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7寸6分的寓意 为何古代一斤是16两,筷子长7寸6分代表什么?华夏子孙值得一看
筷子是老祖宗的伟大发明,否则我们现在也要像印度人一样,还在用手抓东西吃。虽然说我们要尊重不同的文化习俗,但用手抓饭吃看起来就是不雅观。
竹木筷子现在依然遵守着上圆下方的规格,寓意“天圆地方,天长地久”,蕴含着极其深厚的文化概念。筷子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早已经超越了用餐工具的范畴。
比如,送给新婚夫妇筷子,寓意成双成对、“筷”生贵子;送给搬新家的人,则寓筷筷发家,乔迁筷乐等,那么古人为啥规定筷子的尺寸为7寸6分,而16两则为一斤呢?华夏子孙值得一看。
一、7寸6分的筷子
餐具对大家而言一点都不陌生,筷子、勺子、刀叉、碗碟、盘子等等,可以说是每一个家庭都必备的东西。对于中国人来说筷子不仅是一种餐具,而且还是一种文化象征,制作筷子的材料主要有竹子、木头、金属等等。
谈起筷子的发展史,至少要追溯至殷商时期,据考古发现,我国河南发掘的一座古墓中,就曾发现过筷子的身影,而河南安阳则是殷墟旧址。
通过考古研究得知,商纣王最喜欢用象牙筷子,由于这种筷子极其珍贵,只有王侯将相才有资格使用。其实,最初概念式的筷子就是树枝,虽然很简陋但功能却一模一样。
筷子的发明十分偶然,也可以说是古人探索历史的一次重要发现,后来随着文明不断进化,人们赋予筷子的文化内涵越来越多。比如,人们在使用筷子的时候就有很多讲究。
人们会将大拇指食指放在筷子外侧,然后无名指和小指则放在筷子下面,而中指则放在正中间,按照古人的说法代表着“天、地、人”。
而筷子的长度则定为“7寸6分”,大家可别小瞧这组数字,因为含义为“七情六欲”,古人云:“食色性也”,可见吃食物也是一种欲望。
“民以食为天,国以民为本”,只要活着就离不开一日三餐,很多人甚至为了一口吃得不惜一代价。比如,残害野生动物就是为了满足口舌之欲。
二、十六两为一斤
很显然这是古代的计量单位,按照古代的算法十六两为一斤,主要的依据就是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时的规定。不过按照现在的称重计量单位来看,十两便为一斤,二十两为一公斤。
那么古代为什么将十六两定为一斤呢?其实,早在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正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所以他任用李斯开始改革。
而李斯则采用十六位进制,将十六两定为一斤,这也比较符合当时的传统。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说法,春秋时期的木匠鲁班发明了很多便民用品。
比如,现代人已经很少见的“木称”。称上的刻度以天上的南斗六星,北斗七星一一对应,故此才有十三两为一斤的说法。
后来李斯统一“斤”的标准,于是在称上添加了福禄寿三颗星,于是十六两便成一斤。
当时人们一直都用这种度量衡称重,但到了汉朝中晚期的时候,十六进制的重量计量单位和形式,逐渐被更先进的十进制代替了。
早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木称还依然广泛应用于小商小贩,只不过后来电子秤开始大行其道,木秤才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其实,度量衡的变化和发展,也体现出了时代的不断变迁,虽然一斤到底是多少两,在古代时曾有过多次的变化,但最终能确定为十两一斤,说明也是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的能够创新。
不管怎么说,古人创造度量衡的目的,都是为了方便老百姓生活。
结 语
古人的智慧绝对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完的,老祖宗们发明的很多东西,时至今日依然被人们集成并使用。
就拿家家户户都缺不了的筷子而言,无论是没有还是少一根都没办法用餐,所以大家每当拿起筷子的时候,就会想起伟大的古人,这也是对华夏文明的传统。
“秤”的概念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因为很多商家为了方便顾客买东西,都提前称好后打包售卖,所以很多年轻的朋友们,早已经不知道什么是木秤了。取而代之的是超市收银台的电子秤,或者是自助称重、扫码付款的一体机,不得不说这也是传统的落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