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的沸点是多少度 醋的沸点并非之前所说的60℃ “下油锅”现象到底如何解释
“掉进油锅”现象的“传统”解释是,油锅里没有装满油,下面是醋,上面是一层油。
由于醋的沸点只有60℃,所以“油锅”被烧到沸点,而实际最高温度只有错沸点的60℃,所以只要速度够快,“油锅”根本不会造成烫伤。
但是,有句“杠精”的说法,你的说辞不对。
醋的沸点显然是118℃。它是从哪里来的?
一些不觉得太大的好事者说,对,我刚查过,醋的沸点是118℃。
“炒锅”现象似乎需要重新解释。
莱登弗罗斯特现象
是的,醋的沸点不是60℃;然而,它不是118℃。
118℃是冰醋酸的沸点。
食醋一般是4%~6%的醋酸水溶液,沸点略高于水,在100.56℃左右。
有人说过,即使在100.56℃,徒手入锅也不可能不被烫伤。
但油锅不是“徒手”入锅的,入锅前需要将手蘸水;为了蘸更多的水,有时候需要用薄薄的一层浆糊等物体蘸手。
又有人说,蘸水能做多少?
不要低估这层薄薄的水,它可以保护你不被烫伤。
这是为什么?
可以用莱顿弗罗斯特效应来解释。
莱顿·弗罗斯特效应是一种物理现象。当液体暴露在极热的物质中时,与热表面直接接触的液体会立即蒸发,在热表面和液体之间形成蒸汽屏障。
我们知道,一种物质一旦被汽化,其密度会急剧下降,导热系数也会急剧下降。
因此,该蒸汽层将快速减慢热传导,并保护剩余液体不被快速加热和蒸发。
如上动图所示,水滴表面的气化层一方面保护水滴,气化层的沸腾促使水滴快速滚动。
虽然水面是沸腾的,但水本身是不受热的,尤其是里面甚至可以是冷的。
这是因为,我们知道,水有非常大的“比热”,也就是说,它比其他物质需要更多的热量才能把水提高1℃。
这一现象最早是由德国人约翰·戈特洛布·莱顿·弗罗斯特在17世纪描述的,因此以他的名字命名。
后世认为,这种物理现象最大的“贡献”在于被无数魔术师和江湖骗子用来忽悠人。
表演不仅包括“放下油锅”,还包括“放下铅锅”:
即蘸水的手指可以快速插入加热融化的铅液中,可以避免烫伤。
秘诀就在于蘸了铅溶液的手表面的水的Leighton Frost效应,形成了导热系数远低于固态的蒸汽层,从而保护手不被烫伤。
我们知道,纯铅的熔点是327℃,所以铅溶液的最低温度也是327℃。
普通植物油的沸点在200~300℃之间。
所以,既然能“赤手空拳领锅”不烫伤,就算不用加醋的绝招,也真的能“下油锅”不烫伤。
如果用带醋的“油锅”,水的沸点是100℃。加入5%左右的醋酸后,沸点略升至100.56℃,无论是300~300℃的油盘还是327℃的铅盘,仍有巨大的温度距离。
所以“醋油锅”会增加相当大的安全系数,保证安全。
这才是炒锅的真正秘密。
当然,另一项可以保证安全的技能是“天下武功,只能速破”,需要严格训练。
严正警告
如上所述,即使是在醋锅里,煮的温度也在100℃以上,没有经过“只快不破”和“神力”训练的人,也有很大的烫伤风险。
这里,我们只是理论上的讨论。
劝任何人不要以任何理由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