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体制 习近平:推进科技创新必须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论述摘录
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把创新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论、新要求。认真学习这本书,对于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综合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导向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为帮助广大干部群众全面系统地学习、理解和掌握习近平同志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了日前由中共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习近平科技创新论述节选》和《新华网》。com被授权在学习时序列化。本书内容摘自习近平同志2012年12月7日至2015年12月18日发表的讲话、文章、贺信、指示等50余篇重要文献。分为八个专题,共188段。很多都是第一次发表。
创新的本质效果是优胜劣汰,破旧换新。要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加快科技创新,加强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增强有效供给,创造有效需求。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关键环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需要从体制机制等多方面保障。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科学技术协会和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讨论上的讲话》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中央作出了全面部署。要进一步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R&D投资、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变“要我创新”为“要我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是改革创新的重点,也是我们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的地方。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集产业发展需求,整合各类创新资源,着力突破共性关键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培育产教研结合、上中下游衔接、大中小企业协同的良好创新格局。科技体制改革必须与其他改革相协调,加强和改进科技创新管理,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和市场需求有机衔接。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科学技术协会和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讨论上的讲话》
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坚决扫除阻碍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体制障碍,有效打通科技与经济转移转化渠道,优化科技政策供给,完善科技评价体系,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在中国科学院调查工作会上的讲话》
要加强规划和重点支持,优先支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科技领域,着力突破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加强新兴前沿交叉领域部署,筑牢科学基础。
——《在中国科学院调查工作会上的讲话》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当务之急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约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制度障碍。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
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多年来,科学研究与经济之间缺乏密切联系一直是一种慢性病。这个问题不解决好,科研和经济永远是“两张皮”,科技创新效率很难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研究,必须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
要解决这个问题,改革必不可少,关键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践证明,产业转型具有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多变的特点,需要深化改革,让市场真正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动力,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特别是要培育公平的市场环境,发挥中小企业应对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变化的独特优势,通过市场筛选培育新兴产业。与此同时,政府应该照顾好管理层。在关系国计民生和产业命脉的领域,政府要积极作为,加强支持协调,总体确定技术方向和路线,用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工程,集中力量抢占制高点。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
如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在借鉴国内外经验、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要抓紧组织研究。改革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进一步打通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通道。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
我们已经具备了自主创新的物质技术基础。当务之急是加快改革步伐,完善激励机制,改善政策环境,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激发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把加强基础前沿研究、战略性高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作为重大基础工程,增强预见性和前瞻性,提高原始创新水平。要坚持科技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导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移扩散的障碍,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特别是要加强创新驱动的组织整合。现在突出的问题是,我们的科技计划、投资和管理分散,我们的创新资源分散。如何构建创新体系,值得认真思考。项目结束后,钱被批准了。发生了什么事?评估分析。这个问题不解决,事半功倍,结果大打折扣。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
着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科技创新要取得突破,不仅需要基础设施等“硬件”支撑,更需要制度等“软件”保障。近年来,我国科技“硬件”条件有了很大改善,而“软件”环境的改善却相对滞后。要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引导企业和社会加大研发投入。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依法惩治侵犯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的违法犯罪行为。要完善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政策,鼓励企业开展各种创新活动。要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和改进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金融服务,加大资本市场对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学科专业交叉集聚、多领域技术融合的特点日益突出。单干很难出大成绩,必须依靠团队力量收集情报,解决关键问题。要加强自主创新团队建设,做好科研力量和资源整合,完善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政府的协同创新机制,发挥各方面优势,形成推动科技创新的整体合力。
——“深入贯彻新形势下党的强军目标,加快建设具有我军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
政府应集中力量实施一些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创新项目。政府要做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完善税收政策促进企业创新的工作。要加强激励,用好人才,让发明者和创新者合理分享创新收益。要加快建立以市场为主的技术创新成果评价机制,打破阻碍技术成果转化的瓶颈,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要积极开展重大科技项目研发合作,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跨区域共建一批产学研创新实体,共同打造创新发展战略高地。
——《在北京调查工作结束时的讲话》
要加大科技惠民生力度,推动科技创新与民生紧密结合。要探索建立高效协同的创新体系,加快科技体制改革,解决好“谁来创新”“动力从哪里来”“成果怎么用”三个基本问题,培育产教研结合、上中下游衔接、大中小企业协同的良好创新格局。
——《在上海考察期间的讲话》
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明末清初以来中国的科技逐渐落后。有学者表明康熙对西方科技非常感兴趣,邀请西方传教士教他西学,包括天文、数学、地理、动物学、解剖学、音乐甚至哲学。仅天文学就有100多本书。是什么时候?你学习多久了?早期,从1670年到1682年,我连续学习西学两年零五个月。时间不算太晚,学习也不算太多,但问题是,虽然当时有些人对西学很感兴趣,学到了很多东西,但他们并没有让这些知识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任何作用,大多数人都是边坐边谈。1708年,清政府组织传教士绘制了一幅中国地图,然后用了十年的时间,才在空的科学水平上绘制出了一幅完整的故宫地图,走在了世界前列。然而,如此重要的成就,却长期被内府作为秘密文件收藏,在社会上根本看不到,对经济社会发展也没有任何影响。相反,参与测绘的西方传教士把资料带回西方整理出版,使西方长期以来比中国人更了解中国地理。这说明了什么问题?也就是科技一定要和社会发展相结合,如果我们多学一点,放到架子上,那只是一种好奇,只是一种快感,甚至作为一种奇怪的技能,对现实社会是起不到作用的。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暨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第13-14页
多年来,我国一直存在着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无效、不尽人意、不顺畅的痼疾。其中一个重要的症结在于科技创新链条中存在诸多制度障碍,创新与转型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就像接力赛一样,第一个跑了,下一个没接,或者不知道跑哪去了。
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障碍,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打通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加快建立健全国家创新体系,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流动。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暨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第14-15页
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中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台新引擎的必要点火系统。要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完善点火系统,全速启动创新驱动的新发动机。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暨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第15页
在科技体制改革中,要牢牢抓住“硬骨头”,攻坚克难,加快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科技体制改革任务。要努力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制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对重大任务要有路线图、有时间表。坚持科技体制和经济社会领域同步改革,改革国家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和资源配置体制机制,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和激励政策,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解决制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关键问题。要着力加强科技创新的统筹协调,努力克服各领域、各部门、各方面科技创新活动中的碎片化、重叠化、重复化等碎片化现象,避免创新中的“孤岛现象”,加快建立健全各主体、各方面、各环节有机互动、协同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要着力完善科技创新基础体系,加快建立健全国家科技报告体系、创新调查体系和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大幅提升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水平。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围绕国家战略目标,集中资源,形成合力,突破关系国计民生、经济命脉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要加快完善基础研究体制机制,把基础前沿、关键共性、社会公益和战略性高技术研究作为重大基础工程,抓好国家重大科学规划和科学项目实施,加快在国际科学前沿领域占领制高点。要以科技创新为重点,全方位推进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到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全方面。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暨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第15-16页
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深化改革。8月8日,我就《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规划》和《全面深化改革纲要》作了批示,强调要精心设计,大力推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改革,破除各种有形无形的藩篱, 打破院内外各种藩篱,使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充分活跃,促进科技创新发展。 我们现在的很多经济体制、机制、政策都适应了传统的发展模式,有利于企业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但不利于促进企业的优化升级。要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形成新的利益轨道。一是科技创新的车轮,二是体制机制创新的车轮。只有两个轮子一起转动,才能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
全面深化改革,要围绕让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加快产学研深度融合来谋划和推进。要建立健全产权保护制度,营造平等竞争的良好环境,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大对创新型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要消除价格、利率、汇率等经济杠杆扭曲,强化风险投资机制,发展资本市场,增强劳动力市场弹性,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财税金融体系。在国企改革中,要考虑设立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或投资公司,设立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支持创新型企业,包括小微企业。要加快军民融合发展,发挥各自优势,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
继续深化科研院所改革,一般要遵循规律,强化激励,合理分工,分类改革。科研院所承担国家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应以增强原始创新能力为目标,尊重科学、技术和工程各自的运行规律,扩大院所自主权,扩大个人科研选题。对已转制的科研院所,要以提升共性技术研发能力为目标,进一步实施精细化分类改革,实行一院一策一策,有的以公益性和市场化为补充,组建产业技术研发群;有的要进一步市场化,实现混合所有制,建立产业技术联盟;有的要考虑回归公益,改成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国家任务。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
要推进政府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以转变职能为目标,做好“三分工”“一强化”。一是政府和市场的分工,可以由市场来做,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要从分钱分货的具体问题中解脱出来,提高战略规划水平,做好环境营造、方向引导、服务提供。二是中央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有的侧重基础研究,有的侧重应用研究,有的侧重产业化推进。三是中央与地方的分工,中央注重基础,地方更注重应用。同时,要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把握方向,突出重点,形成拳头,狠抓落实。要保持财政科技投入,全面提高科技资金使用效益。投资增加了,但不能浪费、挥霍,也不能以各种形式放进个人口袋,那将是浪费水。科研经费要进一步整合,不能分割、割裂,不能把科研经费看成是部门的职权和效益,而是要合理集中。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
科技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快研究提出创新驱动发展的顶层设计方案,全面分析影响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因素,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目标,在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方面,特别是在保护知识产权、放宽市场准入、打破垄断和市场分割、构建协同创新平台、加大对创新型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完善风险投资机制、财税金融、人才培养和流动、科研院所改革等方面,提出长期改革方案。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
抓紧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完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加快修订标准化法、反垄断法、公司法、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法规,研究制定商业秘密保护法、服务发明条例、天使投资条例。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
按照创新领域高度集中的规律,系统推进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综合创新改革试验,授权这些地区在知识产权、科研院所、高等教育、人才流动、国际合作等方面进行改革。,从而形成几个具有创新示范和引领作用的区域创新平台。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
我国科技计划在制度布局、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整体绩效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科技计划碎片化、科研项目导向聚焦不足。要彻底改变九龙多政、治水格局,坚持按目标结果和绩效考核配置资源,统筹科技资源,建立开放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定位清晰的中国特色科技规划体系和管理体系,深入推进科技其他方面改革,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良好的制度保障。政府部门主要负责科技计划的宏观管理,而不是直接具体管理项目,通过全国统一的科技管理平台,建立决策、咨询、实施、评估、监督职责明确的新体系。根据国家战略需要和科技创新规律,构建新的科技计划管理体系,避免重复申报和重复资助。在科技布局上,既要注重整体布局,又要注重重点突破和非对称发展,坚持有所作为的方针,形成聚焦重点任务、配置资源、集成研究的新体系。
——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9月30日
总的来说,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科技资源分散、封闭、重复建设的问题比较突出,很多科研设施仪器重复建设、重复购置,闲置浪费严重,专业服务能力低。从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提高全社会创新能力的角度,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将公共财政投入形成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科技创新和社会。推进这项改革,需要详细披露相关操作措施,加强统筹协调。一些探索性的问题可以先试点。
——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10月28日
推进科技创新,必须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当前,科技成果转化不畅问题突出。其中一个重要的症结就是科研成果的封闭自循环严重。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要注重突破制约产学研有机结合的体制机制障碍,突出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推动人、财、物各种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创新成果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进协同创新,完善创新服务支撑体系,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维护公平的市场秩序。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会落后,慢慢创新就会落后。要激发和调动全社会的创新激情,持续努力,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导向和支撑的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对于有针对性、确实需要支持的,政府可以采取一些合理的、差异化的激励政策。要完善金融服务,畅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的渠道。
——2015年7月20日在人民日报长春市召开的部分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