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清茂 山西治吏用制度除病祛邪 县委书记过六关方能被提拔
全省各级党委筛选干部近7万人
山西的吏治“祛病除恶”
在山西系统性、崩塌性的腐败中,吏治腐败尤为突出,刷新吏治成为重建山西政治生态的重中之重。山西各级党委和组织深入查找问题。干部工作中结党营私、拉拉扯扯、结伙结党,“小圈子”“小团体”现象严重;干部“带病提拔”问题突出;“三龄两历一身份”现象严重;非法就业一再被禁止...山西最突出的七个官员腐败问题已经浮出水面。
党委主体责任不落实;就业导向不当,就业标准把握不严;民主集中制执行不力;用干部违反干部工作规则;干部政策不落实,系统空暂停,程序空变更;造成山西吏治崩溃、不良作风猖獗的原因有10个。
“在腐败案件种类繁多、涉及干部众多、很多案件尚未结案的情况下,如何全面准确地认识干部,防止‘带病提拔’,正确选拔使用干部,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难题,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绕过、必须解决的问题。”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坦言。
“三个群体”筑牢执政基础
选拔好干部,为优者、庸者、违纪违法者受到处分提供了重要依据
“干部情况不清,底子不清,人心无数,手里没有人。”这种情况很难防止“带病提拔”,影响干部选拔的准确性。
为摸清底数,山西年初全面推进“三批”工作:筛查处理一批不干净、混乱的干部,重点解决干部“带病在岗”问题;调整退出一批不作为、不称职的干部,着力解决平庸、懒惰、怠惰问题;掌握使用一批敢于担当、善于做人的干部,努力解决干部心中有数、手中无人的问题。
山西省委专门发文明确“三批”的界定标准,让工作有据可循、有据可查;“三批”筛查工作要从查档案、查个人事报告、查舆情、查成绩、查线索、查案件等“六查”入手。“分清好干部、平庸干部、问题干部,为那些优、平庸、平庸、违纪的人受到处分提供重要依据。”组织部相关人员表示。
调整不称职的干部一直是从严治官的难点。山西根据“六查”掌握的情况,对那些不违法乱纪、不谋政、不当官的干部,应该免除、降低、调整。截至目前,被诫勉干部2059人,警告以上纪律处分3063人,记过以上纪律处分1752人,调整撤销860人。
用于筛选,筛选中使用。目前,全省各级党委筛选干部近7万人,掌握和使用了一大批敢于担当、做好事的优秀干部。全省提拔使用干部4411人,其中省级干部213人。
“压实”选人用人的主要责任
建立选拔任用责任制,建立干部“带病提拔”问题检查机制和违规纠正机制
山西某市市委要选拔一批城市管理干部。在“五个必考”过程中,有一个干部的个人事务报告出现了问题。根据相关规定,干部被组织部“封杀”。党委书记打电话给组织部长表示感谢。
“如果在以前,一些‘高层领导’会认为组织部门有问题,在选人用人上不配合。”组织部一位工作人员说,现在,“一把手”的概念变了,正确选拔使用干部是必须履行的职责。选错、用错干部的要严肃追究责任,他们的“私心”没有了,责任感更强了。
在谈及党委用人的主体责任时,山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常胜茂林表示,过去一些“一把手”对个人好恶和利益设定标准,导致一些平庸、投机取巧甚至“病重”的人被提拔重用。利益导向和关系导向取代了董事导向和诚信导向。
为“压实”党委选人用人主体责任,山西完善干部选拔任用责任制,建立“提拔带病干部”、纠正违规用工等问题排查机制。对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政策不力、选人用人问题突出、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不仅要纠正错误的用人决定,还要严肃追究党委、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职能部门、人员的责任。
山西查处部门级“落马”官员违规任用同乡问题时,查处了9名弄虚作假、疏于管控的责任人,对7名责任人给予党内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对违规任用的干部调离领导岗位,降为科员。某省直部门原党委书记、主任在任职期间违规任用干部,给予其及3名违反干部任用程序的科级干部党内警告或警告处分;涉案的3名干部受到降级、调离工作岗位等严肃处理;组织人事处4名干部进行了组织处理。
一年多来,山西省纪委共立案查处就业腐败案件29起;山西省委组织部检查违规用人案件234件,给予党和政府纪律处分109件,给予组织处理317件,对42名领导干部“带病提拔”问题进行倒查、严肃问责。
选人用人的“编织秘密”制度笼子
用制度厘清用人权力边界,完善细化制度规定,确定“用人权责清单”
议案是干部任用的开端和源头,也是最容易出现猫腻和私货的环节。山西在干部选拔的议案和酝酿过程中做足了功课:根据工作需要,组织部提出启动干部选拔工作的意见和初步建议,与“五人小组”成员沟通,再与其他领导沟通,形成工作方案;两个关键点,即被调查对象的确定和讨论决定,需要由“五人小组”会议按照这个程序酝酿。未通过“五人小组”会议的候选人,不得提交省委组织部和省委常委会研究,也不得临时调动其他候选人。
一些专家指出,这防止了“最高领导人”将人权视为个人私权,将集体决策变成个人独断专行。
山西出台相关规定:没有“五人小组”的部门领导班子和高校党委要建立干部酝酿平台。部门领导班子或党组成员少于7人的,以领导班子、党组为干部酝酿平台,7人以上组建“人事酝酿班子”,成员要规范。明确规定会议推荐不得以任何方式向推荐人提前指定具体推荐人,谈话推荐不得引导推荐人具体推荐某人,切实保障推荐人表达真实意愿的权利。
与议案程序同步,组织部和纪检监察机关对拟调查人选进行“六查”:查档案、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查民意、查成绩、查线索、查案件、形成书面材料、向“五人小组”报告。在检查过程中,注意被检查对象的优点和特点,多注意污点和疑点,管住政治、道德、作风和操守;加强“体检”检查,采取暗访、排查排查、随机走访、入户走访等方法。,并近距离“全景”了解检查对象。干部考察媒体公告,公示时间由原来的5个工作日延长至10个工作日;省委常委会讨论确定的晋升人选应当在省级媒体上进行公示,公示期间省委组织部、省纪委对举报反映的所有问题逐一进行核查。
从议案、推荐、考察等关键环节到讨论、任命、公示,山西用制度厘清选人用人权力边界,规范、简化、细化、量化自由裁量权;查找工作漏洞和制度缺失,完善细化制度规定,确定“用工权责清单”,斩断利益链条,遏制权力寻租。
尽力防止“带病晋升”
严格执行各级程序,通过“六关”方可晋升
“今年3月吕梁选派的4名县委书记严格履行程序,从151名合格干部中选拔。”山西省委组织部一位负责人说。
四位县委书记经历了“六关”:第一关是市委组织部对合格人选的初审;二是市纪委核实反映问题的线索;三是有关部门对入围候选人及其配偶子女的房产和商办企业进行核查;第四种方式是省纪委对市委推荐的人选进行廉政审核;第五种方式是差额调查,省委组织部将从中提名5人;第六,省委常委会决定以差额票产生4人,面向全省公示,对公示反映的问题逐一核实。
“虽然是岗位调整,但也经历了最严格的核查。”从省供销社副主任调任省交通厅副厅长、总会计师的袁庆茂,是今年官员腐败重灾区交通厅抽调的省级管理干部之一。整个选拔过程经历了从工作履历、个人事项到家庭成员、邻居的深入考察,以及政治素质、工作能力的考核,通关严谨务实。
在对某省级金融企业专职候选人进行考察过程中,经审核的档案发现,其出生时间、学历等疑点被暂停;在审查某省级事业单位常务副职提出的人选相关事项个人报告时,发现该房产存在隐瞒情况。过去一年,共有29名省级干部候选人在选拔过程中被暂停。
“坚持没有通过‘六查’的干部不要动。无论议案后的哪个阶段、哪个环节,只要发现问题,就坚决放手。”一位党组织部长说。
严格的官员管理导致明确的政治风格
从严治政促进干部行动,赢得群众信任和支持
“革除官僚主义,从严治官,提升了干部的责任心,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太原“城中村”改造从过去11年的3个村,到今年上半年的37个村,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太原市委组织部的负责同志说。
“财政收入下降,民生支出压力大,农民脱贫任务重。困难很多,但努力总有办法。”吕梁市委常委、孝义市委书记马及其班子成员正在多方筹措资金,启动重大民生工程,目前已初见成效。
上任八个多月的省道路运输管理局局长杨继平每天都在手机上列出要做的工作和改进的思路和计划。“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努力,作风上、机制上的缺点都清理了不少。”
“冬季休闲,干部不能闲着。一是抓拆迁,有些项目这个季节还得拆迁;二是抓审批,抓前期工作,为明年春季工作打好基础。”大同市委书记张继福说。上任才三个月,就谈了发展面临的很多困难,从政治生态到干部选拔,从产业结构调整到改善民生,张继福就像是几件珍宝;谈解决方案,从主体责任到产业布局,从招商引资到资本整合上市,融入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
左云县委书记胡勇上任四个多月来,一直在基层努力工作,围绕安全生产和社会问题、项目审批和产业布局。
“一年多来,山西在从严治吏上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一些成效,但山西净化政治生态还任重而道远,从严治吏尚需久久为功。”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说。本报记者 刘亮明 刘鑫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