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永华 宇宙空间站、载人探月计划 中国航天未来远超想象
3月11日,发射天舟一号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抵达海南文昌发射场,遥远的北京未来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也牵动着航天领域每一位全国人大代表的心。
“中国航天的未来远超想象。”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几乎每天都接受记者采访。最常被问到的问题是:中国航天的下一步是什么?
两会期间,中国青年报和中青在线记者采访了几位代表,他们描绘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未来图景。在那张图上,不仅有宇宙空站,还有载人探月计划、火星探测计划等等。
2022年前后,在全国政协科技部门小组会议间隙,建了一个空房间。60岁的周建平站在过道上,接受了《中国青年报》和中青在线记者的采访。他记不清有多少次谈到中国航天事业的未来。他告诉《中国青年报》和中青在线记者,到2022年,中国将建成空站,研究和探索“一些大家都关心的关于宇宙的重大科学问题”。
据此前相关媒体报道,我国空站的核心舱已于2016年底组装完毕,目前处于全舱测试阶段。预计将于2018年空推出。
在这方面,周建平介绍说空站是一个长期在轨道上运行的大型空设施。科学实验和技术实验的设施设备很多,可以进行Tai 空的探索。它可以帮助科学家研究一些人们关心的重大宇宙问题,如暗物质、暗能量、BIGBANG等。,以及一些经典的理论研究。
“我们还将利用空间站空的微重力条件进行材料、生命科学、基础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因为地球上没有微重力条件。此外,空站还可以帮助我们开发新材料,探索更高质量的产品。”周建平说。
关于空站的基本情况,周建平介绍:“我们空站有三个舱室,每个舱室20吨以上,最多可以停靠两艘载人飞船和一艘货运飞船,合计90多吨。”
他说中国的空站比国际的空站小很多。“我们考虑做一些不同的事情,努力在最有希望的领域开展研究。中国空站可以扩建,如果未来有新的科学需求,我们可以继续扩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包为民也在密切关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海南的动向。
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包为民表示,长征七号的成功研制,极大地提高了我国进入空的能力,为我国载人空站项目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前的长征二号和长征三号都属于第一代运载火箭,推进剂有毒,比如偏二甲肼和绿色一氧化二氮。目前长征七号采用液氧煤油推进剂,长征五号也有氢氧发动机。这样,新一代运载火箭使用纯绿色推进剂作为大推力。”包为民说。
探月计划的下一步是收回两公斤月球土壤
2004年,中国正式启动探月工程,目前已进入第13个年头。2013年,玉兔月球车因技术限制在月球上睡着了,很多网友为此感到惋惜。令人期待的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谭永华在接受《中国青年报》和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下一次探月的关键是解决“回来”的问题。
“2017年12月,我国推力最大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进行第三次发射,也就是嫦娥五号。嫦娥五号的主要任务是登陆月球,挖回两公斤月球土壤。它承担着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最后三步“回”的任务。”谭永华说。
据了解,嫦娥五号将实现我国开展航天活动以来的四个“第一”: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第一次从月球起飞;首次在38万公里外的月球轨道上进行无人交会对接;他第一次带着月球土壤以接近第二宇宙的速度返回地球。
谭永华强调,从月球“回去”是最困难的任务。“这个系统要复杂得多,包括轨道器、返回器、上升器和着陆器。其采样、起飞和上升、交会对接等任务将是重大挑战。”。
谭永华还透露,中国将在2018年发射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着陆。“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对通信和导航都是一次巨大的考验。”
据包为民介绍,月球采样可以实现后,火星采样的返回有望在2030年左右实现。“2030年后,我们将载人登月,我们将探测太阳系边缘的遥远星系。以上都已经在我们的规划中,国家很快会讨论这些问题。”
包为民表示,计划在2030年左右实现长征九号运载火箭首飞,为下一次载人航天飞行和深空空探测做准备。“长征九号可以为载人登月、采样返回火星等太空探索任务提供更大推力”。
“长征九号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点,也可能是人类历史上运载能力最大的运载火箭。它在低地球轨道上的运载能力约为140吨。”包为民强调,长征九号有望将中国航天技术推向世界领先水平。
中国未来探月、探火星等深空探测的意义是什么?包为民说:“我们应该了解我们生活的宇宙环境,就像我们了解地球环境一样。宇宙环境和深空环境对我们地球有什么影响?这些仍然需要探索。航空航天的发展对保障我们的生活条件有着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中国仍在朝着“航天强国”的目标前进
近年来,很多人发现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越来越快,发射任务层出不穷。在今年两会现场,航天领域的代表也成为众多记者“追逐”的对象。他们大多不善言辞,衣着低调。面对记者的提问,他们都是以一种亲切又带点“小骄傲”的态度描述中国航天的未来。
不过,谭永华承认,中国的航天水平与美国等航天强国还有一定差距。
谭永华说:“我们现在正处于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阶段。如何判断一个国家是否达到了‘航天强国’,可以看承载能力、空站建设、深空探测等指标。有了这些能力,它将达到太空强国的标准。”
中国航天有哪些不足?谭永华解释说:“中国空站尚未建立,深空探测刚刚起步,运载火箭能力还比较低。就运载能力而言,中国在低地球轨道上的火箭运载能力只有25吨,还没有超过50吨。美国阿波罗登月时,已经达到120吨。”
那么,航空航天领域的国际竞争能给普通人带来什么?
包为民说,航空航天作为国家战略性高技术产业,一方面对国防建设,另一方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建设有很大的支撑作用。“空间技术也通过商业化向社会反哺空间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和文明生活的需要,这也是商业空间的目标”。
“其实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渗透着航天科技,比如广播通信、农业、气象、旅行导航等。”包为民说,“有了空间技术,信息技术在未来可以实现天地信息的融合。传统地面网络的缺点有死胡同,比如沙漠、海洋、山区等地没有信号。利用航空航天技术,移动终端网络可以实现无死角覆盖,改善我们的生活。”
对于太空科技的未来,谭永华也表示,未来太空商业化可能有很多模式,包括旅行、商业卫星、数据服务等。“像美国这样的一种探索技术公司,这是一家拥有自己运载火箭的商业公司;另一类可以是不直接参与发射任务,只提供相关数据服务的公司。
而在包为民看来,未来将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商业航天时代。“我觉得商业航天的发展空间非常大,我们对航天应用开发的想象有多大,未来的开发就有多大”。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叶雨婷 王梦影 实习生 张帅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