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阜宁 黄河故道江苏阜宁: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曾在这里集合
黄河故道江苏阜宁:一群中华民族的优秀后裔曾经聚集在这里
盐城,9月29日,本站:江苏阜宁黄河故道:一群中华民族的优秀后裔曾经汇聚于此
记者陈光明于从文
“在黄河岸边,有一群中华民族的优秀后裔。民族解放和救国的责任完全在于我们自己。”
这首反大学的歌诞生于延安,用这首歌词来形容抗战时期的阜宁是非常合适的。
中共中央华中局首次扩建了会议旧址大门。朱志庚
阜宁在黄河岸边。有句话说“北有延安,南有盐阜”。在这里,也有一群精英高举民族解放的旗帜。
杨寨镇唯一的港口就在黄河故道旁。如今,它已成为阜宁红色旅游最重要的景点。
我们参观了山家岗小学旧址。这是五间砖砌平房,东西有黄河大堤,大门左墙上有一块紫色大理石招牌:“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旧址”。
1942年1月20日,刘少奇主持召开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华中根据地的官方代表和党政军领导,新四军各师、各独立旅的领导。
当河上只有一艘船时,新四军让位于老百姓,让他们先过河。朱志庚
陈毅、、赖传珠、、、邓子恢、、、张爱萍、蒋、黄克诚等。参加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的,都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党、国家、军队和地方政府的重要领导人。
会议持续了45天。会议结束前,陈毅宣布中央关于把刘少奇同志调回延安的通知。刘少奇同志出发的前一天晚上,他特地邀请了山家岗的干部与农民的头头们共进晚餐,向他住处的干部们表示感谢。临别那天,华中局、新四军领导、三师驻地干部和群众都在古黄河大堤上送行。
阜宁已经成为一个坚实的基地,让这么多党、政、军的领导人可以聚集在这里。阜宁成为革命根据地,始于黄克诚率领八路军第五纵队到达盐阜。
中共中央华中局纪念馆外景。朱志庚
1940年10月初,八路军第五纵队在司令员兼政委黄克诚的率领下,攻克了抚宁县,抚宁人民获得了新生。第五纵队改为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的领导机关。部队在阜宁县驻扎了五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黄克诚于1945年9月率领第三师全体战士奔赴东北新战场。
阜宁不仅是新四军的主力和指挥部,也是抗日根据地的文化中心。
皖南事变后,文化名人从重庆、上海、香港等大后方或沦陷区迁往阜宁。新四军在樊草建立了一个文化村,靠近停翼港新四军总部和华中局,让著名的知识分子可以在这里生活,专心写作。其中,富兴村夫妇、范长江、铁英、孙、贺绿汀、薛暮桥等等。陈毅经常去文化村,会见知识分子,唱歌下棋。在陈毅的倡议下,1942年11月1日,呼海艺术文化学会在停翼港正式成立。
有一段时间,文化村里名人云集,大家聚在一起。“能歌善唱,勇如猛虎,有利于抗敌立国”,成为敌后根据地的一幕。
77年前的黄河故道沿线村庄,已成为党、政、军、文化界领导人的共同记忆。
如今,这些红色记忆已经成为阜宁对外的名片。中共阜宁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罗时荣说,盐城有248处红色历史文物,阜宁有79处,接近三分之一。阜宁注重修复和保护这些红色历史文物,使之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主阵地。
也是因为这里是新四军主力的故乡,新四军的驻地,大量来自阜宁的干部和文化人才都曾随军参战。几十年来,这里涌现出了一大批军队将领、省领导、大学校长、两院院士,以及一批央企CEO、跨国公司董事长。在新四军的领导下,这里也诞生了一批孩子。他们出生后被托付给当地人抚养,也与这个地方结下了不解之缘,留下了挥之不去的牵挂。
新中国成立后,这些与阜宁结下不解之缘的人关心阜宁,关注老区发展。他们或为老区振兴设立咨询机构,为老区发展架起桥梁,或为老区解决问题,从而成为阜宁发展的重要动力。
如今,走在“江淮乐、物富人和”的富宁大地上,古老的黄河百花齐放、欣欣向荣,无数先人的愿望在这里变成了美好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