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改革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品市场的影响分析
1.中国经济为什么要转型升级?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越来越迫切,这是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内容。一切经济安排都是为了中国经济的成功转型升级。所谓经济转型升级,就是过去从数量增长向质量增长的转变。我来解释一下:所谓数量增长,就是投入更多的劳动力和资源,从而增加产出。钢铁工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随着钢铁厂越来越多,劳动力越来越多,铁矿石、焦煤、焦炭越来越多,钢铁产量自然会上升,GDP也会大幅增长。质量增长意味着依靠技术进步,投入同样的劳动力和资源,生产更多更好的产品,GDP也会大幅增长。
经济转型升级有两方面的考虑:国内,国内生态环境已经到了承受极限,这在北方非常明显,同时国内产业产能过剩,需要进行技术升级,生产出符合国内和国际需求的产品。在国际上,中国过去主要依靠国内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来获得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进出口贸易增长非常快。中国通过外汇配额控制鼓励出口,限制进口,从而确保中国每年创造大量的贸易顺差,但这在现在是不可持续的。随着我国出生率下降,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劳动力价格逐年上涨,出口竞争优势消失,我国出口贸易增长乏力,出口创汇能力减弱。
同时,当前外部环境迫使中国增加进口,企业间竞争加剧,使得外资企业空生存空间变窄,甚至导致外资企业撤离中国,加剧外汇贬值。因此,需要通过技术升级重新获得国际竞争优势,增加创汇能力,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来稳定外资,从而稳定外汇市场。技术升级不是喊口号就能实现的,基础科技研发需要持续投入大量资金。但现实是,我们在基础科技研发上的投入严重不足。解决办法是通过利率市场化改革,让资金流向创新能力更强、效率更高的企业。
2.利率市场化改革及遇到的困难
通过利率市场化改革,让资金流向创新型企业,帮助企业解决技术研发资金不足的问题。什么是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包括存款利率市场化和贷款利率市场化。利率是资本的价格。和商品的价格形成一样,利率市场化是资本的供给方和需求方通过完全市场博弈形成的利率。简单来说,盈利能力强、风险低、流动性好的债务会有低利率,相反的债务利率会高。
我们现在的存贷款利率不是市场化的利率吗?由于我国利率市场长期调控,距离利率市场化还有一定距离,很多资金流向盈利能力较弱、风险较高的公有企业。事实上,控制利率是各国的普遍做法。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历时16年,直到1986年才彻底宣布利率市场化。1986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管理暂行条例》,试图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了第一步,但改革的进展非常缓慢。
为什么改革这么慢?因为改革的风险很大。阿根廷是过去的一个教训。阿根廷在20世纪70年代大通胀时期启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引发了20世纪80年代的债务危机和货币危机。最后,利率市场化改革失败,进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改革虽然有风险,但现在就要改革。只有利率市场化改革,才能让资金从低效部门流向盈利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降低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让企业经营者敢于在技术升级领域投入长期资金,让中国经济成功转型升级。然而,我们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遇到了难题。
国有企业和中央企业依靠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信用。尽管经营效率较低,创新能力有限,但他们可以在市场上获得大量低息资金,从而对中小企业形成挤出效应。然而,即使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盈利能力强,在市场上仍然难以获得资金支持。即使有资金,利率也远高于国企和央企,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使其害怕和不愿意投入大量长期资金进行技术研发。由于房地产泡沫刚性,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市场资金不愿意投资回报周期长的民营企业从事技术研发,导致中国企业缺乏活力,创新能力弱。从资金流向来看,很大一部分社会融资资金通过居民和企业贷款流向房地产市场,再通过房地产市场流向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而一部分社会融资资金通过政府债券、信托贷款和委托贷款流向地方政府,形成地方政府债务或隐性债务。地方政府利用土地财政资金和贷款进行基本建设,刺激地方经济发展。但这些基本建设大多收效甚微,难以推动企业技术升级。上述资本使用者都具有经营效率低、资本回报率低的特点。但由于国家和政府的背书,资金以极低的价格大量进入这些领域,因此有必要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让资金流入技术升级和基础技术研究领域。
3.利率市场化改革能成功吗?
中国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制度。也就是说,中央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是中国经济的主体,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是补充。中央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是党的执政基础,地位不能动摇。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制度。这种制度以劳动为标尺来决定收入水平,而不是以效用为标尺来分配收入。因此,这一制度缺乏效率,尤其是在创新方面,其财富创造能力有限。也就是说,中国一定有一个低效率、庞大的实体产业,这是无法动摇的。
利率市场化会导致资金向高效部门转移,但必然导致中央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资金枯竭,经营不可持续,集体崩溃。利率市场化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相冲突。房地产投资和地方政府投资是中国反向调整和经济稳定的两大支柱。虽然资本利用效率低,风险高,但它们仍然是中国经济的主要支柱,不可动摇,但它们与利率市场化背道而驰。因此,我对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持相当悲观的看法。当然,我希望我的推理是错误的。我认为高层有能力解决这个制度冲突问题。只有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成功,我们每个人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如果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成功,中国一定会成为世界级强国,人民安居乐业,超越美国指日可待。
4.如果我们的经济转型升级不成功怎么办?
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剧,劳动力价格优势已经不存在。如果经济转型升级失败,将导致外资撤离、出口创汇能力下降、人民币贬值,对三大领域影响巨大。首先是农产品产业。人们把粮食放在第一位,中国每年进口的农产品数量巨大,其中大豆、原糖、油脂等农产品高度依赖进口。一旦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不成功,我们就无法创造足够的外汇。我们可以用什么进口这些死板的民生食品?人们口粮的价格恐怕难以控制。二是高科技领域。中国的技术升级必然需要进口国外尖端的生产技术和设备,这将消耗大量的外汇。在创汇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这些技术和设备将与农产品争夺有限的外汇。第三是原油。原油是工业的血液,但中国是一个石油贫乏的国家,每年进口原油需要消耗大量的外汇。这三个领域都充满了刚性需求。如果中国经济转型不成功,很难想象这三个领域的产品价格会有多离谱。当然,我认为我们的政府是明智的,会带领我们完成经济转型升级,走向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