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妄阿拉布坦 他是《雍正王朝》中孙嘉诚的原型之一,也是年羹尧真正的死对头
看过热播剧《雍正王朝》的朋友对于其中的孙嘉诚并不陌生。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不畏权贵、忠心体国,其高尚的人品以及卓越的工作能力,就连雍正皇帝对其都赞不绝口,特别是那段为了自证年羹尧祸国殃民,不惜独自前往午门外长跪求雨的剧情,无不让人为之动容。而他最终也因为年羹尧的飞扬跋扈使其命丧西北,让人深感惋惜。
然而,历史上并没有孙嘉诚其人,《雍正王朝》中,孙嘉诚的历史原型实际上有两个:一位是康雍乾时期著名的能臣廉吏,并且同样是以敢于进谏著称的孙嘉淦;另一位就是与年羹尧“相互厮杀”多年,堪称年羹尧一生的“死对头”——蔡珽。
蔡珽是康熙三十六年的进士,年羹尧是康熙三十九的进士,起初同为“天子门生”的二人有过一定的私交,也保持了相对友善而又和睦的关系,但是随着二人在政治利益上分道扬镳,这对师兄弟进而也走向了对立面。如日中天的年羹尧曾不止一次的计划着直接整死蔡珽,除掉自己的这个死对头,但是蔡珽非但没有被处死,反而亲手将年羹尧从巅峰打落,成为了年羹尧倒台的“掘墓人”。
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期间,蔡珽与年羹尧反目成仇。“九子夺嫡”中,年羹尧是雍正坚定的支持者,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雍正皇帝一说到年羹尧,便会加上一个特有的名词,叫做“潜邸奴才”,实际上这个词用得并不准确,这样描述太过于贬低年羹尧和整个年家的身份和地位了,应该称之为“藩邸旧人”。
年家本是明朝的官宦世家,但是在明末清初的松锦大战中,年家成为了皇太极的俘虏,被编入汉军旗包衣佐领下成为仆役,之后便随同顺治皇帝入关。
顺治十二年年羹尧的祖父年仲隆通过科举考中了进士,使得年家就此脱离了奴籍,被编入镶白旗汉军第五参领第一佐领下。
像年羹尧家这样的例子在清初的时候还有很多,比如被誉为“清初第一汉臣”的范文程,也是走的这样路径。当年努尔哈赤攻下抚顺,将范文程编入镶红旗旗主贝勒岳托统领下的奴籍,在皇太极时期所组织的满清“科举考试”中,范文程脱颖而出,得到了皇太极的赏识,不断升迁,不仅摆脱了奴籍,在汉军八旗成立后,还被抬到了汉军镶黄旗的序列之中。
康熙四十八年,康熙皇帝册封皇四子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为雍亲王,并将镶白旗汉军第五参领下以及镶白旗满洲第三参领下全部划给了雍正。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年羹尧全家正式被划归由雍正统领。
雍正不仅仅是年羹尧的“主子”,实际上还是雍正的大舅哥。在康熙五十年,出于对年羹尧的父亲、时任湖广总督的年遐龄的赏识,康熙特意安排雍正迎娶了年遐龄的女儿,也就是年羹尧的妹妹年氏为王府侧福晋,使得雍正与年羹尧以及整个年家的关系更加的密切。
康熙五十六年,噶尔丹的继任者,蒙古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叛乱,康熙随即调兵遣将进行平叛。年羹尧先是被授予四川总督之职,兼管巡抚事,之后又因功升任川陕总督,尽掌四川和陕西两个省的军政民务。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年羹尧向蔡珽抛出了“橄榄枝”。
此时的“九子夺嫡”已经进入到了白热化的阶段,皇子们之间的明争暗斗不断,关系势同水火,而雍正在此期间极力的隐藏自己的“夺嫡之心”,并没有广结党羽,所以在明面上的实力一直是处于下风的。
而年羹尧,非常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力量帮助雍正扩充实力,增加获胜的砝码,于是年羹尧极力拉拢蔡珽这位颇有能力,并且与自己有一定私交的师兄。但是蔡珽对于年羹尧却始终非常的冷淡和漠视,于是两人之间逐渐产生了矛盾。
也不知道是谁走漏了风声,年羹尧拉拢蔡珽为雍正效力的事情被康熙所知。康熙得知此事后是大为恼火,毕竟,他是最反对皇子与朝臣之间结党的,但是此时的康熙皇帝正在用人之际,为了西北的战局不能马上处置年羹尧,可又不能不给年羹尧一个惩罚和提醒,于是下旨将与年羹尧有矛盾的蔡珽调任四川巡抚。
在此之前,年羹尧作为总督一直都是兼领着巡抚的差事,这样一来,不仅在权力上受到限制,更是处处受到了蔡珽的监督与掣肘,使得年羹尧的蔡珽的关系变得更加的紧张。
年羹尧和蔡珽之间的“梁子”,也就此结下了。
雍正登基后,年羹尧如日中天,而蔡珽则沦为了阶下之囚。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皇帝去世,雍正顺利登基,年羹尧与蔡珽之间微妙的政治平衡也就此打破。
此时的年羹尧,开始仗着自己是雍正的外戚与心腹大臣的身份,处处压制蔡珽,并且计划着将蔡珽置于死地。
雍正元年,就在年羹尧即将开始对蔡珽采取行动的时候,青海罗卜藏丹津趁着大清王朝君主交替,之前统兵西北的“大将军王”胤禵又被调回北京的空档时期,发动了叛乱,雍正随即安排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亲王前往青海带兵平叛。
结果年羹尧前后仅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迅速平定了罗卜藏丹津的叛乱,叛军几乎全军覆没,罗卜藏丹津家人悉数被俘,罗卜藏丹津本人更是化妆成一妇人才勉强逃脱,投奔了同样是强弩之末的策妄阿拉布坦。
平定罗卜藏丹津的叛乱让年羹尧名声大振,获得极高的威望,就连雍正都称其为“恩人”,甚至在对其的奏折批复中都毫不掩饰对于年羹尧的感恩与宠爱之情:
“朕不为出色的皇帝,不能酬赏尔之待朕;尔不为超群之大臣,不能答应朕之知遇。”“不但朕心倚眷嘉奖,朕世世子孙及天下臣民当共倾心感悦。若稍有负心,便非朕之子孙也;稍有异心,便非我朝臣民也。”“在念做千古榜样人物也。”
此时的年羹尧可以说到达了权势的最高峰。
而也就是在这时候,年羹尧想起来蔡珽这个昔日的死对头,于是就此开始了对蔡珽的迫害。
年羹尧先是利用蔡珽的属下、知府蒋兴仁的死大做文章,蔡珽因此被罢官,随后,年羹尧安排自己的党羽纷纷“添油加醋”,不断检举、弹劾蔡珽,就这样,蔡珽在年羹尧及其党羽的迫害下,于雍正二年被判了斩监侯,押赴北京等候问斩。
可以说,这个时候的年羹尧正在满心欢喜的等待着蔡珽问罪被斩,但是最终的结果让年羹尧大失所望。
蔡珽非但没有被问斩,还被雍正安排做了左都御史,正式吹响了年羹尧覆亡的丧钟。此时的雍正,早已对年羹尧有着诸多的不满。
早在雍正二年初,年羹尧西北得胜进京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变得居功自傲、飞扬跋扈,不仅在面对朝臣时趾高气昂,就连对待雍正也全无君臣礼仪,不仅言语嚣张,甚至当着雍正的面盘腿打坐,俨然真的把自己当做了雍正“恩人”。
在此之后,年羹尧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一方面,仰仗着雍正对他的宠爱与器重,开始结党营私,培植党羽,把持官员任免与升迁,进而形成了“年选”;另一方面,年羹尧贪污腐败,收受贿赂,网罗财富,铺张浪费,极度奢靡。
实际上不仅仅是雍正,在朝臣之中,对于年羹尧不满的声音也是愈发的激烈,但是雍正碍于年羹尧的特殊功绩,也碍着年家特别是自己的宠妃年氏的面子,一直没有处置年羹尧,更可况自己刚刚给了年羹尧如此众多的“殊荣”,如果马上就进行清算,则必然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动摇自己的皇位。
但是年羹尧不断膨胀的内心和日益张狂的举动,最终还是让雍正下定决定要开始处理年羹尧,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蔡珽进入了雍正的视线。
就在勾决当年需要处刑的人犯的时候,雍正发现了蔡珽的名字,于是自己亲自召见了蔡珽并对其进行了审问,自此期间,蔡珽将年羹尧从康熙年间担任川陕总督开始一直到雍正在位时期所犯下的种种罪行,以及自己是如何被年羹尧迫害进而被判问斩的实情向雍正进行了汇报。
而此时的雍正似乎找到了一种“正在打瞌睡,却偏偏有人送枕头”的感觉,于是即刻赦免了蔡珽,并将其委以左都御史的差事。
雍正这样的安排无异于向所有朝臣释放了两个非常重要的信号,其一,雍正自己用这样的方式公开了对于年羹尧的不满;其二,雍正告诉了朝臣他已经开始着手惩办年羹尧,而经办人便是蔡珽。
死里逃生并且重新得到重用的蔡珽,开始了对于年羹尧罪行的整理与调查,就此成为了年羹尧的“掘墓人”。
最终,权势显赫一时的年羹尧身败名裂,被赐自尽。雍正三年三月,出现了“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的 “祥瑞”之兆,群臣纷纷写诗做赋,敬上贺表,向雍正祝贺。
年羹尧也向雍正进上了一份贺表,但是在文中将“朝乾夕惕”误写为“夕惕朝乾”,进而引发了雍正的震怒。毕竟年羹尧是进士出身,是公认的文武双全,出现这样的错误,雍正认为年羹尧是故意而为之,诅咒自己早点去世,以便新皇登基,这才将代表晚上的“夕”写在了代表早晨的“朝”之前。
尽管明眼人都知道,这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但是这也正是表明了雍正已经下定决心要处理年羹尧了,所以朝臣们纷纷上疏开始弹劾年羹尧,特别是那些曾经与年羹尧有过交往的官员,更是急于撇清同年羹尧的关系,一时间,在雍正皇帝的授意下,参劾年羹尧的奏折如雪片一样飞来。这个时候的蔡珽,深入走访调查,为雍正皇帝收集了大量年羹尧结党营私、贪污腐败的证据,更是带头提起对于年羹尧的参劾。
最终,雍正给年羹尧定下了九十二条大罪,其中大逆罪五条,欺罔罪九条,僭越罪十六条,狂悖罪十三条,专擅罪六条,忌刻罪六条,残忍罪四条,贪婪罪十八条,侵蚀罪十五条。这九十二条大罪中,抄家灭门、处以极刑的罪过多达三十条,但是雍正还是念及年羹尧的功劳以及同年家的特殊关系,仅仅是赐年羹尧自尽,杀掉其子年富,至于年家的其他人包括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兄长年希尧以及年羹尧的其他儿子,则没有过多的牵连。
当然,雍正这样处置也是顾及到年羹尧的妹妹,敦肃皇贵妃年氏。为了不让年氏病重期间的年氏担心,雍正甚至没有将年羹尧被查办问罪的消息告诉年氏,在年氏死后一个月,年羹尧才最终被雍正赐死了,结束了其大起大落的一生。
而作为雍正惩办年羹尧的先锋和功臣蔡珽,却没有因为年羹尧的死获得任何的政治利益,之后还被雍正问罪革职,并且又一次被判了斩监侯,又一次被雍正赦免,只是在这之后,蔡珽再也没有得到任用,直到乾隆八年蔡珽悄然离世,而他的名字以及他与年羹尧之间的恩怨情仇也就此为人人们所慢慢遗忘。
年羹尧身败名裂、被赐自尽的结局可以说是咎由自取,身为臣子,只懂得进,不懂得退,忘记了君臣之道,全然不顾帝王的威严,功高震主,这样的结局也就成为了必然,康熙朝时期的鳌拜,与年羹尧同朝为臣的隆科多,都是因为同样的原因而成为历史的笑柄以及后世眼中的反面教材。
而蔡珽最终的悲凉结局,也是在他失去了自己全部的利用价值之后,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蔡珽和年羹尧,这两个斗了多年的冤家死对头,在这场权力的斗争中,都是输家,都是失败者,而真正的赢家只有一个,那便是雍正皇帝,而他们也都仅仅是雍正手中的工具而已,当工具失去了他应有的作用,被皇权所抛弃、所放弃、所遗弃,也就成为了必然。
正是因为如此,才导致了两人最终的惨淡结局,一个为历史所遗忘,另一个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