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白全集 郁贤皓《李太白全集校注》出版 系近年李白研究重要收获
4月23日,是第二十一个“世界读书日”。这一天,凤凰出版社在南京京华大酒店举办《李太白全集校注》的新书发布和座谈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到场向84岁高龄的校注者郁贤皓表示祝贺。
研讨会现场
由凤凰出版社出版的《李太白全集校注》有八巨册,三百多万字。校注者郁贤皓先生,长期以来担任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是当代研究唐代文史的着名学者,国内外学术界一致推崇的李白研究专家。他在李白研究方面的成果,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俞先豪先生早年师从孙旺、徐福等著名学者。他学识渊博,讲证据,强调训诂。他在前人和今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穷追不舍”的方法收集资料。他以认真审慎的态度,通过实证研究,整理汇编了李白的全部诗作,删改伪作,增加诗文,并进行校勘《李太白全集札记》,余贤宇笔记,凤凰出版社,2016年4月
此次出版的《李太白全集校注》精选底本、考论结合、体例完备,颇受学者好评。复旦大学中文系陈尚君教授以为,“这是李白研究近年最重要的收获,它会带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李白研究的深入,不是终极,而是新的起点。”日本静嘉堂图书馆藏《李太白宋蜀刻本集》是最古老、最接近李白机原作的史书。是家中孤儿,具有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李太白全集注》选编了《李太白选集》,这是景家塘图书馆的一册。著名版本的《寂静的夜想》是“我床脚的微光如此明亮,会不会已经有霜了?”。我抬起头来看,发现是月光,又沉了回去,我突然想到了家”。然而,在景家塘图书馆的宋书刻本中,却是“睡前看月色,会不会已经有霜了?。抬头看着山和月亮,又沉了回去,我突然想到了家”。从版本来看,这是李白《静夜思》的原貌。郁贤皓先生的李白研究由文学入史学,对李白的生平、行踪、交游、作品辩伪的考证十分用功。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莫砺锋即在发言稿中以《江夏别宋之悌》举例说明。“前人多在元初使用这首诗,于宪浩教授根据各种史料对宋志勋的生平做了深入研究,发现宋志勋在开元二十二年前后曾途经江夏,因此得出结论‘这首诗写于开元二十二年前后’,这是毋庸置疑的,远胜前人。”在《李太白全集校注》的整理和校注过程中,郁贤皓先生把自己的一些学术观点和最新发现,一一融入书中。苏州大学教授罗时进就指出“每篇作品最后的按语,都以讲明诗意、文意为旨归,语言简明流畅,概括准确允当,点到为止,不是深山老树,远足难见;而是溪边清景,信步由心,随处可掬”,而且书中萃集评笺,“少则一两条,多则二十余条,上自唐代士子,下迄现代名家,这样的‘萃集’,体现出作者‘选择’的高明手眼”。此外,既然有所谓的“李太白全集注释”,自然要辨析李白的作品,力求收集到真正李白作品的诗文。《李太白文选》是宋、蜀的刻本,存世最早,价值最高,集诗最多。但是收集别人的作品有一个错误。然而,在唐宋诗词集、笔记、传说、类书、道经、方志中,有许多李白署名的诗词,其真实性令人困惑。以前的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余贤浩教授以多年的学术经验和真知灼见,使《李太白全集校勘》更接近李白真迹。“经前贤和今人考辨已考明非李白之作而误入李集者,本书一律删却,列入最后的《宋本集内存目诗文》。凡唐宋后总集、类书、方志等典籍中有署名李白的诗文而实非李白所作者,本书最后专列《宋本集外存目诗文》,予以辨正,以避免将来再有人误辑入李白集。宋蜀本未收的集外诗文可确认为李白所作者,则辑入本书《宋本集外诗文》;如不能确定是否为李白所作者,则亦辑入而加以说明。”像《菩萨蛮》、《忆秦娥》两首词,宋本未收,今明、清翻刻咸淳本收录,萧本收录而列入卷末,已表怀疑。郁先生认为,这两词不是李白作品,但今人对此莫衷一是,有前辈学者持肯定观点,故暂保留。座谈会上,与会的不少专家与郁贤皓先生都有学缘,交往颇厚,述及郁先生的治学往事,不由感佩。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陈书录教授是郁先生的学生,他说郁先生做研究条件艰苦,不容易。“南京师范大学是师范学校,以前不允许老师做研究,觉得上好课,教好学生就可以了。做研究就是干私活,学校中一些人对此很有看法。我们帮郁先生做事情,也被视为‘干私活’。”郁先生对李白生平、交游的考证利用了不少墓志、石刻资料,曾多次外出访碑,查找资料,然而当时也没有什么研究资金的支持,郁贤皓先生之所以出版过不少通俗李白读物,其中一个原因也是为了赚点稿费,补贴研究所需。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潘百齐教授、凤凰出版社副总编倪培翔先生作为郁先生的学生也颇为感怀,说郁先生的李白研究是“坐着冷板凳,吃着热泡面”做出来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