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叫声 你听过龙的叫声吗
目前,短视频在各种网络平台上流行,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视频使用国。
但是很多网友可能不知道,但是你看到的未必是真的。
一些视频发布者为了有流量,动了歪脑筋,故意编造一些耸人听闻或悲惨的故事,做成短视频,打着所谓真知识的旗号发布在网络平台上,增加了流量,甚至利用大众的同情心来骗取钱财。而且,造假的“手法”和套路也在不断升级。
今天我们来看看最近几个通过互联网传播虚假视频的案例。
2020年6月底,网上一段视频突然火了。视频显示,贵州威宁县一个叫强剑村的小山村里传来一声奇怪的叫声。有人甚至说是龙的叫声。
有一段时间,视频很受欢迎,威宁县这个小山村成了网上的名人村。不仅十里八乡的村民,还有一些云南、四川的人过来了,有的甚至声称在现场听到了龙的叫声。
随着视频的传播,俗语也越来越多。有人想到地震、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恐慌开始出现。
这些电话是怎么回事?也有网友质疑这段视频中所谓的“龙叫”声音是否属实。
然而,面对网友的质疑,视频发布者却置之不理。而随着所谓的“打龙”视频传播越来越广,前来观看的人也越来越多。没有人听到龙叫,但很多人在现场听到了另一种奇怪的声音。
为了查明真相,威宁县组织专家前往现场进行实地调查。强剑村附近没有明显的地质活动,也没有明显的地震、泥石流等前兆。在调查过程中,专家们还有其他发现。
经过调查,专家们基本确定,聚集在强剑村附近的人们听到的奇怪声音实际上是当地的一只鸟发出的。
明明是鸟,怎么会变成响彻山谷的“龙”?所谓“打龙”的视频是怎么出来的?
威宁县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后,发现视频是伪造的,视频中所谓的龙叫声其实来源于2018年7月网络上某动物园老虎咆哮的原声视频。
威宁网友刘某江、胡某江、丹、张等。,将不同场景的视频和音频进行嫁接,然后对后期的音效进行处理,并上传到网络上。4人因散布谣言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训诫。
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而制作假视频,引起了社会恐慌。制作假视频的手段不高明,但危害不小。
据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达9.27亿,占网民总数的93.7%。其中,短视频用户有8.73亿,占网民总数的88.3%。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视频用户群体。与此同时,视频诈骗也不断出现。比如网上广为流传的“女生考上大学感谢父母”和“火锅店老板娘教醉男”,都被证实是在摆拍。如果用一些假视频来骗取关注,吸引流量,增加粉丝,那么一些假视频就是赤裸裸的为了直接利益,人们的好奇心甚至同情心直接通过假视频来交换。
在这些假视频背后,甚至有专业公司和专业团队介入,形成地下产业链。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北京市网络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王思新:“这是一个技术化、团队化、流程化的运作,不断得到商业端的反馈,导致模式不断翻新,规模不断升级。”
从企业获得反馈是大多数视频欺诈的最终目标。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段视频:四川凉山的小女孩,从来没有见过妈妈,爸爸去世了,不能上学,生活苦不堪言,让人哭。视频中凉山贫困村民卖的自产苹果,很多人慷慨解囊购买。然而,在2020年底,一些网友发出视频,揭露了一些通过欺骗和暴力手段拍摄的虚假视频,以此来吸引注意力和推广商品。
据爆料的视频显示,这些视频是一个叫韩流的团队拍摄的。为了达到效果,用眼药水和捏孩子的方法,人为制造女孩的眼泪。我还撒谎说我帮哑巴母子卖苹果,但我实际卖的是市场上的苹果。是真的吗?为此,当地警方也进行了调查。
“韩队”策划人“韩”的本名赵洪金,1992年出生于陕西。他在上海工作时负债累累。2020年,他聘请摄像师组队,来到凉山开始制作短视频,并在某视频平台上设立了专门账号发布传播。
《韩队》策划人赵洪金:“如果没有眼泪,我们就用眼药水滴她的眼睛,这样会吸引更多的社会关注,流量也会更高。”
眼泪是假的,那么视频中小女孩的悲伤故事是真的吗?在凉山当地警方的帮助下,记者找到了当事人阿佳。没有当地警方的帮助,很难相信眼前的女孩就是视频中的那个人。阿嘉的老师告诉记者,当他们在网上看到“韩队”拍摄的关于阿嘉故事的视频时,他们甚至比记者更惊讶。
据记者实地调查,今年七岁的阿嘉根本不是“韩队”视频中所说的孤儿,上不起学。真相是,父母离婚后,阿嘉和父亲、继母、祖母住在一起,2016年凉山实行一村一孩免费学前教育,一分钱也不花。阿嘉学了三年学前教育。为了让阿嘉讲与自己生活经历不符的故事,“韩队”欺骗阿嘉,让她以拍摄短剧需要表演的名义参与拍摄。也就是说,“韩国队”的视频完全是伪造和摆拍的。
摄影师被骗拉进镜头,孩子的话被人为教,家庭情况被捏造,脸型被设计,甚至拍摄时的场景也被改变。拍摄时,“韩队”并没有使用阿嘉自己的房子,而是选择了村里一间早已荒废的土坯房。为了吸粉增加流量,《韩队》里最受欢迎的视频是老人、哭闹的孩子、破旧的老房子。“石榴爷爷”卖孙女心爱的小狗换取生活费的视频也是假的。女孩是邻居家的孩子,狗是临时借来的。至于帮哑巴母子卖苹果,真相是“韩队”只买了这户人家几公斤苹果,却通过直播卖了几十万公斤苹果,获利29万元,赵洪金个人分得12万元。
这种以营利为目的的假视频,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欺骗了大众的爱心,消耗了社会的善意。
在凉山,假视频制作团队打着扶贫的幌子获取非法利益,而在上海,几个阿姨却遭遇了以慈善为名的诈骗。一个曾经在某个平台上极其活跃的视频号,先后发布了五六十个视频。主人公为了帮助人们放声大哭,经常在短时间内为200多万人吸粉。随即,视频号的主人以维护正义、支持孩子的名义出售珠宝。
感悟和泪水打动了很多粉丝的心。2020年12月至今,杨女士购买了2万余元的珠宝,如所谓的海洋之星、钻戒、蜜蜡、珍珠等。,但货物到了之后,杨女士却欲哭无泪。
投诉人杨女士:“不好意思说我卖了400多个蜜蜡。原价好像是2900多。经过鉴定,是塑料的。人家不给我身份证明。我只是说一看就是假的。”
记者介入后发现,类似的投诉不在少数,不仅首饰是塑料做的,视频号主卖惨的故事也是虚构的。
但面对投诉,平台只删除了相关视频号,视频号主人干脆搬到了另一个平台,换了马甲继续自己的情感故事。受害者没有办法投诉,也没有办法赔偿。
专业人士指出,视频诈骗频发的原因之一是涉及部门多,难以识别,违法人员违法成本极低。
王思新:“涉及多个部门。如果涉及地方治安案件,就涉及地方治安。那谁来拍,用什么方式拍,需要团结,又怎么团结。这些问题在实践中是存在的,但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其实网络视频发展中的问题,相关部门一直都很重视。
2019年,《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颁布,明确网络短视频平台应实行先审核后播出节目内容的制度。2020年底,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关于加强网络秀场直播和电商直播管理的通知,平台要实行管建同步,实现对违法不良内容的精准预警和及时阻断。
短视频和直播时代的到来催生了新的业态和营销模式,的确带来了新的致富机会,这是无可非议的。不过,凡事都要有个底线。一小部分人利用公众的善良和信任进行虚假牟利,污染了整个网络环境,伤害了全社会的信任。
去年下半年,部分平台联合发布《网络直播和短视频营销平台自律公约》,将共享严重违法主播信息,完善违法行为处置公示制度。只有让造假者为自己的行为买单,网络空才能更清晰、更健康。
◎来源:中国青年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