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客之争 中国民间械斗之最:广府人与客家人械斗,伤亡数逾百万
作者: 刘平
说到广东人,一般就是指“广府人”、“客家人”和“潮汕人”三大组成部分。清初,广东“三分天下”:客家人位于粤东北、潮汕人位居粤东南、广府人位居粤中与粤东。但是,很少人会记起这样一件重大的历史事件:咸丰同治年间广东土客大械斗,也就是广府人与客家人之间的大械斗。
这场械斗起于粤中粤东部之鹤山,延及开平、恩平、高明、新兴、新宁、阳春等17县,绵延13载,屠杀过百万。其规模之大、死伤之众、影响之深,在中国历史上是仅见的。
清代广州土著,一般就是被称为广府人,其由来与客家也相似,也是由中原南迁,只不过是南迁的比较早。他们都相信自己的祖先迁自南雄的珠玑巷。恶劣的生存环境也造就了广东民风的“强悍”,械斗成为常态。而历史上客家人的“尚气争胜”的性格,决定了他们作为一个群体存在时,不可能长期向土著低头。
所以道光、咸丰时期南迁至广东中西部一带的客家,已经不像之前他们清初初来时候那样忍气吞声,仅仅安于穷山僻壤之地,而是一旦有机会就会“反客为主”,出现了强买强占土著田地等现象,这就最终爆发了广东的土客大械斗。
土客大械斗之原因根本原因:人口增长,生存竞争
如果说珠玑巷是广府人的中转站的话,那么嘉应州也就是现在的梅州是客家人主要中转站之一。
嘉庆二十五年,嘉应州以及所属的四县的原有人口是5.2万人,而滋生丁口为131.4万,加上屯民丁口近2万人,总人口为138.5万,这个时候的嘉应州已经不是宋元时期的地旷人稀,而是典型的人多地少。
人口增长使人均土地占有比率降低到了危险的地步,促使众多的家庭族群转而寻找新的生存策略,其中包括弃农从商和移民。移民方式之一就是男性的乔迁——离家外出打工赚钱,另一种方式就是全家全族甚至整个乡迁往外地,寻求新的可供耕种的土地。
在福建和广东,后面这种情况有时是与暴力相伴随的。客家人因为人口膨胀而进入广东东部、并进而进入广州西部地区。引发这些地区的新的紧张关系。
当然迁徙的外部原因是康熙的“迁海”和“复界”政策,一直鼓励招民垦荒政策,使得“惠潮嘉”客民一波接一波的向南也就是广东的中西部迁移,这个迁徙过程中,大部分又是迁徙到广州府和肇庆府地区。
不过清代前期、中期。客民从粤北南迁到广州府和肇庆府二地时,所居之地,要么是人烟稀少的穷乡僻壤,要么就是土著剩下不用的山谷。
客家先民迁移过程中,为了对付迁移途中强盗,土匪及不欢迎他们的土著,客家人的家族均是半军事化的组织。女的均是大脚婆,包揽家务活和农活,男的都是半军事化的战士,具有极具强略的攻击性。同时,客家人十分善于修巩防御工事,土楼和围龙屋就是明证。而且客家人的家族之间,也存在着极端残忍的乡族械斗,这些地锻炼了“客家战士们”。
当然广东的广府人也不是省油的灯,历史上都是出了名的“强悍好斗”、“奸滑好讼”,其家族间,大族欺负小族,大房欺负小房,强房欺负弱房,令客家人也相形见拙。广府人也有很强的防御军事堡垒——围村。
其他原因
01.语言歧视:历史上,客家方言也成为土著的广府人鄙视对象,有些广府人把“客家话”比喻为“南蛮鴃舌”、“入耳嘈嘈”。但是客家人是以客家话为生存的根本,有句俗话说“宁卖祖宗田,莫买祖宗言”、“宁卖祖宗坑,莫卖祖宗声”。
02.风俗歧视。客家人由于被迫到处流移转徙、随处为家,因此尊祖观念特别浓厚。每迁一次,都必将先人的遗骸挖出来,用“金罂”也就是陶罐装好,随身前夕,到新居住地再次安葬,这就是“背骨骸”、“二次葬”的风俗由来。土人十分反感有“古怪”葬俗等“奇特”风俗又迷信风水的客人,视‘洗骨检葬’的‘二次葬’是极端野蛮不开化的风俗。
03.“种族歧视”,虽然客家人和广府人都差不多模样,应该属同一种族吧。但是因为语言和风俗的迥异,以及各方面的原因,土人认为客人“野蛮不开化之民族”,和福佬人一样均是“非粤种,非汉种”,甚至是非人,是“犭客”、“獠”等。
土客战争之导火索由于种种原因,清末广东经济破产,清朝咸丰年间的广东天地会总暴动——洪兵暴动曾经席卷粤西,粤南,粤北,起义士兵以头带红巾为记号,故也叫红巾军暴动,由于适逢太平天国等国内叛乱如麻,清政府没有兵及钱粮镇压洪兵起义,于是广东地方政府鼓励各地方政府发展民团对付洪兵。
虽然当时土人、客人都有参加了洪兵起义的,土客也有参加民团的。但是天地会暴动的军队以土人为主,客人不多。而镇压的民团则以客勇为主,民团中的土勇战斗力差,客勇是围剿洪兵的主力。
由于官府的支持,客勇在围剿洪兵中发展壮大,一时“持功气骄”、“盛气凌人”。某些客勇以为,他们的美日子来临了,从此可以一洗当年被歧视,被奴役的耻辱,并且过上土人那样的‘美日子’。于是,在部分地方,出现了客勇抢掠土人财产、霸占国产及残杀土人的事件。
面对客人的突然“崛起”,土人感到万分的惊恐,忙组织反抗。土人中的“有识之士”也出现了“客人要反客为主”、“铲绝土人”之说,于是绵延十几载、屠杀过百万的举世罕见的广东土客大械斗从此拉开了序幕。
惨烈大械斗一提起肇庆和江门,风景秀丽。谁能想到一个半世纪前,这里曾经是广府人和客家人的血腥战场呢?
这场“斗祸”的主战场是在当时肇庆府,而“斗祸”的核心地点就是现在的江门五邑地区。
由于“斗祸”的历史内容太繁冗,这里仅仅选取“斗祸”的起始点——鹤山的几个片段来展示一下当时大械斗的惨烈场景。
鹤山的客民是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先后迁入到这里的,惠州、潮州客家人迁到新宁即现在的台山、开平垦殖以后,于是出现了所谓的“鹤山十七村”和“五子下鹤山”的说法。其实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土人与客家人和平相处,达百余年之久。
咸丰四年,广东洪兵起义打破了这种平静。这时,鹤山县许多农民参加红巾军,无分土客,同心戮力打击阶级敌人。他们很快就攻下鹤山城。
现在的鹤山有一个“五子园”是不是和“五子下鹤山”有关系呢?
当时,客家地主高三的幼子被杀,他不惜倾家泄愤,与客籍秀才张宝铭推出武举马从龙为领袖,募集客家壮丁与红巾军为敌。这支地主武装,后来协助清兵收复了县城,并在江门、长沙等战斗中得胜,擒杀了鹤山洪兵领袖大鲤鱼、何困仔等。于是省清政府嘉奖客勇勇敢,并令鹤山知县统率客勇清除红巾军余党。
当时,清兵和客勇进入各村搜捕红巾军。但是慢慢的出现了客勇乘机洗劫财物、伤害无辜土人的利益,且势头越来越猛。因此,鹤山土人中的地主阶级扬言“客民挟官铲土”,发动土人起来报复。械斗于是开始。
大械斗场景我们仅仅看看咸丰十一年四月,发生在鹤山的土客大战的细节:
1.四月中旬,客民劫杀羊盘顶、北堂、芦花坪、流连坑等十余小村。
2.五月十二日围攻堂马,杀毙10余人,堂马“举族惺恐,阖乡老幼,逃人靖村以保聚焉”。客民百余,遂占据堂马。
3.十四日,客民又攻破补磊村,杀毙土民80余人,妇女被掳者30余人。
4.十六日,靖村土民联约选田、荷村,夜袭堂马客营,杀毙客民40余名,夺回补磊妇女10余名。在布塘与风冈岭,客民包截土勇归路,不胜,土勇遂乘胜进攻,烧毁布塘、凤冈岭等村,杀死客绅赖南魁赖金保并客民10余名。
5.十七至十九日,接着客民招集各县客勇,围攻靖村。土民一方由选田、荷村发勇救援,靖村得以不破。但靖村土民见客民势大,且粮草炮火短少,难以固守,最终弃营逃奔选田、荷村驻扎,所存男妇老弱不能移动者被客民杀毙约100人,房屋悉遵焚毁。
6.二十日,客民又攻荷村、选田,围困十余日,未能攻破。
客家围楼就是代表了客家人的生存环境状况。
械斗重灾区:
鹤山、开平、恩平、新宁、新兴、阳春、阳江、高要、高明
起于咸丰四年、止于同治六年的大械斗,起始鹤山,然后蔓延到开平、恩平、高明、新兴、新宁、阳春等17县。
官府之态度在“斗祸”中,广东政府是什么态度呢?清廷对于广东斗祸的态度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01
一是从咸丰四年起始,先是地方当局不把斗祸当回事,后来清廷得知后也未予特别重视。
02
二是从咸丰十一年至同治元年,官方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促使土客双方联和的措施,但收效不明显。
03
三是从同治二年开始,到六年斗祸被基本平息,官方采取以剿为主、剿抚兼施的策略,基本平息了这场蔓延13年的斗祸。
械斗三阶段广府人之间种姓之间也经常发生械斗,如1922年关于广州北郊外王圣堂和瑶台二乡的械斗。
械斗整个过程中,政府偏向土民,其根本原因是客家人在广东的政治影响力远逊于广府人。
虽然刚开始的时候,广东政府因为客勇们剿匪有功,而有点放任客家人,但后期,受到广府人的压力,包括广府官员的上讼,广府人不断地上讼,而因为客人不近省府,影响省府的力量弱很多,上讼者也较少,广府豪强的经济压力及贿力,官兵的天平终于偏向土人。
所以整个械斗分为三个阶段:
01
第一阶段:是客勇们攻寨掠地,在广东各地到处进攻;
02
第二阶段:土人和客人开始呈胶着状态,互有攻守;在这个阶段,土客双方聚集武装,摧毁对方的村庄,互相残杀,抢掠妇女财物,放火烧物,叫做“铲村”。被害的一方再聚集力量进行报复。造成死的死,逃的逃,田园荒废,村落化为丘墟。
03
第三阶段:广府人凭借人口多,经济雄厚,加上官兵的助攻下,客人全线败退,死的死、逃的逃,迁的迁。也就是客家人历史上的“第五次大迁徙”。
云乡大战继续说鹤山的事情。现在的鹤山市有一个著名的风景区——云乡风景区,一个半世纪前的鹤山的“斗祸”正是结束同治三年的“云乡大战”。
同治元年,清兵开始派大军参与“剿客”,不久爆发云乡之战,客民惨败。
同治三年三月:官兵与客民在新兴悦塘、虎尾尖对阵,客败,客首戴梓贵带领剩余的70000余人退人高明县五坑地方。后从五坑进驻鹤山云乡一带,并在此与官兵展开一场大战。
九月初五:官军进攻迳口客营,客民抵死抗拒,杀客民数十人,夺获器械甚伙,“贼众披靡向云乡一路逃逸”,但客民预先在山路险处设伏以待。
九月初七:清兵首领卓兴前队把总莫善喜等进至山前,伏兵尽起,漫山遍谷,约有七八千人,卓兴亲督后队继至,冒烟冲杀,阵斩“悍贼”数十人,客民始退,卓军乘势猛攻“自辰至未,力战半日,毙匪不计其数,即将云乡一带大小匪巢数十处全行攻破,余匪四散逃奔。”
这一仗打得十分惨烈,在云乡河河滩上布满死尸,没法一一掩埋,就集中在山坑中火化,其地后来被称为“烧人坑”。至于云乡各大小“匪巢”,被清兵纵火烧成一片废墟,老弱妇播流离失所,生活极为凄慘。
至此,土客之间在鹤山的“斗祸”才彻底结束。
客民失败后去向何方?毕竟广府人凭借人口多,经济雄厚,甚至可以雇佣湘兵,甚至英法军队,加上官兵的助攻,最后的结果就是客人全线败退。
那么败退后的客民们流向哪里?
下面以新宁县也就是现在的台山市的作为案例来剖析。
在台山,土客大战的转折点是“广海之战”,也就是现在台山市的广海镇。
同治二年:官兵派大兵围攻广海,客民败北。
三月初:士民乘官兵围困广海时,招募开平元胜堂勇数千人,攻入大隆洞将这一带客村焚毁殆尽,客民多逃往大湖山,也有向东逃往田头者。
五月初五:元胜堂勇又会同新宁土勇袭攻大窿涧西边之大门、深井、富坑一带,这一带村居次亦次第失陷,所余数万客民悉数迁聚大湖山。
十一月:土民接连向大湖山客赛发起攻击,寨内客民无力抵御,相率逃入大窿洞、牛围、虎坑等处。及至大窿洞、大湖山迭道攻击,客民几无还手之力,众客绅、客目知道回天乏术,先多携眷离去,客众也纷纷取道省佛回归惠潮嘉原籍,或向他县觅居。
“广海之战”之惨象01 染疫死者逾20000人
当时逃回大窿洞、牛围、虎坑等处的客民,还有30000余人,因这一带村居已遭土勇焚毁,栖止无所,“悉就郊野支帐而居,皆难民托足地”,这样一来,客民多为雨淋蒸湿所侵,瘟疫开始肆虐。后来客民中染疫死者逾20000人。剩余客民,因粮食不继,遂各分途潜往开平赤水一带客居地及赤溪、田头。
02 先将小孩抛弃
客民在逃跑的过程中,因多眷属,扶老携幼,行程甚缓,又因沿途多儿啼声,为土人闻之,被乘夜纠众赶及截杀,所有很多客民在偷偷经过土属地方的时候,或先将小孩抛弃,或者有用棉花塞小孩口,或以鸦片烟膏涂口,使醉勿啼,因为这个很多小孩被闷死者甚多。
03 白骨遍野,骷髅成堆
逞其斗杀之烈,所以,当时“凡土客互斗地方,皆白骨遍野,骷髅成堆,即方之古战场,亦无兹惨象。”
等到同治六年土客最终联和后,新宁、开平两县金鸡、赤水、深井大窿洞燕子角等处,由土客绅民先后收拾枯骨、安葬万人墓者,其枯骨“各以数百石计”。
至民国初年,由原新宁县地析出的赤溪县,其客民仍不时前往大窿洞、燕子角两地万人去扫墓。
多数土人死于屠杀,多数客人死于饥饿01
一般来说土民大多死于兵刃,而客民于兵刃而外,兼多有死于疾疫者,原因在于土众而客寡。
这些流寓客民因人多地狭,多无村居,只能支帐露宿,因此导致很多人水土不服,疾疫流行,所以战争中,大多数土人是死于屠杀中,而大多数客人死于饥饿。
02
凡土村遭客民攻陷,其土民可以避入内地,依靠族属,托居无恙。反之,如客村遭土民攻陷,逃出客民多无族属依靠,频年转徙,支帐野居,因而风露感冒,蒸湿侵犯,以至染疫而殁者,所在多有。
03
另一个后果是,客民由于村居失陷,无依无靠,只好分结队伍剽掠土民,杀灭山谷,以图泄忿,所以,史料记载中,多有指客民为盗为匪者,官兵固然以剿为事,土民更是借剿为名。
土客战争之影响持续13年的“土客之争”给广东带来什么影响呢?
客属千百村居沦亡
至此,号称富庶、人口繁多的西路,“客属千百村居,全数沦亡”,而客田千余顷也全数被土民占据。
走上“猪仔”之旅
这场惨烈的大规模冲突导致五邑等地的广府人与客家人向海外大规模移民。
面对人口的大量死亡、经济一蹶不振的情形,成千上万的广府人与客家人开始踏上前往东南亚、夏威夷、旧金山的路途。在今天的北美西部各州、东南亚各地华人随处可见,追源溯流,在很大成程度上是这场可怕的大械斗促使当地的农民冒险走上“猪仔”之旅。
客民于行路中势孤力单,多有为土人所掳获者,于杀戮外,则择其年轻男子,悉载出溴门,卖往南美洲秘鲁、古巴等埠作苦工,名日“卖猪仔”。
此时也有不少客民因流离无依,自愿到澳门卖身前往外埠,试图通过这途径,“作工得资以周给亲族”。这期间被土民掳卖及自卖往南美洲的客民,为数约二到三万。
客家人第五次迁徙
最终清廷为了解决土客械斗问题,将珠江三角洲的部分客家人遣散回客家原乡或安插到人迹较稀地方乃至外省,今天赣南地区的客家人不少祖先就是土客械斗以后从广东迁入江西的。这一迁变也被一些学者看作是客家人的第五次迁徙。
被贩卖到东南亚的客家人使用的“猪仔钱”。
客家话失去了进一步扩张的可能
这一系列变故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客家人口锐减,如四邑土客械斗前客家人可占当地总人口约五分之一,而械斗尘埃落定后只为百分之三。
客家在珠江三角洲的势力大大缩减,客家话因此也失去了在珠江三角洲进一步扩张的可能。
这是什么?侨批!侨批是什么呢?
粤语成为交际语言
自从土客械斗尘埃落定后,珠江三角洲的粤语在和客家话的竞争中取得了决定性的优势,散居的客家人逐渐被粤语同化、土客之间也互相通婚。根据近年的研究,在粤客杂居的村落中,只要说粤语的人数比重达到百分之十以上,则整村都会渐渐选择以粤语为交际语言,客家话反倒被粤语“强而同之”了。
当然在客家大本营梅州、惠阳等地,客家话的地位仍然牢不可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