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护照 中国护照的前世今生
你见过护照的美吗?我的新大中华护照是精心设计的,让你在紫光下欣赏大中华的壮丽山河。
没想到护照这么漂亮。我不知道以前的护照是什么样的。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看看中国护照的历史。
春秋时期
护照相关的故事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伍子胥过韶关”。伍子胥在吴楚和中国边境时,因为没有“护照”,一夜之间失去了理智。
不谈故事的细节,从故事梗概我们可以知道,战国时期入关手续非常严格。必须有“护照”之类的文件才能通过。
该剧记载,当时的文书种类繁多,一般以简牍、布匹、木板、金玉或纸张等制成,也有不少名称:“封传”、“齐”、“昭菜”、“国锁”、“杰夫”、“福传”、“道路证”、“道路指南”。简而言之,有各种各样的名字,如果不是,
唐朝
先说唐代著名的“唐三藏”。他是一个著名的偷渡者。
虽然唐太宗在《唐三藏·西游记》中出发取经的那一天亲自为他送行,但真实的历史却让人大吃一惊。
唐朝初年,边境极不稳定,连年战乱,边检十分严格。玄奘的通关申请数次未获批准。
贞观三年,长安遭遇大灾,政府被迫允许百姓“丰衣足食”。玄奘在离开长安前潜入难民人群,踏上了西学之路。
明清时期
最接近“护照”名称的是明清时期,当时大家都叫它“关怀”,直到清朝康熙时期“护照”一词才正式出现。
在《中俄尼布楚条约》第五条中,“两国人民的所有护照持有者都必须越过边界,允许他们相互贸易。”但是,这里的“护照”有两层含义:一是通关证明;二是给予中俄贸易路线特许经营权持有人庇护。
可见,明清时期护照的雏形已经基本确定。
光绪年间
19世纪末,华人赴美时,大量广东、福建两省的华人通过各种渠道进入美国谋生。中国人的涌入使美国西部开发有了充足的劳动力。
清政府驻旧金山领事馆发给台山中国工人黄华荣的护照△
光绪十二年的《华侨护照》是晚清以来历届中国政府颁发的华侨在国际旅行和生活在国外时证明其国籍的证件。
在晚清积贫积弱、列强欺凌的历史环境下,华侨护照往往因其格式和规范而饱受屈辱,得不到其他国家习俗的认可,无法真正起到保护华侨权益的作用。
江南制造局签发陶购买丝绸护照△
1882年《排华法案》实施后,美国对中国人实行了严格的入境限制,包括对护照内容的规定,包括持照人的姓名、籍贯、年龄、身高、五官、职业、商业价值、目的地等基本信息,以及申请护照的理由、使用护照的程序、对作弊行为的处罚、发证机关、发证日期等。
清政府驻旧金山领事馆签发的护照
光绪20年,大部分护照看起来是这样的,梯形和矩形的组合,限制了游客的活动范围,也有相应的保护规定。)
光绪二十三年,美国实施排华法案后,中国人赴美谋生的步伐并没有停止,而是目的地从美国扩大到整个中北美和南美。如今,仍有许多海外华人家庭移居南美许多国家寻找新生活。
古巴领事馆签发的护照
民国时期
20世纪初,中国进入民国时期,对外交往不受朝代更替的影响,变得越来越频繁。但由于民国初年军阀混战的格局,各地签发的护照格式仍不统一。虽然这一时期的护照制作优于清代,但与其他国家的护照相比,仍处于初级阶段,在国际上的认可度还不够。
中华民国驻金山领事馆签发的护照△
1921年,与同时期其他国家领事馆签发的护照相比,民国护照的质量在生产水平和标准上均优于民国护照。
美国驻广州总领事签发的护照
1925年6月13日,中华民国十四年,中国与中美洲国家巴拿马签署建交联合公报,决定自公报签署之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但事实上,中国与巴拿马的交流始于19世纪末,近万名中国人参与了巴拿马运河的建设、建造和运营。
中华民国驻巴拿马大使馆签发的外籍人士身份证明△
1938年
抗战时期,海内外同胞齐心协力抵御外侮,以各种方式为国家的生存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图为1938年时任新四军军长叶挺赴越南筹措军费的护照。这本护照现在是一级文物,收藏在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
叶伊稀1938年11月赴越护照△
1950
1950年1月,北京白芝芳印钞厂出具证明,报请周总理批准,由此诞生了新中国护照。。本护照尺寸为107×143毫米,共32页。护照上的中文是繁体字,竖版;外语是法语。护照有效期为一年,可以延期四次。
1 9 5 5年
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第二次修订后,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其封面的颜色和样式与现行护照非常相似,版面由竖版改为横版;外语是法语和英语。
2012年
2012年,为顺应世界电子护照发展趋势,方便公民出入境,中国公安部门从2012年5月15日开始向普通公民发放普通电子护照。电子护照在传统普通护照中嵌入电子芯片,将持有人的基本个人数据、面部肖像和指纹信息存储在芯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