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希明 吴希明:我的青春邂逅了中国直升机的春天
从一个看到直升机眼睛都不能动的少年,到一个把整个行业放在心里的总设计师
吴喜明:我的青春遇见了中国直升机的春天
吴喜明和他主持的直升机。
空空气通过旋转的旋翼,叶片将上下气流分开,垂直升力瞬间达到几吨。实弹射击的“解放军树黑仔”从地面升起...它是坦克、装甲车、士兵等地面武装力量的天敌。
直-10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架特种武装直升机。2015年“9·3”阅兵期间,100多架直升机密集编队空飞越天安门广场,8直10和12直19惊艳亮相,尖叫着排队盘旋,蓝天上印着“70”字。
目前,我军航空兵空部队已全面安装武装直升机。这一天,吴喜明等了将近40年。
为中国直升机追逐梦想40年后,年过半百的吴喜明依然精力充沛,保持着随时出发的态度。“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我们必须永远充满激情和希望。”
直升机成为生命的灯塔
作为中国航空空工业直升机总设计师和航空空行业首席技术专家,主持或参与了国内几乎所有在役直升机的研发,如智8、智9、智10、智11、智19等。“最帅的小伙子”是他对智十的昵称。
1977年在福建,一架直五式武装直升机降落在武夷山脚下一所县中学的操场上。孩子们跑出教室,围着飞机不停地跑着看。在奔跑的少年中,有一个叫吴喜明的男孩。
直升机从此成为吴喜明的生命灯塔。1980年报考南京航空空学院,这是当时国内唯一的直升机专业;毕业后,他坐火车帮助三线,直奔躲在江西景德镇山沟里的中国直升机研发总院。“40年来,我一直在做我想做的事情,做让我开心、享受和快乐的事情!”吴喜明感到幸运。
发展中国自己的特种武装直升机,在国际舞台上同台竞技,已经成为吴喜明这一代直升机人的当务之急。缺乏经验,缺乏技术,缺乏工业体系的支持...吴喜明的手在出汗。
吴喜明交出10个项目的论证报告时,技术几乎是全新的。主管领导看了报告,指着吴喜明的鼻子,一字一句地说:“吴喜明,你要努力,我们全力支持你。”
吴喜明拍着胸脯说:“我们一定要做到!我一定能做到!”没有人知道,当时他还不能完全确定。“我只想尽力而为。如果做不到,至少为身后的人积累了经验。”。
“但幸运的是,我真的做到了。”十年后,吴喜明笑得像个孩子。
智10的成功研制,充分实现了我国直升机从测绘仿制到自主创新的飞跃,为国产直升机等一系列后续直升机型号的井喷式发展铺平了道路。此后,中国直升机技术和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现在已经可以与世界顶尖同行并驾齐驱。
现在,对于年过半百的吴喜明来说,最开心的事莫过于“我的青春遇见了中国直升机的春天”。
“我总觉得我还有太多东西要学”
智10的设计开发难度有多大?吴喜明一口气报出了一系列数字:10000多个零件、200多项试验、500多种材料、150多个单位、近10万人连续工作了十几年。
总设计师是这个庞大团队的大脑。他需要有最全面的专业知识,最准确的判断能力和最高效的统筹能力。“全面优化权衡后,我将全面负责大局”。
从各个角度来看,吴喜明都是整个团队的“主播”。
真正的风险在于挑战极限。杭航空的每个人都知道,一个小小的错误就可能导致机器死机和死亡。“你一定要尽力而为,发现不能再重来。”吴喜明说。
有一次,在高速飞行时,吴喜明一动不动地盯着作战室的屏幕。屏幕上的飞行曲线是直升机的各种“生命体征”。直升机在空显示一切正常,但吴喜明敏锐地意识到其中一条数据红线突然出现异常。他立即判断飞机的尾梁结构有问题。“应该是零件裂了。”他立即通知机组人员:“目前不影响安全,但不能再飞了。快回来。”飞机降落时,所有人都上前检查,吴喜明说的那部分真的裂开了。
最惊心动魄的是,在试飞过程中,智10在空约2000米处突然发生故障,飞机失速坠落。经验丰富的试飞员立即紧急迫降,最后飞机坠入稻田。
当时,吴喜明的心已经提到了他的喉咙,他立即赶到了现场。他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如果飞行员在高空空的任何操作中稍有失误,飞机就会在空解体。
是试飞员坐在稻田边,一脸轻松地等着他。他笑着讲了空里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和操作的每一步,最后说:“我对智10有信心。”
在直10研制成功的庆功宴上,和试飞员紧紧拥抱在一起。“我没说什么开心的话就哭了,他也哭了。”。
吴喜明说,首席教师必须具备重要素质,能够对未来10年甚至20年社会的发展方向做出前瞻性判断,“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和企业服务”。
他不认为自己是最好的直升机总设计师,“他总觉得自己有太多东西要学”。
大国需要代代相传
很少有人知道演示和开发重型直升机有多难。"实际上,这项工作是在汶川地震发生时完成的."汶川地震中,俄罗斯著名的米-26重型直升机将挖掘机从堰塞湖中吊起。“当时,我们印象深刻。是中国的空白,中国高原环境使用的重型直升机更是空白。我们开始研发自己的重型直升机,比这更好,更适合中国高原的需求。”
从一个用笔勾画的草图到空最后,中国经历了十几年西方国家对中国军事技术和高科技的封锁。吴喜明深知“大国研发重武器必须靠自己,需要一代一代人不懈努力”。
发展初期,为了抢整体进度,多系统同时开发,关键核心引擎在国内没有基础。当时我想用国外的发动机。然而,在所有研发工作全面展开后,国外发动机被禁运,“试图将直10扼杀在摇篮里”。
以吴喜明为首的R&D团队一度陷入了最大的困境。“好在我们同时开发的国产发动机很有竞争力,做得很好,马上就能登顶。”正是从智10开始,中国直升机突破了总体、气动、结构、隐身、反弹道、防坠落、信息战一体化优化设计、三大运动部件地面联试等一系列重大关键技术,真正实现了100%国产化。
国产直升机的大发展对一个快速发展的国家来说意义重大。吴喜明认为,从全球角度来看,直升机在中国发挥的作用是独一无二的。“在很多交通不便、发展落后、有特殊需求的地方,直升机可以连接各种交通工具,其效率远超其他交通设备。”
与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相比,中国民用直升机的数量远远不够。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吴喜明多次呼吁,迫切需要为国产直升机构建完整的产业体系。“要缩短与国际先进国家的差距,R&D的产能、生产能力、配套能力以及维修保障体系都需要共同提升。”。
从看到直升机就睁不开眼睛的少年,到把整个中国直升机行业放在心里的总设计师,这40年的情况发生了变化。一起进入研究所的一些同事已经转行,吴喜明选择坚持下去。“因为他热爱直升机,不管有多难,他都一步步坚持。今天,我很开心。”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胡春燕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