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徒杀资料 问吧精选︱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照片是从哪里来的
【编者按】南京大屠杀与山东通州事件有关吗?为什么当时南京大量涌入难民?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照片从何而来?为什么很多幸存者对韩国人参与大屠杀有记忆?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主任张连红是本网站的嘉宾,就南京大屠杀研究与读者互动。以下是一些精彩的答案。
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人们停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名单前。孙湛站点数据图
愤怒的飞起一脚:请问南京大屠杀的发生,是否与在此之前的山东日本侨民被害案有关?进入南京城的日军是日本的正规军吗?有没有这种可能:日军兵力不够,所以征招了日本本土的社会闲散人员,如地痞、流氓、浪人等,由于素质普遍偏低,日本高层军官难以把控部队,才造成了大规模的屠杀。关东军也会这么做吗?张连红:我确定南京大屠杀和通州事件没有关系!但日本右翼学者在讨论南京大屠杀时,总是将通州事件与南京大屠杀联系在一起,似乎是想说明中国安全部队在通州任意屠杀日本侨民,强奸日本女侨民,中国军队先屠杀日本侨民,所以南京大屠杀发生了,日方不负责任。其实如果仔细深入研究南京大屠杀历史后,你会很清楚导致南京大屠杀真正原因是日军向南京进攻过程中,由于未准备军事补给,下达了就地征讨的命令。由此在征讨过程中,日本军纪浑散,任意抢劫屠杀强奸,到了南京,已失去控制。日军将领松井石根也十分自责,但已无法整顿军纪,他因未能控制日军军纪,最终被日本召回。参加进攻南京的部队素质都很高,基本都在小学水平以上,这一点我们从大量日本士兵的日记中可以看出来。然而,当地征服令颁布后,杀人、抢劫、强奸成为日本官兵的日常生活。日本老兵回忆说,没有一个士兵从未强奸过中国妇女!淡夜:为什么在日军兵临城下前还会有那么多人在南京,就没人侦察到日军来袭吗?张连红:随着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首都的迁都,政府官员的撤退,日军向南京的快速推进,日军残暴的传说,沪宁线和郊区难民的涌入等。,南京的市民们已经开始真正体验到了战争的氛围,恐慌和不安已经渗透到了每个人的心里。路上随处可见心不在焉、寻找“安全”的人。“城北的人搬到城南,城南的人搬到玄武湖,玄武湖的人搬到农村,农村的人搬到城市。四处走动,好像离开原来的地方就能得到最高的安全感。在市民最为恐慌的时候,留京外国人士所成立的难民区成为人们寄托生存希望的唯一场所。人们对中国军队能否击退日军而固守南京,已开始失却信心。从11月底开始,就有人到处打听“安全区”下落,“我不断碰到一群群妇女和儿童在寻找‘安全区’。她们依稀听说了安全区的事情,想确定一下它的位置”。12月4日,有一些难民开始陆陆续续搬进安全区。12月8日上午,当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正式发布《告南京市民书》,宣布启用难民区的数小时内,“平民移入难民区者不下三万人”。人们似乎十分相信只要住到由西方人士管理的安全区,就一定会十分安全,“安全区的街道上已经挤满了人,他们对炮击的轰鸣声已经不介意了,他们比我更加相信‘安全区’”。当12日晚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下达从南京突围的命令后,无法逃离南京的士兵也扔掉武器换上便衣躲进了安全区。然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除非迫不得已,人们永远不会离开自己的家园。在采访幸存者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日军入城之前,有相当一部分市民还留在家中,这一点从已公布的幸存者证词中可以得到充分证实。人们可能对日本士兵抱有一些幻想,认为他们不会伤害平民。然而日军入城后疯狂烧杀抢掠,彻底粉碎了市民的侥幸心理。人们不能再呆在家里,逃到安全区。在日军进城之后的10天中,南京城内再次出现市民涌向安全区的高峰,金女大难民所在日军占领南京前夕只有难民1000余人,但是仅12月15日一个晚上,一下子就涌进3000余人,到22日时,难民人数已达10000人了。只有市区面积八分之一的难民区,在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却容纳了20余万难民。不能忘记: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照片是真的吗?张连红:关于反映南京大屠杀的照片主要有两大来源:一是当时留在南京的西方人士拍摄的,其中主要来源是美国传教士约翰·马吉用其16毫米摄像机拍摄的,丹麦人辛德贝格也用照相机拍摄了南京郊区江南水泥厂、栖霞寺一带日军暴行的照片。第二,日军自己拍摄的南京暴行照片。其中,主要由陆军记者和日本士兵拍摄。然而,在战争期间,日军记者拍摄的许多反映日军暴行的照片被核查,未能公布。战后士兵拍摄的相关照片也受到限制。然而,南京大屠杀期间,一些士兵把电影送到中国人开的照相馆发展。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中国人罗瑾和吴璇偷偷加了日本士兵关于南京暴行的照片,战后收集到南京法院作为证据,在当时影响很大。另外,战后日本也出版了一部分在战时被检查不许可发表的日军暴行照片。在日本,一些调查者也通过各种方法搜集到日本老兵自己收藏的相关照片。云淡风轻:参与大屠杀的士兵中有很多韩国人吗?张连红:关于朝鲜人参加了南京大屠杀的说法,最近几年来在网络上较为流行。但从历史事实来看,由于在南京大屠杀之前,朝鲜人是不允许参军的,所有参加南京攻击战的部队士兵均来自日本本土,没有材料能证明朝鲜人参加南京大屠杀。但是我在走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时候,有幸存者说“高丽棒子”比日本兵强,屠杀中最厉害的士兵是韩国兵。为什么幸存者总认为韩国人参与了大屠杀,比日本人还惨?这个问题确实值得研究。有几次我陪同日本松冈环女士一起采访幸存者时,当遇到幸存者如此说法时,我们就问幸存者为什么说施暴者是高丽棒子呢?为什么他们比日本士兵更坏呢?我们为此也进行过讨论。他们的回答都说韩国人看起来和日本士兵不一样。韩国人身材高大,留着胡子,而日本士兵大多身材矮小,皮肤白皙。他们从影像上判断,但进攻南京的日军在上海、南京三个月的战斗后继续进攻南京,由于战场作战不间断,大部分日本士兵没有时间整理面容。光凭脸或者身高很难做出这样的判断。我们在想会不会当时南京一些伪政权为了自己所谓的合法性,而帮助日本推卸责任呢?这一猜测目前尚未得到史料支撑。因此,为什么幸存者会产生朝鲜人参加了南京大屠杀的记忆的问题,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15966999879:您好,南京大屠杀极其愤慨!屠杀非战斗人员,特别是妇女和儿童是不能容忍的,他们的行为是不道德的。怀着巨大的悲痛,我想知道30万死难同胞的情况。他们中有多少人是根据地位分类的?张连红:关于遇难人口死亡结构情况,根据目前的研究,在30万遇难人口中放下武器避难在难民区的士兵约有8万人左右,其他都应该是平民。我曾通过金陵大学社会学系斯迈思教授在1938年3、4月的抽样调查和战后国民政府的社会调查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南京大屠杀发生后不久,南京国际救济委员会在金陵大学社会学教授斯迈思的主持下,从1938年3月8日起对南京进行了广泛的抽样调查,以掌握南京大屠杀所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的真实情况,最终形成了《南京战争灾难照片》报告。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对南京大屠杀暴行的调查也十分重视,从1945年底到1947年初,南京计有首都警察厅、南京敌人罪行调查委员会、南京市抗战损失调查委员会、南京大屠杀案敌人罪行调查委员会和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先后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南京大屠杀案进行过较为深入的社会调查。这些大量原始的调查资料,为今天研究遇难民众死亡人口的性别、年龄和职业结构情况,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斯迈思的调查与战后国民政府的调查在时间、环境、方法和目的上都有所不同。比如前者调查的时候,虽然大规模的南京大屠杀已经结束,但零星的屠杀还是层出不穷。当时人们还处于日军的高压统治之下,不受到战争环境的影响,不可能获得真实全面的数据。战后国民政府进行的调查是,日军宣布投降后,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人民变成了战争的胜利者。然而,经过八年的艰苦占领,许多人和事不再“存在”;前者的调查方法采用社会学中的抽样调查,后者是整个城市人口普查与人民群众来信投诉相结合;在调查区域方面,前者不仅调查了当时南京的主要地区,还调查了南京周边四个半县的广大农村地区,而后者则完全局限在南京的管辖范围内。但是,两者所呈现的统计结果及所反映的状况却是基本一致的。首先,从男女死亡比例上来看,斯迈思调查显示,市区男性占87%,女性为13%,农村地区男性为84%,女性为16%。农村女性死亡比例略高于市区。战后调查资料显示,在不分城区与乡区的调查中,男性死亡比例约占82%,女性占16%。另一份报告显示,男性比例为76%,女性占22%强。。如果就乡区和城区个案的统计而言,则显示乡区人口中男性所占比例为75%,女性高达25%,而城区中男性所占比例高达91%,女性只有9%。两次调查数据说明,男性死亡比例远远高于女性,而在乡区,女性死亡比例则高于城区3至16个百分点。其次,从年龄结构来看,斯迈思的调查显示,在城市地区的死者中,15岁以下的占6-8%,60岁以上的占28%以上,15-60岁的年轻人和中年人占60%以上。此外,所有被捕和失踪人员的年龄都在15至60岁之间。如果将这部分人口视为死亡人口,这个年龄段的死亡人口比例约为88%。农村地区该年龄组男性死亡人口比例为77%。这一比例与战后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即:第一,80-90%的死者集中在20-60岁之间;第二,在城市地区的死者中,20-60岁之间的死亡比例比农村地区高10%左右;第三,在60岁以上的受害者中,女性的死亡率比男性高10个百分点。第三,从职业结构来看,战后国民政府进行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在遇难人口中,97%以上是平民。其实,尽管斯迈思调查报告中没有明确统计平民的比例,但因常住人口死亡现状的统计本身就是基于平民而言的,因此,我们可以确定两次调查结果都表明南京市常住人口遇难者中绝大多数都是平民。当然,由于战时和战后各种条件的限制,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社会调查并不充分,统计数据也不全面。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南京的一些学者和大学生多次走访调查南京的幸存者,获得了一些珍贵的原始资料。例如,通过对戴等人的调查,南京大屠杀期间,南京汤山镇虎山村只有61人死亡失踪。随着这些调查材料的整理出版,无疑会与档案材料相互印证、相互补充。马云:南京大屠杀后,不幸者的房产都怎么分配的?张连红:根据南京大屠杀的档案,南京不幸的人们的一些财产被战争摧毁,有的被日军占领,有的被日本侨民拥有用于商业。然而,由于档案的缺乏,具体情况没有得到系统的研究。有学者对战后南京有关房产损失情况做了个案研究,如南京大学的吕晶老师通过对国民政府文官处175份职员战后南京财产损失调查表明,南京沦陷后,他们房屋损失在所有财产中损失最为严重,高达4000万元,几占所有财产损失中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