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用多种方式实现文物“活化”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以多种方式实现文物的“活化”
中新社北京3月10日电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10日在北京指出,实现文物“振兴”,除了电视娱乐,还有很多途径。
资料图:3月4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召开文化艺术界和社会科学界联席会议,王春法委员致辞。中新社记者盛家鹏摄
全国两会期间,王春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比如将展览从仓库中搬出来,利用科技让观众多角度近距离欣赏,举办全国性、世界性的展览,都是实现文物“活化”的方式。
他认为,目前一些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博物馆,扭曲和误导了社会主流价值观。
日前,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联席会议上,王春法介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共有博物馆5136家,每年接待观众约10亿人次,每年举办展览2万余场、教育活动20万余场。博物馆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博物馆的启蒙导向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根据王春法的分析,在结构上,传统文化的展览较多,关于革命文化和当代先进文化的内容较少,显得“陈旧单薄”。面对丰富的文物资源,缺乏深入扎实的学术研究和富有思想性、启发性的学术观点。“玩宝卖萌”“文物精品发布会”等短视频越来越多,文物“跳舞”误导大众理解文物的内涵。收藏的概念是功利的,重视文物的经济价值而忽视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和时代价值。
2018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了“真理的力量——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主题展”“伟大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等展览。王春法回忆说,很多观众热情邀请亲朋好友前来参观,场面非常感人。这充分说明博物馆在宣传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他建议加强博物馆的管理,加强博物馆展览的统筹协调,完善博物馆的评价指标体系。中国国家博物馆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启蒙导向和价值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