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发生率 脱贫攻坚6年来 农村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1.7%
摆脱贫困,书写伟大的传奇
超过7亿
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7亿多,为世界减贫贡献了70%以上
1.7% 6年来,农村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1.7%,832个贫困县中有436个摘帽
最近几天,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桥路村的明日军一直忙着晾晒小米,装粮仓。刚刚摆脱贫困,他的力量丝毫没有减弱。他也在种菜、养殖:“不摘帽就要努力,美好的一天还在后面!”
在河南省正阳县王大塘村,花生丰收的喜悦依然挂在村民的脸上。事实并非如此,村里迎来了一件喜事——扶贫车间建成了!当小花生进入生产线时,它们的价格翻了一番,成为摆脱贫困致富的“金豆豆”。
在中国大地上,这样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不断上演,汇成一个个波澜壮阔的“扶贫答卷”——农村贫困人口减少7亿多,为世界减贫贡献70%以上;党的十八大以来,6年减贫8239万人,交出了中国减贫史上最好的成绩单...
“70年来,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创造了‘震惊世界’的发展成就。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迎来历史性的终结,书写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传奇!”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招待会上铿锵有力的话语令人振奋。
长期陷入贫困,希望过上小康生活。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指日可待。“不取得全部胜利,决不撤军”,我们将迎来新的历史性跨越。
不要忘记你的首创精神,继续奋斗,实现惠及最多人的减贫进程
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彭在江西省井冈山市神山村的家里挤满了游客。“感谢好政策,让我们从‘蹲点日’变成‘跑步日’!”炒一手菜,讲红色故事,彭的农家乐生意兴隆,年收入超10万元。
陕西省志丹县河老庄村的曹志红脱贫后,刚过第一个国庆节就忙得不可开交。10亩果园产量4.5万斤,收入超8万元。红苹果让他微笑。
两个家庭命运变化的背后,反映的是同一个时代的歌声。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不断向贫困宣战。从救济到发展到精准扶贫,我们走上了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战的力度、规模和影响前所未有。
这是一个承诺的庄严承诺:“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绝不留下一个贫困地区或贫困人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全面开展脱贫攻坚战。
这是一场誓要消除绝对贫困的决战:“五级书记”注重扶贫。累计有278万名驻村干部、43.5万名第一书记走上脱贫攻坚第一线,带领贫困群众攻坚堡垒,将贫困群众连根拔起,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
这是全党全社会广泛动员的行动:在贫困深重的四川凉山,一支队伍一头扎进贫困山村;在贵州大石山区,一家家族企业让当地土特产飞向全国;在贫瘠的西海固,一个个扶贫协作项目带来生机...从东北临海到西南边陲,从乌蒙山到秦巴腹地,军令直指最坚硬的硬骨头,进攻火力更加集中,措施更加有力。
经过6年多的不懈努力,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农村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1.7%,436个贫困县全部撤并,10.2万个贫困村12.8万个退出;贫困县GDP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发展能力明显增强;2018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71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1%。行走、饮水、就医、上学等困难逐步得到改善...贫困地区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预计到今年年底,现行标准的贫困人口将有95%左右脱贫,90%以上的贫困县实现无上限。经过2020年又一年的努力,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得到历史性的解决。”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福说。
精准扶贫精准扶贫,扶到点子上,扶到根上
在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苗唱了一首《好日子》:“增收路宽,门票入口袋;每天就像去市场,人来人往。”产业兴村,家家户户多渠道增收,村民收入5年增长6倍以上。
起源于此的精准扶贫,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方略,并在各地落地生根。
-支持谁?扶贫开发瞄准“目标”。
全国已有80多万人进村入户,逐村逐户准确识别。第一次实现了“贫困户”从村到户。之后又进行了“回头看”和筛查调整,全国贫困认定准确率达到98%以上。
谁会帮忙?帮着送准村干部。
“肖伟书记真好!”提到第一书记魏浩洋,河北省临城县西凉水村贫困户连连称赞。来自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的“85后”敢于思考、敢于工作,“无中生有”让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快车道:大棚里的蘑菇长在贫瘠的山坡上,富硒产业长在贫瘠的土地上,擦亮的品牌销往全国。
像魏浩洋一样,300多万县级以上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被选派到村参与帮扶。这些精英战士将带领贫困群众脱贫,打通精准扶贫的“最后一公里”。
-怎么帮忙?选择正确的方法拔掉树根。
“过去,我住在山里,那里漏雨漏风。现在的好日子只在过去的电视上看到过,真是想不到啊!”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鹿马顶乡赤沙底村,一排排新房整齐摆放。余有登的家人去年搬到了这里。在县城免费培训后,他在街上开了一家修理厂。去年,他的总收入超过4万元。
每个脱贫故事的背后都是一个系统工程。实施“五批”,精准滴灌,缺什么,越来越多的贫困户找到脱贫的“金钥匙”:易地扶贫搬迁完成1000万人建设任务,就业扶贫转移就业2470万人。贫困劳动力、健康和扶贫拯救了1435万贫困人口...
-怎么撤退?精准脱贫保质量。
进行最严格的评估,由第三方评估师现场随机抽取农户进行调查,收集鉴定准确率、退出准确率、群众满意度等信息。挨家挨户卖号、脱贫、脱贫都要和群众谈妥,让群众认清楚自己的账,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检验。
聚焦“两保三保”突出问题,精准发力。从中央到地方,聚焦深度贫困。2018年,“三区三州”贫困发生率下降6.4个百分点,比西部地区平均下降幅度高3.3个百分点。
精准扶贫,关键是扶到点子上,扶到根上。6年来,每年有1200多万人减贫,平均每分钟有近30人摘下贫困帽,改变了新扶贫标准实施后减贫力度下降的趋势。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评论说:“精确的减贫战略是帮助穷人和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的唯一途径。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的借鉴。”
党的领导是基础,各方参与是合力,群众动力是基础
为什么中国可以?许多国际观察家正在解读中国的“扶贫法典”。
最根本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党员干部冲在最前面,守到最后,而他们面对的是鲜艳的党旗,凝聚着磅礴的进攻力量。
蒋世坤,贵州省青龙县原县委书记。“只要县里还有一个人没有脱贫,我就不能休息。”六年间,他走了60万公里,磨破了鞋底,头发也白了。该县贫困发生率从52.2%下降到25.1%,但他在46岁时去世。青龙人民流着泪说:“江为贫苦人民牺牲了。”
安徽省界首市代桥镇查棚村党支部委员刘喜洲去世的那天,他偶尔会在昏迷中清醒,甚至嘴里还念叨着一个贫困户的名字。
温、、...截至2019年6月底,已有770多名扶贫干部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牺牲。
所有的人都独自工作,世界是不可战胜的。大扶贫凝聚“脱贫之力”。
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一处美丽的“风景”:2627支身着迷彩服的民兵扶贫队,在贫困山区忙碌着。在扶贫队的帮助下,曾经“躺着不干”的贫困户张安峰成为当地的“石蛙王”;曾经切断红图乡田螺水村2700多人去路的东东河,现在飞上了一座桥...
名单还在继续。人人拾柴火焰高,全国17.68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相互帮扶,覆盖贫困村12.8万个;76400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1000多万贫困人口受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充分彰显。
脱贫有多难,群众就要奋斗。好日子就要来了。广大贫困群众在等待,在依靠,在撸起袖子,在努力。
“帮扶政策也好不到哪里去。不努力,金山银山就吃光了。”回忆脱贫之路,江西省万安县邵口乡石碣村村民蔡红莲感慨万千。她的丈夫英年早逝,儿子残疾。她起得很早,一边种植水稻和水果一边工作。当她累得无法忍受时,她哭了。哭过之后,她继续工作,只是用柔弱的肩膀撑起全家。
在四川省通江县刘林村李国志家的墙上,写着“宁打硬仗,不吃苦”的字样,鼓舞人心。在李国志眼里,脱贫摘帽是一场战斗。“为了种辣椒树,三年前我把山坡上的荒地砍掉了。到处都是荆棘,我的手流了很多血。但要想摆脱贫困,就不能做一个懒惰的人,坚持就能赢。”
一次一个努力,一次一个努力,脱贫攻坚取得伟大胜利。更可贵的是,在实践中,我们形成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加强领导是基础,抓准是本质,加大投入是保障,各方参与是合力,群众激励是基础。这些经验是宝贵的,将激励我们克服一个又一个新的挑战。
从历史上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将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实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只要我们全力以赴,就一定能够谱写人类减贫史上新的辉煌篇章!
顾仲阳 常 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