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荃 郑州市委副书记:空气太差出去招商脸都挂不住
9月10日,郑州某拆迁工地被防尘网覆盖。目前,郑州有2000多个建筑工地,曾经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新京报记者严摄
郑州成为新环境保护法实施以来第一个接受采访的省会城市。
2015年7月28日,郑州市市长马毅接受环境保护部华北监管中心采访。环保部数据显示,上半年,郑州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仅为39天,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中排名倒数第三。
事实上,早在此次采访前8个月,市民李国发就曾以给市长马毅的公开信的形式,就郑州雾霾问题,对政府“治霾不力”提出质疑。
这封公开信发出后,郑州一直在实施的一些雾霾治理措施受到质疑,尤其是街道洒水之争,让三大污染源之一的施工现场扬尘治理成为众矢之的。
在这场争论中,郑州市2000多个建筑工地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为了把握发展机遇,“短期之痛胜于长期之痛”的思想一度盛行。采访结束后,郑州也在寻找治霾的良方,并向姐妹城市学习如何“标本兼治”。
9月10日上午,刚接车的贾打开收音机收听天气预报,这是他每天接车后做的第一件事。贾患有鼻炎,自2012年以来变得越来越严重。雾霾天,他的鼻腔总是发痒,呼吸不顺畅。
这一天郑州空的空气质量指数为127,污染轻微,首要污染物为PM2.5在灰蒙蒙的天气里,即使窗户一直关着,空键开着,贾还是整天在鼻腔的不畅和发痒中挣扎。忍无可忍后,他把两个浸过水的棉球塞进鼻孔,干脆张着嘴呼吸。
今年7月28日,郑州市市长马毅接受了环境保护部华北监管中心的采访。
在接受采访之前,郑州刚刚召开了全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动员大会。市长马毅在会上表示,郑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坚决遏制大气污染恶化趋势,确保环境质量空好于2014年”。
在这些治污治痰的措施中,郑州出租车司机贾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每天每条街都在往复的洒水车。“市长接受采访后,浇水更加频繁,有时候等红绿灯,就能看到三个不同的喷头在工作。”
“没有退路”
今年上半年,郑州的空天燃气质量优良天数仅为39天,在74个重点城市中排名倒数第三。
在贾的印象中,今年并不是郑州空最糟糕的时候。“2013年的冬天是最糟糕的。医生直接建议我暂时离开郑州。”
当地媒体的报道似乎也证实了贾的说法。报道称,2014年1月在河南召开两会时,郑州市雾霾严重。省政协委员、省人口计生委副主任孙小红对来自阜阳、鹤壁、安阳的委员说:“不好意思,让你们来郑州受苦。给我们带一点雾霾。”
郑州的雾霾有多严重?
根据环境保护部的一组数据,2015年上半年,郑州市空气质量好的天数只有39天。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中,空气环境质量排名倒数第三,4-6月连续3个月,均为倒数第二。
也正是因为如此,郑州成为新环境保护法实施以来第一个接受采访的省会城市。
空气的好坏不仅决定了排名和面试,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些商人的投资决策。
福建商人林金伦对此深有体会。2010年,他在中原区爱民路以南开了家户外运动品牌分店,生意红火。但好生意只维持了不到两年。2012年下半年以来,该品牌店在郑州空经历了一个燃气品质不断恶化的过程。
“2014年的冬天是一个障碍。空空气太差了,没人愿意做户外运动。”林金伦说,当年冬天郑东新区一家户外慢跑组织解散。教练最后告诉大家尽量减少锻炼。“我想锻炼身体,换成室内游泳。”
林金轮的户外运动店在郑州的雾霾中没能挺过来,最后倒闭了。
林金轮的经历或许解释不了多少,但郑州市委副书记、秘书长胡荃的话就更直白了:“这种空的气质,让人出去招商,连面子都不敢面对。郑州大气管理没有退路,只能断送,最后一站。”
“住在大工地上”
采访中,环保部相关负责人明确指出,郑州市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问题突出。
要治霾,首先要搞清楚污染从何而来。
郑州市环保局2014年冬季发布的分析数据显示,空的大气污染源占36.5%,机动车尾气污染占31.9%,扬尘污染占20.9%,其他污染占10.7%。
对于这个数据,一直关注郑州空空气污染的大气科学博士李毅认为,冬天的雾霾大部分来自烧煤取暖,但夏天烧煤的排放量并不高。
李毅,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博士研究生,现就职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环保局。他关注郑州空空气污染的原因是因为他的家乡新乡离郑州只有90公里。
李毅说,关于河南空气污染的公开数据和报道不多。但根据郑州大学研究人员2011年在郑州大学新区观测郑州市PM2.5后公布的数据,郑州市空空气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是建筑工地扬尘,占26%,燃煤仅占23%。“虽然观测不是连续的,但我认为这个数据是科学的,基本上是准确的。”
李毅的观点也得到了环保部的部分证实。
在7月28日的采访中,华北环保监督中心主任刘长根指出,郑州市存在空气治理不力、扬尘污染突出、企业违法排污频发、水环境保护不足等明显问题。
在郑州街头开出租车的贾也认为,灰尘是郑州空气质量差的罪魁祸首之一。
贾把车开上了贯穿郑州南北的京沙高速公路。一路上,几乎各种建筑工地都在窗外。“郑州郑州,每天挖一条沟,不挖一天,不叫郑州。看,这看起来像战争吗?”他指着手机里的一张照片说。
这张图是当地媒体航拍的郑州南三环一个被高楼大厦包围的城中村改造现场。地面覆盖着一层黑色的防尘网,从航拍的角度来看是黑色的。
2015年6月,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陈新贵也曾直言不讳地对媒体表示,郑州空的燃气质量差,跟工地太多有很大关系。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陈新贵说,他之前去过郑州,大概有1917个工地,他感慨地说:“我的天,我们简直就是住在大型工地上”。
在9月底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郑州市环保局透露,目前郑州共有2141个建筑工地。
但郑州市环保局也指出,郑州雾霾问题既有自然因素,也有污染排放的长期积累效应,隐藏着发展模式、产业结构、消费观念、生活习惯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
“长痛”还是“短痛”?
重在建设、重在整治被比喻为“长期之痛胜于短期之痛”,但挥之不去的阴霾却成了整治的难题。
在郑州CPPCC人孙平江看来,政府治理污染责无旁贷,可能要为污染的产生负很大责任。
孙平江指的是分布在郑州的2000多个建筑工地。这正是环境保护部华北检测中心在采访马毅时指出的扬尘污染源。
孙平江说,CPPCC内部有代表认为,郑州集中建设短期内给居民带来不便,2012年以来施工现场扬尘污染日益严重。"相当一部分代表倾向于淡化施工密度,少量多次."不过,他也承认,这种思维并没有成为CPPCC内部的主流,更多代表认为,如果建设不集中,郑州人口集中饱和后的建设成本将难以承受。
这似乎反映了郑州的发展思路。早在2008年,郑州市政府就集中整治了10条主要道路。面对市民为什么不一条一条改造的问题,时任郑州市副市长穆为民公开表示,“市政府也考虑过批量改造,每年上去两条路,但这要持续5年,对市民的影响是长期的。所以决定长期痛不如短期痛,集中整改,尽快完成。”
这种思想一直延续到今天。据当地媒体报道,2013年3月,郑州多个交通项目开工,造成大面积拥堵。郑州市官方的回应依然是“长期痛不如短期痛”。
集中施工导致扬尘污染加剧。
据郑州市相关部门介绍,郑州市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历史欠账较多,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城市人口增长、机动车增长、基础设施建设确实给大气污染防治带来了较大压力,这些问题是无法避免的。接下来,“我们必须正确认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同等重要性”。
对此,孙平江表示,很难说集中建设是取得了很大成效,还是造成了很大污染。然而建设前后已经持续了十几年,郑州人造成的各种污染都是一起付出的。“要看你能不能忍,能忍多久。”
洒水治霾?
洒水是郑州市治理雾霾的一项重要措施,但引发了诸多争议。
为了改善空的气体质量,郑州没有采取控制措施。
据郑州市环保局介绍,治理空大气污染的行动较早:自2013年起,《蓝天工程白皮书》首次在全国地级市发布,重点关注扬尘、机动车尾气、燃煤等。
与贾私下的抱怨和宽容不同,退休记者在2014年底的一封公开信中表达了他对郑州雾霾控制的不满。
在网上发布的这封致郑州市市长马毅的公开信中,李国发表示,他“对你和你的政府在雾霾控制方面的做法非常不满”。这封公开信引起了广泛关注。李国发告诉新京报,公开信“向雾霾宣战”。
三天后,马怡回复公开信,说自己心情沉重,治理空气污染是历史过程,但政府责无旁贷。
据公开报道,作为改善空空气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郑州的洒水车在2015年4月前的上午和下午各洒水一次,但现在每天洒水6次,白天平均每两小时洒水一次。
据郑州市城管局介绍,目前高温期间,郑州市每天实际使用约1.5万吨水用于道路洒水降尘。
然而,“洒水治霾”一度引发争议。
当贾开车送记者到郑州市中原区佑爱路时,他遇到了三个来回工作的不同喷头。“每天洒水,我的鼻炎还是犯了。”贾说,市长接受采访后,喷洒作业变得更加密集。
据郑州市环保局统计,城市快速路、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冲洗面积已达3680万平方米。
“这是医疗紧急情况。”孙平江说,他查阅了省图书馆的学术期刊,没有发现洒水控制霾效果的实证研究。相反,他看到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洒水控制霾的效果评价很低,称这是“伪生态”。
大气科学博士李毅也表示,他个人不赞成“洒水治霾”。首先,效果甚微。其次,郑州缺水。
李毅解释说,洒水对净化地面附近的粉尘确实有一定的作用,但除了粉尘外,约有一半的PM2.5来自二次转化和气体污染物转化,洒水对转化后的组分没有净化作用。
“即使洒水可以控制地表附近的PM2.5,研究表明,PM2.5在表层300米范围内分布均匀。”李毅认为,要控制空气体污染,就要从最基础的减排和严格执法入手。
大气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
在学习了姐妹城市如何治理雾霾后,郑州重点分析污染源,推动治理,以期“标本兼治”。
接受采访后,郑州也在四处寻找治霾的良方。
8月6日,采访结束后的第10天,郑州市市长马毅率队赴石家庄学习治霾经验。当晚,代表团返回郑州。
郑州市环境保护局通报,马毅率党政代表团赴石家庄学习考察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通过实地考察、现场观摩、座谈交流,我们对石家庄市的场地管理、道路保洁、超净排放、空燃气自动站运行维护、大气污染防治科研成果等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了解。检查内容丰富,联系人员广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2015年上半年,全国74个城市空中,郑州排名倒数第三,石家庄排名倒数第五。马毅石家庄之行被媒体解读为“倒数第三,倒数第五”,调侃之意不言而喻。
相关部门人员认为,这种说法是愤愤不平的。
郑州市环保局在解释为什么去石家庄学习时表示,郑州和石家庄的环境“禀赋”相似,经济、产业结构、地理气候和污染等主要组成部分相似,学习到的经验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其次,虽然两个城市都是倒数梯队,但石家庄却是从后面来的,进步明显,证明其措施是有效的,值得借鉴。石家庄市大气污染防治已进入常态化监管,完成污染源分析,确定了“压煤、抑尘、控车、减排、企业搬迁、绿化”的主攻方向。
郑州市环保局表示,这也是郑州目前的主要工作方向。目前,郑州市持续推进工业企业治理、工地道路扬尘治理、黄标车淘汰治理、油气回收治理,注重“标本兼治”。
郑州大学环境科学研究院教授张也指出,此前对雾霾的关注不足、研究基础薄弱,导致郑州市空气污染的污染物基础不清,年度绝对减排未知。“人们不可能对郑州雾霾的科学性有清晰的认识,政府决策缺乏实证研究的基础。”
张参与了环保部门牵头的郑州市PM2.5源分析研究,她对郑州如何治理雾霾的看法与李毅相似。
她说,虽然郑州市政府一直在努力拆除老旧燃煤锅炉,控制城区扬尘,但空燃气质量持续恶化,说明绝对减排力度不够。监测数据显示,尾气、喷漆等方式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对空气体污染的贡献率持续上升,郑州市治理措施不尽如人意。
“单一污染源的治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空的气体质量,大气治理一直是一项系统工程。”张对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