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幼棣 国务院“高级幕僚”朱幼棣病逝 曾连出两书直指医疗腐败根基
朱幼棣数据地图
据《台州晚报》报道,6月3日下午,朱幼棣因突发脑溢血,后抢救无效,不幸离世,享年65岁。朱幼棣是新华社著名记者,国务院研究室社会发展司司长,国务院津贴专家。曾获首届全球奖、中国新闻荣誉奖,出版过十余部涉及医改、环保的作品。 朱幼棣是浙江黄岩人,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据《望东周刊》报道,1974年至1978年,在浙江省205矿五步矿区担任技术工人的朱幼棣,还在矿上担任办公室文员、电影放映员、会议记录员等工作,安排了一份批判性的专栏报纸,并担任《浙江日报》的通讯员。 1983年大学毕业后,朱幼棣被分配到新华社国内部工业采访室,负责交通、铁路、轻工部等条线。1995年,朱幼棣被任命为新华社政治处主任,开始跟随领导出访外地。后来在山西省办公厅、国务院扶贫办工作。 在新华社任职期间,朱幼棣参与合着的长篇通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曾荣获第六届中国新闻奖特别奖。财经作家吴晓波曾在朱幼棣出版的《后王书》序言中写道:“他写了许多耸人听闻的新闻报道,是第一个去南极的记者。维万科的王石比他早十多年。有一段时间,他担任中国中央新闻集团的领导,专门负责中央常委的路线。在新华社的传统中,这是一个非常崇高和敏感的职位。朱幼棣每天跟踪中央领导人,写下他们的行踪和指示。那一年,人民日报的头版总是“新华社记者朱幼棣报道” 2001年到2011年,朱幼棣担任国务院研究室社会发展司司长。其间,朱幼棣参加过不少中央政策的调研和内参工作。吴晓波形容他是“高级幕僚”,“从此,‘朱记者’不见,出现了一个天天搞调研、写报告的‘朱司长’。”2011年,61岁的朱幼棣出版了一本400页、40万字的《大国医改》,直接击中了中国医疗乱象的利益链条。有媒体评论说,这本书是“为中国医改刮骨疗毒”。 今年5月,朱幼棣再接再厉,推出医改深度观察长文——《无药》,撰述2009年新医改起步以来的所见所闻所感,揭发医改“退二进一”、漏洞百出的窘状,直指医改腐败的根基,成为继《大国医改》之后又一部揭露医改内幕的时论着作。 《台州晚报》报道还提及,几年来,朱幼棣也通过国务院研究室等渠道,将相关的研读报告递送到中央高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