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新闻 洪承畴刚刚平定李自成 又手握13万人马 为何在松锦之战一败涂地
洪承畴在关内不战而降,打败了农民军。他不仅联合孙传庭,消灭了老国王高迎祥,还打败了新国王李自成,逃入深山,只剩下18骑。
这时,崇祯皇帝起身了。他觉得内乱已经完全平息了。是时候解决东北边疆问题了。既然洪承畴在打击农民军方面取得了如此突出的成绩,那么他对付满清八旗应该没有问题。
于是崇祯皇帝自信满满地让洪承畴监督辽东,成为蓟辽新总督。按照洪承畴在关内的表现,他解决东北事务应该不成问题。
这可能是崇祯皇帝最后一次对东北局势有信心了。关外能否化败为胜,就看洪承畴了。那么洪承畴表现如何呢?对不起,晋松战争期间,这位大哥全军覆没,被八旗俘虏了。发生了什么事?
第一,洪承畴战败被俘。
洪承畴出任蓟辽总督,带着他的陕西兵马去见关外。这时,山海关总兵马尔科、宁远总兵吴三桂、总兵杨、大同总兵王普、密云总兵唐通、冀州总兵白关根、于田总兵曹变蛟,以及原屯威总兵王都来到了联盟。
当时洪承畴手握十三万大军,都是明朝最精锐的军队。洪承畴的计划是慢慢接近,争取循序渐进。这是孙承宗、袁崇焕等人曾经提倡的。
然而,兵部尚书陈新甲和崇祯皇帝都一致决定请洪承畴迅速解决战斗。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无法承担庞大的日常军费。每拖延一天,明朝就要花费一天的军费。
不得已,洪承畴不得不出兵推进。结果他面对面前的多尔衮,然后被皇太极包抄。使得明军的粮道被切断,洪承畴率领13万大军,没有任何退路。
洪承畴心里慌了,立即召集八总兵商议决一死战。大家都同意第二天一起突围,但是到了晚上,大同总兵王普带头带着自己的人开完会就跑了!
吴三桂见王普逃跑,连忙带着自己的军队逃跑,但两人都跑得很快,导致13万明军陷入混乱。
王普、吴三桂逃到兴山,马可、李明甫逃到塔山。蔻驰洪承畴别无选择,只能提前突围。结果他多次突围,被清军挡了回来,只好留在嵩山城。
半年来,洪承畴的部队元气大伤,多次突围失败,城内粮草断绝。在这种情况下,洪承畴战败被俘。
第二,洪承畴的失败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如果这场战斗按照洪承畴自己的意愿进行,完全可以取得胜利。因为他们可以一步一步,稳扎稳打。可惜最后完全违背了教练洪承畴的意愿。我们先简单看一下洪承畴失败的几个重要原因。
第一,崇祯、陈新甲过度干涉前线军事。这是明末最大的问题。兵部所有的皇帝大臣都不在前线,却在前线指指点点。派往蓟辽的总督还是辽东总兵,没有自主权。
当时洪承畴主张慢走,陈新甲却坚持速战速决。此外,崇祯皇帝还派了两个文官马和张若愚跑到前线督战。
也就是说,这场战役表面上是洪承畴指挥的,实际上是崇祯和陈新甲指挥的。洪承畴终于体会到了孙承宗和袁崇焕的无奈。
二是王普、吴三桂这些人不听。洪承畴有自己的军队,就是他从关内带来的陕西兵。也就是说,他只能调动这部分兵力。至于其他八位总兵,洪承畴其实无权干涉。
结果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洪承畴打算与清军硬拼,而八总兵则想突围以保留实力。
老板不指挥手下将领,对洪承畴来说是致命的。因此,王普、吴三桂等人会擅自突破,违背会议精神。他们保存了实力,却伤得洪承畴很重。
第三,皇太极安排得当。不得不说,皇太极绝对是一个狠毒的人。据说当时他流鼻血,但尽管生病了,他还是要日夜奔波500英里去帮助锦州。
他驻扎在嵩山和兴山之间,兴山属于明军的南面。然而,捷尔哈朗的军队被安排进攻锦州外城,切断了为明军提供食物的路线,让洪承畴无路可退。
这种安排,不仅使明军被围,而且对大宛也有环城的优势。可见皇太极也是练家子,洪承畴已经遇到对手了!
这三个原因造成了洪承畴最后的失败。可以说,洪承畴被关内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他敢于接受任何名单。有些销售人员只能做国内订单,但他们只想做外贸。这不是一个死亡愿望吗?
第三,失败不是投降的理由。
经过半年的努力,洪承畴终于被皇太极的军队攻破了。无奈之下,洪承畴成了阶下囚。
当时有人从前线回来告诉崇祯皇帝,洪承畴战败后不肯投降,于是英勇就义。崇祯大为感动,当即想为洪承畴建一座神社,意图让百姓记住这位伟大的英雄。
结果,洪承畴在绝食四天后的第五天选择投降皇太极。他的威望极高。以洪承畴为棋子,满清通关后会顺畅很多。
13万大军被消灭,洪承畴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但是,失败绝对不是他投降的理由。这也是失败。为什么卢象升选择慷慨去义?这就是差距。崇祯真的不是那种值得为他努力的主公,但在洪承畴的背后,却是大明江山。
小结:洪承畴对清朝帮助很大。
为什么洪承畴的投降影响很大?因为这个人在中原的威望很高,连他都投降了。你认为其他摇摆不定的人会怎么选择?
当多尔衮的军队击败李自成后,清朝八旗终于集体入关。这时,洪承畴起了很大的作用。他从河北、山东一路南下,劝说明朝各地官员投降,为清军节省了大量枪支弹药。
参考文献:《明史》和《清史稿》