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娱乐军事情感奇闻搞笑社会体育游戏百科

毕达哥拉斯杯 亚里士多德为何质疑《理想国》

2021-11-08 01:17
原创 读嘉出品 读嘉

文/陈路

这是 读嘉 的第 179篇文章

本文8034字,阅读时间约19分钟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不少人将这句话当成自己学生时代的座右铭,鼓励自己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不要因为对老师的尊敬和爱,就不敢质疑老师的观点。这句名言最早出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之口。他和柏拉图,构成了人类思想史上名声最为响亮、思想地位最为重要的一对师徒关系。众所周知,柏拉图在他的名着《理想国》中提出了一套理想的政治设想。

那么,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为什么会感到不满和批判呢?

一、质疑老师的亚里士多德

公元前384年,亚里斯多德出生在古希腊城市斯塔吉拉的一个贵族家庭。斯塔吉拉不在传统希腊半岛的地理范围内,但却受到了泛希腊化的影响,形成了颇具希腊气质的文化氛围。斯塔吉拉与当时逐渐崛起的马其顿相邻,亚里斯多德家族与马其顿王室关系密切。他的父亲是一名医生,也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朋友。

18岁时,亚里士多德出于对最高学术殿堂的向往,前往雅典的阿卡德米学园学习,受教于大名鼎鼎的哲学家柏拉图门下。亚里士多德在学园内呆了整整19年时间,他曾经深受柏拉图的赏识,被称为“卓越的讲师”和“学园之子”。但是,亚里士多德在众多议题上坚持独立思考,经常与老师发生争执。师徒两人的关系也因学术观点上的分歧越来越冷淡。

公元前347年柏拉图去世后,阿卡迪亚学院的院长由他的侄子和弟子西比奥·锡伯继承。与此同时,亚里士多德和一些弟子选择离开书院。按照传统观点,柏拉图最终选择了锡伯族锡伯族作为自己的继承人,这引起了亚里士多德的不满。于是亚里士多德愤然出走。

这其实不完全对。柏拉图晚期思想更偏向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理论,采用一些更加神秘的数学理念来解释世界,斯彪西波后来继承了这一发展倾向。亚里士多德一直对数理论的解释方向不满,他认为纯粹抽象的数字演绎已经偏离了现实社会的解释需求。亚里士多德意识到阿卡德米学园的整体学术风向已经越走越偏,那么他与学园的决裂也只是迟早的事情。

毕达哥拉斯学派对数字的理解比我们今天对“数学”含义的理解要广泛得多。这个学派认为,数是可以感知的客观存在,数是万物的起源,具有很强的神秘性。柏拉图晚年深受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影响。

柏拉图以提倡哲人王教育出名。他主张贤能政治、精英政治,认为政治只适合个别天赋出众的精英。这部分人要接受一种特殊的哲人王教育,保障他们在执政时遵循正义与理性的原则。柏拉图和他的学生们在当时颇受希腊各城邦的青睐,许多城邦的统治者希望能够得到柏拉图等人的指导。

离开学院的亚里士多德收到了阿塔纽斯城邦领主赫米娅的邀请。赫米娅也是一个传奇人物。他出身卑微,白手起家。他靠自己的努力成为了执政党的统治者。为了稳定自己身份的法律地位,赫米亚特意写信给柏拉图虚心求教,长期接受柏拉图及其学生的变法指导。亚里士多德到来后,他还负责给赫米亚教授哲学家国王辩证法和天文学等课程。据记载,赫米娅死前的最后一句话是:“告诉我的朋友和同伴,我没有做任何配不上哲学或者失去哲学身份的事情。”

凑巧的是,赫尔米亚与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有着良好的盟友关系。通过赫米阿斯,腓力二世得知自己原先御医的儿子学有所成。公元前343年,腓力二世正式聘请亚里士多德担任此时年仅13岁的亚历山大的老师。有不少人会认为,两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和睦。伟大的思想家造就了伟大的帝王,亚里士多德和亚历山大的故事是历史中有名的师生佳话。但这一观点是很有问题的。

亚历山大年轻的时候,他们之间的师生关系真的很融洽。亚里士多德教授亚历山大·伊利亚特和其他希腊史诗,并为他写了《君主国》和《殖民地》等政治著作。一段时间以来,师徒二人经常搜集希腊城邦的资料,成为亚里士多德日后撰写《政治学》的重要材料。在亚里斯多德眼中,亚历山大显然是一位从冉冉崛起的哲学家王新星。

公元前340年,亚历山大替父摄政后,他的注意力从哲学转向军事征服。师徒两人的关系出现裂缝,亚历山大已经不太愿意听自己老师教授空洞的哲学道理。公元前338年,年仅18岁的亚历山大率领马其顿军队在喀罗尼亚战役中击溃希腊联军,奠定了马其顿领导下希腊统一的格局。

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年至公元前323年的马其顿国王。他的老师是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的军事能力极强,先后统一了整个希腊,然后横扫中东,夷平波斯帝国,征服了约500万平方公里。

亚里士多德原本期待他的弟子完成对希腊城邦的统一后,重新建立起理想的政治制度,恢复希腊历史上政治自由与民主的光荣传统。但是亚历山大并没有停下自己的征服步伐,在他父亲腓力二世去世后,亚历山大进一步采取了征服波斯与远征东方的策略,最终建立起一个横跨欧亚非的超级军事帝国。在希腊哲学教育和马其顿骑士精神的选择中,亚历山大最后还是选择了后者。

亚里士多德强烈反对门徒过度的军事征服。公元前336年亚历山大正式登基后,亚历山大加紧部署对波斯和东方的战争计划。这时亚里士多德意识到自己的哲学家国王教育已经失败,于是他选择离开宫廷,回到雅典。他在雅典郊外的东北方向发现了一片森林,这里曾经是苏格拉底最喜欢的地方。在那里,亚里士多德创立了著名的吕克昂学院。白天,亚里士多德和他的学生在树林里散步,讲授深奥的哲学问题;下午或晚上,亚里士多德会给公众举办一些通俗的讲座。

吕克昂学园的创办确实得到了亚历山大的支持,据传,亚历山大给了他老师800名助手,方便他收集材料。亚历山大还经常吩咐各地官员向他的老师寄送科学材料。但根据英国学者罗斯的分析,这些数据有夸大的嫌疑。吕克昂学园的大多数工作是由亚里士多德本人和学生完成的。他们还收集了当时各类丰厚的手稿,创建了西方历史上第一个大型图书馆。总的来说,两人之间的关系在亚历山大决定远征波斯之后开始变得冷淡,之后保持着只能说是不温不火的关系。

在早期,亚里士多德受到柏拉图的影响,在赫米娅和亚历山大进行了哲学家国王教育的实验。然而赫米娅的成就不足,亚历山大的剑误入歧途,痴迷于军事征服。以哲学家国王为基础的政治实验失败了。由于个体的强偶然性,一个依赖单一统治者的城邦很难实现稳定的理想政治。在远离政治之后,亚里士多德终于可以静下心来,专心思考政治哲学。在吕克昂学院期间,亚里士多德教授并撰写了著名的《尼科·凯尔的政治学与伦理学》。在那里,他回到自己的根,并决定批评,反思和修改他的老师柏拉图的理论。

二、压制人性欲望的政治方案可行吗?

今天提到“共产主义”这个词,我们会本能地联想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但实际上,马克思并不是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共产主义”思想的思想家。柏拉图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理想国》中就提到了“共产主义”制度,并将其视为一种理想的政府形式。

城邦中自然区分为哲人王、护卫者和生产者三大阶层。柏拉图把欲望看作人性中最低级、最低劣的部分,它会阻碍甚至败坏勇敢与理智的发挥。柏拉图持有“精英政治”的立场,认为只有天赋优质的哲人王和护卫者才有资格从事城邦的政治活动,他将广大生产者排除在了政治活动之外。然而,哲人王数量稀少且有足够高的天资,他们可以自觉抵制欲望的诱惑;但是处于中间阶层的护卫者人数众多,他们的灵魂时常在听从理性和欲望之间摇摆不定。因此,柏拉图设计中的公有制主要针对的就是护卫者。为了引导城邦中的护卫者更关注灵魂的高级部分,柏拉图想方设法压制他们的欲望。他想出了两个办法:

第一条路是共产主义。柏拉图认为财产是个人欲望在现实中的体现,人只有取消私有财产才能摆脱欲望的诱惑。在他设计的理想国家里,监护人除了绝对的必需品,不应该有任何私有财产。他们住的房子都是公有的,粮食按需要定量分配。守护者必须一起生活和吃饭。他们不可将金银饰物挂在身上,甚至不可用金杯或银杯饮酒。

古希腊军队基本由城邦公民组成,财产等级较高的是骑兵,财产等级较低的是重步兵、轻步兵和海军。在《理想国》中,守护者指的就是这群人,也是柏拉图的重要培养对象。

第二个办法是共妻。私人家庭是使人难以摆脱私己欲望的另一大根源,而柏拉图对此的看法在整个思想史上也颇为极端:他认为必须取消私人家庭,将所有的妻子、小孩公有化。理想国中生育的基本原则是,最好的男人与最好的女人尽可能多的结合在一起,生下来的孩子由国家统一进行托管教育。

柏拉图还设想了一种历法承认的方式来取代传统的亲属关系:“当监护人之一成为新郎时,他把结婚后第十个月或第七个月出生的所有男孩作为儿子,女孩作为女儿;他们都叫他父亲。所有的孩子都把父母出生时的男孩和女孩称为兄弟姐妹。"

柏拉图将人身上的欲望视作洪水猛兽,试图采取各种严格的制度设计压制欲望。他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达成一种“整齐划一”的公有制城邦状态。理想国中的护卫者严格执行与欲望绝缘的共产共妻制度。这一制度的理想效果是:整个国家就像是一个人。每个人对同样的东西,能够同样地说“我的”、“非我的”。如果有任何一个人境遇好,大家都会说“我的境遇好”;任何一个人的境遇不好,大家也都会说“我的境遇不好”。

在政治学中,亚里士多德把柏拉图的“共产主义杂婚主义”作为批判的对象。他认为,柏拉图的计划并不能达到他所设想的和谐友好的局面,反而会造成社会的萧条和动荡。针对“共产主义”制度,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所有属于最多人的公共事务,往往是最不受关心的。因为人们通常关心自己的财产而忽视公共事物。即使人们关注公共事物,他们也只关注与他个人有些相关的事情。

美国生态学家加勒特·哈丁在1968年《科学》期刊上发表的《公地悲剧》一文中,明确提出了“公地悲剧”这一概念。哈丁在文中举例说,草地假如向所有牧羊人开放的话,单个牧羊人就会带过量的羊来放牧,即便他知晓过度放牧草地是会承受不住的。而当所有人都跟进放牧行为后,就会造成草地最终的枯竭,引发悲剧。公共资源的低效率利用是“公地悲剧”理论的核心理念,而这一理念恰恰就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中。

经济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公地悲剧”理论,就是说有限的资源,由于自由使用和无限的需求,注定会被过度开发。因为每个个体都想扩大可利用的资源,最终会因资源有限而引发冲突,损害每个人的利益。

针对柏拉图的共妻设想,亚里士多德认为此举依然无法掩盖人在自然基因上遗传的亲缘性。凭借“亲子相肖”的原则,人们还是能够找出亲属关系的表征的。亚里士多德援引希罗多德的历史记载,他指出,当时北非洲奥赛族人采取的就是妇女归公的习俗,但是那里所有的子女最终还是以容貌相似为根据找到了各自的生父。

另外,即使柏拉图的设想能够实现,每个父亲都把某个月的1000个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把原本浓烈的父爱分成1000份,就像“一勺甜酒兑一罐清水”。亲人的感情平淡无奇,亲人之间的名分和头衔早已失去了原本的意义。这个妇女儿童被没收的社会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危机:社会伦理的缺失会导致各种邪恶事件的滋生。在希腊习俗中,违背伦理道德是亵渎神灵的重罪,将受到上帝的谴责。但是,一旦亲戚之间没有名字,父母就不用照顾孩子,也不用孝顺父母,那么社会秩序就有可能崩溃。

柏拉图的共产共妻制度在历史上不乏支持者,这也源于一种特殊的社会心理。比如亚里士多德在书中形容称,人们听到财产公有以后,会盲目地相信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关系将会变得亲密无间。当人们听到世界的罪恶都是源于私产制度,就会借此希望平分众人资产,因而会更加感到高兴。民众容易相信这类似是而非的宏观理论,需要耐心与专业知识的具体分析反而被忽视了。

亚里士多德显然认为试图压制甚至消灭人性的欲望部分是不可行的,也是有害的。柏拉图的公有制,不仅不能实现他所期望的和谐和友谊,反而会产生经济效率低下、伦理道德崩溃和社会犯罪等负面影响。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亚里士多德对“公有制”的批判:在柏拉图的假设下,人人一无所有;而那些属于每个人的东西,没有人珍惜。

三、哲人王的全权统治可信吗?

在柏拉图眼中,哲学家国王是国家的支柱和希望。在柏拉图的《设计:公共教育与精英教育》中,我们介绍了柏拉图经历了三十个暴君的独断专行,见证了大多数民主人士的暴政。借鉴阿其泰的执政经验,他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政治模式:哲学家成为国王,或者现有的国王和统治者可以接受哲学教育。在社会上实行共产主义杂婚制的目的,是为了哲人王能够毫无阻碍、毫无节制地施展个人智慧,其他阶级以极大的服从接受哲人王的领导。因此,公有城邦的政治表现是知识与权力的高度结合。

哲人王的统治带有很典型的“全权统治”的特征。由于柏拉图认为只有哲人王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社会上的其他人都缺乏这一能力,那么哲人王实际上就是整个社会的大脑。换句话说,哲人王一个人就负责了全社会的思考任务。他的思考十分周全,其他人只要乖乖听从即可。同时,柏拉图认为权力的监督也是不必要的,因为哲人王自身的理智涵养保障了他永远着眼于公共利益。哲人王的政治权力呈现高度集中且不受制约的状态。

因此,柏拉图不重视甚至不关心法律制度。他认为,在一个理想的国家里,哲学家国王的智慧远高于一般法律的智慧。人也会懂得适度做事,没有法律的外在强制。当然,柏拉图在他后来的《法学》中恰当地肯定了“法治”的积极作用,但这只是哲人王政缺失后的一种替代。哲学家国王领导下的高度统一和整洁是柏拉图日夜思考的理想模式。

让人瞠目结舌的是,《理想国》中哲人王的全权统治在许多地方上表现出反人道的恐怖面目。比如在培育儿童的公共教育部分,柏拉图主张用优胜劣汰的方式进行人为选择。他说道:“最好者的下一代必须培养成长,最坏者的下一代则不予培育,如果品种要保持最高质量的话;除了治理者之外,别人不应该知道这些事情的进行过程。”而另外一段论述更加触目惊心,柏拉图写道:“至于一般或其他人生下来有先天缺陷的孩子,他们将秘密地加以处理,有关情况谁都不清楚。”

柏拉图认为哲学家国王甚至可以凭借他的智力优势欺骗人民,人类历史上也发生过非常相似的事件。在纳粹德国,纳粹德国有一个名为“生命之源”的计划,培养纯正雅利安血统的后代。“生命之源”协会于1935年12月正式成立,是该项目的主要责任单位。例如,在挪威,“生命之源”协会在1942-45年间建造了大量的产房和儿童房。纳粹强迫北欧血统的挪威妇女与占领区的士兵发生性关系并生下孩子。孩子出生后,他们离开了父母,由祖国抚养长大。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挪威“生命之源”之家出生的婴儿超过12000名,其中非婚生婴儿超过6000名,部分身体有缺陷的婴儿被秘密治疗。然而,绝大多数幸存的人不知道他们的出身,也不知道他们的出生日期和地点。

“生命之源”计划又称纳粹德国的育儿计划,是纳粹德国对纳粹德国及其占领区的妇女和儿童实施的种族优化计划,旨在培养纯雅利安血统的后代,提高生育率,促进人口增长。

当今世界这类反人道的事件也没有彻底消失。2015年12月14日,根据伊拉克当地组织Mosul Eye的消息,“伊斯兰国”极端恐怖组织颁布法令,杀死了38位患有唐氏综合征、有先天缺陷的婴儿和儿童。哲人王的全权统治实际上是一种极权政治。在这样的模式下,统治者可以打着智力卓越的幌子,做出反人道的恐怖事件。

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质疑哲学家王的政治的思想家。在《政治学》中,他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一个人的最佳统治和法律的最佳统治,孰优孰劣?那些支持哲学家国王统治的人可能会说,法律通常是不灵活的,人们是灵活的,尤其是在一些国家的危机时期。亚里士多德不否认在某些情况下,哲学家国王的智慧优于法律。但他警告说,任何统治者的灵魂都包含个人情感和欲望的部分。不受感情因素支配的统治方法总是比感情用事的统治者好,法律只是没有感情。因此,即使是最好的统治者,他的政务也必须以法治为基础。任何对法律意志的颠覆或替代都可能构成暴政的根源。

从理论上讲,只要有一人高于法,那么就不可能是真正的法治,最终仍归于人治。这种法也只能说是一人奴役万人的工具。亚里士多德认为即便存在智力超群的哲人王,也不得贸然将自己的个人意志置于法律意志之上。普遍性的法律意志是全体城邦公民都必须遵循的东西。全权统治的哲人王政治并不是最优良的政体,它也并不可信;相反,它可能成为滋生暴政与恐怖政策的温床。

4.政治精英的特殊教育模式有必要吗?

在柏拉图的理论体系中,维持整齐划一的公有制城邦的关键在于哲人王。因此,对于下一代哲人王的培育与教育是整个城邦教育体系的重中之重。柏拉图是持有“精英教育”立场的思想家,他在《理想国》中曾有一个着名的比喻,即哲人王是金子,护卫者是银子,生产者们只不过是一堆破铜烂铁。他认为只有天赋出众的年轻人可以接受哲人王教育。理想国对哲人王的教育是十分特殊和苛刻的。概括来说,有天赋的年轻人从一开始就要到某处远离群众的世外桃源,在传统诗歌、修辞、音乐、体育等科目的基础上,还得学习算术、几何、天文、辩证法等哲人王教育的专属科目。

相反,柏拉图并不重视“下层公民”的教育。他认为我们其他人只需要接受普通的公共教育。公共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学习哲学家王认可的音乐和诗歌,以及进行体育锻炼。公共教育的目的只是培养他们的勇气和节制。在哲学家国王的指导下,普通公民无条件地为城邦做出贡献。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尖锐批判柏拉图“教育有别”的观点。一个城邦内部当然总是分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但是如果教育促使两者之间的区别永恒化,那么城邦中低级公民与高级公民的矛盾只会越来越大,城邦也极容易发生动荡甚至革命活动。因此亚里士多德提倡一种平等的公民教育,即每一位公民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接受一致的教育内容。

亚里士多德的设计也很有趣。他根据年龄将公民教育分为两组。根据轮流执政的经验,年轻人往往是城邦的被统治者,而老年人则是城邦的统治者。因此,亚里士多德认为青少年形成的教育环节主要是“顺从”性教育。年轻人要学习城邦所有的物质技能,服从老人的指派,甚至做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在中年或老年养成阶段,这部分要学习“自由人统治”的科目和技能,包括军事科学、法律、政治学、伦理学等科目。所有公民在其一生中将接受两个不同阶段的分组教育,这将有助于他们分别适应被统治者和统治者的角色。

当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体系中也包括了一种特殊的“闲暇教育”。只有人收获了一定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后,公民才会获得一些闲暇的时间。他将人的闲暇类型区分成了三类,满足欲望的享乐生活,满足勇敢品质的荣誉生活以及满足理智品质的哲学生活。拥有闲暇时间学习哲学的生活是最高级的生活类型。亚里士多德本人是非常欣赏闲暇教育的,他和他的弟子经常在吕克昂学园中边散步边讨论哲学问题,因而也被称之为“逍遥学派”。但是闲暇教育并不构成公民教育的对立面,它只是公民教育的一个补充。闲暇教育是与任何政治参与、政治利益无关的,它更像是人们安静坐在自己的书房而从事自由思考和批判的学习活动。

《尼科·凯尔伦理学》是亚里士多德的另一部著名伦理学著作。在本书中,“休闲”作为一个关键概念被提出,它提供了哲学生活的可能性,是最高生活类型的前提。

专门为了培育政治精英的特殊教育模式是不必要的。教育不应该成为“阶级固化”的帮手,恰恰应当是体现社会阶层流动性的最好途径。在亚里士多德的设计中,教育不分精英或是平民,每个人的政治生活都在被统治者和统治者之间轮流转化。通过教育,公民既要为成为一名合格守法的服从者,也要为成为一名积极创制的领导者做好准备。

在亚里士多德的例子中,政治精英和平民之间的绝对界限已经失去,公民中没有哲学家国王可以把自己的权力置于所有其他权力之上。然而,贫富之间仍然存在着政治无法消除的财产差距。富人倾向于通过金钱建立寡头政治,而穷人试图利用他们的人数优势采用民主。因此,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他心目中最适合作为统治者的公民群体:中产阶级。

亚里士多德认为中产阶级很少具有野心,它不必受到欲望的诱惑,也能摆脱荣耀和权力的蛊惑,愿意听从理性的引导。其次,中产阶级较为稳定,并不持有蔑视或仇恨的极端心理,而愿意以团结和有爱的方式结交他人。最后,在中间阶层较为庞大的地方,公民之间很少出现党派纷争,政体也趋向稳固。亚里士多德认为“最好的政治团体必须由中产阶级执掌政权”。当社会中中产阶级的实力强大到足以抗衡其他两个部分,政体就会长期稳定存在。这也被亚里士多德称作为“持久的共和政体”。亚里士多德描述的“橄榄球型”社会结构,也通常被我们今天视作良好社会应该追求的方向。

从今天来看,亚里士多德对他的老师柏拉图的批判具有极其积极和深刻的意义。柏拉图所要追求的统一性,不仅与城邦的性质不相容,相反,还可能导致城邦的动荡甚至消亡。任何人以“优越”情报为名,代替公众进行单一的经济安排、政治安排和教育安排,都孕育着暴政和恐怖政策的高风险。每个公民的合理愿望、智力条件和政治参与潜力都需要得到充分尊重。只有基于个人平等权利的多样性和多元化才是城邦健康发展的动力。

注 释

①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65年。

②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③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86年。

原标题:《亚里士多德为何质疑《理想国》?|读嘉》

相关阅读
王李丹妮全婐艺术照 太过性感裸露惹争议
艺术是个很难定义的东西,特别是在审美多样化的今天,很多艺术行为都会引发很大的争议。但是还是有很多人追寻着艺术尽管面对众多的争议,王李丹妮就是其中一个,王李丹妮长得非常漂亮性感。近日有一组王李丹妮全婐艺术照流出,到底怎么回事呢!王李丹妮一直给人的感觉就是崇尚自由且思维大胆的形象,有着“中国乳神”称号的她也十分爱秀自己的好身材。在此次王李丹妮全婐艺术照被曝光之后,她甚至在被采访时自曝曾在马路边玩车震,12在看 07-07
陈可辛老婆吴君如个人资料照片
吴君如这些年一直出演的电视剧电影角色一直都是丑角,而且吴君如给人的感觉都是大大咧咧的,但是实际上吴君如生活中却是一个十分儒雅的人,吴君如的老公是著名的导演陈可辛,下面我们就看看陈可辛和老婆吴君如资料吧有很多人都问吴君如是陈可辛的第几任妻子,其实两个人在一起恋爱了十多年时间才结婚的,所以吴君如是陈可辛的第一任老婆吴君如和陈可辛两个人恋爱了十六年时间,可以说吴君如每一部戏都是陈可辛为他挑选的,所以吴君25在看 07-07
宋逸民老婆是谁 宋逸民个人资料照片
宋逸民是香港著名的影视明星,尤其是宋逸民和宋达民一对双胞胎合作了很多的作品,因为兄弟两个人长得很相似很少有人能分别出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宋逸民老婆是谁 宋逸民个人资料照片宋逸民的老婆叫做陈维龄,两个人在2003年结婚,结婚之后宋逸民各自发展自己的事业陈维龄和宋逸民结婚之后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复出之后主要出现在各大综艺节目中宋逸民老婆陈维龄在节目中表现的十分的积极,因此是台湾黄金大嫂团中的主力人19在看 07-07
钱泳辰舒畅 钱泳辰张煜枫陈键锋均传绯闻 舒畅的老公是谁
荧幕情侣到现实爱侣的距离有多远?也许只是一瞬间的事。就算他们一直不承认,也会有入戏粉丝在多年后帮他们说一声:爱过。所以也难怪,陈晓一曝光恋情,就扯上赵丽颖。但是陈晓现在已经跟陈妍希求婚了,两人幸福着呢。随着民国偶像剧《活色生香》的播出,舒畅的表演得到了观众们的一致赞叹,让人们又记起了这个拥有者中国古典美女气质的女演员。舒畅出道的时间非常早,1987年出生的舒畅,在1992年就出演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9在看 07-07
陈怡蓉泰国大婚 老公背景遭扒疑小三上位
陈怡蓉泰国大婚FACE妆点娱乐 9月25日讯 据台湾媒体报道,陈怡蓉26日在泰国清迈举行婚礼,翁虹、何润东夫妇、杨祐宁、杨谨华、郭品超、沈建宏、陈奕等众多星友将出席并献上祝福,新人也贴心地为到场宾客准备精美伴手礼,老公薛博仁更提议伴手礼以海岛度假风为主轴。陈怡蓉老公陈怡蓉挑选雪茄蛋卷喜饼、面膜、浪漫蜡烛、特制款拖鞋及购物袋等,光伴手礼就花费72万台币(15万元人民币),她还全程监督掌控的包装。小两18在看 07-07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