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报道 今天的《人民日报》头版导读+长篇通讯报道湖州
新建的柏油路蜿蜒曲折,通向山的最高点。
站在海拔700米左右的山巅俯瞰,三四十厘米高的茶树排列成行,20多名身着苗家服饰的采茶女半蹲其间。嫩嫩的茶尖,随着双手上下翻飞尽入背篓。这里是晚春的湖南省古丈县,昔日的荒山野岭,如今漫山翠绿。四川省青川县、贵州省普安县和延河县有着同样的茶园春色。茶树见证了浙江省安吉县黄渡村群众的深厚情谊,承载了四县贫困群众“采茶致富”的憧憬。
2018年4月,黄杜村20名农民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村里种植白茶致富的情况,提出捐赠1500万株茶苗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习近平总书记就此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党的恩”,这句话讲得很好。增强饮水思源、不忘党恩的意识,弘扬为党分忧、先富帮后富的精神,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很有意义。两年来,黄渡村累计向古丈县、青川县、普安县、沿河县34个贫困村捐赠“白烨一号”茶苗1900万株,实际种植5377亩,带动了捐赠地贫困群众增收脱贫。远 嫁1900万株茶苗穿越千山万水落户3省4县34个贫困村数着日子,盛阿威来到了古丈县翁草村。他是黄渡村党支部书记,心中放不下“远嫁”的茶苗。 “茶树还小,第一次采茶不求量,只摘最顶上的嫩芽,促进横向生长,茶树会越长越壮。”一头钻进茶园,盛阿伟仔细叮嘱。对于茶树,盛阿伟有一个特别的情结:“安吉有200多个村。过去我们是底层贫困,靠种白茶致富。” “我们有今天,靠谁?我们富裕了,该做什么?”盛阿伟至今还记得两年多前那场讨论,最终全村干部群众达成共识:“向贫困地区捐茶苗,教那里的农民兄弟种茶,让他们像我们一样富起来!”令盛阿威兴奋的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肯定了他们向贫困地区捐赠白茶种苗的做法。 黄杜村村民精选出安吉白茶里最优质的品种——“白叶一号”,作为捐赠种植的扶贫苗。国务院扶贫办和各级各部门也迅速行动起来,大力支持白茶苗捐赠种植。白茶对降雨量、积温、土壤质量、海拔高度都有一定的要求。要想充分发挥帮助效果,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捐赠区域。2018年5月下旬至6月底,安吉县西陇乡、县农业局、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茶叶集团等单位的技术人员深入中西部地区数万公里,最终选定3省4县34个贫困村作为捐赠地。
“跑了不少地方,没找到中意的,最后来到地瓜镇大水塘,在一座海拔1600米的荒山上看到遍地山茶花和蕨类植物,专家们露出了笑容。”普安县农业产业发展顾问石明回忆,专家们爬上山坡,“选了好多个点取样,化验结果出来才终于放心了。”当年10月,黄渡村茶农捐赠的茶苗陆续运往捐赠地。青川县清平村支部书记王永明清楚地记得,送茶苗那天,村里像过年一样热闹。装载第一批100万株白茶苗的三辆大型冷藏车一停下来,数百名村民就投入战斗,毫不拖延地卸货和种植。
作为受捐地之一,翁草村也格外珍惜这次机会。村里聘请长沙市一家设计院按照“茶旅融合”的思路作规划,通过成立合作社、土地流转、茶苗折股、生产务工等方式,吸引更多贫困群众参与。“我们对村里所有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让村民们习惯糯米,玩茶苗。”翁草村第一书记欧三仁说。 在沿河县志强村,沿河云雾生态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勇跟着县里的队伍,专程赴黄杜村取经。“平整坡面、栽苗、除草、施肥等,扎扎实实地学了一个星期。”致富后,跨越千山万水,嫁出1900万株“白烨一号”茶苗,摆脱中西部贫困,实栽3省4县5377亩。呵 护42批275名技术人员前往供体现场进行指导确保茶苗茁壮成长“先翻土,去掉石块,施底肥,把土弄细……”默念“管护三字经”,青川县清平村村民焦远春天会忙着田间管理。“山里的土壤肥力差。我担心茶苗活不下去。你看现在多好!” 安吉县多为低山丘陵地带,而青川县却海拔较高、降水较少,如何保证茶苗存活?除了精心选择栽种区域,安吉县和受捐地的专家们费了不少心思。"戴帽子,穿衣服,用泥盖住你的脚."种植白茶的技术要领,焦远张口就来。“将特制的生根粉溶于水中,用细黄泥搅拌,然后将茶苗包在泥里,种在土里。” 倒春寒、大风天气都会威胁茶苗生长。青川县茶农用竹拱棚、遮阳网盖着茶苗的“头”,用黑色薄膜护着茶苗的“身”。这一“帽”一“衣”,呵护白茶苗茁壮成长。“最缺的是水。”青川县乔庄镇柳河村203亩的白茶园,是“村支书柴吉果之心”。白茶苗需要水分,不多也不少。茶园海拔高,不容易取水。柳河村建了一个泵站,把山麓的河水抽到半山腰,村民们再一次担水提水...
在沿河县志强村的白茶基地,茶苗刚栽完就下了雪。看到叶子上结了一层冰碴子,张勇的心一下子就慌了。“不知道怎么办,只能找外援。”张勇赶紧打电话向刚回到黄渡村的技术员求助。“我们按照技术员教的方法,用稻草和玉米秸秆覆盖茶苗。不会被压碎和保温,茶苗几乎没有受损。” 古丈县栽下的茶苗,也经历多次险情。2018年冬天,一场南方罕见的大雪导致部分茶苗受冻;2019年春天才补种的茶苗,到7月又遭遇连续强降雨。“安吉县的技术人员很快就到了。他们冒着高温,帮助村民整理茶园。”欧三仁说,经过两次灾害,30多万株茶苗被重新种植。安吉县不断加强对捐赠场所的后续帮扶和技术指导,两年来共派出42批275名技术人员。黄渡村作为主力军,先后派出35名茶叶专家,115次赴捐赠地开展种植管理培训,最长指导时间达到半年以上。
在各方精心呵护下,远道而来的茶苗在受捐地扎稳了根,为贫困群众种下脱贫增收的希望。金圣头茶开采“一叶富民”正在照进现实 40岁的龙星美,看着绿油油的茶苗忍不住笑。我小的时候在外面结婚,但是哥哥在家瘫痪在床,70岁的母亲无人照顾,丈夫在外面工作。龙兴梅干脆带着孩子回娘家扛起生活重担,成了翁草村的贫困户。 白茶苗上山,龙星美一家迎来转机。山上的田全部流转给茶叶合作社,一年收入3600元;母亲身体还算硬朗,平时在合作社做点零工,一年下来也有8000多元。“家里几亩茶园还入了股,今年肯定能脱贫!”龙星美说。在谭华普安县地瓜镇屯上村,45岁的艾特喜欢去茶园看看有没有草长,有没有虫长。我丈夫因为残疾不能工作,他不得不送两个孩子去上学。家里的生活一度紧张。
“在白茶基地学到了管护技术,家里剩下的两亩地都种了白茶。”今年3月,谈化爱一家脱贫了。在普安县,2000亩白茶已覆盖贫困户862户2577人,户均增收4659元。“茶园正式投产后,将按照贫困户、企业、基地村、飞地村4: 4: 1: 1的股权比例分配茶青净利润。”青川茶叶办主任刘荣说,18个村的1500多名贫困群众从建卡中受益。
如今,3省4县的“扶贫茶”头茶已全部开采,带动1862户、583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增收。但是,这并非故事的尾声。3月12日,安吉源丰茶业机械有限公司捐赠的白茶炒制设备31台安装完毕,沿河吴韵生态茶农专业合作社白茶加工厂万事俱备。“这些设备每天可以生产700公斤干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质量。”据张勇介绍,白茶细腻,人工炒制不仅慢,而且难以控制温度、时间和均匀受热面。“加工好的茶叶全部交给浙江的茶叶公司,不用担心销售问题。”
早在签订捐赠协议时,浙江就考虑到了捐赠地炒卖白茶的问题。黄渡村提前与浙茶集团对接,所有“扶贫茶”均由浙茶集团包销,并注册“携茶”商标。
探索可持续的产业扶贫路径,安吉“扶贫茶”的带动作用正在强化。截至目前,普安县新增白茶种植面积10751.7亩,正朝着白茶、红茶、绿茶融合的方向发展;沿河县新增白茶种植面积5030亩,全力将茶产业做成当地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白茶就像一只‘金鸡’,种下去就会下一个‘金蛋’。”欧三仁说,翁草村正在整合山水、森林、苗族文化等多种资源,努力探索茶旅融合。“2019年夏天,接待游客4000多人,人气越来越旺。”来源:人民日报摄影:董晓峰丁奉潘衡编辑:梅菁晶湖泊地图太湖明珠
摄于湖州月亮广场《南太湖》摄影师:生活因记录而美丽~投稿方式从现在开始,你可以进入“南太湖”APP的“悦湖”菜单栏,找到“拍摄客”版块,提交你的投稿。除了获奖分,你的作品还有机会在湖州出版,爱湖州微信!原标题:《今天的《人民日报》头版导读+长篇通讯报道湖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