姓刘氏;另一大类可以说是非汉家刘氏,非祁姓刘氏,非丰沛刘氏。
两汉历史上的刘姓汉家皇朝共有个26皇帝、个亲王,数个诸侯。这些众多的汉家刘氏宗族皇室成员,主要又可以分为如下几大宗派:
1.非嫡系大宗派,属于与刘邦关系比较疏远的早期西汉皇族,如刘邦堂兄弟荆王刘贾和再从兄弟燕王刘泽家族。燕王刘泽家族的后嗣现在已经断绝无人,不过现在还有刘姓自称出自刘贾之后。
2.刘邦二哥代王刘喜大宗。这支刘氏在唐代形成刘氏的一大郡望--弘农刘氏。但现在人数不是很多。
3.刘邦弟弟楚元王刘交大宗。这一派人数众多,构成后世彭城刘氏中的主要部分。
4.刘邦庶长子刘肥大宗。这一大宗在现代刘姓中还有后裔,人数比较多。
5.刘邦儿子淮南王刘长大宗。这一派的刘姓后裔形成隋唐时期刘姓的一大郡望--高唐刘氏。这派刘氏人数不多,主要分布在今安徽、江苏等地。
6.汉文帝三子梁王刘武大宗。这一派人数也较少,主要分布在今山西、山东、江苏地区。
7.汉文帝四子代王刘参大宗。这一派人数也较少,主要分布在今山西、山东、江苏地区。
8.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大宗。后裔人数极多,形成今日中山刘氏和客家刘氏。
9.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大宗。此派后裔人数众多,形成历史上的长沙刘氏。后又分为南北两个支派:南派为留居长沙国者,如今日江西、湖北、湖地地区。北派后来演变为东汉皇族。
10.景帝之子河间献王刘德大宗。此派后裔为河间刘氏的一部分。
11.景帝之子赵敬王刘彭祖派。此派后裔形成隋唐时期刘姓的一大郡望广平刘氏。
12.景帝之子鲁恭王刘馀派。刘馀后裔到隋唐时期形成刘姓的两大郡望--高平刘氏和竟陵刘氏。但现在这一派刘姓人数不是很多。
13.汉宣帝之子楚孝王刘嚣派。这支刘氏后裔人数也比较多,为今日彭城刘氏中的一个主要支派。
14.一大宗汉武帝之子广陵王刘思派。这一派刘姓后来发展成隋唐时期刘姓的一大郡望--广陵刘氏。
其他的刘姓宗族,如蜀汉皇族可归入中山刘氏大宗,东汉皇族可归入长沙刘氏大宗中的北派。
二.汉皇室的远房疏属--荆燕世家
当初刘邦大封同姓,不只分封了亲生兄弟和儿子,也还封了一些远房丰沛刘氏子弟。荆王刘贾和燕王刘泽家族,就是这种与皇室血缘较疏远的汉家刘氏宗室的代表。太史公司马迁将他们合在一起,记为《荆燕世家》,我在这里也依照他的体例。
1.荆王刘贾家族
荆王刘贾是丰沛刘氏中第一个封王的人。
刘贾是高祖刘邦的堂兄弟,他是刘荣的孙子。他的父亲是谁,史无明载。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所有的刘氏族谱都说刘邦祖父刘荣只有太上皇刘煓一个儿子,其实都有是错的。
刘贾早年跟随刘邦反秦起义,成为一员义军将领,公元前206年刘邦称汉王时他被封为将军。此后,刘贾一直是堂兄刘邦的心腹战友,曾统兵攻占塞地,还定三秦。成皋之战后,刘贾受命攻入楚地,焚烧项羽军粮。公元前202年率部攻打垓下,为消灭项羽、建立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公元前201年,楚王韩信被废后,刘邦将楚国一分为二,分封给刘氏子弟。因为当时刘邦"子幼,昆弟少又不贤",因此决定首先分封堂兄弟刘贾和小弟弟刘交。这年正月,刘邦正式下诏封刘贾为荆王,统辖东阳郡、鄣郡、吴郡共3郡52县,建都于吴。
在汉初各刘氏同姓诸侯国中,刘贾的荆国是仅次于刘濞所封吴国的第二大诸侯王国。可见刘邦对刘贾的信任和重用。
刘贾所受封的荆国仅存在了6年。汉王十一年十二月,淮南王英布谋反叛乱,攻打荆国,荆王刘贾在与英布作战中兵败被杀。史称,荆王刘贾没有子孙,因无人嗣封,荆国也至此而亡。
荆王刘贾后被朝廷葬于江南今镇江市鼓楼岗棂三村1号院内的台形坡地上。该墓遗址至今尤存。
依《汉书》的说法,丰沛刘氏荆王刘贾一支应该没有后裔存在。不过,近来我们发现有的族谱却记载刘贾有后裔流传至今,如刘恒心《古丰刘氏族谱》中就说:"江苏镇江丹阳有刘邦从兄荆王刘贾的后裔"。徐桂福的《刘氏溯源》也有同样的记载:"在江苏省镇江市丹阳皇塘,有荆王刘贾的直系后裔。"
笔者所见湖南汉寿军山铺族谱也称该族是荆王刘贾的后裔。不过,仔细考察该族谱的得姓源流世系,该族虽以刘贾为第一代祖,但后面各代祖先则都是楚元王刘交一支。
2.燕王刘泽家族
在汉家皇族中,与刘邦关系最疏远的可能要算燕王刘泽一支。
燕王刘泽与高祖刘邦是共曾祖父的再从兄弟,他是丰沛刘氏开基始祖刘清的曾孙。
刘泽早年随刘邦起义,公元前204年任郎中,后升为将军。公元前196年,因参加镇压陈豨叛乱有功,被刘邦封为营陵侯,公元前181年,被吕后晋升为琅邪王。
吕后去世时,刘泽起兵攻入长安,诛灭吕氏,拥立代王刘恒为帝。文帝刘恒即位后,刘泽因拥立有功,又被改封为燕王。
刘泽仅做了2年燕王就去世了,死后被朝廷谥为燕敬王。刘泽之后,燕国还传了二代。
公元前178年刘泽之子刘嘉继任第二代燕王。刘嘉在位9年,于公元前170年去世,被谥为燕康王。不知何故,刘嘉死后朝廷并未立即续封新王,直到公元前151年,刘嘉之子刘定国才继任第三代燕王。
刘泽的这位孙子--燕王刘定国却是个有辱祖宗的不孝之子。他先是与父亲的姬妾通奸,生了一个儿子;后又强夺弟媳为妾;更为荒淫无耻的是,这位燕王竟然与自己的亲生妹妹和女儿通奸乱伦,并杀死准备告发之人灭口。直到公元前128年,刘定国的兽行才被他的兄弟们上告到汉武帝那里。汉武帝下诏将刘定国处死,刘定国闻讯畏罪自杀。燕王国也随即被朝廷废除。
燕王刘泽家族经此打击,从此被削去一切爵位。不过,刘泽的后裔到西汉末年都仍有人存在。汉哀帝时,兴灭国。继绝世,续封燕敬王刘泽玄孙之孙无终公士刘归生为营陵侯,真到更始年间,营陵侯才被起义军所杀。此后,刘泽的后裔情况,就再也没有出现在史书和家谱记载之中。3.汉家刘氏的长房和二房
太上皇刘煓共生有4个儿子,高祖刘邦排行为老三,上面有两个哥哥:大哥刘伯、二哥刘仲;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刘交。
按照中国传统宗法制度,在汉家刘氏皇族中,刘伯和刘仲这两支家族的辈份最高,属汉家刘氏的长房和二房。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在整个皇族中,这两个家族是实际地位最低的支族。
这一现象的产生,都缘于刘邦对两位哥哥没有什么感情。
3.汉宗室长房:刘伯家族
刘邦4兄弟中,大哥刘伯早死,只剩下寡嫂和侄儿刘信。
刘邦离家打天下之前,是丰邑镇上有名的阿混,自己终日游手好闲、不爱生产劳动不说,还经常带一帮不三不四的朋友回来白吃。大嫂对这位小叔子和他那帮朋友都很厌恶。有一回,刘邦又带朋友回来吃饭,大嫂正在用饭,一看到他们,就故意用勺子将锅边刮得戛戛响,示意锅里已没有羹汤了。刘邦的朋友见状都只好走了。刘邦等朋友走后,亲自到锅内一看,却发现锅里还有羹,原来大嫂是假装的。刘邦觉得大嫂不给自己面子,从此对大嫂心生怨恨。
刘邦统一全国称帝后,大封皇族子弟为王,当时受封为王的有刘邦的三哥刘仲、四弟刘交和堂兄刘贾以及全部皇子,但刘邦只追封已故的大哥刘伯为武哀侯,而刘伯的儿子刘信则是皇族中唯独一个没有受封任何爵位。太上皇刘煓因此责怪高祖,高祖解释说:"我并不是忘记封大哥的儿子了,实在是因为当年大嫂的为人太差。"迫于父亲刘煓的压力,高祖才在公元201年十月下诏封侄儿刘信为羹颉侯。
据说,刘信的爵位名称还大有文章。汉代的王侯大都以所封地地名来命名爵位,而刘信的爵位之名则不然。"羹颉"二字并非地名,而是因当年刘信母亲敲打羹锅而得名。可见刘邦对刘伯家族的怨恨之深。
刘信封羹颉侯13年之后,也就是公元前187,就因罪被削爵一级,降为关内侯。
此后,关于汉家刘氏皇族长房刘伯一支的情况,正史就失去了记载。古丰谱上说刘信早夭,当不可信。又有的族谱说刘伯无后,高祖刘邦因此将庶长子刘肥过继给刘伯,以奉守长房的香火。此说也有待考证。
4.汉宗室二房:刘仲家族
汉家皇族第二房刘仲一支的情况,仅比长房略好一些。
高祖刘邦最早所封的两个同姓王中,二哥刘仲也汉有份。史书在分析此一现象时,认为当时"高祖子弱,昆弟少,又不贤",才会先封堂兄刘贾的。我认为说刘邦兄弟不贤,应是针对刘仲而言,而非刘交而言,因为刘交也是第一个受封的皇族子弟。可以肯定,刘邦对这位二哥也没有多少感情可言。
在刘氏4兄弟中,刘仲是个老实本份的庄稼人,与三弟刘邦性格绝然相反,他没有什么雄才大略和凌云壮志,年轻时只知道勤奋地耕田种地,持家务农。在4兄弟中,刘仲的性格最与太上皇相似,因而他也最得太上皇喜欢。当年太上皇就多次拿刘邦与老二刘仲相比,说刘邦不如刘仲,骂他好逸恶劳,将来肯定没有出息。刘邦当年颇受委屈,因此也就迁怒二哥刘仲。直到后来做了皇帝,刘邦还对此耿耿于怀,有一次竟然对太上皇说:"您当年骂我不如二哥,现在您看我与二哥到底哪个有出息?"搞得太上皇也非常尴尬。
刘邦因对二哥心存不满,所以离家反秦起义时,也只带了四弟刘交一起闯天下,二哥刘仲则一直留在家中侍奉太上皇。可以说,在刘邦创建汉家王朝的过程中,刘仲并没有建立过什么汗马功劳。因此,刘邦分封的第一批皇族成员中,也就汉有刘仲的份。
不过,高祖还是念二哥奉养老父有功,便于公元前201年正月,下诏将刘仲和大皇子刘肥一同封为王。这是皇族成员第二批受封。刘仲被封为代王,统辖今河北、山西一带。
代国为汉朝北方边境重地。老实巴交的刘仲确实不是镇国守土之才,所以,当匈奴于公元前200年入侵代国的时候,身为代王却毫无军事才能的刘仲根本无力坚守边疆,最后只好独自弃国逃回洛阳。刘邦对此大为恼怒,便于公元前199年九月下诏革去刘仲的王位,贬为合阳侯。
刘仲就这样做了7年合阳侯,于公元前193年抑郁而终。后因儿子刘濞封王,才被追谥为代顷王。
代顷王刘仲有两个儿子:刘濞、刘广,他的后裔也分为两支。
刘濞一支南迁吴国,在历史上曾昙花一现。
刘濞为人极为骠悍勇猛而有野心,他的性格与父亲刘仲相反,却与刘邦相似。高祖十一年十二月,刘濞以皇族成员身份被朝廷封为沛侯。不久,淮南王英布叛乱,杀害荆王刘贾,引得高祖亲征。当时年仅20岁的刘濞带领一支骑兵跟随刘邦,参加了平叛战争,并立下了战功。
荆王刘贾死后无人继位,而高祖担心东南一带民情轻悍,非一般人不能慑服,决定派以骠悍著称的刘濞前往镇守荆国故地。这样,刘濞便于公元前195年由沛侯晋升为吴王,统辖东南3郡53城,定国都于吴。据说当时刘邦看出这个侄儿有反叛之相,下诏之后又很后悔封他做吴王,只好嘱咐刘濞好自为之。
刘濞的吴国是当时较强大的同姓诸侯国。刘濞统治时期,利用吴国优越的资源环境,私铸铜钱,并开发海盐生产,有此两项,便使得民富国强,成为汉初最富足的诸侯国。刘濞恃此实力,野心便开始膨胀起来,大肆招纳各地亡命之徒和游侠之士,扩充实力。
文帝时,吴国与中央政府之间发生了一件很不愉快的事,最后导致汉朝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全面内战。
事情是这样的:刘濞的儿子吴国太子在京城与文帝皇太子下棋时出现争执,后吴太子无礼,被皇太子所杀。吴王刘濞痛失爱子,极为愤怒,从此对皇太子怀恨在心,便加紧谋划造反,发誓要报杀子之仇。
公元前154年,当汉景帝采纳晁昏建议,决定削夺王国封地时,吴王刘濞便带领楚、赵等7国公开叛乱。后被汉军主将周亚夫击败,刘濞兵败被杀,封国被中央废除,吴国至此灭亡。
刘濞的子孙,除继位的新吴王刘驹逃亡闽越外,其他均不知下落。吴王家族从此也就从历史上消失了。
与吴王刘濞一支不同,刘邦二哥刘仲的另一个儿子刘广一支则比较兴盛。
刘广于公元前195年十一月庚辰被封为德侯,10年后去世,被谥为德哀侯。公元前185年,刘广之子刘通嗣任第二代德侯。刘通在位34年去世,谥为德顷侯。公元前151年,刘通之子刘龁嗣封第三代德侯。刘龁在位24年,死后被谥为德康侯。其子刘何于公元前113年嗣封为第四代德侯。刘何做德侯仅1年,第二年便在汉武帝削藩政策之下因"酎金"事件被削除侯爵。德侯王国至此灭亡。
此后,过了60多年,到公元前62年,汉宣帝下诏恢复从前被废爵位,改封德侯刘广玄孙长安大夫刘猛为泰山侯,免除赋役。再到公元前1年五月,汉帝哀又下诏将刘广玄孙之孙刘勋封千户侯。直到公元9年王莽篡位,泰山侯国才被废除。
刘广这一支代王刘仲后裔后来颇为兴旺,东汉时还产生了司徒刘崎和太尉刘宽父子,隋唐时期形成刘氏的一大郡望--弘农刘氏。
②濞 ③驹
① 仲
②广 ③通 ④龁 ⑤何 ⑥猛 ⑦?⑧勋
5.刘邦的长房子孙--齐王刘肥家族
汉高祖刘邦共生育了8个儿子:刘肥、刘盈、刘如意、刘恒、刘友、刘恢、刘建、刘长。除嫡子刘盈和四子刘恒先后继位做皇帝外,其余6子均被封为亲王。但其中汉惠帝无后绝传;赵隐王刘如意和赵共王刘恢均被吕后杀害,无子嗣封,族亡国废;燕灵王刘建在位15年去世,本来有个庶子,也被吕后杀害,以致绝后国亡;赵幽王刘友一支人丁凋落,仅传3代便绝后。这样,刘邦8子中,仅有3房有后裔延续下来,即长房刘肥、第四房文帝刘恒和幺房淮南王刘长等4支子孙。
而在众多的汉家刘氏封藩中,齐王刘肥家族是极为重要的一支,不仅因为它是汉高祖的长房子孙,还因为这个家族是汉初地盘最大、势力最强、子孙极为繁盛的一支王族。
三.齐王族系的主干
1.刘邦长房后裔的发派始祖刘肥,是刘邦的大儿子,但刘肥的生母曹氏,不是刘邦的元配妻子,而只是刘邦年轻时的情妇。所以,按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刘肥没有资格成为太子和继承皇位。刘邦称帝后,大封同姓,便于公元前201年正月壬子封长子刘肥为齐王,建都临淄,统辖胶东、胶西、临淄、济北、博阳、城阳等6郡73县,刘邦还把"诸民能齐言者皆与齐王"。这样,齐国成为汉初最大的同姓诸侯王国。
当初齐国不仅大,而且非常富饶。史称"齐临淄十万户,市租千金,人众殷盛,钜于长安"。
作为高祖大儿子,刘肥在汉初地位很高。高祖死后,惠帝刘盈继位。齐王刘肥进京上朝时,汉惠帝对这位兄长也极为礼敬,甚至与他平起平坐,不为君臣礼。惹得吕太后很不高兴,想要杀他。刘肥只好主动把齐国所辖的城阳郡割献给同父异母妹妹也即吕太后生的鲁元公主做汤沐邑,才使吕后转怒为喜。
刘肥在位13年,于公元前189年去世,谥为齐悼惠王。刘肥王后驷钧,另有众多王妃,生育了很多子女。刘肥的儿子,见于记载的有13个:刘襄、刘章、刘兴居、刘罢军、刘宁国、刘信都、刘安、刘将闾、刘辟光、刘志、刘卬、刘贤、刘雄渠。
齐王家族分支众多,势力强大,在汉初各藩王中,地位最重要。当年吕氏专权,刘氏家族受到打击时,正是齐藩家族带头起来诛灭吕氏势力,夺回刘家天下。因此,齐国对维护刘氏汉家天下,确实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刘肥嫡长子刘襄,于公元前188年继承王位,是为第二代齐王,史称齐哀王。
刘哀王即位后不久,惠帝去世,吕太后篡权。吕后对齐国刘氏家族这个最大的藩王很不放心,便采取又打又拉的双管齐下政策。她先是将齐国所辖的济南郡割给她的倒儿吕台,封吕台为吕王。不久又将齐哀王的两个弟弟封为侯爵,并调到长安,这便是诛吕氏有功的朱虚侯刘章和东牟侯刘兴居。几年后,吕后又削掉齐国的琅邪郡封给琅邪王刘泽。
吕后死后,齐哀王与琅邪王都起兵攻打长安,朱虚侯刘章则在长安做内应,一举消灭了吕氏势力。当时,以刘章为首的部分宗室及大臣们,计划拥立齐哀侯刘襄做皇帝。但此事遭到刘氏宗室中的长者琅邪王刘泽和部分大臣反对。原因是齐哀王的生母驷钧也颇似吕后,也是个心狠毒辣而有野心的女人,而那时齐哀王又还年轻。广大刘氏宗室吃够了吕后的苦,害怕重蹈外戚篡权的覆辙,便果真没有拥立刘襄,而改迎母家背景忠良的代王刘恒为帝,此即汉文帝。
汉文帝刘恒登基后,念齐藩家族诛灭吕氏,保卫汉室有功,便将被吕后削除而原属齐国的城阳、琅邪和济南等3郡都还给齐国。这样,齐国势力又恢复如初。
齐哀王刘襄在位12年,于公元前179年去世,太子刘则嗣立为第三代齐王。史称齐文王。
齐文王即位明年,汉文帝划出齐国的城阳、济济北2郡,封朱虚侯刘章为城阳王,封东牟侯刘兴居为齐北王。两年后,汉文帝又将齐悼惠王刘肥的其余10个儿子均封为列侯:四子刘罢军封管侯,五子刘宁封丘侯,六子刘信都封营平侯,七子刘安封杨丘侯,八子刘将闾封杨虚侯,九子刘辟光封朸侯,十子刘志封安都侯,十一子刘卬封平昌侯,十二子刘贤封武成侯,十三子刘熊渠封白石侯。
至此,齐藩家族有3人封王,10人封侯,兴旺一时。
齐文王刘则在位14年,于公元前164年去世。刘则没有生育儿子,因此他死后无人嗣位。齐王刘肥长子刘襄一支至此灭亡。
齐文王死后,汉王朝便决定将齐国削弱。
公元前164年四月丙寅,汉文帝下诏将齐国分割成许多小王国,分别封给齐悼惠王刘肥的6个儿子:老八杨虚侯刘将闾,嗣封为新的齐王,继承刘肥的爵位,此即齐孝王;九子刘辟光晋封为济南王;十子安都侯刘志晋封为济北王,取代因谋反被杀的原济北王刘兴居;十一子刘卬晋封为胶西王;十二子刘贤晋封为湽川王;十三子刘熊渠晋升为胶东王。
至此,齐王刘肥一支已有7人同时封王,宗族真是兴旺繁荣。然而,细心的人也应该会发现,昔日势力强大的齐王国,此时实际上已被汉朝中央政府大大削弱了。
齐孝王时,汉王朝开始实行削落政策,以削弱地方藩王势力。公元前154年正月,刘邦侄子吴王刘濞联合其他6个同姓诸侯王国公开起兵叛乱,史称"七国之乱"。齐藩家族大都卷入了这场叛乱,7个叛乱国中,齐藩刘肥一族便占有4个:即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熊渠、淄川王刘贤、济南王刘辟光。另外,齐藩系的管侯刘戎奴、氏丘侯刘偃、营平侯刘广也都参加了叛乱。
叛乱发生后,叛军要求齐国响应,齐孝王狐疑不决,叛军便将齐都临淄包围。齐孝王见大军压境、情况危急,只好暗中与叛军联系,准备响应。但正在联系之时,汉朝廷也派使前来劝齐国坚守不屈,齐孝王才没有投降。不久,汉朝大军平定七国叛乱,解了齐国之围。后来朝廷获悉齐王曾与叛军有联系,准备兴兵讨伐齐国。齐孝王刘将闾吓得喝毒酒自杀身亡。汉景帝认为齐国坚守不屈、没参加叛乱,便是有功,当初与叛军有来往也是被迫的,因此没有废除齐国,而是让齐孝王的太子刘寿继任为齐王。这便是第五任齐王,史称齐懿王。
叛乱平定之后,汉朝廷将参加叛乱的齐藩刘肥一族的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熊渠、淄川王刘贤和济南王刘辟光等处死,并废除了这4个诸侯王国,将其封地收归中央所有。同时被诛的还有参加叛乱的管侯刘戎始、氏丘侯刘偃和营平侯刘广等。
至此,齐藩王家族因卷入"七国之"而惨遭空前大劫难,王族势力被大大削弱。齐藩王族经此打击之后,便一落千丈,并从此一蹶不振,日益衰落。
齐懿王刘寿在位23年,于公元前131年去世,由他的独生子刘次景继位为第六任齐王,史称刘厉王。
这位齐厉王刘次景,乃是齐藩家族不肖子孙,刘肥开创的齐藩王国,就是经他之手而断送的。
史载,齐厉王刘次景生活腐败,意与自己的亲姐姐纪翁主通奸,又因事得罪汉武帝宠幸的主父偃。主父偃向汉武帝揭发齐王乱伦的丑事,又竭力诋毁齐国,说齐国富比长安,又几次欲反未成,建议朝廷进一步打击齐国势力。汉武帝便派主父偃任齐相,让他全权处理此事。齐厉王刘次景年少胆小,在主父偃来齐国任相后不久就畏罪饮毒酒自杀了。刘次景死后无子,齐国绝传。汉武帝因此趁机将齐国废除,收归中央,却将使得齐国绝后亡国的罪魁祸首主父偃处死,以谢刘氏宗室。
这样,齐国自刘肥于公元前201年受封建国,共经历4代6任齐王,至公元前127年无后亡国。
齐国灭亡后,齐藩家族的众多王侯大都被削除,仅剩下城阳和淄川两个王国。
2.齐藩分支:城阳王刘章家族 城阳王国的创建者刘章,是齐王刘肥的第二个儿子。
刘章早年入卫京师长安,被吕太后封为朱虚侯。当年诛灭吕氏,复兴汉室,朱虚侯刘章首先亲斩丞相吕产立了大功,被汉文帝加封二千户俸禄。文帝二年,刘章又从朱虚侯晋封为城阳王,创建城阳王国。
首任城阳王刘章在位2年,于公元前177年去世,谥为城阳景王。刘章娶吕禄之女为妻,生子刘喜。
刘章死后,由刘喜继位为第二代城阳王,史称城阳共王。城阳共王刘喜在位8年,于公元前170前被朝廷改封为淮南王,4年后又恢复为城阳王,前后共为王33年才去世。公元前143年刘喜之子刘延继位为第三代城阳王,此即城阳顷王。刘延在位26年去世,其子刘义于公元前117年继位为第四代城阳王,此即城阳敬王。城阳敬王刘义在位9年去世,其子刘武于公元前108年继位为第五代城阳王,是为城阳惠王。城阳惠王刘武在位11年去世,其子刘顺继位为第六代城阳王,史称城阳荒王。城阳荒王刘顺在位46年去世,其子刘恢于公元前51年继位为第七代城阳王,史作城阳戴王。城阳戴王刘恢在位8年去世,其子刘景于公元前43年继位为第八代城阳王,史作城阳孝王。城阳孝王在位24年去世,其长子刘云于公元前20年继位做第九代城阳王,史作城阳哀王。城阳哀王刘云在位仅1年便去世,死后无子嗣位,改由他的弟弟也即城阳孝王刘景次子刘俚嗣位,此为第九代第十任城阳王。刘俚在位25年,直至公元6年王莽篡位,废除城阳王国,城阳王刘俚被贬为城阳公。第二年,城阳公刘俚又被削爵为民。刘章开创的城阳王国共历9代10王183年,至此灭亡。
在齐藩刘肥家族中,城阳王刘章一支可从说是最优秀最著名的一支。这个家族不但出了一个维护刘家天下的大功臣刘章,还出了一个不为正史承认的皇帝,他便是名列《后汉书·列传》之首的刘盆子。
3.刘盆子出自齐藩城阳王分支
据《后汉书》本传记载,刘盆子出自第六代城阳王也就是城阳荒王刘顺。
城阳荒王刘顺生育了许多儿子,除长子刘恢承嗣为城阳王外,其余各子都被依例封为列侯:次子刘丘封都平侯,三子刘山封枣原侯,四子刘文封箕愿侯,五子刘勋封高广侯,六子刘佼封即来侯,七子刘谈封庸侯,八子刘兴封昆山侯,九子刘根封折泉侯,十子刘渊封博石侯,十一子刘用封要安侯,十二子刘勇封房山侯,十三子刘宪封式侯。刘盆子是城阳荒王最小的儿子式侯刘宪的后裔。
式侯刘宪生数子,其中长子刘霸承袭爵位为第二代式侯。刘霸在公元前20年去世,因无子继位,朝廷任命刘宪的第二个儿子刘萌于公元前12年继任第三任式侯。刘萌当了19年的式侯,到公元7年年被篡汉的王莽废为平民,式侯国也至此消亡。
式侯刘萌有多个儿子,其中,长子刘恭,更始时官任侍中,袭爵为第四任式侯;第二个刘茂;第三个儿子就是刘盆子。
刘盆子稀里糊涂地做了几年傀儡皇帝,又被光武帝刘秀推翻,贬为平民。东汉建立后,刘盆子曾任赵王郎中,终身享受朝廷的优厚待遇。但东汉以后,刘盆子这一支刘肥后裔的情况,就从正史中忽然消失了。
4.齐藩分支--淄川王家族
高祖长子齐藩刘肥后裔中,终西汉一朝一直生存于世的另一个支系是淄川王刘志家族。
刘志是刘肥的第十个儿子,最初封安都侯。原齐北王刘兴居谋反被杀后,刘志在公元前164年被汉文帝晋封为刘北王。七国之乱平定后,原淄川王刘贤被杀,刘志又被改封为新的淄川王,史称淄川懿王。
刘志前后做诸侯王35年才去世,他的儿子刘建于公元前129年继承淄川王位。淄川靖王刘建传淄川顷王刘遗,刘遗传淄川思王刘终古,刘终古传淄川考王刘尚,刘尚传淄川孝王刘横,刘横传淄川怀王刘友,刘友传位给儿子刘永。
淄川刘永之时,已是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后,淄川一国被废除,刘永也被削爵为平民。至此,由刘志创建的淄川王国与西汉王朝一同灭亡。此后,淄川王族的情况,就从正史上消失。
刘邦长子齐王府一支,在西汉时期人丁兴旺,支系众多,势力强大。刘肥的后裔,是今日世界刘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大多都散居于中国北方地区。六朝隋唐时期刘姓的25个郡望中,就有高密刘氏、琅邪刘氏、东莱刘氏等郡望是齐王刘肥之子城阳景王刘章的后裔。据族谱记载,今山东即墨和天津大港一带的刘氏宗族,就是齐王刘肥的后裔。
附:汉朝宗室刘王家族世系表
四.刘邦的幺房子孙--淮南王刘长家族
在刘氏众多的宗室支系中,淮南王家族因出了一位优秀的学者--撰写《淮南子》一书的刘安而名垂青史。
淮南王族系的开基始祖名叫刘长,是汉高祖刘邦的最小的儿子。
刘长的生母赵姬原是赵王张敖的姬妾。当年刘邦北伐时经过赵国,赵王将赵姬献给刘邦,美丽的赵姬一夜恩承雨露之后竟怀了身孕。后来赵王张敖因下属贯高谋反叛乱受牵连被捕,赵姬也一同被捕。审讯期间,赵姬声称怀了皇子,但刘邦正在气头上,没有理会此事。赵姬又羞愧又绝望,生下刘长后竟然自杀而死。刘邦这才将儿子刘长收认,托吕后代为抚养。
公元196年,淮南王英布谋反被杀后,刘邦封小儿子刘长为新的淮南王。
淮南王刘长出身低贱,不受高祖宠爱,他因此心生怨恨。文帝时,高祖的儿子大都已不在人世,只剩下文帝和刘长。刘长自恃与文帝最亲,经常骄纵犯法。刘长生得五大三粗,力能扛鼎。因怨恨大臣辟阳侯当年没有为自己的生母赵姬辨白,刘长某日竟用袖中藏着的一把铁锥将辟阳侯刺死。汉文帝念及兄弟之情,不忍将他处死,只是多次下诏切责。
刘长对文帝的教诲置之不理,不思悔过,反而变本加厉,在公元前174年派他的儿子刘但等人阴谋勾结匈奴与闽越,公开发动叛乱,与朝廷对抗。事情败露后,刘长被召到长安受审。刘长犯叛国大罪,论法当斩,但文帝再次顾念手足之情,只交刘长的王位废除,将他发配到蜀地。刘长在发配途中绝食而死,谥为淮南厉王。
刘长被削爵时,淮南王国也被取消,收归中央。
两年后,文帝怜惜刘长,便下诏将刘长的4个年仅七八岁的儿子都封为列侯:长子刘安封阜陵侯;次子刘勃封安阳侯;三子刘赐封阳周侯;四子刘良封东城侯。
公元前164年,文帝再次思念兄弟之情,下诏将原淮南王国的故地一分为三,分别封刘长所生的3个儿子:刘安承袭刘长的爵位,出任第二代淮南王;刘勃晋封为衡山王;刘赐晋封为庐江王。只有东城侯刘良早死无后,便没有封王。
第二代淮南王刘安则是汉初皇族中最优秀杰出的人才。
刘安博学多才,与一般皇室子弟不同,他自少就不喜欢骑马打猎之事,而好读书治学,学艺弹琴,又喜欢交游宾客。他做淮南王时,曾招募宾客、术士数千人,在淮南王府从事讲学、炼丹之事,他还把自己和学者们对为政、治学、做人的讨论汇编成书,这就是流传至今的《淮南子》一书。武帝时,刘安已是国内有名的学者,汉武帝对这位才华出众的皇叔十分欣赏,曾召他到长安,要他写《离骚传》。据说武帝清晨下的令,刘安在吃早饭时就把《离骚传》写好了,武帝也拍手叫好。
刘安在炼丹的过程中,还发明了豆腐。人类今天能够享受豆腐这种美食,还有感谢刘安这位大学者。
刘安虽满腹学问,但晚年却因炼丹炼糊涂了,再加上他身边一帮江湖术士和学者们阿谀奉承,说他有天子之相,他也就渐渐地有了野心。他暗中制造兵器,网罗人才,阴谋篡位做皇帝。公元前122年,刘安的阴谋被朝廷发觉,他自知罪大,畏罪自杀。但当地却传说,刘邦在捕快到来之前,与八位江湖方士一起服了练成的仙丹,升天成了仙。并留下了"一人得到,鸡犬升天"的神话。
刘安自杀后,朝廷严厉追究此事,因此事受牵连被杀者多达数千人。最后,武帝下诏废除淮南王国,将淮南故地收归中央,改为九江郡。淮南王宗族至此灭亡。
淮南王刘长的另外两支后裔的情况也与刘安一支差不多。
刘长的第二个儿子刘勃原封衡山王,公元前153年改封为济北王,两年后去世,谥为济北贞王。刘勃有7个儿子。刘勃的长子刘胡在父亲过世2年后继承济北王位,其余6个儿子在公元前126年被汉武帝同日封为列侯:刘不封阳安侯,刘骞封荣关侯,刘何封周望侯,刘则封陪缪侯,刘信封前侯,刘乐封安阳侯。
第二代济北王刘胡在位54年去世,传位给王太子刘宽。刘宽在位11年,公元前87年因谋反罪恶被朝廷处死,济北王国也被废除,改为北安县。
刘宽的另外5个兄弟也都被封为列侯:刘曜丘封五据侯,刘龙封富侯,刘遂封平侯,刘成封羽侯,刘楚封胡母侯。其中,老五羽侯刘成一支,终西汉一朝一直延续有后,直至王莽篡汉时才被削去爵位,贬为平民。
淮南王刘长的第三子刘赐原被为庐江王,后被改封为衡山王。因参与淮南王刘安的叛乱阴谋,也被朝廷追究,于公元前122年畏罪自杀。衡山王国也被朝廷废为衡山郡。
淮南王家族兴起于汉初,盛于文、景、武3朝,至武帝中期因谋反而衰败。
淮南王刘长的后裔,主要分布在今江苏、安徽一带,是今日刘姓中较小的一个分支。六朝隋唐时期刘姓25望中的高平刘氏,就是出自淮南王刘长之子济北贞王刘勃一支。
五.汉文帝派下的两房王族
汉文帝刘恒有4个儿子:刘启、刘武、刘参、刘揖。除最小的梁怀王刘揖早年夭折绝后外,其余3个儿子都有后裔流传下来。其中,长子刘启继承帝统,即汉景帝;次子刘武封梁王;三子刘参封代王。本节要介绍的刘武、刘参两支刘氏,因为这两支刘氏的后裔,也是今日刘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汉文帝第二子梁王刘武家族
梁藩王族开派始祖梁孝王刘武,是汉文帝的第二个儿子,公元前178年被封为代王,2年后改封为淮阳王。公元前168年,因原梁王刘揖死后无子继统,刘武又被文帝改封为梁王,当时仍留住长安,直到公元前161年才正式就国来到河南,肇基刘氏梁藩王族。
刘武所建的汉代梁王国建都睢阳,统辖从河南开封到山东泰安一带的40多坐城市。梁国疆域辽阔,土地肥沃,是西汉中期势力最大的几个藩国之一。太史公司马迁因此在《史记》中列《梁孝王世家》以纪其盛。
梁孝王刘武与汉景帝同为窦太后所生,因而成为汉景帝时与景帝关系最亲近的藩王。一次景帝同刘武喝酒,酒醉后竟对刘武说:"等我千秋万岁之后,就把皇位传给你!"据说刘武听了心中暗喜不已,而窦太后也真想撮成这件兄弟禅让的美事,只是后来没有成功。
在西汉中期,梁藩王国对维护汉家天下、捍卫国家统一,曾经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七国之乱"爆发后,梁王刘武一方面坚守睢阳城,同时还派出大军攻打吴、楚叛军。史称"七国之乱"的平定,梁王最少有一半的功劳。
刘武自恃功高,加上梁国又为大国,以及母后的宠爱,渐渐地生出夺取帝位的野心来。他在梁国国内大兴土木,建造豪华宫殿;又多造兵器,广募四方豪杰人才;重敛钱财,增加积蓄。据说,梁国的金钱珍宝,甚至比长安中央政府还要多。
公元前150年,窦太后提议确立梁王刘武为景帝的法定继承人,但遭到以袁盎为首的大臣们的极力反对,最后太后的提议被否定。刘武对袁盎等人怀恨在心,竟与部下羊胜、公孙诡等人密谋策划刺杀大臣们。刘武的阴谋败露后,朝野哗然,景帝念及手足之情和太后的面子,赦免了刘武的一切罪行,不予追究,但从此对刘武疏远起来。
刘武王位虽在,但已经失宠,大势已去,从此郁郁寡欢,直到公元前144年病死于封国,被谥为梁孝王。
刘武与王后李氏等共生育了5子5女。
据说,刘武死后窦太后很伤心,并责怪景帝,说是他害了自己的弟弟。景帝为了求得母后的惊解,只好厚待刘武子女,于公元前144年下诏将梁国一分为五,分别封给刘武的5个儿子:长子刘买承袭刘武的爵位,出任第二代梁王,此即梁共王;老二刘明晋封济川王;老三刘彭离晋封济东王;老四刘定晋封山阳王;老五刘不识晋封为济阴王。另外刘武的5个女儿,也都被赏赐汤沐邑。
梁孝王刘武的5个儿子虽然都被封为王,但除长子梁共王刘买一支传国久远之外,其余4个儿子的家族都不兴旺。其中,济川王刘明因犯杀人罪,于公元前138年被汉武帝削去王位,贬为庶民,并被发配到房陵,此后便下落不明。济东王刘彭离的情况与刘明相似,他在位29年,最后也因犯杀人罪被废除王位,贬为庶民,流放上庸,后裔不详。山阳王刘定和济阴王刘不识,则都因死后无子继承王位而灭国。因此,后世梁藩后裔子孙,大都出自梁共王刘买一支。
梁共王刘买的梁国只有18城,面积已大不如他的父亲刘武时。刘买在位7年去世,他的长子刘襄在公元前136年继任第三代梁王,史称梁平王。梁平王时,朝廷又以梁国李太后有淫秽行为以及刘襄为人不孝等原因,再削去梁国的8个城,这样梁国仅剩10城,势力已大为削弱。
刘襄在位39年去世,传位给他的儿子刘无伤,梁贞王刘无伤传位梁敬王刘定国。
史载,梁敬王刘定国有15个儿子:长子刘遂在公元前45年继位为第六代梁王,此即梁夷王;其余14个儿子则都在公元前38年正月同日被封为列侯:刘平封贳乡侯,刘义封乐侯,刘延年封中乡侯,刘罢军封郑侯,刘顺封黄侯,刘迁封平乐侯,刘就封菑乡侯,刘方封东乡侯,刘訢封陵乡侯,刘钦封溧阳侯,刘固封釐乡侯,刘发封高柴侯,刘未央封临都侯,刘舜封高质侯。
梁夷王刘遂在位6年去世,传位给梁荒王刘嘉,刘嘉传位给儿子刘立。
第八代梁王刘立是个不肖子孙。他继任梁王后横行无道,经常驾车出宫胡作非为,甚至一天之内犯法多达11次;他杀人伤人无数,还与姑妈淫乱。依法律,刘立早就该处死,但都总被汉成帝赦免、纵容。直到公元3年,刘立才经王莽上奏,被朝廷废为庶民,发配汉中。刘立在流放之前畏罪自杀,梁藩王国也随即被朝廷废除。
2年后,也即公元5年,王莽又立梁孝王刘武玄孙的曾孙刘音为第九任梁王。但不久王莽篡汉,刘音也被削去王位,先贬为梁公后又被贬庶民。梁藩王国也与西汉王朝一同灭亡。
梁王刘武的这支刘氏宗族,后裔子孙多散居在今山东、江苏、安徽、河南一带,其中又以当时的沛郡最多。
据《汉书》和《古丰刘氏族谱》、《汉祖流史》等记载,第五代梁王刘定国的第十个儿子刘訢封陵乡侯,从睢阳移居中沛郡丰县金刘砦汉皇故里,世守汉朝皇帝祖陵墓地,后裔遂繁衍成今日汉家刘氏的正宗之一--江苏丰县金刘砦汉里堂刘氏,又称古丰刘氏或丰沛刘氏。
如今,梁王刘武的后裔--汉皇故里的刘氏宗族已传至刘武的第七十余代了,如《汉祖流史》的主编刘恒心先生,就是刘武的第七十一代孙。
2.汉文帝第三子代王刘参家族
汉朝皇族代王藩系的开派祖刘参是文帝的第三个儿子,公元前178年被封为太原王。3年后也即公元前175年,因原代王刘武改封为淮阳王,刘参又被文帝改封为代王,并兼有太原故地,建都于晋阳。代王藩系从此肇基。
在文帝的儿子中,代王刘参的生母地位低微,甚至连姓名都没有留下,因此刘参在文帝时并不得宠,他的藩国势力也较小,在汉代的诸侯王国中基本上不起很大的作用。
第一代代王刘参前后为王17年,到公元前162年去世,谥为代孝王。刘参死后,由他的儿子刘登继任第二代代王。
代恭王刘登有10个儿子,长子刘义,公元前132年继任第三代代王;其余9子均被封为列侯:离石侯刘绾,邵侯刘顺,利昌侯刘嘉,兰侯刘罢军,临河侯刘贤,湿成侯刘忠,土军侯刘郢客,皋琅侯刘迁,千章侯刘遇。
代王刘义在位19年,后于公元前114年被朝廷改封为清河王,史称清河刚王。代王藩系从此改为清河王藩系。
刘义有8个儿子:长子刘阳,公元前94年承嗣清河王位;刘禄,封蒲领侯;刘迁,封南曲侯;刘寅,修市侯;刘成,东昌侯;刘豹,新乡侯;刘福,修故侯;刘弘,东阳侯。
清河顷王刘阳在位25年去世,传位给他的儿子刘年。刘年在位4年,因犯与亲妹妹乱伦罪,被削除王位,贬为庶民,流放房陵。清河王国也被朝廷废除。
公元2年,汉平帝兴灭国,继绝世,又封代孝王刘参玄孙的儿子刘如意为广宗王,以继承代王刘参的香火。刘如意在位7年,被篡汉的王莽贬为公爵,不久又被贬为庶民。广宗王国也宣告灭亡。
代王刘参的后裔,主要分布在今山西、陕西、河北一带地区。
六.汉景帝派下各支王室
汉代各帝中,景帝刘启的儿子最多,有14个。除第十子刘彻继位称帝外,其余13子都被封为藩王。但14子之中,长子刘荣以太子身份被废为临江王后不久就自杀绝后,第三子临江王刘阏、第八子胶西王刘端和第十三子清河王刘乘均早年夭折,无子绝传。这样,景帝刘启的后裔实际上只传有10支。
今日中国的刘姓,有很大部分都出自汉景帝之后,如著名的长沙刘氏、中山刘氏和彭城刘氏的一部分。
1.景帝第二子河间王家族
河间王族系的开基始祖名叫刘德,是汉景帝的第二个儿子,他的生母是栗姬。
公元前155年三月,刘德被封为河间王,建都乐成,从长安来到今河北献县开基,后裔遂形成河间刘氏。
刘德是一位名垂千古的学者。他"修学好古,实事求是",雅好儒学,精通典籍,尤其喜欢搜集、收藏各种古籍秘本。他曾广泛搜集《周官》、《尚书》、《周礼》、《礼记》、《孟子》、《老子》等先秦古文秘籍,鉴别真伪,然后献给朝廷。他又在自己的王府上设立《毛诗》、 《左传》博士,专门研究这两种经典。当时全国的名儒学者,都喜欢与他交游。他对汉代古文经学的繁荣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中国文献的保存和儒学的发展,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河间王族也因他而名扬全国。他去世后,因此被朝廷尊谥为河间献王。
河间献王刘德在位26年去世,由他的长子刘不害继任第二代河间王。除刘不害外,刘德还有12个儿子,他们均被封为列侯:兹侯刘明,旁光侯刘殷,距阳侯刘匄,蒌侯主退,阿武侯刘豫,参户侯刘免,州乡侯刘禁,平城侯刘礼,广侯刘顺,盖胥侯刘让,重侯刘担,沈阳侯刘自为。
河间共王刘不害传子河间刚王刘基,刘基传河间顷王刘授,刘授传河间孝王刘庆。
刘庆有6个儿子,长子刘元继承王位,二子刘雍封景成侯,三子刘招封平堤侯,四子刘佟封乐乡侯,五子刘*封高郭侯,六子刘昌封阳兴侯。
第六代河间王刘元在位17年。公元前38年,刘元因犯杀人罪被革去王位,废为庶民,发配房陵。河间王国被朝廷废除。
5年后,朝廷又封刘元的弟弟上郡库令刘良为河间王,史称河间惠王。刘良在位27年去世,由他的儿子刘堂继任第七代第八任河间王。刘尚在位14年,直到王莽篡汉后才被贬为庶民。刘德开创的河间王国至此也与西汉王朝一同灭亡。
河间王族的后裔,主要分布在今河北、山西一带。
2.汉景帝第四子鲁藩王族
鲁藩王族的发派祖名叫刘馀,是汉景帝的第四个儿子,他的生母是程姬。
刘馀于公元155年被封为淮阳王,第二年改封鲁王,建都鲁县,遂从长安迁居曲阜,肇基刘氏宗室的鲁藩王族。
鲁恭王刘馀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位著名的人物。
不过,鲁恭王的出名,并不是因为他本身有什么特殊的学问,而是因为他碰巧发现了一批珍贵的历史文物。
鲁恭王从小就有口吃,说起话来结结巴巴。他一生无所作为,最大的爱好是建造房屋宫苑,养狗蓄马。
鲁国的王宫正好是当年孔子的住宅。公元前154年,鲁恭王为了给自己修造宫殿,不惜破坏文物,拆毁了孔子的旧宅。不料在拆孔子旧宅时,竟然从孔子家的墙壁夹层中发现了用先秦古文字书写的《尚书》、《逸礼》等几十篇儒家经典文献。而且在折房时还隐约听见钟鼓的声音,鲁恭王很害怕,不敢再拆孔子旧宅,并将这些出土的文献都献给了中央政府。这批出土文献是春秋时期孔子所编儒家经典的原本,与汉朝当时流传的经典已有一定的差异。鲁恭王的这一发现,对保存传统儒家经典文献的原貌,促进当时古文经学的发展,都起了重大的作用。现今流传的《古文尚书》一书,就是鲁恭王当年所发现的。
鲁恭王刘馀在位28年去世,由他的长子刘光继承王位,此即鲁安王。刘馀的另6个儿子则均被封为列侯,他们是:广戚侯刘将,宁阳侯刘恬,瑕丘侯刘政,公丘侯刘顺,郁桹侯刘骄,西昌侯刘敬。
鲁安王刘光在位40年去世,传位给他的儿子鲁孝王刘庆忌。刘庆忌传位给鲁顷王刘劲,刘劲传位给长子鲁文王刘睃。刘睃在位18年,公元前6年去世,因无子继位,鲁国被朝廷废除。
2年后,鲁顷王的庶子刘闵又被汉哀帝立为第五代第六任鲁王。
不久,王莽篡汉,鲁国再次被废除,鲁王刘闵也被贬为鲁公,鲁国至此灭亡。
鲁国灭亡后,被王莽贬为鲁公的刘闵不但不思匡复汉室,竟然当起汉奸,不惜出卖祖宗,向朝廷献神书,为王莽歌功颂德。刘闵用这样的卑鄙手段,换来了王莽的赏识,被破格封为列侯,还被赐姓为"王氏"。刘闵的儿子刘延也被封为宰乡侯,刘闵的三弟刘康则被封为建尹侯。
进入东汉以后,鲁藩家族的情况从正史上消失。
鲁藩王族的后裔比较兴旺,主要分布在今华北地区。东汉末年割据荆州的刘表家族和割据益州的刘焉家族,就都是鲁藩王族的后裔。六朝隋唐时期刘姓25大郡望中的东平刘氏、竟陵刘氏、高平刘氏,都是鲁王刘馀的后裔。
附:汉宗室鲁王家族世系表
3.景帝第五子江都王家族
在汉朝众多的刘氏藩王家族中,江都王家族大概要算是最腐败的一支了。
江都王族的开基祖名叫刘非,是汉景帝的第五个儿子 。
刘非原被封为汝南王,"七国之乱"时,年仅15岁的刘非领兵攻打吴国有功,被景帝改封为江都王。江都王国建都广陵,管辖原吴国的地域。
江都王刘非为人孔武有力,善于治军打仗,曾招募大批豪杰在王府。但刘非生不逢时,终生无大作为。他的军事才能除在平定"七国之乱"时有所表现外,再也没有施展。加上他为人十分骄奢淫逸,因而不受父皇的宠爱。他在位27年去世,谥为江都易王。
刘非有6个儿子:长子刘建,公元前127年继承王位;刘敢,丹阳侯;刘蒙之,盱台侯;刘胥,胡孰侯;刘缠,秣陵侯;刘定国,淮阳侯。
第二代江都王刘建是个荒淫无耻、胡作非为到了极点的家伙。
据说刘建在做江都王太子时,就曾与父王的美人私通。服丧期间,他竟与10多个已故父王的姬妾美女轮奸淫乱。妹妹刘徵臣回家守孝,也被他奸污了。他甚至还下令要宫姬与羊、狗等禽兽交媾,简直是禽兽不如。
刘建还是个残忍的虐待狂,曾多次杀人取乐,被他所杀的姬妾宫女多达30余人。刘建还妄想做皇帝,他曾私刻玉玺,大造兵器,阴谋造反。后来,事情败露,受到朝廷的严惩。刘建于公元前121年畏罪自杀。江都王国也因此被朝廷废除,改为广陵郡。
江都王国废灭后121年,到了公元2年,王莽复古,又立刘建的弟弟盱台 侯刘蒙之后裔刘宫为广陵王,以接续江都易王刘非的香火。但不久王莽篡汉,广陵王国又被废除。此后,这支刘氏家族的事迹就不详了。
江都王刘非的后裔,主要分布在今江苏、安徽和山东一带。
附:江都王家族世系表
4.景帝派下第六支--赵王家族
赵藩王族在汉朝各刘氏宗室中,也是名声较差的一支。
赵藩的开派祖名叫刘彭祖,是汉景帝的第六个儿子。
公元前156年,刘彭祖受封为广川王,4年后改封为赵王,建都邯郸,开创赵藩族系。
第一代赵王刘彭祖就是一个不肖之徒。他为人奸佞,表面上谦恭温和,内心却刻薄残忍,是当地一手遮天的土霸王。他贪婪成性,搜刮百姓,征税甚至比朝廷还多。
刘彭祖生活奢侈糜烂,姬妾成群,生养了很多儿子,仅见于记载的就有28个之多:王太子刘丹、尉文侯刘丙、封斯侯刘胡、榆丘侯刘受福、邯会侯刘仁、朝侯刘义、东城侯刘遗、阴城侯刘苍、邯平侯刘顺、武始侯刘昌、易安侯刘平、柏畅侯刘终、高安侯刘延年、漳北侯刘宽、南陵侯刘庆、安檀侯刘福、爰戚侯刘当、栗侯刘乐,列侯刘建、刘贺、刘佗、刘舟、刘周舍、刘起、刘侯道、刘屈釐,以及刘卓子、平干王刘偃等。
刘彭祖的长子刘丹本是王太子,后因与姐妹乱伦,被废为庶民。刘彭祖死后,则他的儿子武始侯刘昌继承王位,这便是赵顷王。
刘昌是个"无咎无誉"的平庸之辈,终生无所作为,也无大过,在位19年去世。他生有6个儿子:王太子刘尊、邯沟侯刘偃、乐阳侯刘说、桑中侯刘广汉、张侯刘嵩以及王子刘高。刘昌死后,由太子刘尊继位。刘尊在位5年去世,谥为赵怀王,因无子继位,赵王国一度绝传。
2年后,汉宣帝又下诏封刘尊的弟弟刘高为第三代第四任赵王,主持赵王刘彭祖的祭祀。刘高在位7个月就死了,由他的儿子刘充继任第五任赵王。赵共王刘充传位给儿子刘隐。直到王莽篡汉,刘隐被贬为平民,赵藩王国与西汉一同灭亡。
赵王刘彭祖的另一支族--受封为平干王的刘偃家族,仅传国一代,到他的儿子平干缪王刘元时,就因犯杀人罪,死后不准他的儿子继承王位,因此亡国。
赵王宗族支系众多,人丁兴旺。这支刘氏皇族的后裔主要分布在今河北地区。六朝时期刘姓25大郡望中,广平阴城刘氏一支,就是赵王刘彭祖的后裔。
另据刘氏族谱说,阴城侯刘苍的后裔,有部分流传在今湖南、江西一带。
附:汉宗室赵王家族世系表
5.景帝派下第十一支--广川王家族
广川王族在汉朝皇室中,也是最差的一支。其名声之劣,又不在江都王族之下。
广川王族的开基始祖名叫刘越,是景帝的第十一个儿子,生母是王夫人。公元前155年,刘越受封为广川王,建都信都,遂由长安徙居河北省,开基汉宗室中的广川王家族。
第一代广川王刘越是个平庸的人,一生无所作为,在位12年后去世,谥为 广川惠王。刘越生了7个儿子:长子刘齐继承王位,就是广川缪王;其余是蒲领侯刘嘉,西熊侯刘明,枣强侯刘晏,毕梁侯刘婴,列侯刘则,沂陵侯刘喜。
第二代广川王刘齐在位44年。这是个荒淫无耻的人,生前曾与姐妹乱伦,又犯巫罔大不敬罪,但还未受到朝廷严惩就病死了,因此他死后被子朝廷革去王爵,广川王国也被废除。
数月之后,汉武帝顾及兄弟之情,不忍绝了刘越的祭祀香花,又封刘齐的太子刘去为第三代广川王,恢复广川王国。刘齐的另几个儿子也依例被封为列侯:甘井侯刘光,襄堤侯刘圣,东襄侯刘宽,乐信侯刘强,昌成侯刘元,历乡侯刘必,武陶侯刘朝,桃炀侯刘良。
第三代广川王刘去比他的父亲刘齐更加荒淫无道。他为人残暴成性,曾派人将自己的老师一家全部刺杀,又亲手杀死自己的两个姬妾,并将她们的尸体挖出来挫骨扬灰。刘去怀疑另一个宠姬陶望卿与人通奸,用烙铁灼烧陶姬,陶被逼自杀。但刘去还不解恨,又将她的尸体肢解,并用毒药、桃灰拌和,再放在大锅中熬煮成肉浆。这种令人发指的暴行,在广川王府已是寻常之事,被刘去肢解的姬妾就多达14个。后来,刘去的丑恶罪行被揭露,朝野哗然,大臣们纷纷要求处死刘去,但汉宣帝不忍心对皇族成员用极刑,只是下诏革去了刘去的王位,将他贬为庶民,流放上庸。刘去在流放途中自杀身亡,广川王国再度被朝廷废除。
4年后,汉宣帝再次对广川王族开恩,下诏第二次恢复广川王国,封广川缪王刘齐的庶长子、刘去的哥哥刘文为第三代第四任广川王。刘文在广川王家族中还算贤明一点的藩王,但他在位仅2年就死了,被谥为广川戴王。
刘文死后,由他的儿子刘海阳继位。但刘海阳却一点也不如他的父亲刘文贤名,在位时荒淫无道,残杀人命。公元前50年,刘海阳终于因杀人罪被废为庶民,流放房陵,广川王国也最终继送在他的手里。
15年之后,汉平帝改封广川戴王刘文的弟弟襄堤侯的儿子刘榆为广德王,以奉承广川惠王刘越的香火。
广德王刘榆在位20年去世,谥为广德静王,由他的儿子刘赤继承王位。直到王莽篡汉,广川王国才被废除。
广川王族的后裔,主要分布在今河北地区,但现在自称为刘越后裔的刘姓尚未有发现。
附:汉宗室广川王族世系
6.景帝派下第十二支--胶东王族
胶东王族开基始祖刘寄,是汉景帝第十二子,公元前155年被立为胶东王,建都即墨,辖统今山东胶莱河以东地区。
第一代胶东王刘寄是个不大安份的人。当年淮南王谋反时,刘寄曾与他有勾结,并私造武器,准备响应叛乱。后淮南王被镇压,刘寄也被揭露出来。刘寄非常恐惧,竟因此发病而死,谥为胶东康王,在位共28年。
刘寄生5子:刘贤、刘建、刘昌、刘延年、刘庆。刘寄死后,汉武帝怜念这位弟弟,便封刘寄长子刘贤为胶东王,奉刘寄之祀;又封刘贤生前宠爱的小儿子刘庆为六安王,管辖宏原衡山国故地;他的另3个儿子则均被封为列侯:臬虞侯刘建、魏其侯刘昌、祝北侯刘延年。
第二代胶东王刘贤在位15年去世,谥为胶东哀王,他的儿子胶东戴王刘通平继任第三代胶东王。刘通平生5子:长子刘音承继王位,此即胶东顷王;次子刘强封柳泉侯;五子刘偃,封新利侯。
胶东顷王刘音在位54年去世,共生7子:长子刘授承嗣王位,即胶东共王;次子昌乡侯刘宪;三子顺阳侯刘共;四子乐阳侯刘获;五子平城侯刘邑;六子密乡侯刘林;七子乐都侯刘。
第五代胶东王刘授在位14年去世,共生5子:长子刘殷嗣王位,次子陵石侯刘庆,三子临安刘闵,四子徐乡侯刘炔,五子堂乡侯刘恢。
第六代胶东王刘殷在位23年,因王莽篡汉,被贬为庶民。胶东王国与西汉王朝一同灭亡。
胶东康王刘寄的少子刘庆封为六安王后,共传5代5王。六安共王刘庆传子六安夷王刘禄,刘禄传子六安缪王刘定,刘定传子六安顷王刘光,刘光传位给他的儿子刘育。王莽篡位后,最后一位六安王刘育被废为庶民,六安王国也与西汉王朝一同灭亡。
胶东王族的后裔,主要分布在今山东、河南一带。
附:胶东王族世系表
7.景帝派下最小房--常山王家族
在汉朝宗室中,常山王族也是较差较劣的一支。
常山王族开基始祖刘舜,是汉景帝最小的儿子,于公元前145年被立为常山王,建都襄国,遂从长安来河北开基。
刘舜是个骄奢淫逸、胡作非为的不肖之徒,在位期间多次犯法,但都被汉武帝宽赦。刘舜在位33年去世,谥为常山宪王。
刘舜生4子:刘棁、刘勃、刘平、刘商。刘舜的庶长子刘棁,因无宠,没有受封爵位。刘舜太子刘勃承继常山王位,但因在父亲生前不孝,父死服丧期间又淫乱胡为,被汉王朝削除常山王位,贬为庶民,徙居房陵。常山王国仅传2代便告灭亡。
刘勃被废后,汉武帝哀怜刘舜绝祀,又封他的第三子刘平为真定王,第四子为泗水王。
真定顷王刘平死后传位给他的独生子真定烈王刘偃,刘偃传位给儿子真定孝王刘申,刘申传位给儿子真定安王刘雍,刘雍传位给儿子真帝共王刘普,刘普传位给儿子刘杨。
常山王族真定王分支共传6代6王,到王莽篡位,与西汉王朝一同灭王。东汉复兴后,刘杨之子刘得被复封为真定王,后又被降为侯。此后不详。
第一代泗水刘商在位10年去世,谥为泗水思王。刘商死后传位给儿子泗水思王刘安世。刘安世在位1年便夭折,因无子继位,汉朝廷改立他的弟弟刘贺为第二代第三任泗水王,此即泗水戴王。刘贺传位给儿子泗水勤王刘综,刘综传位给泗水戾王刘骏,刘骏传位给儿子刘靖。王莽篡位后,废除泗水王国,这支王族也被贬为庶民。
泗水王族是汉宗室中较弱的一支,后裔主要分布在今河北省一带。
七.汉武帝派下三大藩系
汉武帝刘彻一共生育了6个儿子:刘据、刘闳、刘旦、刘胥、刘髆、刘弗陵。其中,长子刘据初立为太子,后因巫事件被杀,他的3子1女也被杀害,独留下嫡长孙刘询,后来承继帝统。刘彻次子刘闳,被封为齐王,在位仅8年就夭折,死后无子绝传。刘彻最小的儿子刘弗陵,以太子身份承继皇位,此即汉昭帝,也因无子绝传。这样,汉武帝名下6子,仅存一、三、四、五共4房子孙。本节要介绍的是第三、第四、第五3支。
1.汉武帝第三子燕王刘旦家族
燕藩王族开基始祖刘旦,是汉武帝的第三子,汉昭帝的哥哥。
刘旦在公元前117年六月被封为燕王,建都蓟,成年后就国,从长安徙居今北京市。
史称刘旦为人精通谋略,又博学多闻,颇有野心。当年太子刘据自杀和齐王刘闳死后,他自认为排行老三,皇位非他莫属,请求入卫京师。可是汉武帝对他并不宠爱,反而削去燕国的3个县以示惩罚,并明确立小儿子刘弗陵为太子。汉武帝死后,由刘弗陵继承皇位,霍光辅政。燕王刘旦对此不服,便联络其他皇族成员如中山哀王之子刘长、刘孝王刘泽等,阴谋叛乱。后事情败露,但被皇帝赦免。公元前80年,燕王刘旦又与大臣上官桀、桑弘羊勾结,阴谋废掉昭帝,自立为帝,再次以失败告终。刘旦畏罪自杀,谥为燕刺王,共计在位38年。燕刘旦死后,汉朝废除燕王国,并废燕王太子刘建为庶民。燕国仅一代便告灭亡。
6年后,汉宣帝即位,为了不使刘旦这支宗室绝祀,便又封刘旦的原太子刘建为广阳王,又封刘旦次子刘庆为新昌侯,三子刘贤为安庆侯。
广阳顷王刘建在位29年去世,传位给他的儿子广阳穆王刘舜。刘舜传位给儿子广阳思王刘璜,刘璜传位给儿子嘉。广阳王刘嘉也是个不肖子孙,王莽篡汉后,这位刘氏藩王不图复兴祖业,反而向王莽献符命,为他歌功颂德。因此,王莽篡汉后,汉朝各藩王都被废为庶民,独有刘嘉被封为扶姜侯,并被赐姓王氏,把祖宗的血缘徽记都卖掉了。
燕王后裔,主要分布在今河北、北京一带。
2.汉武帝第四子广陵王刘胥家族
广陵王族的开基始祖刘胥,是汉武帝第四子,公元前117年被封为广陵王,建都广陵 ,遂从长安分居今江苏扬州。
刘胥孔武有力,力能扛鼎,徒手能搏猛兽,但为人粗鲁,胡作非为,不守法律,因而不为汉武帝宠爱,也就无缘继承皇位。但昭帝、宣帝都对他礼待厚赏,然而刘胥仍不满意。汉宣帝少年即位后,他认为皇帝年少无子,便觊窥皇位,竟然请当地巫婆诅咒宣帝早死。后事情败露,刘胥畏罪自杀,谥为广陵厉王。
刘胥在位64年。他死后广陵王国被废除。刘胥生6子:太子刘霸、朝阳侯刘圣、平曲侯刘曾、列猎刘宝、南利侯刘昌、高密王刘弘。
7年后也即公元前47年,汉元帝复封刘胥太子刘霸为广陵王,以奉刘胥之祀,此即广陵孝王。刘霸死后传位给他的儿子广陵共王刘意,刘意传给儿子广陵哀王刘护。刘护死后无子继位,广陵王国再度绝王。
6年后也即公元前11年,汉成帝又封广陵孝王刘霸的儿子刘守为第二代第五任广陵王,即广陵靖王。刘守死后传位给儿子刘宏。王莽篡汉后,广陵王刘宏被废为庶民,广陵王国也被取消。
广陵王族的另一支即高密王支系,其始祖是广陵厉王的小儿子刘弘,宣帝本始元年受封。
高密哀王刘弘在位8年去世,传位给儿子高密顷王刘章,刘章传位给儿子高密怀王刘宽,刘宽传位给儿子刘慎。王莽篡汉后,高密王国也与西汉王朝一同灭亡。
汉宗室广陵王族后裔,主要分布在今江苏、山东、河南一带。
3.汉武帝派下第五房--昌邑王族
昌邑王族,曾因在西汉晚期出了个短命皇帝刘贺,而风光一时。
昌邑王族开基始祖是汉武帝第五子刘髆。刘髆于公元前100年受封为昌邑王,建都昌邑,此即昌邑哀王。
刘髆在位11年去世,他的儿子刘贺承嗣王位。刘贺在位13年,公元前74年月汉昭帝死后被霍光迎立为皇帝,此即废帝。
废帝刘贺荒淫无道,做了皇帝后,不思如何治国,只知终日在宫中淫乐,因此仅当了27天皇帝,便被废掉,并被遣返昌邑故国,废除王爵,赐汤沐邑3000户。不久,又被汉宣帝改封为海昏侯,就国于豫章昌邑城。
刘贺生3子:刘充国、刘奉亲、刘代宗。刘贺被废为海昏侯后不久去世,本应由长子刘充国继承侯爵,但刘充国还未来得受封就死了,不久刘奉亲也死了。汉朝廷认为这是天意要绝昌邑王族,便废除海昏侯国。直到公元前48年元帝即位,才又封刘贺的儿子刘代宗为海昏侯。此即海昏釐侯。刘代宗传位给儿子刘海昏原侯刘保世,刘保世传位给儿子刘会邑。
王莽篡汉时,海昏侯国被废除,刘保世被削藩贬为庶民。后来刘秀建立东汉王朝,恢复刘氏天下,刘会邑又被恢复为海昏侯。东汉以后,海昏侯家族情况不详。
昌邑王家族后裔,主要分布在今江西地区。
附:江武帝派下三大支世系
八.汉宣帝派下三支藩系
汉宣帝刘询生有5个儿子:刘奭、刘钦、刘守、刘嚣、刘竟。其中,长子刘奭承继帝统、幺子刘竟封中山王后无子绝传,而淮阳宪王刘钦、东平思王刘宇和楚孝王刘嚣3大支系,则子孙绵延。
1.宣帝第二子淮阳王宗族
淮阳王族开基始祖刘钦,是汉宣帝的二子,元康三年受封为淮阳王,公元前48年就国,建都于陈,遂从长安迁居今河南淮阳开基。
史称淮阳宪王刘钦年轻时"好经书法律,聪明有材",深受汉宣帝宠爱。汉宣帝多次想改立刘钦为太子,因大臣反对而作罢。汉元帝时,淮阴王刘钦受王舅张傅和张傅女婿京房的影响,非议朝政、谤讥天子、凯窥皇位,多次受到元帝谴责。
刘钦在位36年去世,传位给儿子淮阳文王刘去,刘玄传位给儿子刘縯。王莽篡位后,淮阳王刘縯被贬为平民,淮阳王国灭亡。淮阳王族后裔,主要分布在今河南地区。
2.宣帝第三子东平王宗族
东平王族开基始祖,是汉宣帝的第三子刘宇。
刘宇在公元前52年十月受封为东平王,前48年就国,建都无盐,遂从西安徙居地东平肇基开国。
史称刘宇也是一个骄淫无道的藩王,曾因与奸邪之辈交往和不孝罪多次受朝廷切责。刘宇在位33年去世,谥为东平思王。
刘宇死后由他的儿子刘玄继任为第二代东平王。东平炀王刘玄在位17年,因诅祝皇帝,窥凯皇位,事发后自杀。东平王国也被废除。
平帝元始元年,王莽复古,又封刘玄太子刘开明为东平王,并立东平思王之孙、桃乡顷侯刘宜之子刘成都为中山王。东平王刘开明在位3年去世,无子嗣位,便由侄子--严乡侯刘信的儿子刘匡为东平王。
王莽篡汉后,东平王刘匡、严方侯刘信与东郡太守联合起兵,欲诛王莽,立刘信为帝。兵败后,刘匡父子均被王莽杀害,东平王族至此灭亡。只有东平王国的分支中山王刘成都,在王莽篡位后出卖祖宗,献书为王莽歌功颂德,因此被封为列侯,赐姓王氏。家族因此苟安于世。
东平王族后裔在六朝隋唐时期形成刘氏25大郡望之一--东平刘氏。
附:汉宣帝派下淮阳、东平两支世系
3.汉宣帝派下第四支--楚藩王族
在汉宣帝派下各支藩族甚至在整个汉朝众多皇族宗室中,楚王刘嚣家族都可以称得上是最著名和最发达的一支。该支宗室既出个著名的大臣,还产生过西汉最后一个刘姓皇帝刘婴。
楚藩王族开基始祖刘嚣,是汉宣帝的第三个儿子,其生母是卫婕妤。刘嚣于甘露二年受封为定陶王,2年后也即公元前50年徙封为楚王,建都彭城,遂从长安徙居彭城开基。
在西汉晚期各藩王中,楚王刘嚣是较为优秀的一个。
史称刘嚣"素行孝顺仁慈,之国以来二十余年,纤介之过未尝闻",他因此受到汉朝皇帝的嘉奖和厚赏。刘嚣在位28年去世,谥为楚孝王。
楚孝王刘嚣子孙众多,见于记载的有21个。除长子刘文立为楚王太子外,其余各子均被封为列侯,他们是:平陆侯刘衍,广戚侯刘勋,阴平侯刘回,陵乡侯刘曾、武安侯刘愋,郚乡侯刘光,新城侯刘武,宜陵侯刘护,成陵侯刘由,成阳侯刘众,复昌侯刘休,安陆侯刘平,梧安侯刘誉,朝乡侯刘充,扶乡侯刘普,吕乡侯刘尚。李乡侯刘殷,宛乡侯刘隆,寿泉侯刘录,杏山侯刘遵。
楚孝王刘嚣去世后,太子刘文继位为第二代楚王,史称楚怀王。刘文继位仅一年便夭逝,无子绝传。第二年也即公元前24年,汉成帝又改立刘文的弟弟平陆侯刘衍为第二代第三任楚王,此即楚思王。刘衍在位21年去世,传位给他的儿子刘纡。王莽篡汉后,楚王刘纡被贬为庶民,楚藩王国至此灭亡。
东汉时期,楚王嫡系又昌盛起来。
据史书记载,最后一任楚王刘纾生子刘般。东汉建安九年,刘般携家眷来到洛阳,被光武帝刘秀封为菑邱侯,奉楚孝王祀事。后又改封为杼秋侯,属楚国;汉明帝永平元年,又改封为居巢侯,地属沛国,回到彭城故地。刘般去世于公元78年。
刘般生2子:刘恺、刘宪。刘恺,字伯豫,本应承嗣为居巢侯爵,但他为人谦让孝友,将爵位让给弟弟刘宪,自己逃到外面去闹天下。这样,刘宪便于永元十年袭封为第二代居巢侯。刘宪死后,其子刘重袭封第三代居巢侯。此后,居巢侯国一支刘氏宗室下落不详。
与居巢侯主干族系相反,让位出逃的刘恺,后来干出了一番卓著成就,汉安帝时历任司空、司徒、太尉等要职,成为西汉宗室中最显贵的一支贵族。事详《后汉书》卷39《刘恺传》。
刘恺的小儿子刘茂,字叔盛,也颇有父风。刘茂不但有才,而且也好礼让,历任尚书之职,汉桓帝时也官至司空,位列三公要职。后因坚持正义,为司隶校尉李膺辩服而得罪汉桓帝,被罢免。直到汉灵帝建宁中,又复出,任太中大夫,直至去世。
据记载,刘茂迁居彭城丛亭里,后裔极为昌盛发达,遂形成后世彭城刘氏中主要支系。
楚藩王族还孕育了西汉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刘婴。
刘婴出自第一代孝王刘嚣的第三子刘勋一支。
刘勋在汉成帝河平三年被封为广戚侯,史称广戚炀侯。刘勋死后,他的儿子刘显继位,广戚侯刘显生的儿子刘婴,便是西汉最后一个皇帝孺子婴。事详本章第三节。孺子婴在王莽败亡后被更始政权所杀,后裔不详。
但据湖南郴州秀才乡黄茅刘氏"谱序"和湖南宁远刘氏族谱"源流序"载,刘显的后裔五代时南迁至江西吉安、泰和一带,后又分迁湘、鄂、川等省,构成今江西、湖南、湖北及四川一带刘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附:汉宗室楚藩王族世系
九.东汉宗室的长房--齐藩王族
东汉创建者刘秀的父亲南顿令刘钦当年共生养了3个儿子:刘縯、刘仲、刘秀。其中,三子刘秀肇启东汉帝统,而次子刘仲在当年刘秀起兵时遇害绝后,因此刘秀的两个兄弟仅存大哥刘縯一支,这便是东汉宗室的长房齐藩王族。我们这里的齐藩事实上应包括齐藩和北海藩族两支。
1.刘秀的大哥齐王刘縯宗族
齐藩的发派始祖刘縯,为推番王莽新朝政权和东汉皇族的崛起,立下了巨大的功勋。因此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后,于建武十五年追封刘縯为齐武王,以纪念大哥"首创大业"之功。
刘縯早年遇害,留下二子:刘章、刘兴。建武二年,刘秀分封刘章为太原王、刘兴为鲁王,并令刘章奉刘縯之祀,而刘兴则出嗣叔父刘仲,以奉刘仲之祀。因此,东汉创立者刘秀的皇兄名义上虽有两支,实则同为长兄一支。我们这里也就合二为一,以还其本来面目。
严格来说,齐藩王国的开基始祖不是刘縯,而是他的儿子刘章。建武十一年,太原王刘章被改封为齐王,建都临淄,这是东汉齐藩王国的开始。。
齐王刘章封齐王后2年,又被降封为齐公,直到建武十九年,才再次进爵为齐王。史载,当时光武帝对这个侄儿"恩爱甚笃",不但将他封王,还让他当官。刘章初任平阴县县令,后升为梁郡太守。刘章被封为王共21年,至公元46年去世,谥为齐哀王。
刘章生2子:刘石、刘张。刘章死后,长子刘石承嗣为齐王,此即齐炀王,而次子刘张则被封为下博侯。刘石在位24年去世。
刘石生3子:长子刘晃,公元71年继任第四代齐王;次子刘刚,封利侯;三子刘畅,封都乡侯,后被外戚窦氏所害。齐王刘晃与利侯刘刚,乃刘氏宗室的不肖之徒,竟然与母亲太姬宗互相诬告、内讧不已,章和元年事发后被朝廷严惩,刘晃被削去王位,贬为芜湖侯;刘刚被削去食邑3000户。齐王国至此被废除。
芜湖侯刘晃去世后,由他的儿子刘无忌袭爵为第二任芜湖侯。公元90年,汉朝廷怜惜刘縯这支宗室,又封芜湖侯刘无忌为齐王,恢复齐藩王国。
齐惠王刘无忌在位52年去世,由他的儿子刘喜承嗣王位,此即齐顷王。刘喜死后,传位给他的儿子刘承,这是第七代齐王。直到汉献帝建安十一年,曹操专权,打击削除刘氏宗室势力,将齐、北海、阜陵等8个藩王国废除,齐王刘承被废为庶民,齐藩王国至此灭亡。
齐藩刘章一支,后裔王要分布在今山东、河南一带。
2.齐王分支--北海王刘兴宗族
齐武王刘縯的另一支系则分迁北海,形成北海王族。
北海王族的支派祖,是刘縯的次子刘兴,建安二年9被封为鲁王,承继鲁哀王刘仲的香火。公元37年被降为鲁公,43年又进爵为鲁王。史称刘兴"为人有明略,善听讼,甚得名声",是刘氏宗室中的佼佼者。曾任缑氏县令,后升为弘农郡太守,在任期间,政绩突出。后请求退休,至建安二十七年退职后才正式来至封地鲁国。第二年即公元52年,因汉王朝将鲁国划属东海国,鲁王刘兴被改封为北海王,建都剧县,遂开东汉宗室中的北海王族。
刘兴退休做北海王后,汉明帝还对他十分器重,每有重大决策,总要向这位堂兄请教。刘兴在位39年去世,谥为北海靖王。刘兴生4子,长子刘睦继承王位,此即北海敬王;次子刘復,封临邑侯;另有2个儿子被封为县侯,但不知名字。
北海敬王刘睦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宗室成员。史称刘睦自幼好学,博通儒家经典,又善为诗作文,是东汉初著名的学者和文士。因文才出众,深受光武帝和汉明帝宠爱。晚年谢绝宾客,潜心研究音乐和史籍,著有《春秋旨义》、《终始论》等著作和数十篇颂、赋。他的诗文著作在当时很有影响,但今天都已亡佚了。刘睦在位10年,于公元74年去世。
刘睦生了多个儿子:嫡长子刘基,承嗣王位,此即北海哀王;另2子封为县侯,均不知名;还有2个儿子封为乡侯;庶子刘威封斟乡侯;儿子刘毅封平望侯;幼子刘某封亭侯。
北海哀王刘基在位14年去世,没有儿子继位,但章帝怜念这支家族,便没有将北海国废除。4年后也即公元90年,汉和帝又封刘睦庶子原斟乡侯刘威为北海王,主奉刘睦的庙祀。但刘睦在位7年后,因诽谤罪被朝廷逮捕,在押送洛阳途中自杀。北海王国又一度中绝。
汉安帝永初元年,汉王朝又封北海敬王刘睦的孙子、原寿光侯刘普为北海王,奉刘睦庙祀,此即北海顷王。刘普在位7年去世,由他的儿子刘翼承嗣王位,此即北海恭王。刘翼在位41年去世,传位给他的儿子北海康王刘某。北海王国因康王死后无子继位,公元206年被曹操废除。
北海王族还派衍出了一个优秀的分支,即临邑侯家族。
临邑侯家族支派祖刘復,是北海敬王刘睦的弟弟,第一代北海王刘兴的儿子,光武帝建安三十年受封为临邑侯。
史称刘復聪明好学,颇富文才,汉明帝时朝廷每有讲学事宜,都由他主持。刘復曾与班固、贾逵一同撰修西汉历史。因此今天的《汉书》当有他的贡献。刘復的儿子刘騊駼也是个博学多才的人,安帝永初中任校书郎,曾与堂兄平望侯刘毅和著名学者马融在东观校定《五经》和诸子百家典籍。公元120年又奉邓太后之命与仆射刘珍一同编撰《建武以来名臣烈士传》。又自著有赋、颂、书、论共4篇,《隋书·经籍志》曾著录有他的文集2卷,但今均亡佚无存。
北海王族的后裔,主要分布在今山东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