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生活 宜昌:长江之畔 三峡如斯生活
也许你和我一样,从小就经常听长辈说我们是中国人的后代,是龙的传人。长江和黄河就像两条巨龙横卧在中国大地上。那些山河,光是想想,就觉得被吞噬了,让人骄傲。古往今来,历代文人墨客写下了成千上万的诗词歌赋,对河流赞美不已。“天门中断楚河,清水向东流那么远回来。海峡两岸青山相对,孤帆白日来。”“白蒂云之辞职,千里江陵也一日。海峡两岸的议论声停不下来,独木舟已经穿过了万重山。”年轻的时候,读这些诗的时候,我以为这是世间美好的一幕,但现在我深深地感受到,山川塑造了一方水土,一方人生。除了风景,河流还带来水、水产品和水运……靠水生活是千千千千万万长江人家的生活,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文明。
三峡人家景区主要由龙津溪和八王寨组成。这里风景秀丽,碧水青山,溪水如玉带般延伸至山林深处。土家族姑娘撑着油纸伞站在船上,就像画中人。土家族男孩站在桥头,吹笛子。老人坐在岸边补渔网,中年妇女用木棒打洗衣服。虽然是冬天,但台湾海峡两岸茂林的竹子种植仍然是绿色的。踏入这样的生活画卷,不由得赞叹三峡人的风情是如此的淳朴、自然、清新、美好。
王霸村在山上,需要爬山路。山上有一条石头小巷。小巷里满是石头房子。土家族过去住在这样的石头房子里。八王寨的表演展现了土家族的生活方式。法师献祭,吞火,飞刀...太神奇了。这就是原始文明。代代相传。作为一种文化,它受到了后代的尊重。
游览西陵峡和三友洞
长江水路是古代东西交通的主要道路,但自古以来也是一条险路。在三峡大坝修建之前,三峡的水势之险在宜昌的西陵峡尤为著名。古时候,人们从西向东顺流而下,渡过西陵峡后松了一口气,再向东就没有大的危险了。三峡大坝建成后,水面上升,河面变宽,水势减缓。现在在西陵峡,我无法想象曾经有多危险,但壮丽的山河依然存在。航行在西陵峡,美丽的群山耸立在长江两岸,仿佛人们在画报世界里旅行。
三友洞是西陵山北峰悬崖上的一个巨大洞穴。唐元和十四年,诗人白居易和弟弟白行健来到夷陵,也就是现在的宜昌。我在这里遇到了诗人元稹。三个人一起玩的时候,偶然发现了这个山洞。他们对山洞的奇特景色印象很深,都在深深感受后写了一首诗。白居易《三游洞序》写在洞壁上,故名三游洞。后来宋朝的“三苏”也来过这里,人们称之为“后三游”,而白居易一行则被称为“前三游”。
三友洞后山是东汉末年修建的,一直延续到六朝的古代军事基地。山顶南侧是张飞的鼓楼。据《东湖县志》记载,张飞被任命为宜都都督,在那里监督士兵。相传,张飞曾在此筑鼓滚台,击鼓练水兵。看着今天的场景,我想象着两千年前,金哥、马铁、战争肆虐,感叹这一切都消散在历史的云里。
夕阳西下,夕阳把天上的云染成了红色,看着长江的水静静的流向天空,不知不觉就觉得美了。这是祖国壮丽的山河,这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长江。它读了多少历史,承载了多少文明。这里的游客还是那么多愁善感。我想去那些在长江边长大,生活在这里,有这样感情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